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滤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
3.但是,现有的过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和物质的浓度会附着在膜表面,在一定的营养自然环境下,这种截流微生物菌种会不断发育繁殖,导致超滤膜孔堵塞,最终导致水体受损;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过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和物质的浓度会附着在膜表面,在一定的营养自然环境下,这种截流微生物菌种会不断发育繁殖,导致超滤膜孔堵塞,最终导致水体受损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内胆框架,且内胆框架与预处理单元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预处理单元的顶部设置有顶端面,且预处理单元的底部设置有底端面,所述顶端面和底端面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管路套口,且管路套口之间设置有回流弯管,所述回流弯管与管路套口通过法兰连接,且管路套口延伸至内胆框架的内侧,所述内胆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异味滤罐,且异味滤罐之间设置有颗粒滤罐,所述异味滤罐有三个,且颗粒滤罐有两个。
6.优选的,所述顶端面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阀端,且底端面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阀端。
7.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管路添加窗口,且管路添加窗口的内部设置有辅助试剂罐,所述辅助试剂罐与管路套口通过管道连接。
8.优选的,所述异味滤罐和颗粒滤罐的内部设置有均设置有净化罐腔,且异味滤罐和颗粒滤罐的两端均设置有转接罐口,所述转接罐口与管路套口通过法兰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异味滤罐的净化罐腔内部设置有过筛滤筒,所述过筛滤筒的顶部设置有滤口,且过筛滤筒的底部设置有封端。
10.优选的,所述颗粒滤罐的净化罐腔内部设置有隔断膜盘,且隔断膜盘有多个,所述隔断膜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滤膜,且生物滤膜与隔断膜盘组合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弯管可以将相邻的颗粒滤罐和异味滤罐进行连接,实现交替式的过滤操作,其中异味滤罐可以去除原水中的异味分子,且颗粒滤罐则可以对原水进行分子颗粒过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大量的分子结构附着在超滤单元的内部;
13.2、本实用新型颗粒滤罐的净化罐腔内部设置有隔断膜盘,而隔断膜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滤膜,这些生物滤膜由下到上是按照从大到小的孔径间隙来进行布置,需要保障每个生物滤膜的进水口处都是大孔隙的生物滤膜,通过这种阶梯式的过滤将原水中的大分子和细小分子快速滤出,分级式的过滤方式还能够保障生物滤膜的使用时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味滤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滤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预处理单元;2、内胆框架;3、顶端面;4、底端面;5、管路添加窗口;6、辅助试剂罐;7、回流弯管;8、管路套口;9、输入阀端;10、输出阀端;11、异味滤罐;12、颗粒滤罐;13、转接罐口;14、净化罐腔;15、过筛滤筒;16、隔断膜盘;17、生物滤膜;18、封端;19、滤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超滤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1,预处理单元1的内部设置有内胆框架2,且内胆框架2与预处理单元1通过螺钉连接,预处理单元1的顶部设置有顶端面3,且预处理单元1的底部设置有底端面4,顶端面3和底端面4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管路套口8,且管路套口8之间设置有回流弯管7,回流弯管7与管路套口8通过法兰连接,且管路套口8延伸至内胆框架2的内侧,回流弯管7可以将相邻的颗粒滤罐12和异味滤罐11进行连接,实现交替式的过滤操作,内胆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异味滤罐11,且异味滤罐11之间设置有颗粒滤罐12,异味滤罐11有三个,且颗粒滤罐12有两个,异味滤罐11可以去除原水中的异味分子,且颗粒滤罐12则可以对原水进行分子颗粒过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大量的分子结构附着在超滤单元的内部。
20.进一步,顶端面3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阀端9,且底端面4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阀端10,预处理单元1的一端设置有管路添加窗口5,且管路添加窗口5的内部设置有辅助试剂罐6,辅助试剂罐6与管路套口8通过管道连接,辅助试剂罐6可以将预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辅助试剂添加到颗粒滤罐12和异味滤罐11的内部,帮助对原水进行处理。
21.请参阅图2-3,异味滤罐11和颗粒滤罐12的内部设置有均设置有净化罐腔14,且异味滤罐11和颗粒滤罐12的两端均设置有转接罐口13,转接罐口13与管路套口8通过法兰连接。
22.进一步,异味滤罐11的净化罐腔14内部设置有过筛滤筒15,过筛滤筒15的顶部设置有滤口19,且过筛滤筒15的底部设置有封端18,原水从滤口19处进入到过筛滤筒15的内部,之后穿过过筛滤筒15表面的滤芯进入到异味滤罐11内部的腔体之中,随后从底部的开
口处流出,颗粒滤罐12的净化罐腔14内部设置有隔断膜盘16,且隔断膜盘16有多个,隔断膜盘16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滤膜17,且生物滤膜17与隔断膜盘16组合连接,生物滤膜17由下到上是按照从大到小的孔径间隙来进行布置,需要保障每个生物滤膜17的进水口处都是大孔隙的生物滤膜17,通过这种阶梯式的过滤将原水中的大分子和细小分子快速滤出,分级式的过滤方式还能够保障生物滤膜17的使用时长。
23.工作原理:设备内部设置有异味滤罐11和颗粒滤罐12,其中异味滤罐11有三个,颗粒滤罐12有两个,回流弯管7可以将相邻的颗粒滤罐12和异味滤罐11进行连接,实现交替式的过滤操作,异味滤罐11的净化罐腔14内部设置有过筛滤筒15,原水从滤口19处进入到过筛滤筒15的内部,之后穿过过筛滤筒15表面的滤芯进入到异味滤罐11内部的腔体之中,随后从底部的开口处流出,颗粒滤罐12的净化罐腔14内部设置有隔断膜盘16,而隔断膜盘16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滤膜17,这些生物滤膜17由下到上是按照从大到小的孔径间隙来进行布置,需要保障每个生物滤膜17的进水口处都是大孔隙的生物滤膜17,通过这种阶梯式的过滤将原水中的大分子和细小分子快速滤出,分级式的过滤方式还能够保障生物滤膜17的使用时长。
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