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槽,尤其涉及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2.因行业标准限制,现有的水槽的堵水盖定位槽尺寸相对统一,而设置在堵水盖定位槽中的落水孔尺寸,因各厂家间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堵水盖定位槽与落水孔之间的间隔难以统一,导致传统的下水器密封圈不能很好的适配各种水槽,以至于出现水槽下水器与水槽下表面连接处漏水的现象,需要对此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密封性差、易渗漏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水槽本体,所述水槽本体下端设置有圆形沉台状的堵水盖定位槽,所述堵水盖定位槽设置有落水孔,还包括下水器内腔、下水器外壳,所述堵水盖定位槽内沿设有向下弯折的折边结构,所述下水器内腔穿过所述落水孔并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下水器外壳位于所述水槽本体下端并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水器外壳罩于所述下水器内腔的外侧,所述折边结构位于所述下水器内腔与所述下水器外壳之间。
6.下水器内腔部分与堵水盖定位槽上端连接,剩余部分穿过落水孔至水槽本体的底部,由于堵水盖定位槽的尺寸相对统一。因此下水器内腔的尺寸能够针对与堵水盖定位槽尺寸进行制造,通过相对统一的标准制作的下水器内腔能够更好的与堵水盖定位槽适配,从而减小漏水概率。
7.设置折边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形成的落水孔孔径大小保持一致,并且即使在发生渗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水导入下水器外壳内排出,防止发生外部渗水现象。
8.下水器外壳罩于下水器内腔的外侧,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能够进一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效果可靠。
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所述下水器内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大小适配,所述腔体穿过所述落水孔,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上表面连接。
10.通过调整第一弯折部的大小,提升第一弯折部与堵水盖定位槽安装时的契合度,第一弯折部与堵水盖定位槽的契合度越高,其防漏性能就越优异。
11.腔体起到导流的作用,确保废水能够顺利排出。
12.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所述下水器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内收缩并设有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下表面连接。
13.第一连接部起到增强下水器外壳与堵水盖定位槽下表面连接强度的效果,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第二连接部设置螺纹结构用于与排水管连接,壳体起到缓冲、积蓄液体的效果,起到防漏的作用。
14.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所述腔体的下端设置有向内收缩的第二弯折部。
15.第二弯折部起到缓冲的效果,防止排水时液体下落速度过快,对排水管造成太大冲击,影响使用寿命。
16.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所述腔体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环状结构。
17.环状结构用作滤网的固定结构,适配滤网,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过滤效果。
18.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上表面过盈配合。
19.第一密封圈密封第一弯折部与堵水盖定位槽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20.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堵水盖定位槽的下表面过盈配合。
21.第二密封圈密封第一连接部与堵水盖定位槽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1
27.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水槽本体1,所述水槽本体1下端设置有圆形沉台状的堵水盖定位槽11,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设置有落水孔12,还包括下水器内腔2、下水器外壳3,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内沿设有向下弯折的折边结构13,所述下水器内腔2穿过所述落水孔12并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下水器外壳3位于所述水槽本体1下端并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水器外壳3罩于所述下水器内腔2的外侧,所述折边结构13位于所述下水器内腔2与所述下水器外壳3之间。
28.作为优选,所述下水器内腔2包括腔体23,所述腔体23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1,所述第一弯折部21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大小适配,所述腔体23穿过所述落水孔12,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下表面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上表面连接。
29.作为优选,所述下水器外壳3包括壳体32,所述壳体32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第一连接部31,所述壳体3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3向内收缩并设有螺纹
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上表面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下表面连接。
30.作为优选,所述腔体23的下端设置有向内收缩的第二弯折部24。
31.作为优选,所述腔体23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环状结构22。
32.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密封圈4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上表面过盈配合。
33.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密封圈5,所述第二密封圈5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下表面过盈配合。
34.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水槽本体(1),所述水槽本体(1)下端设置有圆形沉台状的堵水盖定位槽(11),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设置有落水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水器内腔(2)、下水器外壳(3),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内沿设有向下弯折的折边结构(13),所述下水器内腔(2)穿过所述落水孔(12)并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下水器外壳(3)位于所述水槽本体(1)下端并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水器外壳(3)罩于所述下水器内腔(2)的外侧,所述折边结构(13)位于所述下水器内腔(2)与所述下水器外壳(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内腔(2)包括腔体(23),所述腔体(23)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1),所述第一弯折部(21)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大小适配,所述腔体(23)穿过所述落水孔(12),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下表面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上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外壳(3)包括壳体(32),所述壳体(32)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第一连接部(31),所述壳体(3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3)向内收缩并设有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上表面与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下表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3)的下端设置有向内收缩的第二弯折部(2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3)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环状结构(2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密封圈(4)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上表面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5),所述第二密封圈(5)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堵水盖定位槽(11)的下表面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水槽本体,水槽本体下端设置有圆形沉台状的堵水盖定位槽,堵水盖定位槽设置有落水孔,还包括下水器内腔、下水器外壳,堵水盖定位槽内沿设有向下弯折的折边结构,下水器内腔穿过落水孔并与堵水盖定位槽的上表面连接,下水器外壳位于水槽本体下端并与堵水盖定位槽的下表面连接,下水器外壳罩于下水器内腔的外侧,折边结构位于下水器内腔与下水器外壳之间。设置折边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形成的落水孔孔径大小保持一致,并且即使在发生渗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水导入下水器外壳内排出,防止发生外部渗水现象。部渗水现象。部渗水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勇 陈月华 吴久双 丁大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