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建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属于地基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传统的建筑结构减震方法多是采用增强梁、柱和墙体的结构来提高抗震动的能力,但是对难以预料的破坏机理不是十分清楚的大地震来说,这些单纯的加固结构的保护装置减震效果差,安装和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为此,提出了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工作人员将设备放置在需要工作的位置处,通过气缸带动十字连接杆进行升降,将十字连接杆套设在活塞杆上进行定位,定位结束后将连接套套设在外耐压管外上段处通过定位螺丝贯穿连接套与外耐压管相互连接,通过定位片和定位孔进行连接和定位,从而达到连接和定位的作用,通过当产生震动时通过内耐压套管进行下压,通过限位杆、抗震弹簧和抗震杆进行抗震,大大地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可升降、便于连接和减震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技术方案达到:
5.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包括稳定底座、加固槽、限位槽、抗震板和限位孔,所述稳定底座外壁中上段处开设有加固槽,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稳定底座顶部中间处,所述限位孔等间距开设在所述抗震板上,所述稳定底座内底部中间等间距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顶部设有套管限位定位组件,所述抗震板中间四侧处设有定位抗震组件,所述抗震板顶部中间处安装有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上设有连接定位组件。
6.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限位板、限位槽、钢球和上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等间距安装在所述稳定底座内底部处,所述上限位板设在所述下限位板顶部处,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下限位板和所述上限位板中间处,所述钢球设在所述限位槽中间处。
7.优选的,所述套管限位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片、定位孔、外耐压管、内耐压套管和限位板,所述内耐压套管安装在所述上限位板顶部中间处,所述限位板等间距套设在所述内耐压套管上,所述外耐压管插入进所述内耐压套管中间处,所述定位片安装在所述外耐压管顶部处,所述定位孔等间距开设在所述定位片上。
8.优选的,所述定位抗震组件包括限位杆、抗震弹簧和抗震杆,所述抗震杆贯穿所述抗震板中间四侧处,所述抗震弹簧等间距套设在所述抗震杆上,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抗震弹簧顶部处,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抗震板顶部相互连接。
9.优选的,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气缸,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抗震板顶部中间处,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定位组件包括十字连接杆、连接套和定位螺丝,所述十字连接杆
套设在所述活塞杆顶中部处,所述连接套安装在所述连接套四端处,所述定位螺丝贯穿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外耐压管相互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工作人员将设备放置在需要工作的位置处,通过气缸带动十字连接杆进行升降,将十字连接杆套设在活塞杆上进行定位,定位结束后将连接套套设在外耐压管外上段处通过定位螺丝贯穿连接套与外耐压管相互连接,通过定位片和定位孔进行连接和定位,从而达到连接和定位的作用,通过当产生震动时通过内耐压套管进行下压,通过限位杆、抗震弹簧和抗震杆进行抗震,大大地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可升降、便于连接和减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地基稳定建筑结构的立体结构主视图;
14.图2为地基稳定建筑结构的a处结构放大图;
15.图3为地基稳定建筑结构的传动结构图;
16.图4为地基稳定建筑结构的升降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稳定底座,2-加固槽,3-限位槽,4-抗震板,5-限位杆,6-定位片,7-定位孔,8-十字连接杆,9-连接套,10-活塞杆,11-定位螺丝,12-气缸,13-外耐压套管,14-内耐压套管,15-限位孔,16-下限位板,17-限位槽,18-钢球,19-上限位板,20-限位板,21-抗震弹簧,22-抗震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1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包括稳定底座1、加固槽2、限位槽3、抗震板4和限位孔15,稳定底座1外壁中上段处开设有加固槽2,限位槽3开设在稳定底座1顶部中间处,限位孔15等间距开设在抗震板4上,稳定底座1内底部中间等间距安装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顶部设有套管限位定位组件,抗震板4中间四侧处设有定位抗震组件,抗震板4顶部中间处安装有气缸组件,气缸组件上设有连接定位组件。
20.总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设备放置在需要工作的位置处,通过气缸12带动十字连接杆8进行升降,将十字连接杆8套设在活塞杆10上进行定位,定位结束后将连接套9套设在外耐压管13外上段处通过定位螺丝11贯穿连接套9与外耐压管13相互连接,通过定位片6和定位孔7进行连接和定位,从而达到连接和定位的作用,通过当产生震动时通过内耐压套管14进行下压,通过限位杆5、抗震弹簧21和抗震杆22进行抗震,大大地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可升降、便于连接和减震效果好。
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限位组件包括下限位板16、限位槽17、钢球18和上限位板19,下限位板16等间距安装在稳定底座1内底部处,上限位板19设在下限位板16顶部处,限位槽17开设在下限位板16和上限位板19中间处,钢球18设在限位槽17中间处。
22.局部工作原理:通过钢球18放置在限位槽17内通过下限位板16和上限位板19进行连接抗震。
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套管限位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片6、定位孔7、外耐压管13、内耐压套管14和限位板20,内耐压套管14安装在上限位板19顶部中间处,限位板20等间距套设在内耐压套管14上,外耐压管13插入进内耐压套管14中间处,定位片6安装在外耐压管13顶部处,定位孔7等间距开设在定位片6上。
24.局部工作原理:通过定位片6、定位孔7、外耐压管13、内耐压套管14和限位板20进行连接和根据高度进行调节。
2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定位抗震组件包括限位杆5、抗震弹簧21和抗震杆22,抗震杆22贯穿抗震板4中间四侧处,抗震弹簧21等间距套设在抗震杆22上,限位杆5安装在抗震弹簧21顶部处,且限位杆5与抗震板4顶部相互连接。
26.局部工作原理:通过限位杆5、抗震弹簧21和抗震杆22进行减震。
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气缸组件包括活塞杆10和气缸12,活塞杆10安装在抗震板4顶部中间处,气缸12安装在气缸12的输出端。
28.局部工作原理:通过活塞杆10和气缸12进行升降。
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连接定位组件包括十字连接杆8、连接套9和定位螺丝11,十字连接杆8套设在活塞杆10顶中部处,连接套9安装在连接套9四端处,定位螺丝11贯穿连接套9与外耐压管13相互连接。
30.局部工作原理:通过十字连接杆8、连接套9和定位螺丝11进行限位连接。
3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民用地基用节能抗震稳定建筑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32.步骤1:工作人员将设备放置在需要工作的位置处,通过气缸12带动十字连接杆8进行升降,将十字连接杆8套设在活塞杆10上进行定位,定位结束后将连接套9套设在外耐压管13外上段处通过定位螺丝11贯穿连接套9与外耐压管13相互连接;
33.步骤2:通过定位片6和定位孔7进行连接和定位,从而达到连接和定位的作用,通过当产生震动时通过内耐压套管14进行下压,通过限位杆5、抗震弹簧21和抗震杆22进行抗震,大大地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可升降、便于连接和减震效果好。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