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养殖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全部或部分养殖水得到循环利用的工程装置。循环水养殖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排、养殖效益高、产品质量安全等诸多优点,代表了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渔民对循环水认识的提高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近两年来,我国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目前的养殖面积已达72万m
2.
3.现有的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采用倒“u”形回水装置,即池底排污管出水端接固定立管,与固定立管联通的水位控制管,再接与主回水管连通的下行连通管组成。该结构虽然简单,但无法实现对不同鱼类在在其适应养殖的水位进行快速水循环;且无法实现对各种鱼类产生的排泄物进行快速清除,反而会造成沉积,从而导致水质变差。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对养殖池不同养殖水位高度的水直接进行回水循环,还可将养殖池底沉淀的大量由于不同鱼类产生的各种大小颗粒形状的污物快速的清除。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用于海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道,高位排水管,低位排水管,底排管,主排水管和水循环净化箱;所述水循环净化箱通过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养殖池侧壁连通;所述高位排水管,低位排水管和底排管通过三通阀与所述主排水管一端连通,所述主排水管另一端与所述水循环净化箱相连通;所述高位排水管与所述养殖池连通处置于所述养殖池高水位控制线下方;所述低位排水管与所述养殖池连通处置于所述养殖池底水位控制线下方;
7.所述底排管还固定连接有回水组件;所述回水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养殖池底面中部;所述回水组件包括基板和导流部;所述基板为圆环结构;所述导流部安装于所述基板顶面;所述底排管内还安装有净化层。
8.所述净化层设置于所述底排管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净化层包括疏松层,中间层和紧密层;所述疏松层,中间层和紧密层且依次远离所述基板设置;
9.所述疏松层内容纳有好氧微生物;所述紧密层内容纳有厌氧微生物;所述中间层内容纳有兼性微生物。
10.所述养殖池底面还向下开设有容纳所述基板的容纳槽,使所述基板顶面与所述养
殖池底面平齐;所述基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
11.所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均设置有若干块,且彼此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之间形成回水间隙;
12.所述基板顶面还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导流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导流部通过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板顶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基板顶面;所述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3.所述活动组件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底面固定连接。
14.所述第一导流部为截面为楔形的五面体结构。
15.所述第二导流部为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立方体结构。
16.所述回水间隙的宽度为15mm-20mm。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装置实现对养殖池不同养殖水位高度的水直接进行回水循环,还可将养殖池底沉淀的大量由于不同鱼类产生的各种大小颗粒形状的污物快速的清除;底排管中还设置有初步净化分解污物的净化层;装置排污效率高,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补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补水组件结构俯视图;
22.图4为净化层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高位排水管;2、低位排水管;3、底排管;4、水循环净化箱;5、主排水管;6、基板;7、净化层;8、疏松层;9、中间层;10、紧密层;11、第一导流部;12、第二导流部;13、电动推杆;14、主进水管道;15、高位进水管;16、低位进水管;17、电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用于海产养殖池,包括:进水管道,高位排水管1,低位排水管2,底排管3,主排水管5和水循环净化箱4;水循环净化箱4通过进水管道与养殖池侧壁连通;高位排水管1,低位排水管2和底排管3
通过三通阀与主排水管5一端连通,主排水管5另一端与水循环净化箱4相连通;高位排水管1与养殖池连通处置于养殖池高水位控制线下方;低位排水管2与养殖池连通处置于养殖池底水位控制线下方;
27.底排管3还固定连接有回水组件;回水组件固定安装于养殖池底面中部;回水组件包括基板6和导流部;基板6为圆环结构;导流部安装于基板6顶面;底排管3内还安装有净化层7。
28.净化层7设置于底排管3靠近基板6的一端;净化层7包括疏松层8,中间层9和紧密层10;疏松层8,中间层9和紧密层10且依次远离基板6设置;
29.疏松层8内容纳有好氧微生物;紧密层10内容纳有厌氧微生物;中间层9内容纳有兼性微生物。
30.养殖池底面还向下开设有容纳基板6的容纳槽,使基板6顶面与养殖池底面平齐;基板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容纳槽内。
31.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均设置有若干块,且彼此交错设置;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之间形成回水间隙;
32.基板6顶面还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安装槽与第一导流部位置对应;第一导流部11通过活动组件安装于基板6顶部,第二导流部12固定安装于基板6顶面;活动组件安装于安装槽内。
33.活动组件为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另一端伸出安装槽与第一导流部11底面固定连接。
34.第一导流部11为截面为楔形的五面体结构。
35.第二导流部12为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立方体结构。
36.回水间隙的宽度为15mm-20mm。
37.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管道还可具体分为主进水管道14,高位进水管15和低位进水管16;高位进水管15和低位进水管16均通过主进水管道14与水循环净化箱4连通;高位进水管15和低位进水管16高度与高位排水管1和低位排水管2高度相同,可直接分别实现同一水位的大部分水质循环。
38.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高位排水管1,低位排水管2,底排管3,高位进水管15和低位进水管16上均还设置有电动阀门17;电动阀门17可进行远端控制,分别控制各处电动阀门17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对养殖池回水循环系统的节能;例如当高位水并没有养殖鱼类时,可使高位排水管1和高位进水管15关闭,仅通过低位排水管2,底排管3和低位进水管16进行回水循环。
39.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回水组件中第一导流部11可通过电动推杆13实现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由于鱼类大小不同,其产生的污物也会存在大小区别,当都为小鱼时,为防止小鱼通过底排管3跑出,需严格控制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之间的回水间隙,保证其仅可使污物通过;但还可能会存在另一种情况为污物过大无法通过回水间隙进入底排管3反而会将回水间隙堵住;此时可通过电动推杆13实现垂直方向的向上移动,使回水间隙变大再将异物排出。
40.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动推杆13为保证其长期使用,其外侧均涂覆防水材料。
41.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高位排水管1与养殖池连通处置于养殖池高水位控制线下方6cm处;低位排水管2与养殖池连通处置于养殖池底水位控制线下方6cm处。
42.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净化层7,可将污物初步净化降解。
43.在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水组件可设置有多个,回水组件均匀分布于养殖池底面,底排管3可延伸设置有支管,分别连通有回水组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