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轻质复合抗震墙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轻质复合抗震墙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轻质复合抗震墙板。


背景技术:

2.轻质复合墙板由轻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墙板,本身具有良好的环保、防水、强度高等性能,而被广泛使用于建筑建造中,然而现有的轻质复合墙板还存在以下问题:
3.公开号为cn212507037u的一种新型轻质复合墙板,充分利用三种材料的力学优势,不仅满足现有轻质墙板的围护和建筑平面分隔的要求,还能直接参与结构受力,改善装配式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钢骨结构使墙板与主体结构间连接方便,质量可靠;利用纤维材料的抗拉力学性能,改善泡沫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利用泡沫混凝土对钢骨材料的防腐与防火的保护作用,提高墙板的耐久性,然而该墙板由于未在内部设置有抗震结构,导致在使用时,容易导致墙板表面出现裂痕,降低使用寿命,同时抗压性较差,并且未在墙板侧部设有定位机构,导致墙板与墙板之间进行安装时出现偏移的情况。
4.所以我们提出了轻质复合抗震墙板,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轻质复合抗震墙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建筑节能轻质复合墙板由于未在内部设置有抗震结构,导致在使用时,容易导致墙板表面出现裂痕,降低使用寿命,同时抗压性较差,并且未在墙板侧部设有定位机构,导致墙板与墙板之间进行安装时出现偏移的情况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轻质复合抗震墙板:
7.墙板主体,其竖直摆放于建筑地面上,且墙板主体的内部填充有泡沫混凝土;
8.紧固板,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墙板主体的内部;
9.包括:
10.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其分别安装于所述墙板主体的左右两侧;
11.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其安装于所述紧固板与墙板主体之间,且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之间连接有通管。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t”字形设置的凹槽,且凹槽与凸块构成凹凸配合,并且凸块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侧部,使得将墙板和墙板之间进行连接安装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对墙板进行定位,防止墙板安装时出现偏移。
13.优选的,所述紧固板的内部等间距安装有加强筋,且紧固板的内部开设有可降噪的空槽,使得可以通过加强筋增强墙板本体的强度,同时利用空槽进行降噪。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分别与墙板主体和紧固板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紧固板的前后两侧,使得在三角进行结构设置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墙板本体的抗压性。
15.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于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交接处,且加强筋与空槽交错分
布,使得加强筋可以增强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与紧固板的连接。
16.优选的,所述通管的内部设置有压力弹簧,且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的中部,使得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共振,在设置泡沫混凝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抗震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轻质复合抗震墙板;
18.1、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使得当将墙板进行安装时,利用第一连接块所开设的凹槽和第二连接块所安装的凸块之间的凹凸配合作用,可以对墙板之间进行定位连接,同时通过增加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增强墙板之间的安装牢固性;
19.2、设置有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使得该墙板本体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在墙板本体内部所构成的三角结构,增强墙板本体的稳定性和抗压性,并通过在增强墙板的抗震性能泡沫混凝土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之间所安装的压力弹簧,实现共振,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抗震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弹簧俯剖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撑板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墙板主体;2、第一连接块;201、凹槽;3、第二连接块;301、凸块;4、紧固板;5、第一撑板;6、第二撑板;7、加强筋;8、泡沫混凝土;9、通管;10、压力弹簧;11、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轻质复合抗震墙板,墙板主体1、第一连接块2、凹槽201、第二连接块3、凸块301、紧固板4、第一撑板5、第二撑板6、加强筋7、泡沫混凝土8、通管9、压力弹簧10和空槽11:
27.墙板主体1,其竖直摆放于建筑地面上,且墙板主体1的内部填充有泡沫混凝土8;
28.紧固板4,其固定安装于墙板主体1的内部;
29.包括:
30.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3,其分别安装于墙板主体1的左右两侧;
31.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其安装于紧固板4与墙板主体1之间,且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之间连接有通管9;
32.第一连接块2的内部开设有“t”字形设置的凹槽201,且凹槽201与凸块301构成凹凸配合,并且凸块301安装于第二连接块3的侧部;
33.结合图1-2所示,使得当需要对墙板主体1进行拼接安装时,首先将一个墙板主体1固定在地面上,将另一个墙板主体1从上至下放置在第一个墙板主体1的侧部,通过凹槽201
和凸块301之间的凹凸配合,可以将2个墙板主体1之间进行定位,防止后续固定时,出现偏移的情况而影响使用效果。
34.紧固板4的内部等间距安装有加强筋7,且紧固板4的内部开设有可降噪的空槽11;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分别与墙板主体1和紧固板4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且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等间距分布于紧固板4的前后两侧;加强筋7设置于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交接处,且加强筋7与空槽11交错分布;通管9的内部设置有压力弹簧10,且压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的中部;
35.结合图1和图3-4所示,使得在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设置下,可以增强墙板主体1和紧固板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三角形构造可以增强抗压性能,并且紧固板4内所开设的空槽11可以提高降噪能力,并且当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之间受力后,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之间所连接的压力弹簧10将发生共振,进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抗震效果。
3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轻质复合抗震墙板时,如图1-4所示,首先将一个墙板主体1固定在地面上,随后利用现有的吊装设备,将另一个墙板主体1从上至下放置在第一个墙板主体1的侧部,通过凹槽201和凸块301之间的凹凸配合,可以将2个墙板主体1之间进行定位,防止后续固定时,出现偏移的情况而影响使用效果,并利用在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增强墙板主体1的抗压性能,同时利用泡沫混凝土8和空槽11提高抗震和降噪能力,并且第一撑板5和第二撑板6之间所连接的压力弹簧10将发生共振,可以进一步增强抗震效果。
3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