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消能井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消能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消能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用地变得更加紧张,楼层的高度逐渐增加。然而由于楼层越来越高,屋面雨水从建筑排至室外消能井时虹吸形成水流的动能增大,而长时间高强度的冲刷力令室外消能井的内部腐蚀严重,降低消能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井,通过该消能井能够降低流入井筒内的水流动能,提高消能井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井,包括井筒本体,所述井筒本体内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端部分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出口底部设有水槽,水槽至少一端部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槽的顶部设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设置第一支管的底部,第二倾斜面设置在第二支管的底部,第一支管流出的水流能够在第一倾斜面上弹起,且与第二支管流到在第二倾斜面弹起的水流发生碰撞汇入到水槽内。
5.进一步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形状相同。
6.进一步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关于水槽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7.进一步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为凸形弧面,且两个凸形弧面均向着水槽中心线方向凸出。
8.进一步地,两个凸形弧面之间通过凹形弧面相对接。
9.进一步地,井筒本体内设有底座,水槽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10.进一步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管口竖直朝下。
11.进一步地,所述井筒为矩形筒体。
12.进一步地,所述消能井的井盖上设有多个十字通气孔和十字防滑纹。
13.进一步地,所述消能井的内壁高度方向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踏步楼梯。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能井,首先将流入井筒本体内的进水管管口分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来实现分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动能,同时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流出的水流能分别在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上反弹而起,发生相互碰撞,相互抵消动能,流速逐渐减小,最终通过水槽汇入到出水管内,这样就减小了流入井筒内水流的动能,从而降低对井筒内的冲击腐蚀,提高消能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消能井平面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消能井a-a方向上的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消能井b-b方向上的剖面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消能井中水槽的截面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消能井中井盖的结构图。
21.图中:1、井盖,2、踏步楼梯,3、井筒本体,4、进水支管,5、排水主管,6、水槽,61、第一弧形凸面,62、第二弧形凸面,63、弧形凹面,7、水槽底座,8、进水主管,9、十字通气孔,10、十字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消能井,该消能井包括井筒本体3,在所述井筒本体3内高度方向上设有进水主管8和排水主管5,进水主管8设置在排水主管5的顶部,排水主管5设置在井筒本体3的最底部,同时在所述井筒本体3的底部设有水槽6,进水主管8流出的水流首先流入到水槽6内,然后再在水槽6内流入到排水主管5内。
23.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井筒本体3内的进水主管8管口分成两个进水支管4,分别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设置在水槽6的正上方,通过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能够预先对流入井筒本体3内的水流进行分流,初步降低水流的动能。
24.所述水槽6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弧形凸面61和第二弧形凸面62,其中第一弧形凸面61设置在第一支管的底部,第二弧形凸面62设置在第二支管的底部,第一支管流出的水流能够在第一弧形凸面61上反弹,第二支管流出的水流能够在第二弧形凸面62反弹,第一弧形凸面61反弹的水流与第二弧形凸面62反弹的水流能够相互碰撞,相互抵消动能,最后流到水槽6内,这样能够使得进入井筒本体3的水流流速逐渐减小,最终汇入到排水主管5内。
25.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消能井,首先将流入井筒本体3内的进水主管8管口分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实现分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动能,同时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流出的水流能分别在第一弧形凸面61和第二弧形凸面62上反弹而起,发生相互碰撞,相互抵消动能,流速逐渐减小,最终通过水槽6汇入到排水主管5内,这样就减小了流入井筒内水流的动能,提高井筒的使用寿命。
26.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井筒本体3的壁面内部设有进水主管8,该进水主管8主要用于汇集流入到井筒的水流。
27.该进水主管8的端部分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其中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延伸至井筒本体3内,通过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将进水主管8内的水流实施分流。
28.具体地,进水主管内的流量q平均分为两路,其中q1=q2=q/2;根据流量公式q=av;其中,a为管道横截断面面积,v为流速;在横截面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流速与流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分流后每根支管内水流流速为v1=v2=v/2。
29.根据流体动能公式e=mv2/2,动能e与流速v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因此,分流后每根支管水流动能为e1=e2=e/4,这样使用改进后的进水支管后,水流动能降低至1/4。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管口开口朝下,这样能够保证水流能够大部分保持竖直的姿态流入到水槽6的弧形面上。
31.在本实施例中的水槽6设置在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之间,优选地,设置在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底部中间位置上。
32.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6的顶部为敞口,水槽6的两个侧面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弧形凸面61和第二弧形凸面62,两个弧形凸面对称放置。
33.所述第一弧形凸面61和第二弧形凸面62整体为凸球面,且第一弧形凸球面和第二弧形凸球面均向两者之间凸出,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流出的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拍打在所述凸球面上反弹起来。
34.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弧形凸面61和第二弧形凸面62,可以不选用弧形凸球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凸球面,只要保证水流碰到所述弧形面上弹起即可。
35.或者,所述第一弧形凸面61和第二弧形凸面62也可以选用两个相互对称的倾斜面,水流在流到倾斜面上弹性,但需要控制两个倾斜面之间的距离和各自的倾斜角度,保证弹起的水流能够碰撞,但是效果不如弧形凸面。
36.同时,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弧形面关于水槽6的中间线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保证两个弧形面弹起来的水流能够碰撞。
37.参见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井筒本体3与水槽6同时设置在水槽底座7上,所述井筒本体3为矩形筒体。
38.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弧形凸面的底部通过一个弧形凹面63相连接,当两个弧形凸面的水流碰撞之后能够全部汇入到所述弧形凹面63内,然后通过所述弧形凹面63流入到排水主管5内。
39.本实施例中弧形凹面63也可以更换成其它类型的凹面,比如矩形凹面等。优选地,所述弧形凹面63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这样便于汇集的水流能够自动流入到排水主管5内。
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水槽6的至少一端与排水主管5相对接,或者两端直接与排水主管5相对接,这样汇入水槽6内水流直接流入到所述排水主管5内。
41.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消能井的井筒本体3顶部设有井盖1,所述井盖1在确保自身强度的同时,表面增加多个十字形通气孔9,其中通气面积占井盖1的9.09%,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在消能过程中由于气压累积过高造成井体破坏甚至爆炸的危险。
42.进一步地,在井盖1的表面上每个十字形通气孔9的周围还设有十字形防滑纹10,增加井盖1的表面的摩擦力。
4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井筒本体3的内壁高度方向上还设有若干个踏步楼梯2,通过这些踏步楼梯2可以进入井筒内部或者从井筒内部爬出。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