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


背景技术: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装配式结构的特点,在预制构件表面存在大量的结合面,其初始应力复杂且内部存在严重缺陷,往往处于结构受力较大或较复杂的部位,因此,预制构件结合面的性能对结构整体的刚度和承载力都会产生影响。
3.在国内外的规范和标准中都规定了预制构件结合面应进行粗糙面的处理,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的粗糙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水洗拉毛、凿毛、喷砂处理等。这些工艺存在着成型工艺效率低、对环境造成轻微污染以及造价高等问题,且这些工艺在形成粗糙面的过程中易对预制构件产生扰动,形成微裂缝,影响结合面的粘结强度,最终形成的粗糙面粗糙度小,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可以提高结合面的粗糙程度,且后浇注混凝土不易流出,提高配合部的饱满度,从而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具有用于后浇注混凝土的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上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结合面凹陷的凹坑或相对于所述结合面凸起的凸台,所述配合部具有位于所述结合面上的第一端面和远离所述结合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沿所述结合面的法线在所述结合面上的投影中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端面。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可以提高结合面的粗糙程度,且后浇注混凝土不易流出,提高配合部的饱满度,从而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粗糙结合面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的周面呈在远离所述结合面的方向上逐渐外扩的形状。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被构造成棱台形凸台或棱台型孔,且所述配合部的侧面与所述结合面之间具有小于90
°
的夹角。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被构造成正六棱台型凸台或正六棱台孔。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的第一端面呈内切圆直径d1在14毫米到24毫米的范围内的多边形状;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面呈内切圆直径d2在14毫米到30毫米的范围内的多边形状。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结合面的高度h在5毫米到8毫米的范围内。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的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平行,且所述配合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的夹角在100
°
到105
°
的范围内。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面被构造成粗糙度处理的凹凸不平的形状。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为预制剪力墙、叠合梁,叠合板或预制柱。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配合部,且多个所述配合部在所述结合面上呈圆周矩阵形式排布。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配合部为形成于配合面表面上的凹坑。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结合面的正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合部的截面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合部的从第一端面查看时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合部的从第二端面查看时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合部的轴视图。
24.附图标记:
25.预制混凝土构件1,结合面2,配合部21,第一端面211,第二端面21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预制混凝土构件1具有用于后浇注混凝土的结合面2,结合面2上设有配合部21,配合部21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结合面2凹陷的凹坑,配合部21也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结合面2凸起的凸台。由此,配合部21可以在结合面2上构造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可以提高后浇注混凝土与结合面2的接触面积,提高结合面2的粗糙程度,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结构强度。
28.进一步地,配合部21具有位于结合面2上的第一端面211和远离结合面2的第二端面212,使得配合部21在结合面2上形成相对于结合面2凹陷的凹坑或者相对于结合面2凸起的凸台,以在结合面2上构造出立体结构,提高预制混凝土构架的抗剪能力。其中,第二端面212沿结合面2的法线在结合面2上的投影中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端面211,由此,在后浇混凝土与结合面2配合时,后浇混凝土不易流出,并提高后浇注混凝土与配合部21的连接稳定性。具体而言,在配合部21为相对于结合面2凹陷的凹坑时,后浇混凝土进入配合部21后不容易流出,且配合部21的结构可以使后浇混凝土在配合部21内饱满充盈,提高了结合面2的力学性能,从而提升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连接构造、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质量;在配合部21为相对于结合面2凸起的凸台时,后浇注混凝土也能进入到配合部21与结合面2之间,
后浇注混凝土也同样不易流出,能够实现与呈凹坑形状的配合部21具有相似的特性。
2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在结合面2上设置了配合部21,构造出了立体的凸台或凹坑,以将结合面2粗糙化,增大接触面提高抗剪能力;且配合部21第二端面212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211的面积,使后浇注混凝土不易流出,提高配合部21的饱满度,从而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质量。
30.可选地,配合部21也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结合面2凹陷的凹槽或凸起的凸条。也就是说,配合部21可以为长条形状,例如沿直线延伸的长条形状、沿曲线延伸的长条形状、环形的长条等等。当然,配合部21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
31.结合图4,可选地,配合部21的周面呈在远离结合面2的方向上逐渐外扩的形状,利于混凝土或者骨料等材料均匀的进入配合部21,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或者骨料等材料在配合部21内部的饱满度,在配合部21内混凝土或骨料可以连续进入,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结构强度。
32.可选地,配合部21被构造成棱台形凸台或棱台型孔,可以增加接触面,增大粗糙程度,从而增强配合部21抗剪能力。根据前述,配合部21的周面呈在远离结合面2的方向上逐渐外扩的形状,具体地,配合部21的侧面与结合面2之间具有小于90
°
的夹角,利于混凝土或骨料从第一端面211沿侧面连续进入,且配合部21的侧面与结合面2之间小于90
°
的夹角,后浇注混凝土不易从配合部21中流出,保证后浇混凝土饱满充盈,提升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和质量保证。
33.可选地,配合部21被构造成正六棱台型凸台或正六棱台孔,增加了配合部21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还可以提高配合部21的内部空间,从而增加预制混凝土构件1结合面2的粗糙程度,增大抗剪能力。
34.结合图5和图6,可选地,配合部21的第一端面211呈内切圆直径d1在14毫米到24毫米的范围内的多边形状,例如第一端面211的内切圆直径d1可以为15毫米、18毫米或者20毫米等。当然第一端面211的内切圆直径也可以是10毫米或者26毫米等。配合部21的第二端面212呈内切圆直径d2在14毫米到30毫米的范围内的多边形状,例如第二端面212的内切圆直径d2可以为16毫米、22毫米或者28毫米等。当然第二端面212的内切圆直径也可以是12毫米或者32毫米、34毫米等,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前述的内切圆直径d1的范围和内切圆直径d2的范围,可以保证配合部21具有适宜的内部空间,且第二端面212的内切圆直径通常大于第一端面211圆直径d1。当然,第一端面211和第二端面212的内切圆直径也可以相同。
35.可选地,配合部21相对于结合面2的高度h在5毫米到8毫米的范围内,以保证结合面2的粗糙程度,且可以使后浇注混凝土结合面2配合后的结构承载力,提升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刚度,满足对结合面2粗糙度的要求。可选地,配合部21相对于结合面2的高度h也可以为4毫米或者9毫米等。
36.可选地,配合部21的第一端面211和第二端面212平行,以提高结构稳定性,提高配合部21的结构强度,且配合部21的侧面与第一端面211的夹角在100
°
到105
°
的范围内,由此,在配合部21的开口处可以具有一定的聚拢效果,以保证混凝土在配合部21内的饱满度。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合部21,配合部21为正六棱台形,第一端面211内切圆直径d1在14毫米到24毫米之间,第二端面212内切圆直径d2在14毫米到30毫米之间,配合部21的高度h在5毫米到8毫米的范围内,且配合部21的侧面与第一端面211的夹角在100
°
到105
°

范围内,参见图4至图7。由此,可以保证配合部21具有足够的内部空间,配合部21的第一端面211利于后浇混凝土或骨料连续且均匀进入配合部21内,且配合部21的侧面与第一端面211的夹角使得后浇混凝土或骨料不易从第一端面211流出,保证了配合部21内部的饱满充盈。
37.可选地,结合面2被构造成粗糙度处理的凹凸不平的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结合面2的粗糙程度,提高混凝土或者骨料进入配合部21后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预制构件的质量。
38.可选地,预制混凝土构件1可以为预制剪力墙、叠合梁,叠合板或预制柱,以满足不同的应用环境,提高该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适用范围。
39.结合图1至图3,可选地,结合面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配合部21,以提高结合面2的粗糙程度,增加后浇混凝土或骨料与结合面2的接触量。具体地,多个配合部21可以在结合面2上呈圆周矩阵形式排布,以保证配合部21在结合面2上的均匀分布,在结合面2上,多个配合部21构成网状结构,例如形成类似于蜂窝结构的形式,以提高配合部21在结合面2上的布置密度,可以提高结合面2的力学性能,从而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1的质量。
40.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
41.结合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预制混凝土构件1可以为预制剪力墙、叠合梁,叠合板或预制柱,预制混凝土构件1具有结合面2,结合面2上设有配合部21,配合部21在结合面2上呈圆周矩阵形式排布,例如呈梅花形均匀布置在结合面2上。
42.具体地,配合部21具有第一端面211位于结合面2和远离结合面2的第二端面212,即第一端面211位于预制构件混凝土构件表面,第二端面212嵌入预制混凝土构件1,且第一端面211积小于第二端面212,且第二端面212表面设置有多个凹凸,以提高第二端面212的粗糙程度。
43.结合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1,采用带有正棱台式凸起的模板对预制构件结合面2进行粗糙度处理,最终处理后的结合面2上带有正棱台式凹凸的配合部21。配合部21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的数量更多,因此提升了预制混凝土构件1接触面的粗糙度,增大了接触面的抗剪能力。
44.进一步地,配合部21第一端面211位于预制混凝土构件1表面,后浇混凝土时,骨料可从内切圆半径较小的第一端面211进入配合部21内部,且配合部21的正棱台形状可保证混凝土在其内部饱满充盈,接触面区域内混凝土更加连续,可提升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和质量保证。
45.更进一步地,结合面2由钢模板或pe膜定型而成,模板可重复利用,相较于传统的粗糙面处理工艺,具有配合部21的结合面2处理工艺周期短,对环境污染小,处理过程不会对预制构件产生二次扰动,最终形成的粗糙面质量高,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46.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具有配合部21的结合面2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水洗、凿毛、喷砂处理工艺形成的粗糙面,成型效率高、效果好且环境污染低;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三角形凸起,本实用新型的配合部21具有更多的接触面,提高了接触面的粗糙度和界面间抗剪力;且结合面2在处理工艺方面,工期短、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且制作模板重复利用率高,同时正棱台式形状的接触面更多,可提高粗糙率。
47.在后浇混凝土时,配合部21的正棱台式第一端面211利于骨料进入,配合部21的构
造也可以保证界面间混凝土的充盈和饱满,可提升界面间的连接构造和质量。另外,结合面2的处理工艺简单,避免了由传统处理工艺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工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对提升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和质量保证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48.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中组成成分正棱台式凹凸的个数无明确规定,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面积来确定。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定型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定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定型和组合。
5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