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承载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用承压板。
背景技术:2.地基承载力检测可分为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但检测方法原理都差不多的,通常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来检测,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规范、强制地地基质量,保证建筑质量。
3.在进行承载力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将承压板放置在地基表面承受压力,但是现有的承压板在检测完成后会陷入地基内部,不方便将其取出,并且现有的承压板不能够根据检测地基的不同来改变承压板的大小,为此提出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用承压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承压板在检测完成后会陷入地基内部,不方便将其取出,并且现有的承压板不能够根据检测地基的不同来改变承压板的大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用承压板。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用承压板,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受压板,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承插头和承接头,所述承插头与所述承接头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承插头固定在所述承接头内的固定组件,所述底板底部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抵触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抵触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抵触板远离所述底板的驱动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承接头上的贯穿孔和构造在所述承插头上且与所述贯穿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还包括插设在所述贯穿孔内且用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
8.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两侧构造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其适配且能够沿其滑动的限位块,所述抵触板两侧构造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设置有用于迫使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限位槽的弹力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内壁上的伸缩杆和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抵触板顶部的两个连接杆和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杆末端的两个滑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槽顶部且与两个所述滑块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部构造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双向丝杆连接的锥齿轮一,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与所述锥齿轮一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顶部通过转动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把手,且转动杆轴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槽可以将抵触板卡接在其内部,然后将底板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地基上并通过受压板来承受压力,在检测的地基不同需要扩大底板的面积时,通过底板一侧的承插头可以插入相邻一个底板的承接头内,并通过固定组件两相邻两个底板固定在一起,在地基检测完成后底板会陷入地基内部,然后通过驱动组件可以驱动抵触板和底板相互远离,使得底板脱离地基,从而将底板取出,解决了现有的承压板在检测完成后会陷入地基内部,不方便将其取出,并且现有的承压板不能够根据检测地基的不同来改变承压板的大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剖视图;
18.附图标记:1、底板;2、受压板;3、承插头;4、承接头;5、固定组件;51、贯穿孔;52、螺纹孔;53、固定螺栓;6、卡槽;7、抵触板;8、驱动组件;81、连接杆;82、滑块;83、双向丝杆;9、滑槽;10、限位块;11、限位槽;12、弹力组件;121、伸缩杆;122、弹簧;13、活动腔;14、锥齿轮一;15、锥齿轮二;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图4所示,一种地基承载力检测用承压板,且包括底板1和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受压板2,并且底板1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承插头3和承接头4,同时承插头3与承接头4上设置有用于将承插头3固定在承接头4内的固定组件5,且底板1底部构造有卡槽6,并
且卡槽6内卡接有抵触板7,还有底板1与抵触板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抵触板7远离底板1的驱动组件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卡槽6可以将抵触板7卡接在其内部,然后将底板1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地基上并通过受压板2来承受压力,在检测的地基不同需要扩大底板1的面积时,通过底板1一侧的承插头3可以插入相邻一个底板1的承接头4内,并通过固定组件5两相邻两个底板1固定在一起,在地基检测完成后底板1会陷入地基内部,然后通过驱动组件8可以驱动抵触板7和底板1相互远离,使得底板1脱离地基,从而将底板1取出,更具体的为,在使用的时候先通过卡槽6将抵触板7卡接在其内部,使得抵触板7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下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底板1放置在需要检测地基上,再使得千斤顶抵触在底板1顶部的受压板2上即可对地基进行检测,在检测的地基情况不同需要改变底板1的面积时,通过底板1一侧的承插头3可以插入相邻一侧底板1的承接头4内,然后通过固定组件5将插设在一起的承插头3和承接头4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相邻的两个底板1固定在一起,从而扩大底板1的面积,在检测完成后底板1会陷入地基内部,通过驱动组件8可以驱动抵触板7和底板1相互远离,由于底板1和抵触板7陷入地基内部,在驱动组件8运行时会带动底板1向远离抵触板7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底板1脱离地基,方便将装置从地基内部取出。
24.如图1、图3所示,固定组件5包括开设在承接头4上的贯穿孔51和构造在承插头3上且与贯穿孔51一一对应的螺纹孔52,还包括插设在贯穿孔51内且用于与螺纹孔52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53,这里的承插头3在完全插入承接头4后贯穿孔51会与螺纹孔52对应,然后将固定螺栓53插入贯穿孔51并拧入对应的螺纹孔52内,从而将承插头3固定在承接头4内,并且在需要将相邻两个底板1拆除时,只需将固定螺栓53拧出螺纹孔52即可。
25.如图3所示,卡槽6两侧构造有滑槽9,同时滑槽9内设置有与其适配且能够沿其滑动的限位块10,并且抵触板7两侧构造有限位槽11,还有限位块10与滑槽9之间设置有用于迫使限位块10插入限位槽11的弹力组件12,这里的限位块10端头构造为弧形,在弹力组件12的作用下限位块10会插入限位槽11内,从而将抵触板7卡接在限位槽11内部,并且在抵触板7脱离限位槽11时,抵触板7会挤压限位块10的端头,使得限位块10挤压弹力组件12向滑槽9内部移动,使得抵触板7可以移出限位槽11,并且在抵触板7移入限位槽11时通过限位块10插入限位块10内可以保证抵触板7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下表面处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松垮导致内部进入渣土。
26.如图3所示,弹力组件12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块10与滑槽9内壁上的伸缩杆121和弹簧122,且弹簧122套设在伸缩杆121上,这里的弹簧122套设在伸缩杆121外,并且两者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块10与限位槽11内壁上,在弹簧122的弹力作用下,限位块10会向限位槽11一侧移动并插入限位槽11内。
27.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8包括铰接在抵触板7顶部的两个连接杆81和分别铰接在两个连接杆81末端的两个滑块82,还包括设置在卡槽6顶部且与两个滑块82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83,这里的双向丝杆83通过轴承与底板1连接,由于双向丝杆8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块82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杆83转动时会带动两个滑块82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通过连接杆81能够迫使抵触板7远离或靠近卡槽6。
28.如图2、图4所示,底板1顶部构造有活动腔13,活动腔13内设置有与双向丝杆83连接的锥齿轮一14,活动腔13内设置有与锥齿轮一14啮合的锥齿轮二15,锥齿轮二15顶部通过转动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把手16,且转动杆轴承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这里的把手
16转动后能够通过转动杆带动锥齿轮二15在活动腔13内转动,由于锥齿轮二15与锥齿轮一14啮合,在锥齿轮二15转动时能够带动锥齿轮一14转动,由于锥齿轮一14固定在双向丝杆83的一端,在锥齿轮一14转动时会带动双向丝杆83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