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喷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人自动喷砂设备。
背景技术:2.传统喷砂设备皆采用纯人工喷砂作业方式,但在半导体与面板镀膜设备产品规格要求愈高时,传统的人工喷砂作业虽然可达到制程中镀膜时附着力,但容易产生镀膜附着力不足导致膜层脱落,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不能依照产品工件的大小和喷砂粗糙度进行自动喷砂,从而降低了喷砂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人自动喷砂设备,解决了不能依照产品工件的大小和喷砂粗糙度进行自动喷砂,从而降低了喷砂效率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人自动喷砂设备,包括喷砂壳体,所述喷砂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支撑块的相背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相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支撑杆。
7.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盘,所述支撑板内卡接有第二支撑轴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外表面卡接有三个调节盘,所述控制杆的后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的前端套接在控制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砂壳体的正面与控制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喷砂壳体内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的顶端与限位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后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背面与喷砂壳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帽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支撑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的正面与喷砂壳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卡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底端与喷砂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盘的右侧面与中间的调节盘的左侧面搭接,三个所述调节盘的尺寸从前往后依次递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杆的左侧面与两个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左端与同一个支撑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单人自动喷砂设备,通过设置电机、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杆、控制帽、调节盘、滑槽、支撑杆、控制盘、固定板、弹簧、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喷砂装置,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控制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调节盘进行转动,使得调节盘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对控制盘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控制盘带动支撑杆沿着滑槽的轨迹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板、弹簧、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喷砂装置进行移动,使得喷砂装置能够左右往复移动,能够对限位盘上表面的产品进行均匀喷砂,同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使得第一电动伸缩杆能够对控制杆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将控制杆伸缩进控制帽内,从而对不同尺寸的调节盘进行调整,进而对控制盘的移动距离进行调整,进一步能够依照产品工件的大小和喷砂粗糙度进行自动喷砂,从而提高了喷砂效率。
17.2、该单人自动喷砂设备,通过设置限位盘、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喷砂装置,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使得第二电动伸缩杆能够对喷砂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喷砂装置与限位盘表面的产品的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产品的粗糙度进行喷砂工作。
18.3、该单人自动喷砂设备,通过设置调节盘、控制盘和弹簧,弹簧通过自身的弹力能够将控制盘的移动恢复原位,使得控制盘始终沿着调节盘的表面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保证了控制盘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控制盘出现无法移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砂壳体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盘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盘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喷砂壳体、2控制器、3限位盘、4转动装置、5电机、6第一电动伸缩杆、7控制杆、8控制帽、9第一支撑轴承、10调节盘、11第二支撑轴承、12支撑板、13滑槽、14支撑杆、15控制盘、16固定板、17弹簧、18第二电动伸缩杆、19喷砂装置、20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人自动喷砂设备,包括喷砂壳体1,喷砂壳体1内壁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支撑块20的相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块20,能够对支撑板12进行支撑,避免支撑板12出现掉落的情况,两个支撑块20的相对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2的相背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2内开设有滑槽13,通过设置支撑板12,使得支撑杆14在滑槽13内进行移动,同时能够对支撑杆14的移动进行限位以及支撑,从而保证了支撑杆14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性,滑槽13内设置有支撑杆14,通过设置支撑杆14,能够对控制盘15和固定板16进行支撑,避免控制盘15和固定板16出现掉落的情况。
26.支撑杆14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盘15,通过设置控制盘15,能够对支撑杆14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进行后续工作,支撑板12内卡接有第二支撑轴承11,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轴承11,能够对支撑板12进行支撑,同时避免支撑板12跟随控制杆7进行转动,从而保证了支撑板12的稳定性,两个第二支撑轴承11内套接有同一个控制杆7,控制杆7的外表面卡接有三个调节盘10,通过设置调节盘10,能够对控制盘15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控制盘15进行左右
移动,控制杆7的后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6,能够对控制杆7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控制杆7前后移动,控制杆7的前端套接在控制帽8内,通过设置控制帽8,能够对控制杆7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得控制杆7在控制帽8内伸缩,从而避免控制杆7出现无法移动的情况。
27.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喷砂壳体1的正面与控制器2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控制器2,能够对转动装置4、电机5、第一电动伸缩杆6和喷砂装置19进行控制,喷砂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4,通过设置转动装置4,能够带动限位盘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限位盘3上表面的产品进行转动,从而对产品进行均匀喷砂,转动装置4的顶端与限位盘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盘3,能够对产品进行放置以及限位,避免产品在喷砂过程中出现偏移导致掉落的情况。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后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5的背面与喷砂壳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控制帽8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支撑轴承9,第一支撑轴承9的正面与喷砂壳体1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轴承9,能够对控制帽8的转动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了控制帽8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29.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杆14的外表面卡接有固定板16,通过设置固定板16,能够对第二电动伸缩杆18进行支撑固定,避免第二电动伸缩杆18出的掉落的情况,固定板16的下表面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底端与喷砂装置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18和喷砂装置19,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8,使得第二电动伸缩杆18能够对喷砂装置19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喷砂装置19与限位盘3表面的产品的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产品的粗糙度进行喷砂工作。
30.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盘15的右侧面与中间的调节盘10的左侧面搭接,三个调节盘10的尺寸从前往后依次递增,通过设置调节盘10,能够根据产品的尺寸将不同尺寸的调节盘10进行调整,控制杆7的左侧面与两个弹簧17的右端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7的左端与同一个支撑杆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17,能够将移动后的控制盘15恢复原位,避免控制盘15出现无法移动的情况。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2.s1、使用时,打开喷砂壳体1表面的箱门,然后将需要喷砂的产品放置在限位盘3的上表面进行限位,再通过控制器2启动转动装置4、电机5和第一电动伸缩杆6,使得转动装置4带动限位盘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产品进行转动,然后第一电动伸缩杆6带动控制杆7进行移动,从而带动三个调节盘10进行移动,并根据产品的尺寸将相配匹的调节盘10移动到位于控制盘15的同一水平线处,然后通过控制器2关闭第一电动伸缩杆6;
33.s2、其次电机5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控制杆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调节盘10进行转动,使得调节盘1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对控制盘15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控制盘15带动支撑杆14沿着滑槽13的轨迹进行左右移动,当支撑杆14向右移动时带动17的左端向右移动,从而对弹簧17进行拉伸,并通过弹簧17自身的弹力能够将支撑杆14恢复原位,通过支撑杆14与弹簧17之间的互相配合,从而带动固定板16、第二电动伸缩杆18和喷砂装置19进行左右移动,当控制盘15在移动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8,使得第二电动伸缩杆18带动喷砂装置19向下移动;
34.s3、根据产品的粗糙度将喷砂装置19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关闭第二电动伸缩杆18
后启动喷砂装置19,从而对限位盘3上表面的产品进行喷砂工作,喷砂完成后,通过控制器2关闭转动装置4、电机5和喷砂装置19,随后将喷砂后的产品从限位盘3的表面取出即可。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