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高层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施工用水的供水难度会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增加,在已施工浇筑完成的楼层中,需要通过浇水对本楼层中的结构体进行养护;现有工地的施工供水方法为:在建筑物底层,先砌筑一个蓄水池,通过人工操作,将蓄水池蓄满水,再启动离心泵,将施工用水泵送到施工的楼层中;这种供水系统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需要配备人员值守,观察并控制蓄水池的水位,去实时完成蓄水池的补水,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用水能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克服了现有供水系统浪费水资源且需要配备人员值守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5.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包括高层在建楼体和电控器,在高层在建楼体的一侧,设置有深水降水井,在深水降水井中,设置有潜水泵,在潜水泵上连接有施工用水泵送管路,施工用水泵送管路是沿高层在建楼体垂直向上布设的,在高层在建楼体的每层均设置有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与施工用水泵送管路连通在一起,在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上设置有供水阀门;在施工用水泵送管路上设置有管内水压传感器,管内水压传感器和潜水泵,分别与电控器电连接在一起。
6.潜水泵的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电控器是通过控制潜水泵的驱动电机,使施工用水泵送管路中的水压恒定的。
7.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只需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设定管网压力,自动控制水泵出水量,从而达到减少水的跑漏现象,实现了施工现场的科学合理的供水。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0.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包括高层在建楼体1和电控器8,在高层在建楼体1的一侧,设置有深水降水井2,在深水降水井2中,设置有潜水泵3,在潜水泵3上连接有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是沿高层在建楼体1垂直向上布设的,在高层在建楼体1的每层均设置有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与施工用水
泵送管路4连通在一起,在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上设置有供水阀门6;在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上设置有管内水压传感器7,管内水压传感器7和潜水泵3,分别与电控器8电连接在一起。
11.潜水泵3的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电控器8是通过控制潜水泵3的驱动电机,使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中的水压恒定的。
12.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供水方式相比较,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因采用变频器电控器,通过改变潜水泵驱动电机的电源频率,而达到调节水泵转速,进而改变水泵出口压力,比依靠调节阀门控制水泵出口压力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管道阻力,而且大大减少截流损失的效能,实现了恒压自动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包括高层在建楼体(1)和电控器(8),在高层在建楼体(1)的一侧,设置有深水降水井(2),其特征在于,在深水降水井(2)中,设置有潜水泵(3),在潜水泵(3)上连接有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是沿高层在建楼体(1)垂直向上布设的,在高层在建楼体(1)的每层均设置有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与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连通在一起,在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上设置有供水阀门(6);在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上设置有管内水压传感器(7),管内水压传感器(7)和潜水泵(3),分别与电控器(8)电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潜水泵(3)的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电控器(8)是通过控制潜水泵(3)的驱动电机,使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中的水压恒定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恒压自动供水系统,克服了现有供水系统需要配备人员值守的问题。在深水降水井(2)中,设置有潜水泵(3),在潜水泵(3)上连接有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是沿高层在建楼体(1)垂直向上布设的,在高层在建楼体(1)的每层均设置有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与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连通在一起,在楼层施工用水接入支管(5)上设置有供水阀门(6);在施工用水泵送管路(4)上设置有管内水压传感器(7),管内水压传感器(7)和潜水泵(3),分别与电控器(8)电连接在一起。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马刚毅 成晓峰 李丽霞 刘欢 梁连军 乔瑛 史芸 王波 董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2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