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刚线切割辅助校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属于光伏晶硅金刚线切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金刚线切片机细线化的进度越来越快,而金刚线作为金刚线切割最重要的主体,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在切割过程中少断线。断线因素有很多种,与金刚线本体有关的一是破断力,二是扭断力;破断力与金刚线制造工艺有直接的关系,而扭断力除了制造工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减少金钢线在导向滑轮上的扭转圈数,尽量的使其在导向滑轮上以一条平稳的直线运转,则成为攻克的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金刚线切片机中因金钢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产生扭转圈数,造成金刚线扭转力过大导致断线的问题,提供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通过增加激光发射器,判定金刚线在各导向滑轮的v形槽之间是否为一条直线,并在偏离时通过球形链接装置调整金刚线在v形槽内的偏差,减少偏差致使的金刚线扭转圈数,从而降低因扭转力过大导致断线的几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包括设置在绕线室内的绕线系统和连接在绕线室侧壁上的激光发射器;所述绕线系统包括由主轴导轮、绕线轮、第一导向滑轮、位于张力臂上的第二导向滑轮和第三导向滑轮上的v型槽张紧金刚线组成的进线装置和出线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对应第二导向滑轮设置在平行于第二导向滑轮和第三导向滑轮之间的正下方,激光发射器的两条发射激光线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导向滑轮和第一导向滑轮以及第二导向滑轮和第三导向滑轮v型槽之间的底部中线上;所述第二导向滑轮通过球形链接装置连接在张力臂上。
5.所述进线装置和所述出线装置对称分布在主轴导轮的两端,所述进线装置由绕线轮通过金刚线依次张紧连接在第一导向滑轮、第二导向滑轮、第三导向滑轮和主轴导轮进线端的v形槽内组成;所述出线装置由主轴导轮的出线端通过金刚线依次张紧连接在第三导向滑轮、第二导向滑轮、第一导向滑轮和绕线轮的v形槽内组成。
6.所述球形链接装置包括转动连接的内球面外圈和外球面内圈;外球面内圈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导向滑轮的转轴上、另一端旋转转动连接在内球面外圈的球面内部一端,内球面外圈的球面外部一端固定连接在张力臂上;所述球形链接装置的上下左右调节距离均小于等于1


7.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进线装置和出线装置上的第二导向滑轮连接在绕线室的侧壁上。
8.所述第二导向滑轮和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的上方v型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即所述
激光发射器的发射角度与绕线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
°

9.所述激光发射器采用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绕线轮的侧壁上连接有红外发生及报警装置,所述张力臂的臂内连接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发生及报警装置、红外线传感器以及球形链接装置均通过信号线与绕线系统的机器主控程序设备通讯连接。
10.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的红外线光束直径小于57μ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激光发射器,提前判定金刚线在各导向滑轮的v形槽之间是否为一条直线,并在偏离时通过球形链接装置调整金刚线在v形槽内的偏差,可在绕线系统使用前减少偏差致使的金刚线扭转圈数,减小实际受到的扭断力,从而降低因扭转力过大导致断线的几率。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激光发射器探测,并在绕线系统使用前使金刚线在各导向滑轮的v形槽之间为一条直线,稳定金刚线的切割能力,能够降低导向滑轮v形槽侧壁的磨损情况,增加导向滑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张力臂和第二导向滑轮与球形链接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16.图3为通过机器主控程序设备控制球形链接装置调整偏差的流程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与改进前装置的品质数据对比表。
18.图中,1-激光发射器,2-主轴导轮,3-绕线轮,4-金刚线,5-第一导向滑轮,6-张力臂,7-第二导向滑轮,8-第三导向滑轮,9-球形链接装置,901-内球面外圈,902-外球面内圈,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金刚线移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0.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使金刚线切片机导向滑轮v型槽保持一条直线的装置,包括设置在绕线室内的绕线系统和连接在绕线室侧壁上的激光发射器1;绕线系统包括对称分布在主轴导轮2两端的进线装置和出线装置,进线装置由绕线轮3通过金刚线4依次张紧连接在第一导向滑轮5、第二导向滑轮7、第三导向滑轮8和主轴导轮2进线端的v形槽内组成;出线装置由主轴导轮2的出线端通过金刚线4依次张紧连接在第三导向滑轮8、第二导向滑轮7、第一导向滑轮5和绕线轮3的v形槽内组成。
21.第一导向滑轮5对应第二导向滑轮7设置在平行于第二导向滑轮7和第三导向滑轮8之间的正下方,激光发射器1的两条发射激光线分别对应发射在第二导向滑轮7和第一导向滑轮5以及第二导向滑轮7和第三导向滑轮8的v型槽之间的底部中线上;第二导向滑轮7通过球形链接装置9连接在张力臂6上;球形链接装置9包括转动连接的内球面外圈901和外球面内圈902;外球面内圈9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导向滑轮7的转轴上、另一端旋转转动连接在内球面外圈901的球面内部一端,内球面外圈901的球面外部一端固定连接在张力臂6上。
22.在绕线室侧壁上安装两个激光发射器1,分别对应进线装置和出线装置上的第二
导向滑轮7连接在绕线室的侧壁上,同时用信号线与绕线系统的机器主控程序相连,用于检测金刚线在导向滑轮上是否出现偏差。
23.第二导向滑轮7和第三导向滑轮8的上方v型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即激光发射器1的发射角度与绕线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
°

24.激光发射器1采用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的红外线光束直径小于57μm,保证光束在通过导向滑轮的v形槽时不触碰v形槽的槽壁。
25.绕线轮3的侧壁上连接有红外发生及报警装置,张力臂6的臂内连接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发生及报警装置、红外线传感器以及球形链接装置9均通过信号线与绕线系统的机器主控程序设备通讯连接。
26.绕线系统的机器主控程序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信号的接收与计算处理,球形链接装置9采用球形轴承实现上下左右的调节功能,且上下左右调节距离均小于等于1


27.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28.通过两个红外线发射装置分别向绕线系统内的进线装置和出线装置上发射激光束,金刚线必须经过v形槽正中间禁止左右偏离,红外线光束在通过导向滑轮的v形槽时不触碰v形槽的槽壁,当触碰到槽壁时,说明所有导向滑轮不在同一直线上,红外发生及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同时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向控制绕线系统的计算机传输数据信号,计算机的内部控制程序根据触碰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在1mm距离以内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球形链接装置,超出调整距离的计算结果信息会产生计算机程序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手动更换导向滑轮。
29.系统报警后,计算机信号传输给金刚线切片张力臂上第二导向滑轮中间安装球形链接装置,当接收到红外报警反馈后,计算机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球形链接装置进行小幅度的自动上下左右微调,调整张力臂上第二导向滑轮的角度,使红外线能贯通所有导向滑轮上的v型槽而不碰到槽壁,保证金刚线能在导向滑轮的v形槽内实时保持直线状态。
30.自动调节的距离,无论在哪个方向上不能超过1

的距离,若达到最大1

的距离时,金刚线线在v形槽内仍不能保持直线,说明导向滑轮本身可能有问题,需要停机更换导向滑轮。
31.红外发生及报警装置通过激光发射器探测,并在工作前使金刚线在各导向滑轮的v形槽之间为一条直线,稳定金刚线的切割能力,能够降低导向滑轮v形槽侧壁的磨损情况,增加导向滑轮的使用寿命。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红外线发射装置,提前判定金刚线在各导向滑轮的v形槽之间是否为一条直线,若不是直线则发出警报指令,并通过信号传输使球形链接装置自动调整,可在绕线系统使用前减少偏差致使的金刚线扭转圈数,减小实际受到的扭断力,降低金刚线的断线概率。
33.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