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的制作方法
一种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筋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场馆类建筑物外形呈圆状或椭圆状,在其主体结构内通常设计有大跨度弧形梁、板。若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筋将沿大跨度梁板进行环向布置,在平面内呈曲线状,且数量大、间距规格多,因此预应力筋在自重作用下易发生下挠,与板纵横向钢筋在空间上形成交错叠置现象。这给预应力筋的安装定位带来了巨大困难,易造成其安装定位失败影响后期张拉;此外占据了施工作业界面,闲置了大量的劳动力,延缓了施工进度,加重了工程的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筋安装定位困难的问题。
4.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其包括卡箍本体,所述卡箍本体为m型结构,所述卡箍本体的中间为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两边的凸起均设置有第二凹陷部,以使两所述凸起均形成m型结构,所述卡箍本体的两边均固定连接支杆。
5.本实施例中,卡箍本体两边固定连接的支杆起到底座作用,让卡箍本体能够置于地面上;第一凹陷部用于对预应力筋进行定位支撑;第二凹陷部用于固定板顶钢筋,从而控制板顶钢筋和预应力筋在楼板中的间距;不仅可对板顶钢筋和预应力筋进行定位支撑,控制其空间位置,还可防止大跨度预应力筋发生下挠,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筋的一次安装合格率,避免其返工,节省工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再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可大规模投入生产,进行全面推广。
6.进一步地,所述卡箍本体和所述支杆为一体式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卡箍本体和所述支杆由钢筋制成,所述钢筋的直径为6mm-20mm。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的底部均为圆弧形。
9.进一步地,还包括限制件,所述限制件包括第一横板、连接板以及第二横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有四个开孔。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不仅可对板筋和预应力筋进行定位支撑,控制其空间位置,还可防止大跨度预应力筋发生下挠,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筋的一次安装合格率,避免其返工,节省工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再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可大规模投入生产,进行全面推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箍本体、预应力筋、板顶钢筋、板底钢筋以及支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m型预应力筋空间定位卡箍平面布置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应力筋、板顶钢筋、卡箍本体与限制件的连接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上述附图中:11、预应力筋;12、板顶钢筋;13、板底钢筋;100、卡箍本体;101、第一凹陷部;102、第二凹陷部;110、支杆;210、第一横板;211、开孔;220、连接板;230、第二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一并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型预应力筋11空间定位卡箍,其包括卡箍本体100,卡箍本体100为m型结构,卡箍本体100的中间为第一凹陷部101;第一凹陷部101两边的凸起均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02,以使两凸起均形成m型结构,卡箍本体100的两边均固定连接支杆110。
22.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时,卡箍本体100两边固定连接的支杆110起到底座作用,让卡箍本体100能够置于地面上,或者与板底钢筋13固定连接;第一凹陷部101用于对预应力筋11进行定位支撑;第二凹陷部102用于固定板顶钢筋12,从而控制板顶钢筋12和预应力筋11在楼板中的间距;不仅可对板顶钢筋12和预应力筋11进行定位支撑,控制其空间位置,还可防止大跨度预应力筋11发生下挠,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筋11的一次安装合格率,避免其返工,节省工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再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可大规模投入生产,进行全面推广。
23.进一步地,卡箍本体100和支杆110为一体式结构。
24.其中,如图1~图3所示,卡箍本体100与支杆110为一体式结构时更加牢固、耐用,避免卡箍本体100与支杆110断开;具体的,如图2所示,俯视卡箍本体100与其两边的支杆110时,卡箍本体100与两支杆110大致呈z形。
25.进一步地,卡箍本体100和支杆110由钢筋制成,钢筋的直径为6mm-20mm。
26.其中,通过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钢筋制成一体成形的钢筋,牢固且易生产。
27.进一步地,第一凹陷部101与第二凹陷部102的底部均为圆弧形。
28.其中,如图1所示,预应力筋11与板顶钢筋12一般均为圆柱状,第一凹陷部101和第二凹陷部102底部的弧形,有利于卡箍本体100与预应力筋11和板顶钢筋12的贴合连接。
29.进一步地,还包括限制件,限制件包括第一横板210、连接板220以及第二横板230;连接板220一端与第一横板2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板230固定连接。
30.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预应力筋11以及板顶钢筋12分别置于第一凹陷部101和第二凹陷部102内之后,将限制件上的第一横板210与卡箍本体10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让第二横板230伸入第二凹陷部102内;限制件与卡箍本体100固定连接时,第一横板210能够防止板顶钢筋12脱离第二凹陷部102内,第二横板230能够防止预应力筋11脱离第一凹陷部101内;具体的,第一横板210与卡箍本体100的顶部焊接,第二横板230与第一凹陷部101的两侧焊接,牢固、可靠。
31.进一步地,第一横板210上开设有四个开孔211。
32.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第二凹陷部102两边均有凸出部,一共四个凸出部,第一横板210上的四个开孔211供四个凸出部穿过,让第一横板210的底面能够与板顶钢筋12的顶面接触,更好地对板顶钢筋12进行限制;具体的,第二横板230的底面与预应力筋11的顶面接触。
33.具体的,在预应力筋11下均匀布置本实施例的定位卡箍时,布置间距不宜过宽或过窄,应控制1.2m~1.5m之间;既满足经济性要求,又能防止大跨度预应力筋11发生下挠。
3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对板顶钢筋12和预应力筋11进行定位支撑,控制其空间位置,还可防止大跨度预应力筋11发生下挠,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筋11的一次安装合格率,避免其返工,节省工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再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可大规模投入生产,进行全面推广。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