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复位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能够复位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芯支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复位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2.铅芯支座属于隔震支座。是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的中心插入铅芯,以改善橡胶支座阻尼性能。铅芯支座除能承受结构物的重力和水平力外,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还能吸收能量,并可通过橡胶提供水平恢复力。由上连接板上封板、铅芯、多层橡胶、加劲钢板、保护层橡胶、下封板和下连接板组成。多层橡胶、加劲钢板构成多层橡胶支座承担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铅芯在多层橡胶支座剪切变形时,靠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地震后,铅芯又通过动态恢复与再结晶过程,以及橡胶的剪切拉力的作用,建筑物自动恢复原位。对应不同铅芯、桥梁的要求,隔震橡胶支座可以有不同的叠层结构、制造工艺和配方设计,以满足所需要的垂直钢度、侧向变形、阻尼、耐久性、倾覆提离等性能要求;
3.现有的铅芯支座存在耗能能力低下,隔震减震能力有限,所需减震的建筑物非常的庞大,在铅芯支座进行复位时容易复位的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复位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通过设置弹簧、弹力管、套筒和定位块解决了减震支座在震动接触后无法完全的恢复到原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了减震支座对大楼的减震效果,提高了大楼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复位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与建筑大楼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套筒,所述套筒的正下方安装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弹力管,所述弹力管与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力管的外缘与所述套筒的内壁均固定连接多个定位块,所述弹力管与所述套筒内壁之间安装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定位块的外部,且所述弹簧均与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弹力管的外缘固定连接,所述弹力管内套设减震支座。
6.优选的,所述减震支座包括与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上封板和与所述下连接板顶面固定连接的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之间安装若干等距离上下分布的加强钢板,所述每块加强钢板之间均固定连接多层橡胶,所述加强钢板与所述多层橡胶的顶面中心贯穿通孔,所述通孔内套设铅芯,所述加强钢板与所述多层橡胶由保护层橡胶包裹在内,且所述保护层橡胶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上封板的底面和所述下封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材质为合金钢。
8.优选的,所述弹簧拉伸和压缩的极限长度大于所述减震支座摆动的最大幅度。
9.优选的,所述弹簧呈等距离轴向和径向安装在所述套筒与所述弹力管之间。
10.优选的,所述弹力管拉伸的极限长度与所述减震支座摆动的极限幅度相等。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弹簧、弹力管、套筒和定位块解决了减震支座在震动接触后无法完全的恢复到原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了减震支座对大楼的减震效果,提高了大楼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13.2、通过设置减震支座起到了承担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保证大楼在地震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少大楼坍塌的危险性,为大楼内的人员提供足够的疏散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大楼内的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及相邻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及相邻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18.其中:1、上连接板;2、套筒;3、弹力管;4、下连接板;5、通孔;6、铅芯;7、定位块;8、弹簧;9、保护层橡胶;10、上封板; 11、多层橡胶;12、加强钢板;13、下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0.实施例:
2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复位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与建筑大楼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1,上连接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套筒2,套筒2的正下方安装下连接板4,下连接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弹力管3,弹力管3与上连接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力管3 的外缘与套筒的内壁均固定连接多个定位块7,弹力管3与套筒2内壁之间安装弹簧8,弹簧8套设在定位块7的外部,且弹簧8均与套筒2的内壁与弹力管3的外缘固定连接,弹力管3内套设减震支座;
22.当大楼出现晃动时,弹力管3与弹力管3内的减震支座也随着进行拉伸晃动,弹力管3与套筒2之间的弹簧8开始进行压缩和拉伸,对大楼晃动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等晃动完全停止时,减震支座受到弹簧8复位时的推力,时的减震支座完全回复到原位,通过设置弹簧8、弹力管3、套筒2和定位块7解决了减震支座在震动接触后无法完全的恢复到原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了减震支座对大楼的减震效果,提高了大楼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23.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减震支座包括与上连接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上封板10和与下连接板4顶面固定连接的下封板13,上封板10与下封板13之间安装若干等距离上下分布的加强钢板12,每块加强钢板12之间均固定连接多层橡胶11,加强钢板
12与多层橡胶11的顶面中心贯穿通孔5,通孔5内套设铅芯6,加强钢板12与多层橡胶11由保护层橡胶9包裹在内,且保护层橡胶 9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上封板10的底面和下封板13的顶面固定连接;
24.通过设置减震支座起到了承担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保证大楼在地震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少大楼坍塌的危险性,为大楼内的人员提供足够的疏散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大楼内的人员的人身安全。
25.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弹簧8的材质为合金钢;通过将弹簧8的材质设置为合金钢,优化了弹簧8整体结构的强度,避免弹簧8在拉伸和压缩的过程中断裂,进一步提高了弹簧8的使用寿命。
26.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弹簧8拉伸和压缩的极限长度大于减震支座摆动的最大幅度;通过增大减震支座的摆动幅度空间,扩大了减震支座摆动的行程,便于对更加强烈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和吸收,减少阻碍。
27.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弹簧8呈等距离轴向和径向安装在套筒2与弹力管3之间;通过将弹簧8均匀的安装在套筒2与弹力管3之间便于对大楼震动思的冲击力进行均匀的吸收和缓冲,保证减震支座每一处所受到的冲击力得到缓冲和减小,减轻了减震支座的承担负荷。
28.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弹力管3拉伸的极限长度与减震支座摆动的极限幅度相等;通过将弹力管3拉伸的极限长度设置的与减震支座摆动的最大幅度相等减少了减震支座在通过摆动对大楼震动时的冲击力进行吸收时弹力管3对减震支座的阻碍。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