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管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


背景技术:

2.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管桩在工业、公路、铁路以及建筑房屋中广泛使用。
3.公告号为cn2069567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抗拔管桩,包括上节管桩、下节管桩、连接卡圈;下节管桩包括金属桩体和混凝土填芯;金属桩体内部形成圆柱形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混凝土填芯;混凝土填芯由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而成;金属桩体外设置有沿金属桩体轴向延伸螺旋环绕在金属桩体外周上的抗拔螺旋凸棱;在金属桩体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凸出金属桩体表面的锤击块;上节管桩为混凝土桩体,上节管桩和下节管桩通过连接卡圈固定连接;使用时,下节管桩采用金属桩体,提升了抗拔性能,在金属桩体外设置抗拔螺旋凸棱,进一步提高了抗拔性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工作人员通过若干个螺栓将连接卡圈分别与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进行固定,操作较为繁琐,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固定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包括上节管桩和下节管桩,所述下节管桩顶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抗拔端头,所述上节管桩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抗拔端头,所述第二抗拔端头下表面设置有对中机构,所述下节管桩上表面沿高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对中机构嵌设的对中槽,所述对中机构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抗拔凸块,所述对中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抗拔凸块,所述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的外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靠近第一抗拔端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抗拔端头的外侧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定位块插设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靠近第二抗拔端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抗拔端头的外侧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第二定位块插设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锁止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定位块沿着第一定位槽的滑口滑移至第一定位槽的内部,第二定位块沿着第二定位槽的滑口滑移至第二定位槽的内部,直至第一定位块完全嵌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二定位块完全嵌设于第二定位槽内,此时第一固定板抵接于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的外侧壁,第二固定板抵接于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的外侧壁,然后通过锁止件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住,从而快速便捷地固定第一抗
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
9.可选的,所述锁止件包括对接杆、固定连接于对接杆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一锁止杆和固定连接于对接杆远离第一锁止杆一端的第二锁止杆,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第一锁止杆插设的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第二锁止杆插设的第二锁止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止杆远离对接杆的一端沿着第一锁止槽的槽口滑移至第一锁止槽的内部,第二锁止杆远离对接杆的一端沿着第二锁止槽的槽口滑移至第二锁止槽的内部,从而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固定住,进而将第一定位块稳固地嵌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二定位块稳定地嵌设于第二定位槽内。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锁止杆远离对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降低了第一锁止杆脱离第一锁止槽内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锁止件丢失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的内部穿设有紧固杆,所述紧固杆和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紧固槽和第二锁止槽相通,所述第二锁止杆的外侧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紧固杆插设的插槽,所述紧固杆远离第二锁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块,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滑移块滑移的滑移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移块沿着滑移槽内移动的驱动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滑移块沿着滑移槽的内部朝向第二锁止杆的一侧移动,滑移块带动紧固杆沿着紧固槽的内部朝向靠近第二锁止杆的一侧移动,直至紧固杆的端部插设于插槽内部,从而加强第二锁止杆插设于第二锁止槽内的稳定性,第一锁止杆插设于第一锁止槽内的稳定性;进而加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滑移槽内部的丝杆、固定连接于丝杆外侧壁的蜗轮和与蜗轮相互啮合的蜗杆,所述滑移块螺纹连接于丝杆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蜗杆嵌设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滑移槽相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握并转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滑移块沿着滑移槽的内部移动,从而快速便捷的移动滑移块,进而快速便捷的通过滑移块带动紧固杆移动,以便将紧固杆的端部插设于插槽内。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抗拔端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二抗拔端头的下表面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便于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和导向孔互相配合,以便将第一抗拔凸块与第二形抗拔凸块上下对应,从而进一步加强上节管桩和下节管桩连接的稳定性,提高抗拔性能。
19.可选的,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螺母螺纹连接于导向杆的外侧壁,并且抵紧螺母和第二抗拔端头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从而加强对中机构插设于对中槽内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便于第一定位块快速便捷地插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定位块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便于第二定位块快速便捷地插设于第二定位槽内的第二导向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面的设置,减小了第一定位块插设于第一定位槽的的阻力,以便工作人员快速便捷地将第一定位块插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二导向面的
设置,减小了第二定位块插设于第二定位槽的的阻力,以便工作人员快速便捷地将第二定位块插设于第二定位槽内。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将第一定位块沿着第一定位槽的滑口滑移至第一定位槽的内部,第二定位块沿着第二定位槽的滑口滑移至第二定位槽的内部,直至第一定位块完全嵌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二定位块完全嵌设于第二定位槽内,此时第一固定板抵接于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的外侧壁,第二固定板抵接于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的外侧壁,然后通过锁止件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住,从而快速便捷地固定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
25.2.限位块的设置,降低了第一锁止杆脱离第一锁止槽内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锁止件丢失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抗拔端头和第二抗拔端头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30.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上节管桩;11、第二抗拔端头;111、对中机构;1111、第一抗拔凸块;112、第二定位槽;113、导向孔;2、下节管桩;21、第一抗拔端头;211、第一定位槽;212、导向杆;213、抵紧螺母;22、对中槽;221、第二抗拔凸块;3、固定件;31、第一固定板;311、第一定位块;3111、第一导向面;312、第二定位块;3121、第二导向面;313、第一锁止槽;32、第二固定板;321、第二锁止槽;322、紧固槽;323、滑移槽;324、安装孔;4、锁止件;41、对接杆;42、第一锁止杆;421、限位块;43、第二锁止杆;431、插槽;5、紧固杆;51、滑移块;6、驱动件;61、丝杆;62、蜗轮;63、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参照图1和图2,管桩包括上节管桩1和下节管桩2,下节管桩2顶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抗拔端头21,第一抗拔端头21可以是圆环形;上节管桩1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抗拔端头11,第二抗拔端头11可以是圆柱形;第二抗拔端头11的下表面设置有对中机构111,下节管桩2上表面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对中槽22,对中槽22用于供对中机构111嵌设。
34.参照图2和图3,对中机构1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抗拔凸块1111,对中槽2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抗拔凸块221,第一抗拔端头21的上表面焊接有导向杆212,第二抗拔端头11的下表面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导向孔113,导向孔113便于供导向杆212穿过;当导向杆212远离第一抗拔端头21的一端穿过导向孔113的内部并且和导向孔113的其中一个侧壁抵接时,对中机构111恰好能够插入对中槽22内;然后转动上节管桩1,使得导向杆212和导向孔113的
另一个侧壁抵接,此时第二抗拔凸块221恰好位于第一抗拔凸块1111的上方,以便降低对中机构111从对中槽22内脱离出来的可能性,从而将上节管桩1和下节管桩2固定住。
35.参照图3,导向杆21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母213,抵紧螺母213螺纹连接于导向杆212的外侧壁,并和第二抗拔端头11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从而加强上节管桩1和下节管桩2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抗拔性能。
36.参照图1和图3,第一抗拔端头21和第二抗拔端头11的外部设置有固定件3,固定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分别靠近第一抗拔端头21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定位块311,第一抗拔端头21的外侧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定位槽211,第一定位槽211用于供第一定位块311插设;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分别靠近第二抗拔端头11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定位块312,第二抗拔端头11的外侧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12,第二定位槽112用于供第二定位块312插设。
37.参照图3,第一定位块311远离第一固定板3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向面3111,以便工作人员快速便捷地将第一定位块311插设于第一定位槽211内;第二定位块312远离第二固定板3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导向面3121,以便工作人员快速便捷地将第二定位块312快速便捷地插设于第二定位槽112内。
38.参照图4和图5,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之间设置有锁止件4,锁止件4包括对接杆41、第一锁止杆42和第二锁止杆43,第一锁止杆42可以是圆柱形,第一锁止杆42焊接于对接杆41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锁止杆43焊接于对接杆41远离第一锁止杆42的一端;第一固定板31的外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锁止槽313,第一锁止槽313用于供第一锁止杆42插设,第二固定板32的外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锁止槽321,第二锁止槽321用于供第二锁止杆43插设,第一锁止杆42远离对接杆41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421;当第一定位块311完全插设于第一定位槽211的内部,第二定位块312完全插设于第二定位槽112的内部后,持握对接杆41并移动对接杆41,使得第一锁止杆42朝向第一锁止槽313的槽口处移动,直至限位块421和第一锁止槽313的内壁抵接,然后转动第一锁止杆42,使得第二锁止杆43沿着第二锁止槽321的槽口滑移至第二锁止槽321的内部,直至第二锁止杆43完成嵌设于第二锁止槽321的内部;以便将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固定住,从而加强第一定位块311插设于第一定位槽211内的稳定性、第二定位块312插设于第二定位槽112内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加强上节管桩1和下节管桩2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抗拔性能。
39.参照图5,第二固定板32上设置有驱动件6,驱动件6包括丝杆61、蜗轮62和蜗杆63,蜗轮62焊接于丝杆61的外侧壁,蜗杆63与蜗轮62相互啮合,第二固定板32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孔324,安装孔324用于供蜗杆63嵌设;丝杆6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滑移块51,第二固定板32的内部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滑移块51滑移的的滑移槽323,滑移槽323和安装孔324相通;丝杆61转动连接于滑移槽323的内部,滑移块51的外侧壁焊接有紧固杆5,第二固定板32的内部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紧固槽322,紧固槽322用于供紧固杆5滑移,紧固槽322和滑移槽323相通,紧固槽322和第二锁止槽321相通,第二锁止杆43的外侧壁沿厚度方向开设有插槽431;工作人员持握蜗杆63并转动蜗杆63,蜗杆63带动蜗轮62转动,蜗轮62带动丝杆61转动,丝杆61带动滑移块51沿着滑移槽323的内部朝向靠近第二锁止杆43的一侧移动,滑移块51同步带动紧固杆5沿着紧固槽322的内部朝向靠近第二锁止杆43的一侧移动,直至紧固杆5的端部插设于插槽431的内部,从而加强第二锁止杆43插设于第二锁止槽
321内的稳定性,进而加强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连接的稳定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抗拔管桩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一定位块311嵌设于第一定位槽211内,第二定位块312嵌设于第二定位槽112内,接着将第一锁止杆42嵌设于第一锁止槽313内,第二锁止杆43嵌设于第二锁止槽321内,直至对接杆41的外侧壁抵接于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的外侧壁;以便将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固定住,从而快速便捷地将上节管桩1和下节管桩2固定住;然后持握蜗杆63并转动蜗杆63,蜗杆63带动蜗轮62转动,蜗轮62带动丝杆61转动,丝杆61带动滑移块51沿着滑移槽323的内部朝向靠近第二锁止杆43的一侧移动,滑移块51同步带动紧固杆5沿着紧固槽322的内部朝向靠近第二锁止杆43的一侧移动,直至紧固杆5的端部插设于插槽431的内部,从而加强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加强上节管桩1和下节管桩2连接的稳定性。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