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节能墙体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节能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墙体。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提倡节能建筑被广泛的在各地进行建造,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变化设计,对建筑规划分区、建筑朝向、间距和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从而设计出的一种低能耗建筑,建筑墙体作为节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墙体性能对节能建筑起着重要的作用。
3.现有的节能保温墙体虽然能够减少室内的温度的散失,但是如果需要降低室内温度以减少室内闷热时,现有的保温墙体则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墙体。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墙体,由外到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墙板、外保温板、内保温板和内墙板,所述外保温板设有多个圆形的第一保温盘,所述第一保温盘包括第一保温部和第一导热部,所述内保温板设有一一对应第一保温盘设置的第二保温盘,所述第二保温盘与所述内保温板沿竖向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保温盘包括第二保温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的圆周移动路径经过所述第一导热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阻隔以保温时,转动第二保温盘,使得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处于错开状态,此时第一保温部和第二保温部共同形成保温阻隔结构;当需要将室内的闷热传递出去时,可以转动第二保温盘,使得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相接触,以组成热桥,从而将室内热量传递出去,即通过第二保温盘的转动位置不同,可以实现第一导热部与第二导热部的相错或相接触,从而实现节能墙体的保温和导热状态的切换,从而有效调节室内温度。
7.并且,通过第二保温盘的转动角度不同,第一导热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不同,因此节能墙体的导热率变得可调节,从而更加精确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
8.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保温部呈具有两个缺口的圆盘状,所述第二保温部的缺口呈扇形,且第二保温部的两个缺口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导热部安装于所述缺口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极大确保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热效果,并且第二保温部的形状和面积较为合理,也能一定程度上确保保温效果,即平衡了导热和保温效果。
10.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温盘设为多组,且各组第二保温盘沿竖向间隔排布,一组第二保温盘的多个第二保温盘沿水平直线排布;所述第二保温盘的外周面设有齿圈,相邻第二保温盘的齿圈相互啮合;竖向相邻的两个第二保温盘的齿圈之间通过传动齿轮进行传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单个第二保温盘,即可完成多个第二保温盘的转动,方便快捷。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热部所对应的齿圈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热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部沿水平直线方向对称排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导热状态下,相邻的第二保温盘的第二导热部能够通过齿圈进行热量传导,同时相邻两个第二导热部和相邻两个第一导热部均处于同一位置,使得两个热桥组成截面积较大的大热桥,且各大热桥的位置排布均匀,从而极大提高导热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温盘的表面凸出构造有多道同心设置的圆弧形条,所述第一保温盘的表面开设有适配于所述圆弧形条的圆弧形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弧形条与圆弧形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二保温盘与第一保温盘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热交换效果或减少间隙空气流动以提高保温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内墙板的朝向所述内保温板的表面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设于所述第二保温盘的轴心处;所述固定轴由稳定化木材质制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轴能够提高第二保温盘的转动稳定性,并且稳定化木材质热传递能力低,以提高保温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温部贯穿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散热孔,所述第二保温部还设有扇形轨槽,扇形轨槽的曲率中心与所述固定轴同心设置,所述扇形轨槽滑移连接有保温滑板,所述保温滑板可滑移至封闭散热孔或滑移开启散热孔;所述固定轴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固定有滑块,所述固定轴的外周面开设有沿自身圆周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移连接,所述联动杆与所述保温滑板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处于交错状态时,保温滑板封闭散热孔,即内保温板和外保温板无导热区域,能够有效确保节能墙体的保温效果;而当第二保温盘转动至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相接触时,第二保温部相对固定轴转动,从而迫使保温滑板相对第二保温部圆弧滑移,以使保温滑板开启散热孔,此时外保温板和内保温板之间的保温结构厚度减少,从而有效提高第二保温部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该状态下节能墙体的导热效果。
20.可选的,所述保温滑板的滑移路径上设有第一保温棉,所述散热孔内设有第二保温棉,所述第二保温棉与所述保温滑板固定连接,当所述保温滑板滑移开启散热孔时,所述第二保温棉和所述第一保温棉均被所述保温滑板压缩。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处于交错状态时,保温滑板封闭散热孔,且第一保温棉和第二保温棉分别填充第二保温部的空洞处,即内保温板和外保温板无导热区域,能够有效确保节能墙体的保温效果;而当第二保温盘转动至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相接触时,第二保温部相对固定轴转动,从而迫使保温滑板相对第二保温部圆弧滑移,以使保温滑板开启散热孔,且第一保温棉和第二保温棉被压缩,其保温截面变小,从而确保导热效果。
22.可选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的接触面设有橡胶垫。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滑块滑移过程中的松动,并且,能够有效确保,在第二保温盘小角度转动时,联动杆具有一定的动力以带动保温滑板滑移,以开启散热孔。
24.可选的,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二保温盘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橡胶套。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转动阻尼,以确保第二保温盘转动位置的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第二保温盘的转动位置不同,可以实现第一导热部与第二导热部的相错或相接触,从而实现节能墙体的保温和导热状态的切换,从而有效调节室内温度;通过设置第二导热部的位置,在导热状态下,两个热桥可以组成截面积较大的大热桥,且各大热桥的位置排布均匀,从而极大提高导热效果;通过圆弧形条与圆弧形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二保温盘与第一保温盘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热交换效果或减少间隙空气流动以提高保温效果;通过与固定轴联动的保温滑板,以开启散热孔,从而有效提高第二保温部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该状态下节能墙体的导热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1的外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外保温板和内保温板的对应关系的爆炸图。
30.图4是实施例1的内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6是实施例2的第二保温盘的局部剖视图。
33.图7是实施例2的第二保温盘的局部剖视图。
34.图8是实施例2的固定轴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保温盘;2、第二保温盘;10、外墙板;11、第一保温部;12、第一导热部;13、圆弧形槽;20、外保温板;21、第二保温部;211、扇形轨槽;212、散热孔;22、第二导热部;23、圆弧形条;24、齿圈;25、传动齿轮;26、驱动齿轮;27、保温滑板;28、联动杆;281、滑块;30、内保温板;300、转孔;301、圆孔;31、第一保温棉;32、第二保温棉;40、内墙板;401、固定轴;4011、滑槽;402、橡胶套;403、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建筑节能墙体。
38.参照图1,建筑节能墙体由外到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墙板10、外保温板20、内保温板30和内墙板40,其中外墙板10和内墙板40均为混凝土预制构件,外保温板20和内保温板30均由聚氨酯保温材料制成。
39.如图2所示,外保温板20嵌设固定有多组圆形的第一保温盘1,各组第一保温盘1沿竖向间隔排布,一组第一保温盘1由多个沿水平直线排布的多个第一保温盘1组成,第一保温盘1的相对内保温板30的表面开设有多道同心排布的圆弧形槽13。
40.第一保温盘1包括第一保温部11和第一导热部12,其中第一保温部11由聚氨酯保温材料制成,第一保温部11为具有两个缺口的圆盘状结构,第一保温部11的缺口呈扇形,第
一保温部11的两个缺口沿水平直线对称排布设置;第一导热部12为高导热效率的金属制成,如铜等,第一导热部12嵌设固定于第一保温部11的缺口内。
41.如图3、图4所示,内保温板30开设有多个圆孔301,圆孔301内一一对应设有第二保温盘2,第二保温盘2与第一保温盘1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第二保温盘2的圆心处开设有转孔300,内墙板40的内表面固定有固定轴401,固定轴401由稳定化木制成,其导热能力低且硬度高,固定轴401穿过转孔300,即使得第二保温盘2可相对内保温板30转动,同时固定轴401套设有橡胶套402,使得第二保温盘2的转动具有阻尼。
42.如图5所示,第二保温盘2的相对外保温板20的表面凸出构造有多道同心排布的圆弧形条23,圆弧形条23与圆弧形槽13相配合,从而提高第二保温盘2与第一保温盘1的接触面积。
43.如图5所示,第二保温盘2包括第二保温部21和第二导热部22,其中第二保温部21由聚氨酯保温材料制成,第二保温部21为具有两个缺口的圆盘状结构,第二保温部21的缺口呈扇形,第二保温部21的两个缺口对称排布设置;第二导热部22为高导热效率的金属制成,如铜等,第二导热部22嵌设固定于第二保温部21的缺口内;圆弧形条23的位于第二导热部22的部位与第二导热部22一体成型,圆弧形条23的位于第二保温部21的部位与第二保温部21一体成型。
44.如图3、4所示,第二保温盘2的外周面凸出构造有齿圈24,齿圈24的位于第二导热部22的部位与第二导热部22一体成型,齿圈24的位于第二保温部21的部位与第二保温部21一体成型;相邻两个第二保温盘2的齿圈24相啮合,并且,内保温板30还转动设置有传动齿轮25,传动齿轮25位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保温盘2之间,实现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保温盘2之间的扭矩传递。
45.如图4所示,内墙板40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轴403,驱动轴403的一端外露,驱动轴403的另一端固定有驱动齿轮26,驱动齿轮26与最下方的一组第二保温盘2的其中一个第二保温盘2的齿圈24啮合。
46.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阻隔以保温时,通过于室内旋动驱动轴403,利用驱动齿轮26与齿圈24的配合,以同时带动各第二保温盘2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第二导热部22与第一导热部12处于错开状态(保温状态),此时第一保温部11和第二保温部21共同形成保温阻隔结构,从而实现室内的保温。
47.当需要将室内的闷热传递出去时,使第二保温盘2转动,使得第一导热部12和第二导热部22相接触(导热状态),以组成热桥,从而将室内热量传递出去,减少室内的闷热。
48.即通过第二保温盘2的转动位置不同,可以实现第一导热部12与第二导热部22的相错或相接触,从而实现节能墙体的保温状态和导热状态的切换,从而有效调节室内温度。
49.并且,通过第二保温盘2的转动角度不同,第一导热部12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不同,因此节能墙体的导热率变得可调节,从而更加精确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
5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设置,如图6、图7所示,第二保温部21的朝向内墙板40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扇形轨槽211,两个扇形轨槽211对称设置,扇形轨槽211的一端设有扇形散热孔212,扇形轨槽211的曲率中心与固定轴401同心设置,扇形散热孔212的圆弧为45
°
,散热孔212贯穿第二保温盘2设置。
51.扇形轨槽211内沿自身弧线滑移连接有扇形的保温滑板27,保温滑板27圆弧为
45
°
,保温滑板27可滑移至封闭散热孔212或滑移开启散热孔212;固定轴401设有联动杆28,具体为,如图8所示,固定轴401的外周面开设有沿自身圆周方向延伸的滑槽4011,圆弧状滑槽4011的圆弧为50
°
,滑槽4011内滑移连接有滑块281,滑块281的底面固定有橡胶垫(图中未标出),联动杆28的一端与滑块281固定连接,联动杆28的另一端与保温滑板27固定连接。
52.并且,扇形轨槽211的除保温滑板27外的空间内设有第一保温棉31,第一保温棉31呈波浪状,第一保温棉31的一端与扇形轨槽211的内壁固定,第一保温棉31的另一端与保温滑板27固定连接;散热孔212内设有第二保温棉32,第二保温棉32呈波浪状,第二保温棉32的一端与散热孔212内壁固定,第二保温棉32的另一端与保温滑板27固定连接。
53.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第二导热部22与第一导热部12处于交错状态时,保温滑板27封闭散热孔212,即内保温板30和外保温板20无导热区域,且第一保温棉31和第二保温棉32分别填充第二保温部21的空洞处,从而能够有效确保节能墙体的保温效果。
54.当第二保温盘2转动至第二导热部22与第一导热部12相接触时,第二保温部21相对固定轴401转动,从而迫使保温滑板27相对第二保温部21圆弧滑移,以使保温滑板27开启散热孔212,此时外保温板20和内保温板30之间的保温结构厚度减少,并且,第一保温棉31和第二保温棉32被压缩,其保温截面变小,从而有效提高第二保温部21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该状态下节能墙体的导热效果。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