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车辆停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时下有几个常用的圆筒形塔库都是在圆筒形塔库的中心内圆部位仅仅设置了单独一组汽车提升机,根本不够整个停车塔使用的,而设置贯穿有螺旋通道的圆筒形塔库不仅占地面积大,且需要驾驶员长时间螺旋爬坡,造成浪费车辆内的燃油的问题,同时容易造成驾驶员头晕疲劳,危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贯穿有螺旋通道的圆筒形塔库容易造成驾驶员头晕疲劳的技术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包括停车机构、位于停车机构侧部的一个或多个输送通道、位于停车机构中部的配重通道;停车机构包括多层依次堆叠的停车组件,输送通道侧壁开设有多个与停车组件相对应的输送口;停车机构上部装设有传动连接组件,输送通道内滑动配合有电梯仓,配重通道内滑动配合有配重仓,且传动连接组件装设于电梯仓与配重仓之间。
5.可选的,传动连接组件包括装设于电梯仓与配重仓之间的传动齿带、装设在停车机构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装设有齿轮柱,且齿轮柱与传动齿带啮合,停车机构上端装设有与第一伺服电机相对应的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条,第一伺服电机、齿轮柱装设在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条之间,一支撑条靠近另一支撑条一侧装有l型支撑板,齿轮柱两端均装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周侧套设有轴承,两转轴分别装设在l型支撑板与另一支撑条的相对内侧上,第一伺服电机装设在一支撑条靠近另一支撑条一侧,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l型支撑板与齿轮柱连接。
6.可选的,停车组件包括套设在配重通道上的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转动配合有停车圆环,停车圆环上表面圆周阵列有第一输送机,电梯仓内设有第二输送机,停车圆环上端开设有矩形槽,第一输送机装设在矩形槽内,第一圆环底面装设有多个万向轮,且万向轮位于停车圆环与环形槽底端之间。
7.可选的,第一圆环上端装设有挡环,挡环侧部开设有与电梯仓的输送口相对应的第一缺口。
8.可选的,停车圆环底面均布有呈圆环状的齿槽,第一圆环底端装设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装设有齿轮,停车圆环通过其底面的齿槽与齿轮啮合。
9.可选的,输送通道、配重通道上端均设有与齿轮柱相对应的引向组件,引向组件包
括两支撑板,两支撑板之间转动配合有引向齿轮,其中,输送通道上端的引向组件内的两支撑板装设在输送通道的上端,配重通道上端的引向组件内的两支撑板装设在配重通道的上端,第一圆环与配重仓之间设有两连接板,连接板上端设有保护板,相邻两第一圆环之间、位于输送机构底端的第一圆环的底端均设有多个支撑杆。
10.可选的,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均包括转动配合的一一对应的两第一转轴,一一对应两第一转轴之间传动配合有输送带,输送带外侧均布有多个限位条,其中,第一输送机内的一一对应的两第一转轴转动配合在电梯仓的相对内壁之间,第一输送机内的一一对应的两第一转轴转动配合在矩形槽内的相对内壁之间,电梯仓内侧、矩形槽内侧均装设有第三伺服电机。
11.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停车塔,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通过电梯仓内摄像头识别判断第二输送机上部是否停有车辆,若是,则继续判断车内人员是否全部离开车辆;通过电梯仓内摄像头识别判定车内人员是否已全部离开车辆,若车内人员已全部离开车辆,则为该车辆分配停车位,其中,停车位即停车圆环上表面的多个第一输送机;步骤二,确定该车辆的停车位的楼层和该楼层的停车位编号后,向传动连接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梯仓到达为该车辆所分配的楼层,向第二伺服电机发送控制信号,以使为该车辆所分配的第一输送机移动至输送口;步骤三,向第二输送机、第一输送机发送控制信号,以使该车辆从第二输送机移动至第一输送机上,摄像头识别车辆的车牌号传送给处理器记录;可选的,应用于停车塔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步骤一,停车塔接收到出车信号中的车辆信息后,通过车辆信息查找车辆停在停车塔内的第一输送机的位置;步骤二,向第二伺服电机发送控制信号,以使为该车辆所分配的第一输送机移动至输送口,向传动连接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梯仓到达该车辆所在的楼层;步骤三,向第二输送机、第一输送机发送控制信号,以使该车辆从第一输送机移动至第二输送机上;步骤四,向传动连接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梯仓将该车辆输送到地面;步骤五,判断电梯仓内的该车辆是否离开。
12.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配重仓便于平衡车辆的重量,进而降低停车塔运作的需要消耗能源量,通过停车机构侧部设有多个输送通道,便于停车塔同时多辆车上下,便于适应停车塔运行需要,通过设置传动连接组件包括传动齿带、装设在停车机构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传动齿带与齿轮柱配合更加稳定,进而提高车辆上下输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转动配合的停车圆环、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便于停车塔自动将第二输送机上的车停到停车位上,降低了驾驶员自己停车的麻烦和行驶在停车塔螺旋通道内的危险。
13.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型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伺服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圆环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剖视图。
1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第一电梯通道1,电梯仓2,第二电梯通道3,配重仓4,传动齿带6,第一伺服电机7,齿轮柱8,支撑条9,第一圆环10,停车圆环11,挡环12,第一缺口13,第二伺服电机15,齿轮16,连接板18,保护板19,支撑杆20,第一输送机21,第二输送机22,第一转轴23,输送带24,限位条25,支撑板26,引向齿轮27,l型支撑板28。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17.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8.请参阅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包括:停车机构、位于停车机构侧部的一个或多个输送通道1、位于停车机构中部的配重通道3;停车机构包括多层依次堆叠的停车组件,输送通道1侧壁开设有多个与停车组件相对应的输送口;停车机构上部装设有传动连接组件,输送通道1内滑动配合有电梯仓2,配重通道3内滑动配合有配重仓4,且传动连接组件装设于电梯仓2与配重仓4之间。
19.本实施例的传动连接组件包括装设于电梯仓2与配重仓4之间的传动齿带6、装设在停车机构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7,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端装设有齿轮柱8,且齿轮柱8与传动齿带6啮合,停车机构上端装设有与第一伺服电机7相对应的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条9,第一伺服电机7、齿轮柱8装设在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条9之间,一支撑条9靠近另一支撑条9一侧装有l型支撑板28,齿轮柱8两端均装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周侧套设有轴承,两转轴分别装设在l型支撑板28与另一支撑条9的相对内侧上,第一伺服电机7装设在一支撑条9靠近另一支撑条9一侧,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端贯穿l型支撑板28与齿轮柱8连接。
20.通过设置l型支撑板28,便于减低传动齿带6对齿轮柱8的向下压力压坏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轴的几率,通过设置齿轮柱8两端均装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周侧套设有轴承,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端贯穿l型支撑板28与齿轮柱8连接,便于相对与直接通过电机带动齿轮柱8,降低齿轮柱8转动需要的力,同时降低第一伺服电机7损坏的几率。
21.本实施例的停车组件包括套设在配重通道3上的第一圆环10,第一圆环10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转动配合有停车圆环11,停车圆环11上表面圆周阵列有第一输送机21,电梯仓2内设有第二输送机22,停车圆环11上端开设有矩形槽,第一输送机21装设在矩形槽内,第一圆环10底面装设有多个万向轮,且万向轮位于停车圆环11与环形槽底端之间,便于降低第一圆环10在环形槽内转动的摩擦力,便于转动停车圆环11使第一输送机21与第二输送机22对应,并将第一输送机21与第二输送机22上的车进行互相传送。
22.本实施例的第一圆环10上端装设有挡环12,挡环12侧部开设有与电梯仓2的输送口相对应的第一缺口13,停车圆环11底面均布有呈圆环状的齿槽,第一圆环10底端装设有第二伺服电机15,第二伺服电机15输出端装设有齿轮16,停车圆环11通过其底面的齿槽与齿轮16啮合,便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15带动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停车圆环11转动将停车圆环11上对应的第一输送机21转动到电梯仓2的输送口位置。
23.本实施例的输送通道1、配重通道3上端均设有与齿轮柱8相对应的引向组件,引向组件包括两支撑板26,两支撑板26之间转动配合有引向齿轮27,其中,输送通道1上端的引向组件内的两支撑板26装设在输送通道1的上端,配重通道3上端的引向组件内的两支撑板26装设在配重通道3的上端,第一圆环10与配重仓4之间设有两连接板18,连接板18上端设有保护板19,相邻两第一圆环10之间、位于输送机构底端的第一圆环10的底端均设有多个支撑杆20,通过设置引向组件,便于引导传动齿带6运动。
24.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机21、第二输送机22均包括转动配合的一一对应的两第一转轴23,一一对应两第一转轴23之间传动配合有输送带24,输送带24外侧均布有多个限位条25,其中,第一输送机21内的一一对应的两第一转轴23转动配合在电梯仓2的相对内壁之间,第一输送机21内的一一对应的两第一转轴23转动配合在矩形槽内的相对内壁之间,电梯仓2内侧、矩形槽内侧均装设有第三伺服电机。
25.便于汽车轮胎卡在相邻两限位条25之间,进而降低因车辆停车时未拉手刹普通输送机无法输送的几率,或在第一输送机21或第二输送机22停止后汽车受动能影响自行移动撞坏车辆的几率。
26.一体化智能圆形对位移动停车塔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停车塔,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通过电梯仓2内摄像头识别判断第二输送机22上部是否停有车辆,若是,则继续判断车内人员是否全部离开车辆;通过电梯仓2内摄像头识别判定车内人员是否已全部离开车辆,若车内人员已全部离开车辆,则为该车辆分配停车位,其中,停车位即停车圆环11上表面的多个第一输送机21;步骤二,确定该车辆的停车位的楼层和该楼层的停车位编号后,向传动连接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梯仓2到达为该车辆所分配的楼层,向第二伺服电机15发送控制信号,以使为该车辆所分配的第一输送机21移动至输送口;步骤三,向第二输送机22、第一输送机21发送控制信号,以使该车辆从第二输送机22移动至第一输送机21上,摄像头识别车辆的车牌号传送给处理器记录;可选的,应用于停车塔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步骤一,停车塔接收到出车信号中的车辆信息后,通过车辆信息查找车辆停在停
车塔内的第一输送机21的位置,便于快速找到对应的车辆,提高从停车塔内提车的效率;步骤二,向第二伺服电机15发送控制信号,以使为该车辆所分配的第一输送机21移动至输送口,向传动连接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梯仓2到达该车辆所在的楼层;步骤三,向第二输送机22、第一输送机21发送控制信号,以使该车辆从第一输送机21移动至第二输送机22上;步骤四,向传动连接组件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梯仓2将该车辆输送到地面,便于快速自动将对应的车辆输送到地面,提高从停车塔内提车的效率;步骤五,判断电梯仓2该车辆是否离开,如果电梯仓2内车辆离开,发出提示空仓信号,便于引导需要停车的司机来该电梯仓2。
27.其中,在处理器将车辆输送出来使用的电梯仓2,优先使用位于车辆所在楼层或所在楼层下方的电梯仓2。
28.将车辆输送出来使用车辆所在楼层下方的电梯仓2便于配重仓4的重力拉动电梯仓2上移,第一伺服电机7通过传动齿带6、齿轮柱8控制上移速度就行,降低第一伺服电机7转动需要的消耗能源量;通过配重仓4的重量平衡车辆的的重量,降低了停车塔运作的主要消耗能源量,相对于螺旋轨道式驾驶员自己开车到停车塔内停车更加安全,相对于在螺旋轨道行驶所消耗的能源本设备消耗的能源更小。
29.通过设置配重仓4便于平衡车辆的重量,进而降低停车塔运作的需要消耗能源量,通过停车机构侧部设有多个输送通道1,便于停车塔同时多辆车上下,便于适应停车塔运行需要,通过设置传动连接组件包括传动齿带6、装设在停车机构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7,传动齿带6与齿轮柱8配合更加稳定,进而提高车辆上下输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转动配合的停车圆环11、第一输送机21、第二输送机22便于停车塔自动将第二输送机22上的车停到停车位上,降低了驾驶员自己停车的麻烦和行驶在停车塔螺旋通道内的危险。
30.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