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竹制品加工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竹制品加工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制品加工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于竹子的利用方面,我国已经有了非常悠远的历史,而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竹篮、竹筛、竹笊篱、筲箕、竹蒸笼、炊帚、竹畚箕、竹畚斗、竹耙、箩筐、竹扁担、竹筷、竹扫帚、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竹地板和竹家具等,还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如竹雕等民间工艺品,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进行,对于竹制品的生产有提高了很大的数量,对于竹子的利用也是更加的完善,不仅仅在与对竹子进行初级的加工;
3.在对竹制品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切割、打磨和雕刻等一系列的加工工艺,才能打造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竹制品加工产品;
4.对于竹制品的加工工艺中打磨环节,在对其进行打磨或雕刻之后,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一定的清洗工作,现有的竹制品的清洗中通常对于竹制品底端的固定部位很难得以进行清洗,只能对其表面的大部分进行清洗工作,需要工人对其底端进行二次清洗,大大加强了用户的工作强度,浪费了用户宝贵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制品加工用清洗装置,解决现有的竹制品的清洗中通常对于竹制品底端的固定部位很难得以进行清洗,只能对其表面的大部分进行清洗工作,需要工人对其底端进行二次清洗,大大加强了用户的工作强度,浪费了用户宝贵的时间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制品加工用清洗装置,包括清洗仓主体和夹持固定装置,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清洗仓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夹持固定装置,所述驱动电机顶端的驱动轴与所述夹持固定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左侧设置有底端清洗装置,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竹制品主体;
8.所述底端清洗装置包括转动螺母,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左侧设置有转动螺母,所述转动螺母与所述清洗仓主体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左侧开设有转动凹槽,所述转动凹槽的内部插设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左端插设在所述转动螺母的中部,所述转动螺杆的右侧设置有底部清洗刷,所述底部清洗刷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转动螺杆的右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夹持固定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包括转动仓,所述清洗仓主体底端的内部设置有转动仓,所述转动仓的内部插设有反向螺杆,且所述反向螺杆的前后两端与所述转动仓内壁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反向螺杆的前端穿过所述转动仓内壁延伸至转动仓外侧,所述反向螺杆的两端皆套设有
移动螺套,且所述移动螺套的顶端固定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内部开设有两组弧形凹槽,且所述弧形凹槽的内部嵌设有固定橡胶球。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洗仓主体顶端的右侧设置有表面清洗装置,所述表面清洗装置包括支撑连接杆,所述支撑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清洗仓主体的顶端,所述支撑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包括第一连接杆与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支撑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所述清洗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侧清洗刷与外侧清洗刷,所述外侧清洗刷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清洗刷的顶端被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插设,所述清洗仓主体右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支撑连接杆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三凹槽的底端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插槽的内部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插设在所述第一开孔的内部对支撑连接杆进行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组固定橡胶球对竹制品主体的一侧进行加持抵触,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来带动竹制品主体的转动,通过对竹制品主体侧边设置的底部清洗刷对竹制品主体底端固定部位进行一定的清洗,使得竹制品主体底端的固定部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清洗,从而提高了竹制品主体整体的清洗效果,不仅对竹制品主体的大部分主体进行了清洗,还对现有的不能对固定部位的地方进行了一定的清洗,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步骤,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竹制品主体的整体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图1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图4中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20.110、清洗仓主体;111、驱动电机;112、竹制品主体;200、夹持固定装置;210、转动仓;211、反向螺杆;212、移动螺套;213、夹持块;214、弧形凹槽;215、固定橡胶球;300、底端清洗装置;310、转动螺母;311、转动凹槽;312、转动螺杆;313、底部清洗刷;314、第一凹槽;400、表面清洗装置;410、支撑连接杆;411、第二凹槽;412、第一连接杆;413、内侧清洗刷;414、外侧清洗刷;415、弹簧;416、第三凹槽;417、第一开孔;418、插槽;41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制品加工用清洗装置,包括清洗仓主体110和夹持固定装置200,清洗仓主体110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111,清洗仓主体110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夹持固定装置200,驱动电机111顶端的驱动轴与夹持固定装置200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11顶端的驱动轴与转动仓210的底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111的驱动轴与清洗仓主体110的底端通过轴承相连接,带动夹持固定装置200整体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位于夹持固定装置200顶端的竹制品主体112进行转动。
23.清洗仓主体110的左侧设置有底端清洗装置300,清洗仓主体110的内部设置有竹制品主体112,底端清洗装置300包括转动螺母310,清洗仓主体110的左侧设置有转动螺母310,转动螺母310与清洗仓主体110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清洗仓主体110的左侧开设有转动凹槽311,转动凹槽311的内部插设有转动螺杆312,转动螺杆312的左端插设在转动螺母310的中部,通过转动螺杆312表面的螺纹与转动螺母310内部的螺纹相配合,使得用户通过对转动螺母310进行转动时,得以带动转动螺杆312进行左右移动,对底部清洗刷313与竹制品主体112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调节;
24.转动螺杆312的右侧设置有底部清洗刷313,底部清洗刷313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314,转动螺杆312的右端穿过第一凹槽314的中部,使得底部清洗刷313在受到夹持块213撞击时,得以进行一定的转动,在撞击的同时,底部清洗刷313也得以对固定橡胶球215与竹制品主体112底端的接触部位进行一定的清洗。
2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电机111带动夹持固定装置200进行转动,带动竹制品主体112进行转动,通过竹制品主体112底端不断的与底部清洗刷313相互撞击,使得在用户对竹制品主体112进行清洗时,竹制品主体112与夹持固定装置200之间的固定部位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清洗,使得竹制品主体112的整体清洗效果更佳。
26.进一步地,由于通常情况下的夹持面积过大,对竹制品主体112的表面清洗会造成一定的不便,通过对清洗仓主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夹持固定装置200,夹持固定装置200包括转动仓210,清洗仓主体110底端的内部设置有转动仓210,转动仓210的内部插设有反向螺杆211,且反向螺杆211的前后两端与转动仓210内壁通过轴承相连接,反向螺杆211的前端穿过转动仓210内壁延伸至转动仓210外侧,反向螺杆211的两端皆套设有移动螺套212,且移动螺套212的顶端固定有夹持块213,夹持块213的内部开设有两组弧形凹槽214,且弧形凹槽214的内部嵌设有固定橡胶球215,由于固定橡胶球215的整体为圆形,使得固定橡胶球215与竹制品主体112的底端接触面积更小,使得底部清洗刷313对竹制品主体112底端清洗时更加的方便,由于固定橡胶球215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固定橡胶球215对竹制品主体112底端进行加持时,不会发生滑动的现象,使得清洗过程更加的稳定。
27.接着,由于通常情况下的清洗只对其一面进行清洗,需要用户通过手动对竹制品进行翻转,通过清洗仓主体110顶端的右侧设置有表面清洗装置400,表面清洗装置400包括支撑连接杆410,支撑连接杆410设置在清洗仓主体110的顶端,支撑连接杆4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411,且第二凹槽411的内部包括第一连接杆412与弹簧415,第一连接杆412与支撑连接杆410固定连接,弹簧415套设在第一连接杆412的外表面,弹簧415的左端与内侧清洗刷413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弹簧415本身的弹性,当内侧清洗刷413在第一连接杆412表
面进行一定的滑动时,可以对内侧清洗刷413提供一定的拉力,使得内侧清洗刷413始终有一个对竹制品主体112内壁的作用力,使得内侧清洗刷413与竹制品主体112的内壁接触更加的紧密,清洗效果更好。
28.清洗仓主体110的内部设置有内侧清洗刷413与外侧清洗刷414,外侧清洗刷414的顶端与支撑连接杆410固定连接,内侧清洗刷413的顶端被第一连接杆412贯穿插设,清洗仓主体110右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416,支撑连接杆410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开孔417,第三凹槽416的底端开设有插槽418,且插槽418的内部插设有插杆419,插杆419插设在第一开孔417的内部对支撑连接杆410进行固定连接,用户通过插杆419对支撑连接杆410进行固定,使得支撑连接杆410在更换与拆卸时更加的方便,使得用户对于竹制品主体112的放置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的便利。
29.最后,通过内侧清洗刷413对竹制品主体112的内壁进行一定的清洗,外侧清洗刷414对竹制品主体112的外壁进行清洗,使得竹制品主体112的内外表面清洗的更加洁净,通过底部清洗刷313对竹制品主体112底端的清洗,使得竹制品主体112被固定的部位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清洗,从而使得整体的清洗效果更好。
30.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