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埋场封场覆盖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抗沉降封场结构。
背景技术:2.填埋场的稳定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时间的发展,填埋场也暴露了一些问题。1988年位于美国kettelmna山的一个垃圾填埋场发生了失稳,水平位移达到35英尺,导致修复工作量巨大。
3.填埋场结构稳定性问题源于:
4.1、天然边坡本身不够稳定对山谷型填埋场;
5.2、人工开挖边坡坡度太大,或是坡脚开挖降低了天然边坡的稳定性对山谷型或平面型地下式填埋场;
6.3、地基承载力不足,尤其是地基土为软粘土或其它可压缩土时平面型或某些山谷型填埋场;
7.4、固体废物抗剪强度低,压缩变形大;
8.5、作为中间盖层的压实粘土抗剪强度低;
9.6、地表水、渗滤液、气体导排系统有可能发生故障,造成填埋体孔隙压力过大;
10.7、填理体与天然土体在接触部位有可能产生不利于边坡稳定的相互作用;
11.8、裂隙粘土的自然软化、蠕动、渐进破坏与其它可能影响边坡土体或填埋体长期行为的作用。
12.填埋场的另一个结构稳定性问题是沉降,填埋场发生沉降的机制主要包括:1、固结:废物被压实时,体积逐渐被压缩,应力状态发生变化,部分水量从废物中排出,外加应力相应地从孔隙水与气转移到废物颗粒骨架上,使颗粒发生扭曲、变向和破碎,直至变形达到稳定;
13.2、潜蚀:填埋体中的一部分小颗粒被滲透水流溶解化学潜蚀,或携带进入较大的空隙中机械潜蚀;
14.3、化学反应:废物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生化降解为填埋气体和水分。
技术实现要素:1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抗沉降封场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1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填埋场抗沉降封场结构,包括:
17.覆土层,位于垃圾层上;
18.副加筋材,位于覆土层内;
19.主加筋材,位于覆土层上;
20.防渗层,位于该主加筋材上;
21.排水层,位于防渗层上;
22.保护土层,位于排水层上;
23.表土层,位于保护土层上;
24.绿化层,位于表土层上。
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26.进一步,副加筋材为土工格栅。
27.进一步,土工格栅为双向拉伸土工格栅,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20kn/m。
28.进一步,主加筋材为加筋土工网垫,其规格大于或等于200g/m2。
29.进一步,防渗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且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30.进一步,排水层为土工复合材料。
31.进一步,排水层采用复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小于5.0mm。
32.进一步,保护土层采用黏土,厚度大于或等于300m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
33.进一步,表土层为营养土,厚度大于或等于500m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80%。
34.进一步,覆土层采用黏土,副加筋材上方的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750mm,副加筋材下方的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300m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
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6.在封场时,于覆土层的上层及中间添加主加筋材和副加筋材,形成了两层坚固的复合保护层,可以增强垃圾堆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抵抗垃圾堆体的不均匀沉降,为封场后期场地的高度利用提供有利的基础;
37.防渗层有助于保证封场后防渗系统的密闭完整性,阻隔填埋堆体垃圾填埋气进入大气和防止自然雨雪水进入防渗密封体系,减少填埋气污染泄露和渗沥液产生量;排水层有助于及时导排进入保护土层的自然雨雪水,防止土壤含水率达到饱和,造成土体滑坡与失衡;保护土层有助于保护防渗系统和排水材料,防止老化,同时作为场地绿化基质,有利于后续场地覆绿。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垃圾填埋场抗沉降封场结构的结构图。
3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0.1、垃圾层,2、覆土层,3、副加筋材,4、主加筋材,5、防渗层,6、排水层,7、保护土层,8、表土层,9、绿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2.实施例1
43.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填埋场抗沉降封场结构,包括:
44.垃圾层1堆体整形时,要求垃圾分层压实密度大于800kg/m3,垃圾堆体顶面坡度不应小于5%,同时规定当边坡坡度大于10%时,应设置台阶式收坡,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0m,
高差不宜大于5.0m;
45.垃圾层1、覆土层2、副加筋材3、主加筋材4、防渗层5、排水层6、保护土层7、表土层8和绿化层9;
46.覆土层2覆盖在垃圾层1上;
47.副加筋材3预埋于覆土层2内;
48.主加筋材4覆盖在覆土层2上;
49.防渗层5覆盖在该主加筋材4上;
50.排水层6覆盖在防渗层5上;
51.保护土层7覆盖在排水层6上;
52.表土层8覆盖在保护土层7上;
53.绿化层9覆盖在表土层8上。
54.实施例2
5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56.副加筋材3为土工格栅,而土工格栅则优选为双向拉伸土工格栅,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20kn/m。
57.实施例3
5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59.主加筋材4为加筋土工网垫,其规格大于或等于200g/m2。
60.实施例4
6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62.防渗层5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且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63.实施例5
6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65.排水层6为土工复合材料,通常土工复合材料可以采用复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小于5.0mm。
66.实施例6
6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68.保护土层7采用黏土,厚度大于或等于300m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
69.实施例7
7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6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71.表土层8为营养土,厚度大于或等于500m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80%。
72.实施例8
7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7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74.覆土层2采用黏土,副加筋材3上方的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750mm,副加筋材3下方的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300m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在施工覆土层2时,先铺设预设高度的黏土,然后再铺设副加筋材3,最后再继续铺设黏土。
7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