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排水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以便用于对雨水的及时排出;道路排水结构通常包括设置在路面上的排水板和埋设在地底的排水管道,雨水通过排水板上形成的排水孔流入排水管道内,并通过排水管道排走;但是当前的排水板在使用时,排水孔的开口大小往往都是固定的,排水量也是固定的,雨水只能通过排水孔排水,如果遇到下大暴雨的情况,不能及时的将雨水排放到地面下,很快就会出现积水现象,导致很多积水问题的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和危险,虽然现有的排水结构可以或多或少的解决部分此类问题,但依然不够彻底,也不好把控,还是会出现积水现象,因此,便需要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具备泄洪快速,不会造成大量积水,以及清理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排水结构对于积水的排泄工作不够彻底,也不好把控,容易形成积水现象的问题。
4.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本体、盖板、过滤板、伸缩机构、浮动机构和释放机构,所述排水本体内设有排泄通道,所述排泄通道顶部相通设有排泄口,所述盖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盖板一侧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排泄口左右两侧,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泄水槽,所述释放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盖板相对应,所述释放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泄口前后两侧,所述释放机构控制所述盖板,所述浮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浮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泄口前后两侧,所述浮动机构与所述释放机构相配合,所述排泄通道底部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过滤板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所述伸缩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伸缩机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排泄通道左右两侧,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过滤板相配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爪、第一弹簧和导向杆,所述排泄通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如干个伸缩腔,所述伸缩爪呈“u”形,所述伸缩爪上侧端长下侧端短,所述伸缩爪贯穿所述伸缩腔,所述过滤板与所述伸缩爪下侧端相抵接,所述伸缩爪上侧端位于所述过滤板上侧,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腔内,所述伸缩爪中部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缠绕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伸缩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腔外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漂、驱动杆、第二弹簧和卡杆,所述排泄口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释放槽,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所述释放槽底部内壁,所述驱动杆下端与所述浮漂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上端部与所述卡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缠绕在所述驱动杆上端,所述第二弹簧挤压在所述卡杆和所述释放槽上侧内壁之间,所述卡杆两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释放机构相连接,所述释放机构包括抵接块、滑动杆、第
三弹簧和弹簧板,所述释放槽后侧分别设有左右对称的弹簧腔,所述滑动杆滑动配合连接在所述释放槽和弹簧腔之间,所述抵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杆内侧端,所述弹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杆外侧端,所述第三弹簧缠绕在所述滑动杆上,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弹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弹簧腔内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杆与所述抵接块相抵接,所述卡槽与所述滑动杆相扣合。
5.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均匀分布有漏水槽。
6.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均匀分布有漏水孔。
7.优选的,所述浮漂呈喇叭状,所述浮漂由轻质材料制成。
8.优选的,当所述浮漂上浮时,所述卡杆与所述滑动杆脱离,所述抵接块缩回所述释放槽内,所述盖板失去所述抵接块的支撑力而向下偏转。
9.优选的,当所述盖板向下翻转时,所述伸缩爪上侧端将被所述盖板挤压至所述伸缩腔内,所述过滤板失去所述伸缩爪下侧端的支撑力而向下偏转。
10.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该发明,可在下大暴雨形成积水的情况下通过浮动机构带动释放机构将盖板打开,进而积水便可大量的涌入排泄通道,通过排泄通道将路面上的积水有效且及时的排掉,不会形成较多积水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11.二、该发明,对于泄洪的把控非常精准,即排泄通道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便会带动浮漂上浮而打开释放机构,届时,盖板会在自身和积水的双重重力下向下偏转而打开,使得路面上的积水可以更多的进入排泄通道,提高泄洪效率。
12.三、该发明,过滤板也可在盖板打开后,通过盖板挤压伸缩机构使得过滤板失去支撑力而向下偏转,进而使得排泄通道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泄洪时积水的流通,不会阻碍积水的流通,使其排去路面积水的泄洪效率翻倍。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c-c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卡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5.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具有泄洪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本体1、盖板2、过滤板4、伸缩机构5、浮动机构6和释放机构7。
16.其中,上述的排水本体1内设有排泄通道11,排泄通道11顶部相通设有排泄口13,盖板2的数量为两个,盖板2一侧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在排泄口13左右两侧,盖板2之间形成泄水槽3,便于路面上水的排泄工作;释放机构7的数量为两组,释放机构7与盖板2相对应,释
放机构7分别设置在排泄口13前后两侧,释放机构7控制盖板2,通过释放机构7控制盖板2的打开或闭合,浮动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浮动机构6分别设置在排泄口13前后两侧,浮动机构6与释放机构7相配合,浮动机构6用于触发释放机构7,排泄通道11底部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板12,过滤板4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在固定板12左右两侧,伸缩机构5的数量为若干个,伸缩机构5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排泄通道11左右两侧,伸缩机构5与过滤板4相配合,伸缩机构5用于控制过滤板4的打开或闭合,伸缩机构5包括伸缩爪51、第一弹簧52和导向杆53,排泄通道1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如干个伸缩腔15,伸缩爪51呈“u”形,伸缩爪51上侧端长下侧端短,便于保证伸缩爪51上侧端被盖板2挤压时,伸缩爪51下侧端可以缩回伸缩腔15内,在释放过滤板4的同时不会对过滤板41的转动造成干扰,使得过滤板4可以进行有效的转动;伸缩爪51贯穿伸缩腔15,过滤板4与伸缩爪51下侧端相抵接,伸缩爪51上侧端位于过滤板4上侧,导向杆53固定连接在伸缩腔15内,伸缩爪51中部与导向杆53滑动配合连接,第一弹簧53缠绕在导向杆52上,第一弹簧53一端与伸缩爪5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3另一端与伸缩腔15外侧内壁固定连接,浮动机构6包括浮漂61、驱动杆62、第二弹簧63和卡杆64,排泄口13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释放槽14,驱动杆62贯穿释放槽14底部内壁,驱动杆62下端与浮漂61固定连接,驱动杆62上端部与卡杆64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3缠绕在驱动杆62上端,第二弹簧63挤压在卡杆64和释放槽14上侧内壁之间,卡杆64两端分别设有卡槽641,卡槽641与释放机构7相连接,释放机构7包括抵接块71、滑动杆72、第三弹簧73和弹簧板74,释放槽14后侧分别设有左右对称的弹簧腔16,滑动杆72滑动配合连接在释放槽14和弹簧腔16之间,抵接块71固定连接在滑动杆72内侧端,弹簧板74固定连接在滑动杆72外侧端,第三弹簧73缠绕在滑动杆72上,第三弹簧73一端与弹簧板74固定连接,第三弹簧73另一端与弹簧腔16内侧内壁固定连接,卡杆64与抵接块71相抵接,卡槽641与滑动杆72相扣合。
17.上述盖板2上均匀分布有漏水槽21,便于平时的排水工作。
18.上述述过滤板4上均匀分布有漏水孔41,有利于进行过滤。
19.上述浮漂61呈喇叭状,浮漂61由轻质材料制成,方便通过水的浮力带动浮漂61上浮。
20.当浮漂61上浮时,卡杆64与滑动杆72脱离,抵接块71缩回释放槽14内,盖板2失去抵接块71的支撑力而向下偏转,打开盖板2,方便通过排泄通道11进行泄洪工作。
21.当盖板2向下翻转时,伸缩爪51上侧端将被盖板2挤压至伸缩腔15内,过滤板4失去伸缩爪51下侧端的支撑力而向下偏转,打开过滤板4增加排泄通道11的水流量,使得泄洪效率翻倍。
22.工作原理:当有大暴雨形成积水时,浮漂61会在排泄通道11内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进而通过驱动杆62带动卡杆64向上移动,使得卡杆64与抵接块71脱离,同时卡槽641与滑动杆72脱离,届时,抵接块71会在第三弹簧73的恢复弹力作用下缩回释放槽14,此时,盖板2失去抵接块71的支撑力,在自身和路面积水的双重重力作用下向下偏转而打开排泄口13,便于更多的积水顺利的进入排泄通道11进行泄洪工作,当盖板2向下偏转过程中,盖板2会触碰到伸缩爪51的上侧端,进而盖板2的作用下使得伸缩爪51沿导滑杆53滑动而被挤压至伸缩腔15内,届时,伸缩爪51下侧端会与过滤板4脱离,过滤板4失去伸缩爪51下侧端的支撑力也会向下偏转,进而使得排泄通道11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排水,避免过滤板4对泄洪工作造成阻碍,同时也使得排泄通道11的排水效率翻倍;当需要清理过滤板4过滤的杂物时,只
需向上扳动盖板2,使得盖板2向上偏转而打开,人工清理掉过滤板4上所积攒的杂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