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带润滑系统的铣刀作业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润滑系统的铣刀作业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润滑系统的铣刀作业机构。


背景技术:

2.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铣刀往往会搭配行走机构来使用,为了保证行走机构的顺畅,行走机构各活动部件最好定期涂抹润滑油,现有的方法大多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对传动机构进行涂抹润滑油,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润滑系统的铣刀作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润滑系统的铣刀作业机构,包括操作台、龙门架和升降动力件,龙门架上连接有润滑机构,润滑机构包括润滑油箱,龙门架上的驱动机构安装有润滑油箱,润滑油箱的顶部设有顶盖,龙门架底部连接有滑轨;升降动力件的一侧安装有油筒,润滑油箱与油筒之间利用连接管连接,升降动力件的底部装配有铣刀;油筒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活塞,活塞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油筒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腔套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与升降动力件上输出端之间利用连接板连接,油筒的一侧套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底部安装有朝向滑轨喷头,龙门架的前侧设有管道支撑机构。
5.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将喷头插入到需要润滑的传动机构上,在升降动力件运行时利用连接板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上的活塞向下移动,利用活塞将油筒与连接管的连接处堵上,将油筒内的润滑油推送到出液管内,经过出液管上的喷头进入到此设备滑轨上对其进行润滑,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升降动力件运行时利用连接板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当活塞移动到连接管上方时,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经过连接管流进到油筒内,方便再次润滑。
6.本技术方案中的升降动力件可以是气缸或者直线模组,升降动力件实现了一物两用,铣刀对外物进行加工时必然要进行升降动作。而每次升降时正好泵出润滑油,从而对龙门架行走机构进行润滑,并恰好在龙门架动作较多时润滑。铣刀动作越频繁,一般也意味着龙门架运动越频繁,所以润滑油的挤出也越多。铣刀不工作时,也不会泵出润滑油。
7.进一步地,管道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转轴和滚筒,龙门架前侧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内腔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套接有滚筒。
8.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龙门架上设有管道支撑机构,便于对出液管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了出液管散落在操作台的顶部上,影响对铣刀的加工。
9.进一步地,支撑架的内腔设有四个滚筒,四个滚筒呈倒立的l字形状分布,出液管
分别穿过每两个滚筒之间。
10.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辅助出液管在支撑架内移动,使得出液管能够在支撑架内自由的来回移动。
11.进一步地,连接管呈l字形状,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润滑油箱一侧的下部和油筒后侧的上部。
12.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由于连接管设置的位置,方便将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引到油筒内,方便对油筒内及时的添加润滑。
13.进一步地,升降动力件在初始状态下活塞位于连接管的上方,活塞的高度值与油筒的高度值之间相等。
14.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在升降动力件向上运动时带动活塞向下移动,利用活塞将油筒与连接管的连接处堵上,避免了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在活塞向上移动时进入到油筒内。
15.进一步地,出液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油筒一侧的下部,出液管为金属制成的软管。
16.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由于出液管为金属制成的软管,便于改变出液管的形状,使得出液管能够为不同此设备上的传动机构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油筒和活塞之间爆炸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22.1-操作台;2-龙门架;3-升降动力件;4-润滑机构;401-润滑油箱;402-顶盖;403-油筒;404-连接管;405-活塞;406-连接杆;407-密封圈;408-连接板;409-出液管;410-喷头;5-管道支撑机构;51-支撑架;52-转轴;53-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润滑系统的铣刀作业机构,包括操作台1、龙门架2和升降动力件3,龙门架2上连接有润滑机构4,润滑机构4包括润滑油箱401,龙门架2上的驱动机构安装有润滑油箱401,润滑油箱401的顶部设有顶盖402,升降动力件3的一侧安装有油筒403,润滑油箱401与油筒403之间利用连接管404连接,油筒403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活塞405,活塞405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406,油筒403的底部固定
套接有密封圈407,密封圈407的内腔套接有连接杆406,连接杆406的底部与升降动力件3上输出端之间利用连接板408连接,油筒403的一侧套接有出液管409,出液管409的底部安装有喷头410,龙门架2的前侧设有管道支撑机构5。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喷头410插入到需要润滑的传动机构上,在升降动力件3运行时利用连接板408带动连接杆406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406上的活塞405向下移动,利用活塞405将油筒403与连接管404的连接处堵上,将油筒403内的润滑油推送到出液管409内,经过出液管409上的喷头410进入到此设备上的传动机构上对其进行润滑,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升降动力件3运行时利用连接板408带动连接杆406向上移动,当活塞405移动到连接管404上方时,润滑油箱401内的润滑油经过连接管404流进到油筒403内,方便再次润滑。
26.如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管道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架51、转轴52和滚筒53,龙门架2前侧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架51,支撑架51内腔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转轴52,转轴52的外侧套接有滚筒5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龙门架2上设有管道支撑机构5,便于对出液管409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了出液管409散落在操作台1的顶部上,影响对铣刀的加工。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架51的内腔设有四个滚筒53,四个滚筒53呈倒立的l字形状分布,出液管409分别穿过每两个滚筒53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辅助出液管409在支撑架51内移动,使得出液管409能够在支撑架51内自由的来回移动。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04呈l字形状,连接管4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润滑油箱401一侧的下部和油筒403后侧的上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连接管404设置的位置,方便将润滑油箱401内的润滑油引到油筒403内,方便对油筒403内及时的添加润滑。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升降动力件3在初始状态下活塞405位于连接管404的上方,活塞405的高度值与油筒403的高度值之间相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在升降动力件3向上运动时带动活塞405向下移动,利用活塞405将油筒403与连接管404的连接处堵上,避免了润滑油箱401内的润滑油在活塞405向上移动时进入到油筒403内。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液管409的另一端设置在油筒403一侧的下部,出液管409为金属制成的软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出液管409为金属制成的软管,便于改变出液管409的形状,使得出液管409能够为不同此设备上的传动机构进行润滑。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