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背景技术:2.地下室侧墙后浇带部位由于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点,加上由于地下结构需要及时回填等原因,外包柔性防水层也难以发挥其功能,导致后浇带部位渗漏问题更加突出。
3.底板后浇带指的是地下室墙体结构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断开700-1000mm的“缺口”,等结构的沉降及收缩趋于完全后,再将留下的“缺口”浇筑封闭,故名之“后浇带”,目前后浇带基本能完全替代变形缝的功能,应用普遍。
4.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特别是起到沉降作用的后浇带,往往要等结构封顶才能达到浇筑时间,所以底板后浇带需要等两侧混凝土浇筑一段时间后才能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两次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较大,施工缝处容易产生渗漏,一般用止水钢板预埋在两次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处。
5.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浇筑非常重要,而一般做法中由于止水钢板水平放置(如中国专利 cn211006775u公开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容易导致止水钢板下方的混凝土很难振捣完全,混凝土浇筑质量下降,加大渗漏风险。
6.另一方面,底板后浇带易聚集垃圾泥浆等。但由于后浇带部位存在钢筋,后浇带部位尤其是止水钢板下方很难清理到,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增加渗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混凝土部和第二混凝土部、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部和所述第二混凝土部之间的后浇带、用于密封所述后浇带和所述第一混凝土部之间的接缝的第一止水板、及用于密封所述后浇带和所述第二混凝土部之间的接缝的第二止水板,所述第一混凝土部的面向所述第二混凝土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一上端面和第一下端面,所述第二混凝土部的面向所述第一混凝土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上端面和第二下端面,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下端面和所述第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后浇带位于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一下端面和所述第二下端面之间形成下接缝;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第一下端面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止水板倾斜或竖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后浇带的下表面处;所述第二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下端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止水板倾斜或竖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后浇带的下表面处。
9.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水钢板竖直地嵌设在所述后浇带和所述第一混凝土部中;所述第二止水钢板竖直地嵌设在所述后浇带和所述第二混凝土部中。
1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分别平行于水平面。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第一下端面分别竖直延伸但不相重合;所述第
二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下端面分别竖直延伸但不相重合。
12.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后浇带的一侧表面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所述第二上端面和所述后浇带的另一侧表面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13.优选地,所述下接缝中填充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和所述第一下端面、所述聚苯板和所述第二下端面之间设有防水涂料;所述下接缝的下部设有外贴式止水带。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土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下沉段,所述第一下沉段的上表面和侧端面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一下端面;所述第二混凝土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下沉段,所述第二下沉段的上表面和侧端面分别形成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二下端面,所述下接缝形成于所述第一下沉段和所述第二下沉段之间,所述后浇带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沉段和所述第二下沉段之上。
1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沉段和所述第二下沉段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
1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后浇带结构,通过在两侧的混凝土部上形成台阶面,将后浇带设置在台阶面上,而且两侧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下接缝,从而能够在两侧的台阶面上设置倾斜延伸或竖直延伸的止水板,止水板两侧及下方的混凝土都可以振捣充分,避免了因混凝土振捣不完全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同时,不会形成遮挡而导致清理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底板后浇带结构的示意图。
20.其中:
21.1、第一混凝土部;10、第一下沉段;11、第一上端面;12、第一台阶面;13、第一下端面;
22.2、第二混凝土部;20、第一下沉段;21、第一上端面;22、第一台阶面;23、第一下端面;
23.3、后浇带;
24.41、第一止水板;42、第二止水板;
25.5、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26.61、聚苯板;62、防水涂料;63、外贴式止水带;
27.71、细石混凝土隔离层;72、第一防水层;73、第二防水层;74、混凝土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具体是一种地下室的底板后浇带结构。参照图1所示,该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相互隔开的第一混凝土部1和第二混凝土部2。第一混凝土部1和第二混凝土部2之间设置后浇带3。该底板后浇带结构还包括用于密封后浇带3和第一混凝土部1 之间的接缝的第一止水板41及用于密封后浇带3和第二混凝土部2之间的接缝的第二止水板 42,第一止水板41和第二止水板42优选为钢板,厚度约为0.6mm,更优选为镀锌钢板,进一步地为表面包覆胶膜的镀锌钢板,胶膜可以为丁基橡胶胶膜。
30.第一混凝土部1的面向第二混凝土部2的一侧表面(具体为图1中的右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一上端面11和第一下端面13,第一上端面11和第一下端面13分别竖直延伸(垂直于水平面)但不相重合。第二混凝土部2的面向第一混凝土部1的一侧表面(具体为图1中的左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上端面21和第二下端面23,第二上端面21和第二下端面23分别竖直延伸 (垂直于水平面)但不相重合。其中,第一上端面11和第二上端面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下端面13和第二下端面23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第一上端面11和第二上端面21之间形成所谓的“缺口”,为后浇带3预留空间,后浇带3即位于形成于第一上端面11和第二上端面21之间的缺口内,缺口的宽度为700~1000mm;第一下端面13和第二下端面23之间形成下接缝,该下接缝优选位于后浇带3的中部的正下方。第一上端面11和第一下端面13之间形成面向上方的第一台阶面12;第二上端面21和第二下端面23之间形成面向上方的第二台阶面22。
31.优选地,第一混凝土部1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下沉段10,第一下沉段10的上表面和侧端面分别形成上述的第一台阶面12和第一下端面13;第二混凝土部2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下沉段20,第二下沉段20的上表面和侧端面分别形成第二台阶面22和第二下端面23。下接缝形成于第一下沉段10和第二下沉段20之间,后浇带3设置于第一下沉段10和第二下沉段20 之上。第一台阶面12和第二台阶面22分别平行于水平面。
32.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水板41竖直地设置于第一台阶面12和后浇带3的下表面处,第一止水板41垂直于水平面。第一止水板41也可以倾斜地设置于第一台阶面12和后浇带3的下表面处,即与水平面倾斜相交,倾角优选为不小于45度,更优选为不小于60度。第一止水板 41跨过第一台阶面12和后浇带3的下表面之间的接缝,且上部嵌入后浇带3,下部嵌入第一下沉段10。
33.本实施例中,第二止水板42竖直地设置于第二台阶面22和后浇带3的下表面处,第二止水板42垂直于水平面。第二止水板42也可以倾斜地设置于第二台阶面22和后浇带3的下表面处,即与水平面倾斜相交,倾角优选为不小于45度,更优选为不小于60度。第二止水板 42跨过第二台阶面22和后浇带3的下表面之间的接缝,且上部嵌入后浇带3,下部嵌入第二下沉段20。
34.第一上端面11和后浇带3的一侧表面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5,第二上端面21和后浇带3的另一侧表面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5。遇水膨胀止水胶条5的截面的尺寸为 20mm
×
30mm。遇水膨胀止水胶条5可以设置于开设于第一上端面11、第二上端面21和/或后浇带3上的槽内。
35.下接缝中填充有聚苯板61,通过聚苯板填缝。聚苯板61和第一下端面13、聚苯板61和第二下端面23之间设有防水涂料62,例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下接缝的下部预先设有外贴式止水带63。
36.第一下沉段10和第二下沉段2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水层72和第二防水层73。优选
地,第一下沉段10和第二下沉段20的下方自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有细石混凝土隔离层71、第一防水层72、第二防水层73及混凝土垫层74。第一防水层72或第二防水层73优选采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层,厚度为300~500mm。
37.上述底板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预先设置对应两侧下沉段之间的接缝的外贴式止水带;
39.设置倾斜或竖直延伸的第一止水板和第二止水板;
40.浇注两侧下沉段,下沉段之间的接缝处填充防水材料,使第一止水板的下部嵌于一侧下沉段中,第二止水板的下部嵌于另一侧下沉段中;
41.设置两侧钢筋,并设置两侧的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42.浇注两侧的混凝土,两侧的混凝土之间预留700~1000mm的缺口,且缺口形成于两侧下沉段之上;缺口的宽度优选为800mm,两侧的混凝土和两侧的下沉段即为上述的第一混凝土部和第二混凝土部;
43.待收缩或沉降稳定后,在两侧下沉段之上及两侧混凝土之间的缺口中浇注后浇带。
44.工艺过程简述为:设置外贴式止水带——设置镀锌钢板——浇筑下沉段——空隙处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填充——绑扎两侧钢筋及设着遇水膨胀止水胶——浇筑两侧混凝土——待收缩或沉降稳定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45.其中,底板后浇带浇筑及养护的具体过程为:待结构变形和沉降达到要求后,按规范要求采用比大面结构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带补偿收缩的抗渗混凝土浇筑,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优选值为养护28天。
46.上述底板后浇带结构法具有如下特点:
47.1、解决后浇带清理困难的问题
48.常规做法中由于后浇带部位存在钢筋,导致后浇带3混凝土浇筑前后止水钢板下方存在的淤泥、垃圾等难以清理,清理效果很差。而本实施例中的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止水板和两侧的遇水膨胀止水胶条能消除对后浇带底部的遮挡而方便清理。
49.2、解决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问题
50.常规做法中由于止水钢板水平设置,容易导致止水钢板下方的混凝土振捣不完全、空鼓等现象。而本实施例取消了水平方向的止水钢板,使得混凝土能得到充分的振捣,避免了因混凝土振捣不完全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5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