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2.滚子轴承属于滚动轴承中的一种,是现代化机械中广泛运用的部件之一,它是依靠主要元件之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撑转动零件,滚子轴承现大多已经标准化,滚子轴承具有所需力矩小,旋转精度高优点。现有技术中,滚子磨床送料装置在上料时无法均匀上料,在上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料情况,影响打磨的效率,其次现有装置无法进行精准控制上料的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滚子磨床送料装置在上料时无法均匀上料,在上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料情况,影响打磨的效率,其次现有装置无法进行精准上料控制上料数量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与加料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活动槽,所述底座的内壁与套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下表面通过通过两个合页分别与两个出料装置相远离的一面铰接,所述出料装置的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拉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顶端通过销轴与转盘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转盘的正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拉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顶端通过销轴与移动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内壁与外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顶端与限位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料盒内壁的下表面与减震装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内壁的下表面与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限位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背面与第二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与若干个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齿轮的表面与同一个第一齿轮相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环的内壁套接在外管表面,所述出料装置内壁固定连接有控料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拉杆位于活动槽的内壁,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与外管的表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滚子通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料板与滚子通道的底端搭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背面与电机输出轴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加料盒为漏斗状。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该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通过设置外管、滚子通道、移动块、第一齿轮和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先将需要打磨的滚子放入加料盒内,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带动两个转盘的转动,转盘转动带动第一拉杆上下运动,第一拉杆带动移动块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外管的上下运动,使加料盒内的滚子可以均匀的进入到滚子通道内部,通过滚子通道进入磨床内,达到均匀上料的效果,且在工作过程中移动块的上下运动对滚子通道内起到一定的震动作用,大大降低了上料过程中出现卡料的概率。
15.2、该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通过设置第二拉杆、出料装置、转盘和套环,在使用过程中,出料装置表面与第二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出料装置的上表面通过合页与套环的下表面铰接,当转盘带动第一拉杆的同时也带动第二拉杆的上下运动,第二拉杆的上下运动带动出料装置做开合运动,当出料装置打开时,控料板离开滚子通道的底端,滚子通道内的滚子就会由于重力的作用离开滚子通道进入磨床,当出料装置闭合时,控料板再次位于滚子通道底端,阻挡滚子的下落,达到控制上料的数量,精准上料的效果。
16.3、该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通过设置弹簧、限位环和减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块带动外管和滚子通道向上运动时,弹簧会通过限位环向上拉伸,当移动块带动外管和滚子通道向下运动时,弹簧会受到来自减震装置内壁带来的反作用力,对外管的上下运动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降低了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轮后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料装置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加料盒、3外管、4滚子通道、5转盘、6移动块、7第一拉杆、8第二拉杆、9出料装置、10套环、11活动槽、12减震装置、13限位环、14限位座、15弹簧、16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8控料板、19电机、2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滚子加工用磨床送料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与支架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架20的上表面与加料盒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活动槽11,底座1的内壁与套环10的表面固定连接,套环10的下表面通过通过两个合页分别与两个出料装置9相远离的一面铰接,出料装置9的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拉杆8的底端活动连接,第二拉杆8的顶端通过销轴与转盘5的正面活动连接,转盘5的正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拉杆7的底端活动连接,第一拉杆7的顶端通过销轴与移动块6的表面活动连接,移动块6的内壁与外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外管3的顶端与限位座14的内壁固定连接,加料盒2内壁的下表面与减震装置12的表面固定连接,减震装置12内壁的下表面与弹簧15的底端固定连接,弹簧15的顶端与限位环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转盘5的背面与第二齿轮16的正面固定连接。
24.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座1的下表面与若干个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加料盒2为漏斗状,套环10的内壁套接在外管3表面,第二拉杆8位于活动槽11的内壁,限位环13的内壁与外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控料板18与滚子通道4的底端搭接,通过设置支撑腿,支撑腿可以使装置工作时能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加料盒2,加料盒2为漏斗状可以使滚子更容易进入滚子通道4,通过设置套环10,套环10套接在外管3上,可以使外管3能在套环10内上下运动,并且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通过设置活动槽11,活动槽11可以使第二拉杆8在活动槽11内进行上下运动,通过设置限位环13,限位环13的内壁与外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对外管3的上下运动起到限位作用,且限位环13与弹簧15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外管3的运动起到减震作用,通过设置控料板18,控料板18与滚子通道4底端搭接,通过控料板18控制滚子下落的数量。
25.具体的,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齿轮16的表面与同一个第一齿轮17相啮合,第一齿轮17的背面与电机19输出轴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7相啮合,可以使第一齿轮17在运动时可以带动两个第二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转动,通过设置电机19,电机19可以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
26.具体的,如图3所示,外管3的内壁与滚子通道4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外管3,外管3与滚子通道4的表面固定连接,在外管3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滚子通道4上下运动,完成滚子的上料。
27.具体的,如图4所示,出料装置9内壁固定连接有控料板18,通过设置控料板18,控料板18可以控制滚子下落的数量从而达到精准上料。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使用该装置时,先将需要打磨的滚子放入加料盒2内,启动电机19,使电机19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第一齿轮17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转盘5的转动,转盘5的转动带动第一拉杆7上下运动,第一拉杆7的上下运动带动移动块6的上下运动;
30.s2、从而带动外管3与滚子通道4上下运动,外管3与滚子通道4的上下运动使加料盒2内的滚子能够顺利的进入滚子通道4内,与此同时转盘5的转动带动第二拉杆8的上下运动;
31.s3、第二拉杆8向上运动带动出料装置9打开,使滚子通道4内的滚子可以进入磨床,当第二拉杆8向下运动时出料装置9会受到向下的推力而闭合,控制滚子下落,在外管3与滚子通道4的上下运动受到弹簧15的反作用力。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