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蜂窝板及其制法以及配置该蜂窝板的地板块和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蜂窝板及其制法以及配置该蜂窝板的地板块和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蜂窝板及其制法以及配置该蜂窝板的地板块和墙面板。


背景技术:

2.蜂窝板是由两块较薄的面板,牢固地粘结在一层较厚的蜂窝状芯材两面而制成的板材,亦称蜂窝夹层结构,其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及墙面装饰工程。
3.但是,传统蜂窝板中间蜂窝芯层与上、下面板为线性接触,接触面积和粘接面积非常小,从而导致蜂窝芯层与上、下面板的粘接强度低,当蜂窝板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受到相互远离的拉力,或者上、下面板受到向外的稍大的剥离力时,上、下面板很容易与中间的蜂窝芯层向脱离。
4.本技术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结构稳固的蜂窝板以及该蜂窝板的制法和配置这种蜂窝板的地板块和墙面板。
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蜂窝板,包括:
8.水平布置的上板体,
9.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以及
10.粘接固定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
11.所述蜂窝芯层包括长度水平延伸、宽度竖向延伸、且为金属材质的多根波形条,所述多根波形条沿着垂直于波形条长度的水平方向依次贴靠布置、且相互粘接固定;
12.至少其中一根波形条的顶部一体设置有水平伸出的上翻边,至少其中一根波形条的底部一体设置有水平伸出的下翻边;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上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
13.至少其中相邻两根波形条(意:至少有两根波形条,而且是相邻布置的两根波形条)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的至少一对上翻边,每一对上翻边中的两个上翻边水平同向伸出且相互贴靠粘接;至少其中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的至少一对下翻边,每一对下翻边中的两个下翻边水平同向伸出且相互贴靠粘接;每一对上翻边中的两个上翻边,处于上方的上翻边与所述上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每一对下翻边中的两个下翻边,处于下方的下翻边与所述下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
14.至少其中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的多对上翻边,每一对上翻边中的两个上翻边水平同向伸出且相互贴靠粘接,所述多对上翻边沿着波形条的长度方向交替反向布置;各至少其中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的多对下翻边,每一对下
翻边中的两个下翻边水平同向伸出且相互贴靠粘接,所述多对下翻边沿着波形条的长度方向交替反向布置。
15.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的每一个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的至少一对上翻边,每一对上翻边中的两个上翻边水平同向伸出且相互贴靠粘接;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的每一个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的至少一对下翻边,每一对下翻边中的两个下翻边水平同向伸出且相互贴靠粘接;每一对上翻边中的两个上翻边,处于上方的上翻边与所述上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每一对下翻边中的两个下翻边,处于下方的下翻边与所述下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
16.至少其中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且水平反向伸出的多个上翻边,至少其中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且水平反向伸出的多个下翻边,各个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上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各个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
17.任一相邻两波形条的每一个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且水平反向伸出的上翻边,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的每一个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分别一体形成于这两根波形条上且水平反向伸出的下翻边,各个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上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各个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
18.至少其中一根波形条的顶部一体设置有水平伸出且分别位于该波形条厚度两侧的多个所述上翻边。
19.每根波形条的顶部一体设置有水平伸出且分别位于该波形条厚度两侧的多个所述上翻边。
20.每根波形条的顶部一体设置沿着该波形条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且水平伸出的多个上翻边,每根波形条上任一相邻两个上翻边的伸出方向相反;每根波形条的底部一体设置沿着该波形条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且水平伸出的多个下翻边,每根波形条上任一相邻两个下翻边的伸出方向相反。
21.每根波形条都是由沿着其长度方向顺次布置且一体连接的直线段构成的多段折弯结构,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的一部分直线段相互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
22.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连接部为平面结构。
23.所述波形条为铝条或钢条。
24.所述波形条为梯形波、方波或正弦波的形状。
25.一种地板块或墙面板,包括:
26.上述结构的蜂窝板,以及
27.固定于所述蜂窝板一侧板面的饰面层;
28.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蜂窝芯层周围的卡扣嵌装间隙,所述卡扣嵌装间隙中嵌装与所述上板体或/和所述下板体粘接或焊接固定的卡扣。
29.所述饰面层为木板、大理石板、瓷砖板、塑料板、装饰布、装饰纸或涂料层。
30.上述蜂窝板的一种制法,包括:
31.s1:将宽度均匀的金属条带加工成由多个直线段构成的多段折弯结构,并且除了预连接部位以外的所有直线段的宽度两侧分别翻出上翻边和下翻边;
32.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的多根金属条带的预连接部位依次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在一起;
33.s3:在相邻两金属条带的连接部的宽度一侧翻出同向伸出的上翻边,在相邻两金属条带的连接部的宽度另一侧翻出同向伸出的下翻边;
34.s4:在步骤s3制得结构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抵压上翻边的上板体和抵压下翻边的下板体,并将上板体与上翻边粘接或焊接,将下板体与下翻边粘接或焊接。
35.上述蜂窝板的另一种制法,包括:
36.s1:在宽度均匀的金属条带的两条长度侧边上开设沿着该金属条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条切缝,每条切缝的长度沿着金属条带的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并于金属条带的一侧表面涂胶,形成沿着该金属条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涂胶区域;
37.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的多根金属条带层叠压紧,且保证相邻金属条带的涂胶区域错开布置,从而将各根金属条带相互粘接;
38.s3:将步骤s2制得的结构件进行拉伸,形成带有多个孔洞的蜂窝芯;
39.s4:以切缝为分隔线,在金属条带的两条长度侧边上分别翻出多个上翻边和多个下翻边;
40.s5:在步骤s4制得结构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抵压上翻边的上板体和抵压下翻边的下板体,并将上板体与上翻边粘接或焊接,将下板体与下翻边粘接或焊接。
41.本技术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42.1、本技术在构成蜂窝芯层的波形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与上板体平行的上翻边以及与下板体平行的下翻边,上翻边与上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下翻边与下板体贴靠并粘接或焊接固定,从而增大了蜂窝芯层与上、下板体的连接面积和连接强度,减小了蜂窝板的上、下板体从蜂窝芯层上脱离的可能性。
43.2、将相邻两波形条的连接部顶部的上翻边相互贴靠粘接且水平同向伸出,将相邻两波形条的连接部底部的下翻边相互贴靠粘接且水平同向伸出,方便了蜂窝芯层的制作。
44.3、也可以将相邻两波形条的连接部顶部的上翻边水平反向伸出,将相邻两波形条的连接部底部的下翻边水平反向伸出,如此不仅使得两波形条在连接部的上翻边(或下翻边)都能与上板体(或下板体)贴靠粘接或焊接,增加蜂窝芯层与上板体的连接面积和连接强度,而且当上板体受到向上拉力时,两波形条的上翻边所受到的拉扯力矩的方向相反、相互抵消,避免连接部顶端的上翻边竖向翻起。
45.4、每根波形条上任一相邻两个上翻边的伸出方向相反布置,当上、下板体受到沿着该蜂窝板厚度方向相互远离的拉力时,相邻上翻边受到的力矩方向相反、相互抵消,相邻下翻边受到的力矩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从而避免上翻边和下翻边竖向翻起,保持上板体、下板体以及中间蜂窝芯层的位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4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蜂窝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蜂窝板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49.图3是图2的x1部放大图。
50.图4是图2的x2部放大图。
5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蜂窝板中相邻两根波形条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端点带有实现圆点的曲线表示两根波形条的粘接方向。
5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蜂窝板其中一根波形条的结构示意图。
5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蜂窝板另一根波形条的结构示意图。
54.图8至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蜂窝芯层的制作方法演示图。
55.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地板块沿宽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6.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地板块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7.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地板块的卡扣移除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8.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地板块的饰面层移除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9.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相邻两地板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60.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相邻两根波形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61.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墙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62.图18~2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蜂窝芯层的制作方法演示图,其中图20是图19中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中箭头表示拉伸方向。
63.其中:
64.1-上板体,2-下板体,3-蜂窝芯层,4-饰面层,5-卡扣嵌装间隙,6-卡扣,7-墙面;
65.301`-金属条带,301a`-涂胶区域,301b`-切缝,301-波形条,3011-直线段,301a-上翻边,301b-下翻边,301c-连接部,301c1-连接部的顶段,301c2-连接部的底段,6a-公扣,6b-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6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7.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68.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9.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固定连接”,不包括一体连接。
70.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71.实施例一:
72.图1至图7示出了本技术蜂窝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蜂窝板相同的是:
73.该蜂窝板也包括水平布置的上板体1,平行布置于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2,粘接固
定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3。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说的“水平布置”,并非指该蜂窝板在使用时其上板体1一定与水平面保持平行,而是以上板体1处于水平态时(或者说将上板体1所在的平面定义为水平面)描述该蜂窝板上其余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其目的在于方便描述该蜂窝板的结构。
74.上述蜂窝芯层3也是由许多根波形结构的波形条301构成,每根波形条301的长度水平(弯折)延伸、宽度竖直(直线)延伸,这些波形条301沿着垂直于波形条长度的水平方向依次贴靠(局部贴靠)布置、且相互粘接(或者焊接)固定,从而使得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301都具有相互贴靠且粘接固定的多个连接部301c。
75.进一步地,每根波形条301都是由沿着其长度方向顺次布置且一体连接的多个直线段3011构成的多段折弯结构,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301的一部分直线段3011相互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粘接部为平面结构。如此设计,相邻两根波形条301具有大的粘接面积和强的粘接强度。
76.本实施例中,每根波形条301为梯形波的形状,并使得任一相邻两根波形条301之间形成有多个竖向贯通的六边形孔302。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波形条301也可以是矩形波(方波)或正弦波等形状。当波形条301为矩形波形状时,相邻两根波形条之间会形成多个竖向贯通的矩形孔302。
77.本实施例中,该蜂窝板的波形条301为铝条,上板体1和下板体2为铝板。当然,前述波形条301也可以采用其他容易翻边的金属材质,如钢条。上板体1和下板体2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如钢板。
78.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参照图2至图7所示,每根波形条301的顶部都一体设置有沿着该波形条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且水平伸出的多个上翻边301a。每根波形条301的底部一体设置有沿着该波形条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且水平伸出的多个下翻边301b。绝大多数的上翻边301a与上板体1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绝大多数的下翻边301b与下板体2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
79.本实施例中,每根波形条301上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的顶部都设有一个上翻边301a,每根波形条301上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的底部都设有一个下翻边301b。这样,相邻两波形条301(分别称为第一根波形条和第二根波形条)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的顶部就一共具有两个上翻边301a,而且其中一个上翻边301a一体形成于第一根波形条上,另一个上翻边301a一体形成于第二根波形条上。如果相邻两波形条301连接部301c顶部的这两个上翻边301a一左一右反向延伸,虽然增大了蜂窝芯层3与上板体1的粘接面积(或焊接面积),但带来了制作工艺稍复杂的问题。对此,本实施例将任一相邻两波形条301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顶部的两个上翻边301a相互贴靠粘接且水平同向伸出,将任一相邻两波形条301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底部的两个下翻边301b相互贴靠粘接且水平同向伸出,如图2、图3和图4,如此设计旨在方便该蜂窝芯层3的制作,具体见下文。
80.在上述相互贴靠粘接的两个上翻边301a中,处于上方的上翻边301a与上板体1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在上述相互贴靠粘接的多个下翻边301b中,处于下方的下翻边301b与下板体2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
81.显然,我们也可以在每根波形条301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顶部设置两个以上的上翻边301a。比如:参照图16所示,每根波形条301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顶部设置三个上翻边
301a,那么相邻两波形条301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顶部就一共有六个上翻边,且其中三个上翻边301a一体形成于第一根波形条上,另外三个上翻边301a一体形成于第二根波形条上,第一根波形条的三个上翻边301a分别与第二根波形条三个上翻边301a一一对应贴靠粘接,形成相互贴靠粘接的三对上翻边,这三对上翻边沿着波形条301的长度方向依次反向布置——第一对上翻边水平向左伸出,第二对上翻边水平向右伸出,第三对上翻边水平向左伸出。也就是说,图16中相邻两波形条301的每一个连接部301c顶部的每一对上翻边301a相互贴靠粘接且水平同向伸出——第一根波形条连接部301c的每一个上翻边301a与第二根波形条连接部301c的对应一个上翻边301a相互贴靠粘接且水平同向伸出。
82.并且,其中每根波形条301上任一相邻两个上翻边301a的伸出方向相反布置。也就说是,每根波形条301的多个上翻边301a不仅沿着波形条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而且这些上翻边301a的伸出方向彼此反向交替——在波形条的长度方向上,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第七个

第2n+1个上翻边301a向左水平伸出,第二个、第四个、第六个、第八个

第2n个上翻边301a向右水平伸出。而且,每根波形条301上任一相邻两个下翻边301b的伸出方向相反。将波形条301的多个上翻边301a和多个下翻边301b沿着波形条长度方向彼此反向交替布置,是有利的:当上、下板体受到沿着该蜂窝板厚度方向相互远离的拉力时,相邻上翻边301a受到的力矩方向相反、相互抵消,相邻下翻边301b受到的力矩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从而避免上翻边301a和下翻边301b竖向翻起,保持上板体、下板体以及中间蜂窝芯层的位置稳定性。
83.本实施例中,每根波形条301上的多个上翻边301a沿着波形条的长度方向连续布置,每根波形条301上的多个下翻边301a沿着波形条的长度方向连续布置,从而使得每根波形条301上的多个上翻边301a的总长度等于该根波形条301的长度,每根波形条301上的多个下翻边301b的总长度也等于该根波形条301的长度。
84.再参照图8至图10所示,现将该蜂窝板的制法简单介绍如下,其主要包括顺次进行的下述四个步骤:
85.s1:将宽度均匀的金属条带301

加工成由多个直线段3011构成的多段折弯结构,并且除了预连接部位以外的所有直线段3011的宽度两侧分别翻出上翻边301a和下翻边301b,如图8。
86.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的多根金属条带301

的预连接部位依次贴靠并粘接(或者焊接)固定在一起。
87.这时,相邻两波形条301各个连接部301c的顶段301c1相互贴靠粘接且为平直结构,还未形成翻边,相邻两波形条301各个连接部301c的底段301c2也相互贴靠粘接且为平直结构,未形成翻边,如图9。
88.s3:在相邻两根金属条带301

的连接部301c的宽度一侧(即宽度方向的一侧)翻出同向伸出的上翻边301a,在相邻两金属条带301

的连接部301c的宽度另一侧(即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翻出同向伸出的下翻边301b。前述“同向伸出”,是指相邻两根金属条带301在同一连接部201c位置的上翻边301a的伸出方向相同。
89.s4:在步骤s3制得结构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抵压上翻边301a的上板体1和抵压下翻边301b的下板体2,并且借助粘合剂将上板体1与上翻边301a相粘,或者将上板体1与上翻边301a焊接——一般为钎焊连接,借助粘合剂将下板体2与下翻边301b相粘,或者将下板体2
与下翻边301b焊接——一般为钎焊连接,制得蜂窝板,如图10。前述粘合剂可以是涂覆于上、下板体上的液态胶,也可以是热熔胶膜。
90.在上述蜂窝板的上板面(或者下板面)粘接固定木板结构的饰面层4后,并在蜂窝板的侧边固定连接卡扣6(地板扣),便形成了图11和图12所示的侧边带有地板扣且由蜂窝板和饰面层4复合而成的地板块。
91.在该地板块中,其蜂窝芯层3的面积要小于上板体1和下板体2的面积,并且蜂窝芯层3的每条侧边都处于上板体1和下板体2对应侧边的内侧,从而在上板体1与下板体2间形成有位于蜂窝芯层3周围的卡扣嵌装间隙5。上述卡扣6嵌入前述卡扣嵌装间隙5,而且嵌入前述卡扣嵌装间隙5中的卡扣部分,与上板体1和下板体2粘接固定。
9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卡扣6也可以仅与上板体1或下板体2之一粘接,同样。如此设计的优点在于:提升了卡扣与蜂窝板的装配效率。但缺陷在于:卡扣与蜂窝板的连接强度稍差。
93.此外,也可以将卡扣6与上板体1或/和下板体2焊接固定。
94.本实施例中,地板块侧边的各个卡扣6分别为一体成型件,且由铝型材制作。当然,卡扣6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比如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95.当该地板块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场地)后,其上层的饰面层4(的上表面)裸露在环境中,供人们踩踏行走,所以该面饰层在具有装饰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饰面层4也可以由木板替换成大理石板、瓷砖板或塑料板,前述塑料板包括相对柔软的橡胶板、塑胶板。在本实施例中该饰面层4为木板,而且该木板的厚度仅有几毫米。此外,饰面层4也可以是由涂覆于基板上表面的涂料形成的涂料层。
96.再参照图11至图15所示,该地板块以及其下层蜂窝板均为矩形板,矩形地板块的四条侧边分别固定一卡扣6,共四个卡扣6,而且这四个卡扣6中的两个设为公扣6a,另外两个是与公扣6a相适配的母扣6b。具体地,其中一个公扣6a和其中一个母扣6b分别布置于地板块的两条长侧边,另外一个公扣6a和另外一个母扣6b分别布置于地板块的两条短侧边。所谓“相适配”,是指:从蜂窝板上拆离下来的前述公扣6a和母扣6b能够相互卡接配合。这样,就能够让任一两个这种结构的地板块都能直接相互拼接固定,构成大面积的地板系统。
97.实施例二:
98.图17示出了本技术墙面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墙面板具有与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将其作为墙面板使用,而实施例一将其作为地板块使用。
99.该墙面板既可以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作为外墙面板,又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内墙面作为内墙面板。
100.在安装时,侧边带有公、母卡扣的墙面板可相互拼接固定,每一个墙面板都能够以前一个墙面板为基础安装定位,不仅方便了墙面系统的安装,而且形成的墙面系统具有很好的结构整体性和美观性。
101.该墙面板的饰面层4除了可以选择实施例一中的大理石板、瓷砖板、木板、塑料板或涂料层之外,还可以是装饰纸或装饰布,其中装饰布优选具有保温防潮性能的植绒布。
102.实施例三:
103.参照图18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蜂窝板与实施例一结构相似,主要区别在于:
104.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波形条301连接部301c顶部的两个上翻边301a既没有贴靠粘接在一起,也没有同方向伸出设置,而是一左一右反向布置。如此不仅使得粘接面301c位置的两个上翻边301a都能与上板体1贴靠粘接,增加蜂窝芯层301与上板体1的粘接面积和粘接强度,而且当上板体1受到向上拉力时,这两个上翻边301a所受到的拉扯力矩的方向相反、相互抵消,避免这两个上翻边301a竖向翻起。
105.同理,相邻两波形条301连接部301c底部的两个下翻边301b既没有贴靠粘接在一起,也没有同方向伸出设置,也是一左一右反向布置。
106.再参照图18至图21所示,现将该蜂窝板的制造方法简介如下,其主要包括以下五大步骤:
107.s1:在宽度均匀的金属条带301

的两条长度侧边上开设沿着该金属条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条切缝301b

,每条切缝301b

的长度沿着金属条带的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并于金属条带的一侧表面涂胶,形成沿着该金属条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涂胶区域301a

,如图18。
108.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的多根金属条带301

层叠压紧,且保证相邻金属条带301

的涂胶区域301a

错开布置,从而将各根金属条带301

相互粘接。
109.s3:将步骤s2制得的结构件进行拉伸,形成带有多个孔洞的蜂窝芯,如图19和图20。
110.s4:以切缝301b

为分隔线,在金属条带301

的两条长度侧边上分别翻出多个上翻边301a和多个下翻边301b,如图21。
111.s5:在步骤s4制得结构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抵压上翻边301a的上板体1和抵压下翻边301b的下板体2,并且借助粘合剂将上板体1与上翻边301a相粘,或者将上板体1与上翻边301a焊接——一般为钎焊连接,借助粘合剂将下板体2与下翻边301b相粘,或者将下板体2与下翻边301b焊接——一般为钎焊连接。
1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该地板块或墙面板做成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六边形、扇形甚至各种异形。而且,并非必须在地板块或墙面板的每条侧边都设置上述卡扣,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至少一条侧边设置卡扣即可,当然最好至少在一条侧边设置公扣,至少另一条侧边设置母扣。并且,当一个地板块上设有多个公扣6a和多个母扣6b时,各个公扣6a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各个母扣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910528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这种地板块,其两条长侧边分别设置以偏角翻转方式相互配合的公扣和母扣,其两条短侧边分别设置以竖直位移方式相互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的公扣和母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