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技术领域,具体为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


背景技术:

2.铣床主要指用铣刀对工件多种表面进行加工的机床,通常铣刀以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
3.铣床车铣下来的废料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而目前的铣床不能够对废料金属进行统一回收,这样浪费了资源,所以,我们提出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后侧设置有铣床本体,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圆孔,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落料斗,落料斗的下方设置有与落料斗的出料口相对应的收集盒,工作台上设置有夹紧装置。
7.进一步的:夹紧装置包括滑槽、滑块、双向丝杆、夹板和传动机构,凹槽的内壁前后两端面均开设有滑槽,凹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滑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相适配的滑块,夹板的两端均与滑块固定连接,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双向丝杆,且滑块螺纹套接在双向丝杆的外部。
8.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两个齿轮和传动带,工作台的右侧设置有电机,两个双向丝杆的一端均贯穿工作台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其中一个双向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双向丝杆的一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轮,两个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9.进一步的:传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与工作台的右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动箱,两个双向丝杆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电机固定安装在传动箱的内部。
10.进一步的:圆孔共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排布。
11.进一步的:两个夹板的相对一侧面均开设有防滑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将铣床车铣下来的金属碎屑通过圆孔落入到落料斗的内部,然后再落入到收集盒的内部,从而利用收集盒对废料金属进行统一收集,从而便于对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带动两个双向丝杆转动,两个双向丝杆转动使得两个夹板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工件快速夹紧,且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夹紧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结构传动箱剖视图;
17.图中:1支撑板、2传动箱、3夹板、4圆孔、5铣床本体、6滑槽、7双向丝杆、8凹槽、9工作台、10落料斗、11收集盒、12电机、13齿轮、14传动带、1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包括两个支撑板1,两个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9,工作台9的顶部后侧设置有铣床本体5,铣床本体5属于现有技术,工作台9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夹紧装置将工件夹紧之后,启动铣床本体5对工件进行加工,车铣下来的金属碎屑落入到凹槽8的内部,然后通过圆孔4落入到落料斗10的内部,最后落入到收集盒11的内部,从而利用收集盒11对废料金属进行统一的收集,从而便于对废料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凹槽8的底部开设有圆孔4,圆孔4与落料斗10的内腔相连通,工作台9的底部设置有落料斗10,落料斗10的下方设置有与落料斗10的出料口相对应的收集盒11,落料斗10的内壁上侧与凹槽8的内壁在同一平面,工作台9上设置有夹紧装置。
21.其中,优选的,夹紧装置包括滑槽6、滑块15、双向丝杆7、夹板3和传动机构,凹槽8的内壁前后两端面均开设有滑槽6,凹槽8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3,滑槽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相适配的滑块15,夹板3的两端均与滑块15固定连接,滑槽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双向丝杆7,双向丝杆7转动可使得滑槽6内部的两个滑块15相对移动或者相向移动,且滑块15螺纹套接在双向丝杆7的外部。
22.优选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2、两个齿轮13和传动带14,工作台9的右侧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通过外部电源连接供电,两个双向丝杆7的一端均贯穿工作台9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其中一个双向丝杆7的一端与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一与滑槽6的内壁活动安装,另一个双向丝杆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二分别与滑槽6的内壁和传动箱2的内壁活动安装,两个双向丝杆7的一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3,两个齿轮13通过传动带14连接,启动电机12转动带动其中一个双向丝杆7转动,其中一个双向丝杆7转动通过传动带14带动另一个双向丝杆7转动,两个双向丝杆7转动可带动滑槽6内部的两个滑块15相对移动,从而可带动两个夹板3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工件快速夹紧,且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工件进行夹紧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效率。
23.优选的,传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与工作台9的右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动箱2,传动箱2起到了对传动机构防护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传动机构工作时,工作人员误碰到传动机构,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两个双向丝杆7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2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电机12固定安装在传动箱2的内部,提升了电机12的稳定性,降低了电机12工作时的
振动。
24.优选的,圆孔4共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排布。
25.实施例2:
26.参照图1,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两个夹板3的相对一侧面均开设有防滑纹,防滑纹的设置能够将工件固定的更加稳定,增加了夹板3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工件的夹持效果。
27.工作原理:首先,启动电机12转动带动其中一个双向丝杆7转动,其中一个双向丝杆7转动通过传动带14带动另一个双向丝杆7转动,两个双向丝杆7转动可带动滑槽6内部的两个滑块15相对移动,从而可带动两个夹板3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工件快速夹紧,然后启动铣床本体5对工件进行加工,车铣下来的金属碎屑落入到凹槽8的内部,然后通过圆孔4落入到落料斗10的内部,最后落入到收集盒11的内部,从而利用收集盒11对废料金属进行统一的收集,从而便于对废料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包括两个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9),所述工作台(9)的顶部后侧设置有铣床本体(5),所述工作台(9)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底部开设有圆孔(4),所述工作台(9)的底部设置有落料斗(10),所述落料斗(10)的下方设置有与落料斗(10)的出料口相对应的收集盒(11),所述工作台(9)上设置有夹紧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滑槽(6)、滑块(15)、双向丝杆(7)、夹板(3)和传动机构,所述凹槽(8)的内壁前后两端面均开设有滑槽(6),所述凹槽(8)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3),所述滑槽(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相适配的滑块(15),所述夹板(3)的两端均与滑块(15)固定连接,所述滑槽(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双向丝杆(7),且所述滑块(15)螺纹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7)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2)、两个齿轮(13)和传动带(14),所述工作台(9)的右侧设置有电机(12),两个所述双向丝杆(7)的一端均贯穿工作台(9)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外部,其中一个所述双向丝杆(7)的一端与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双向丝杆(7)的一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3),两个所述齿轮(13)通过传动带(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与工作台(9)的右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动箱(2),两个所述双向丝杆(7)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2)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电机(12)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箱(2)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4)共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矩形阵列排布。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3)的相对一侧面均开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铣床技术领域的带有金属回收机构的零部件加工用铣床,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后侧设置有铣床本体,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圆孔,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落料斗,落料斗的下方设置有与落料斗的出料口相对应的收集盒,工作台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将铣床车铣下来的金属碎屑通过圆孔落入到落料斗的内部,然后再落入到收集盒的内部,从而利用收集盒对废料金属进行统一收集,从而便于对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源。源。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苏希羽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