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道路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防阻块是指路侧波形梁护栏的防阻块是波形梁与立柱之间的承力部件。适用于交通流中车种比较复杂,担心碰撞车辆可能会在护栏立柱处拌阻的路段;或为了减少路缘石对碰撞车辆运动轨迹产生不利影响的路段。防阻块本身就是一个吸能机构,因此,可以使护栏在受到碰撞后逐渐变形,有利于能量吸收,减少乘员伤亡;同时防阻块固定在立柱与波形梁之间,参与护栏整体作用后,可以使碰撞力分配到更多跨结构上,从而增加护栏的整体强度。
3.中国专利cn110695127a公开了一种防阻块焊管机组及防阻块加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一致性很难保证,焊接处强度不足,吸能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在底座上依次设有进料装置、模具机组、焊接装置、去毛刺装置、定径机组和切割装置,使防阻块经过一系列加工逐渐成形;采用统一的模具机组加工,一次性完成保证产品几何尺寸的一致性,采用高频焊接的方式使防阻块内壁外壁都为满焊状态,吸能效果好。
4.上述技术方案中,是对片状型材经模具机组成型筒形后再经焊接而成,其工序复杂并对成型和焊接精度要求特别高,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一致。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对筒状型材直接加工而成防阻块的创新设计,并且在筒状型材加工成防阻块过程中,同步解决了由于筒状型材被同时沿各个方向被冲压,进而导致型材多出量无法被最终释放点进行冲压释放,且在远离冲压点的一侧被冲压时大幅度牵拉而变形加剧的技术问题,进而保证连续式成型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动力模芯件携带筒状型材在下模部完成底部及底两侧冲压,并将冲压释放材料挤至顶两侧及顶部,定位部锁定筒状型材顶两侧中心,上模部沿锁定中心牵拉发生偏移的筒状材料顶一侧朝向原始冲压中心偏移完成冲压,解决了背景技术所述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套筒状型材并携带其向下前往冲压区的动力模芯件;布置在所述动力模芯件下方且将所述动力模芯件上筒状型材从底部向底两侧依次冲压的下模部;设于筒状型材顶两侧且对筒状型材顶两侧中点查询的定位部;以及设于同步偏移至所述定位部查询中点的筒状型材上方且将筒状型材顶部偏移一侧向筒状型材原始中心牵引冲压的上模部。
8.进一步的,所述下模部包括:模具座;弹性安装在所述模具座顶部中间的底模台;滑动贴设在所述底模台两侧的侧模台,所述侧模台初始状态下的侧模面底边缘低于所述底模台的顶部模面;布置在所述底模台两侧且将底模台的下移动作联动至侧模台抬升的模台
联动组件;以及将下降的筒状型材凸起面与底模台相接触时的底模台锁定且在二者完全重合时解除锁定的模台锁定组件。
9.进一步的,所述模台联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台端部且两侧均具有齿面的底模齿条;安装在所述侧模台端部且与所述底模齿条对应侧具有齿面的侧模齿条;以及安装在所述模具座上且分别与所述底模齿条、侧模齿条传动啮合的中间齿轮。
10.进一步的,所述模台锁定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模具座上且顶侧抵靠在底模齿条底部的凸轮;将所述动力模芯件对筒状型材底部在所述底模台上压平后的继续移动动力驱动所述凸轮转动的联动驱动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模具座上的滑动支架;滑动设于所述滑动支架上且与所述滑动支架弹性连接的滑动框;设于所述滑动框内且与所述凸轮相连接的联动齿轮;布置在所述滑动框内侧壁的联动齿条;活动插设在所述滑动支架顶部且底部与所述滑动框相连接的推件。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部包括:与所述动力模芯件动力端相连接的联动支座;滑动安装在所述联动支座上的冲压动力组件;与所述冲压动力组件动力端相连接的上模台;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台一侧且将向一侧偏移的所述上模台引导至筒状型材原始中心的导向部。
1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包括:一端与所述上模台相连接的导向杆;以及设于所述联动支座上且宽度尺寸自上而下不断减小至所述导向杆宽度尺寸的导向空间,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导向空间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套设在所述上模台上的推框;弹性设于所述推框下方的定位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推框上且将所述定位件移出所述上模台冲压下方的收纳驱动组件。
15.进一步的,所述收纳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台的上模齿条;活动插设在所述推框上的收纳齿条;安装在所述推框上且分别与所述上模齿条、收纳齿条传动啮合的传动齿轮。
1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包括:一端活动插设在所述收纳齿条上的定位杆;连接在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收纳齿条之间的弹性件;以及活动套设在与筒状型材相接触的所述定位杆的端部的滚珠。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动力模芯件、下模部以及上模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对筒状型材冲压过程中,先利用动力模芯件的动力作用下降至下模部对筒状型材的底部及底两侧冲压,使冲压多出型材挤压释放至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而后再利用上模部对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完成冲压,使筒状型材在冲压时,释放型材被逐步处理,解决了直接在模芯上同时挤压筒状型材上下侧时导致的无法控制型材释放方向,降低模具的磨损的同时,还使筒状型材成型过程中规则释放型材量,从而使成型后的厚度尺寸较为均匀;(2)本发明通过动力模芯件与下模具之间的配合设计,动力模芯件向下移动冲压时,先通过底模台对筒状型材的底部进行预先冲压,而后再通过侧模台对筒状型材的底两侧进行冲压处理,从而使得筒状型材的底部及底两侧多余型材充分释放在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3)本发明通过动力模芯件、模台锁定组件以及模台联动组件之间的联动配合设
计,动力模芯件在利用模台锁定组件对模台联动组件锁定状态下的筒状型材底部冲压完成后,接触联动模台锁定组件,从而使模台锁定组件解除对模台动力组件的锁定,使底模台处于自由状态而跟随动力模芯件动力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模台联动组件的联动,推出侧模台与筒状型材的底两侧相接触,并完成冲压动作,从而使得底模台在对筒状型材底部冲压时处于支撑环境下进行,并在冲压完成后快速解除对底模台的锁定,而后切换至侧模台冲压;(4)本发明通过定位部与上模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被下模部冲压完成后的筒状型材多出型材挤压至该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空间,再通过定位部对筒状型材在顶两侧发生侧偏的情况,调整上模部的初始冲压位置,并根据该初始冲压位置,在冲压时逐渐朝向原始冲压中心牵引侧偏的型材,从而使得筒状型材顶两侧型材量处于相当状态下被冲压,解决了筒状型材两侧型材量差距较大时,型材被牵拉变薄或型材在冲压时出现堆叠;综上所述,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直接采用筒状型材加工而成的防阻块的生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去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上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图4的另一侧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下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b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发明图6中上模部的剖视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发明筒状型材顶部冲压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筒状型材被次序冲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包括:
用于插套筒状型材并携带其向下前往冲压区的动力模芯件100;布置在所述动力模芯件100下方且将所述动力模芯件100上筒状型材从底部向底两侧依次冲压的下模部200;设于筒状型材顶两侧且对筒状型材顶两侧中点查询的定位部300;以及设于同步偏移至所述定位部300查询中点的筒状型材上方且将筒状型材顶部偏移一侧向筒状型材原始中心牵引冲压的上模部400。
22.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对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特别是为筒状型材加工而成的防阻块生产过程中,通过直接将筒状型材插套在动力模芯件100上,而后,实现对无需焊接的筒状型材自下而上的冲压成型处理。
23.值得说明的是,在进行筒状型材底部及底两侧冲压成型时,通过动力模芯件100向下移动至下模部200上,而后在下模部200上,筒状型材的底部先与下模部200接触,冲压成型后,再调动两侧对筒状型材的底两侧进行冲压,实现了对筒状型材冲压成防阻块时的材料自下而上依次处理,从而便于利用上模部400冲压时,降低材料与模具各位置的摩擦,并且在该上模部400冲压时,由于筒状型材底部及底两侧距离上模部400较远,因此先通过下模具200对筒状型材底部以及底两侧进行预先冲压处理,可以实现对多出型材挤压至上模部400的冲压空间。
24.还值得说明的是,如图9和10所示,在对经下模部200冲压完成后的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进行冲压时,因为在下模部部200冲压下挤出多余材料挤出至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空间,进而使得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无规则性的朝向某一侧偏移,因此通过利用定位部300对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的偏移方向进行定位查询,并且定位到筒状型材顶两侧之间的中点位置,并根据该中点位置对上模部400的初始冲压位置进行调整,而后上模部400基于该初始的冲压位置向下移动对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进行冲压,并且在基于该查询中心向下移动时,会逐渐向未被冲压前筒状型材刚套在动力模芯件100的中心点移动,此中心点也可以理解为上模部400对动力模芯件100冲压的正中位置,从而在移动过程中,牵引偏移位置的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从而使得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在冲压时,使筒状型材顶两侧的型材量趋于相等,从而避免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空间冲压时,型材量较少一侧被拉伸,而型材量较多一侧被冲压时而出现折叠凸起等情况。
25.如图6所示,所述下模部200包括:模具座21;弹性安装在所述模具座21顶部中间的底模台22;滑动贴设在所述底模台22两侧的侧模台23,所述侧模台23初始状态下的侧模面底边缘低于所述底模台22的顶部模面;布置在所述底模台22两侧且将底模台22的下移动作联动至侧模台23抬升的模台联动组件24;以及将下降的筒状型材凸起面与底模台22相接触时的底模台22锁定且在二者完全重合时解除锁定的模台锁定组件25。
26.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模芯件100携带筒状型材向下移动至下模部200的过程中,筒状型材的底部在逐渐下移的过程中,会先接触至伸出侧模台23模面底边缘的底模台22的顶部模面,而在接触时,模台锁定组件25会对模台联动组件24进行联动限制,从而使得底模台
22和侧膜台23处于静止状态,而随着动力模芯件100逐渐下降,使得筒状型材的最底部先被冲压,并在冲压完成后,随着动力模芯件100向下移动触碰到模台锁定组件25,从而使得模台锁定组件25解除对模台联动组件24的锁定,而后底模台22受到动力模芯件100的压力作用向下移动,并通过模台联动组件24对侧模台23的联动,利用侧模台23逐渐向上移动对筒状型材的底两侧进行冲压处理。
27.如图7和8所示,所述模台联动组件24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台22端部且两侧均具有齿面的底模齿条241;安装在所述侧模台23端部且与所述底模齿条241对应侧具有齿面的侧模齿条242;以及安装在所述模具座21上且分别与所述底模齿条241、侧模齿条242传动啮合的中间齿轮243。
28.在本实施例中,模台联动组件24在被模台锁定组件25接触锁定时,受到动力模芯件100压力作用的底模台22向下移动,而向下移动的底模台22会使得底模齿条241向下移动,从而联动中间齿轮243传动给侧模齿条242,从而驱动侧模齿条242连接的侧模台23向上移动,去冲压筒状型材的底两侧。
29.如图7和8所示,所述模台锁定组件25包括:安装在所述模具座21上且顶侧抵靠在底模齿条241底部的凸轮251;将所述动力模芯件100对筒状型材底部在所述底模台22上压平后的继续移动动力驱动所述凸轮251转动的联动驱动组件252。
30.在本实施例中,模台锁定组件25在对模台联动组件24进行锁定过程中,动力模芯件100逐渐下移至与底模台22相接触时,随着筒状型材的底部与底模台22的模面相平行,动力模芯件100逐渐接触到联动驱动组件252,使得联动驱动组件252驱动凸轮251转动,从而在凸轮251不断转动脱离底模齿条241的底部过程中,与底模齿条241相连接的底模台22受到动力模芯件100压力而下移,使得底模齿条241联动侧模台23向上移动,对筒状型材的底两侧进行冲压动作。
31.需要补充的是,所述动力模芯件100包括模芯本体11、动力输出座12、滑动安装在所述动力输出座12上且与所述动力输出座12的动力端相连接的滑座13以及安装在所述模芯本体11两侧且与所述联动驱动组件252相对应的压座14,所述模芯本体11的一端与所述滑座13相连接。
32.本实施中,动力输出座12的动力输出可以通过液压推杆的动力提供,在动力输出座12输出动力时,使得模芯本体11向下移动至下模部200完成筒状型材底部及底两侧的冲压处理,并且在对筒状型材底部进行冲压时,模芯本体11两侧的压座14会在对筒状型材底部冲压完成后与联动驱动组件252相接触,从而驱动联动驱动组件252对筒状型材底两侧的冲压处理。
33.还需要补充的是,所述模芯本体11为顶部凹陷的棱柱状结构。
34.在本实施例中,该顶部凹陷为现有的对筒状型材加工时的常规手段,在冲压时,通过利用模芯本体11顶部凹陷作为冲压的多出型材释放点,从而在利用下模部200冲压过后,向筒状型材顶部及顶两侧释放的型材会最终被冲压至该顶部凹陷中,完成冲压处理。
35.如图7和8所示,所述联动驱动组件252包括:
安装在所述模具座21上的滑动支架2521;滑动设于所述滑动支架2521上且与所述滑动支架2521弹性连接的滑动框2522;设于所述滑动框2522内且与所述凸轮251相连接的联动齿轮2523;布置在所述滑动框2522内侧壁的联动齿条2524;活动插设在所述滑动支架2521顶部且底部与所述滑动框2522相连接的推件2525。
36.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驱动组件252在联动向下移动的模芯本体11上的压座14时,压座14会与推座2525相接触并挤压推座2525向下移动,从而推着滑动框2522在滑动支架2521上向下移动,并且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滑动框2522上的联动齿条2524会和与凸轮251相连接的联动齿轮2523转动,从而联动齿轮2523使得凸轮251跟随转动,从而凸轮251在转动过程中,凸轮251顶部的底模齿条241取消锁定而向下移动,从而联动使得侧模台23向上移动,对筒状型材的底两侧进行冲压处理。
37.需要补充的是,所述推件2525包括插设在所述滑动支架2521顶部且一端与所述滑动框2522相连接的推杆25251、套设在所述推杆25251且连接在所述滑动框2522与滑动支架2521之间的第一弹簧25252以及设于所述推杆25251另一端且与所述压座14相对应的顶座25253。
38.本实施例中,压座14向下移动过程中,会推着顶座2525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推杆25251推着滑动支架2521上的滑动框2522沿推杆25251的导向方向移动,并且此时第一弹簧25252处于拉伸状态,并且在压座14离开后,第一弹簧25252还会拉着滑动框2522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
39.还需要补充的是,如图7所示,所述联动驱动组件252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滑动框2522在滑动支架2521上的底部一侧导向的底部弹性组件2526,所述底部弹性组件2526包括底导杆25261以及连接在所述滑动框2522底部侧与所述滑动支架2521底部之间的第二弹簧25262。
40.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底部弹性组件2526在对滑动框2522的弹性作用,使得滑动框2522在被压座14下压后,能够与第一弹簧25252共同作用下快速回归至原始位置。
41.如图3所示,所述上模部400包括:与所述动力模芯件100动力端相连接的联动支座41;滑动安装在所述联动支座41上的冲压动力组件42;与所述冲压动力组件42动力端相连接的上模台43;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台43一侧且将向一侧偏移的所述上模台43引导至筒状型材原始中心的导向部44。
42.在本实施例中,在动力模芯件100向下移动过程中,会带动联动支座41一起向下做同步移动,并且在下模具200上冲压完成筒状型材底部及底两侧后,筒状型材的顶两侧会被定位部300进行中心点的查找,与此同时,上模部400会被定位部300对筒状型材顶两侧中点位置查询后,联动使得上模座43跟随偏移至查询中心上方作为初始位置,而后向下移动冲压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在定位部300查询到筒状型材顶两侧中心过程中,会推动联动支座41上的冲压动力组件42左右移动,并跟随定位部300定位到筒状型材中点后的位置而停止,而后上模台43的初始位置被确定,冲压动力组件42带动上模台43向下移动对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进行冲压,并且在上模台4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上模台43与动力模
芯件的中心不对应,因此会通过导向部44逐渐将上模台43向冲压中心导向,而在上模台43与筒状型材顶部相接触后,会逐渐的沿着导向部44的导向方向对筒状型材向上模台43与动力模芯件100相适应的原始冲压中心运动,从而使得筒状型材顶两侧在被牵引后,左右两侧的型材量处于相当状态,从而避免因筒状型材顶两侧一侧型材量多一侧型材量少,而导致的一侧出现冲压重叠一侧出现型材被拉伸。
43.需要补充的是,所述冲压动力组件42包括冲压座422、安装在所述冲压座422上且动力端与所述上模台43相连接的冲压动力件421,所述联动支座41的一侧开设有轨迹槽411,所述冲压座422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轨迹槽411中。
4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00查询筒状型材顶两侧的中间时,会牵拉冲压座422在轨迹槽411中来回移动进行位置的调整,并且为了更好的减少冲压座422的移动摩擦,所述冲压座422的上下两侧均活动安装与所述轨迹槽411相接触的滚筒(图中未示出)。
45.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部44包括:一端与所述上模台43相连接的导向杆441;以及设于所述联动支座41上且宽度尺寸自上而下不断减小至所述导向杆441宽度尺寸的导向空间442,所述导向杆441的另一端插设在所述导向空间442内。
4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00在查找筒状型材顶两侧中点过程中,使得上模台43也跟随移动,从而使得导向杆441在宽度较大的导向空间442顶侧左右来回移动调整位置,并在确定完成筒状型材顶两侧中点后,上模台43会在冲压动力组件42的动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而在上模台43向下移动的同时,导向杆441会在导向空间442内逐渐下移,而导向空间442内的腔室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至导向杆441的宽度尺寸,从而导向杆441组件在导向空间442内壁的导向作用下,逐渐使得上模台43朝向原始冲压中心移动,使得筒状型材顶两侧偏转型材被向原始的冲压中心牵拉,使得型材成型效果更佳。
47.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位部300包括:套设在所述上模台43上的推框31;弹性设于所述推框31下方的定位件32;以及安装在所述推框31上且将所述定位件32移出所述上模台43冲压下方的收纳驱动组件33。
48.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00在动力模芯件100向下移动在下模部200上对筒状型材底部及底两侧冲压过程中,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型材量逐渐增加,而后无规则的向两侧中的某一侧偏移,通过设于筒状型材顶两侧的定位件32的弹性抵设,在弹性抵设的定位件32两侧弹性挤压力度恢复相等状态时,会使得推框31适应该恢复状态而左右调整位置,从而推框31牵拉套设的上模台43来回调整位置,从而使得上模台43调整后的中心位置始终会与筒状型材顶两侧的定位件32之间的中点位置相重合。
49.进一步的,所述收纳驱动组件33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模台43的上模齿条331;活动插设在所述推框31上的收纳齿条332;
安装在所述推框31上且分别与所述上模齿条331、收纳齿条332传动啮合的传动齿轮333。
50.在本实施例中,收纳驱动组件33在驱动定位件32撤离上模台43底部区域时,通过上模台43向下移动过程中,利用与上模台43相连接的上模齿条331同步下降,联动至传动齿轮333,从而使得传动齿轮333驱动收纳齿条332朝向远离上模台43底部一侧的方向移动,脱离上模台43的底部冲压下降空间。
51.再具体的说,所述定位件32包括:一端活动插设在所述收纳齿条332上的定位杆321;连接在所述定位杆321与所述收纳齿条332之间的弹性件322;以及活动套设在与筒状型材相接触的所述定位杆321的端部的滚珠323。
52.本实施例中,定位件32在对筒状型材顶两侧侧偏情况进行查询时,定位杆321通过滚珠323的转动作用抵设在筒状型材顶两侧表面上,随着筒状型材底部及底两侧冲压动作的进行,多余的型材量会被挤压至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空间,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被撑开并可能会向一侧发生倾斜,而在倾斜时,定位杆321会在收纳齿条332上挤压调整位置,最终左右两侧的弹性件322为了适应弹力相等,而推动推框31左右移动,调整上模台43的初始位置。
53.工作步骤:步骤一、底部冲压,动力模芯件100携带筒状型材下降至下模部200,设于动力模芯件100上方的上模部400也跟随动力模芯件100同步移动,并且筒状型材向下移动时,使其底部先与通过模台锁定组件25锁定的底模台22相接触,而后随着动力模芯件100继续向下移动,使得筒状型材的底部冲压成与底模台22的模面相平行状态;步骤二、底两侧冲压,在动力模芯件100移动至筒状型材底部与底模台22相平行状态时,动力模芯件100继续向下的动力触发模台锁定组件25解除对底模台22两侧的模台联动组件24的锁定,从而底模台22受到动力模芯件100向下的动力而向下移动,并且在移动的同时,通过解除锁定的模台联动组件24,使得侧模台23向上移动,逐渐与筒状型材的底两侧解除并逐渐冲压,使得筒状型材的底两侧与侧模台23的模面相平行;步骤三、顶冲压查询,在筒状型材被动力模芯件100在下模具200上对其底部及底两侧冲压过程中,型材的多出量会被挤压至筒状型材的顶部及顶两侧,而筒状型材在多出型材的挤压下被撑起并无规则的向一侧侧偏,并在侧偏时,通过定位部300通过定位件32的弹性抵靠,并在筒状型材左右两侧定位件32弹性组件趋于相等状态时,定位件32连接的推框31会推着上模台43通过冲压动力组件42在联动支座41上做相应的位置调整,进而使得定位杆32之间的中心点与上模台43冲压时的初始冲压中心相重合;步骤四、冲压回归,上模台43初始位置确定后,冲压动力组件42驱动上模台43向下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上模台43通过导向部44的导向作用,在冲压的同时逐渐朝向原始的冲压中心移动,从而牵拉向一侧侧偏的筒状型材顶两侧被上模台43冲压时向冲压原始中心牵引,从而使得发生顶两侧侧偏的筒状型材左右两侧待冲压型材量在相当的状态下被冲压;步骤五、冲压联动,上模台43向下冲压移动的过程中,上模台43会联动收纳驱动组件33,使得定位件32朝向两侧移动,使定位件32在上模台43向下移动的同时,撤离上模台43
向下移动的冲压动力空间。
5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仅为公路防护网承力部件加工设备对防阻块加工过程中的其中一个子工序,还包括在冲压前将筒状型材装套在处于上模部400和下模部200之前初始状态下的动力模芯件100上,其中,可以通过采用人工搬运或设备输送等装套方式均可;以及防阻块被冲压完成后,经下料机械将防阻块从动力模芯件100上快速取下。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