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2.住宅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目前,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操作者需要花费较大的力量去克服这种力,加大工作力度,降低急诊效率。
3.现有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结构单一,性能单一,不能适应不同使用的情形;
5.(2)现有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的隔音板和保温板的排列方式固定,不能适应不同使用的情形,且其拆卸不方便,不利于隔音板和保温板的回收再利用。
6.基于上述情况,急需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包括钢结构墙体、隔板、建筑墙主体和效果墙主体,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安装所述隔音板和/或保温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结构不单一,性能不单一,能够适应不同使用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包括钢结构墙体,所述钢结构墙体的内部形成有贯穿的容纳腔,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容纳腔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容纳腔的贯穿方向上将所述容纳腔均分成大小相同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建筑墙主体和效果墙主体;所述建筑墙主体包括依次填充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的水泥板和凝土层,所述效果墙主体包括隔音板和/或保温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建筑墙主体的端面设置有防潮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效果墙主体的端面设置有装饰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效果墙主体包括隔音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有滑轨,所述隔音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滑轨的第一滑槽。
11.进一步的,所述效果墙主体包括保温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有滑轨,所述保温板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滑轨的第二滑槽。
12.进一步的,所述效果墙主体包括隔音板和保温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有滑轨,所述隔音板和保温板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滑轨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13.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板和保温板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隔音板和保温板的凹槽内部均设置有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容纳腔内部的固定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用于拉动所述隔音板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所述把手处在所述凹槽的容纳腔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是矩形。
15.进一步的,所述滑轨设置有四个。
16.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隔板对应所述钢结构墙体的容纳腔对称分布。
17.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为类“u”形结构。
18.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板的把手与所述隔音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板的把手与所述保温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包括钢结构墙体、隔板、建筑墙主体和效果墙主体等零部件,所述建筑墙主体包括依次填充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的水泥板和凝土层,所述效果墙主体包括隔音板和/或保温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建筑墙主体的端面设置有防潮板,所述钢结构墙体对应所述效果墙主体的端面设置有装饰板;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安装所述隔音板和/或保温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结构不单一,性能多样,能够适应不同使用的情形。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部分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音板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板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钢结构墙体;11、容纳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2、滑轨;2、隔板;3、建筑墙主体;31、水泥板;32、凝土层;4、效果墙主体;41、隔音板;411、第一滑槽;42、保温板;421、第二滑槽;5、防潮板;6、装饰板;7、拉动件;71、固定块;72、把手;80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
28.如图1至5所示,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包括钢结构墙体1,所述钢结构墙体1的内部形成有贯穿的容纳腔11,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容纳腔11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在所述容纳腔11的贯穿方向上将所述容纳腔11均分成大小相同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建筑墙主体3和效果墙主体4;所述建筑墙主体3包括依次填充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的水泥板31和凝土层32,所述效果墙主体4包括隔音板41和/或保温板42;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建筑墙主体3的端面设置有防潮板5,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效果墙主体4的端面设置有装饰板6。
29.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安装所述隔音板41和/或保温板4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结构不单一,性能多样,能够适应不同使用的情形。
30.其中,所述水泥板31为玻璃纤维与水泥复合压制而成,所述隔音板41由隔音棉或无纺布制作而成,所述保温板42为塑料泡沫板。
31.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效果墙主体4包括隔音板41,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第二腔体112设置有滑轨12,所述隔音板41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滑轨12的第一滑槽411,所述隔音板41经由所述第一滑槽411与所述滑轨12滑动连接,以便于所述隔音板41快速装拆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
32.特别的,在办公的房间内,主要考虑墙体与外界的隔音效果,因此,这样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噪音。
33.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效果墙主体4包括保温板42,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第二腔体112设置有滑轨12,所述保温板42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滑轨12的第二滑槽421,所述保温板42经由所述第二滑槽421与所述滑轨12滑动连接,以便于所述保温板42快速装拆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
34.特别的,在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室内设置有暖气,主要考虑室内的保温效果,因此,这样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热量过快的散失,节约了能源。
35.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效果墙主体4包括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所述钢结构墙体1对应所述第二腔体112设置有滑轨12,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滑轨12的第一滑槽411和第二滑槽421,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分别经由所述第一滑槽411和第二滑槽421与所述滑轨12滑动连接,以便于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快速装拆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
36.特别的,在睡觉的房间内,主要考虑墙体与外界的隔音效果和房间的保温效果,因此,这样设计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
37.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上均设置有凹槽800,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的凹槽800内部均设置有拉动件7,所述拉动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800的容纳腔11内部的固定块7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块71上用于拉动所述隔音板41的把手72,所述把手72与所述固定块71转动连接;所述把手72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所述把手72处在所述凹槽800的容纳腔11内部。
38.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建筑墙体环保节能装置的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的排列方式不固定(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可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并且也可
以选用不同厚度的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以满足实际情况中需求),能够适应不同使用的情形,且其拆卸方便(设置所述拉动件7,便于对所述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的拆卸。),有利于隔音板41和保温板42的回收再利用。
39.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滑轨12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是矩形。
40.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滑轨12设置有四个。
41.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隔板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隔板2对应所述钢结构墙体1的容纳腔11对称分布。
42.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把手72为类“u”形结构。
43.进一步地,作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隔音板41的把手72与所述隔音板41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板42的把手72与所述保温板42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