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顶管管节与顶管井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顶管管节与顶管井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工程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管管节与顶管井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2.随着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发展,综合管廊经常需下穿现状道路、构筑物、水域等,故非明开挖式顶进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综合管廊工程。同时,综合管廊功能逐渐完善、空间需求不断增长、结构断面尺寸也不断加大。由于地下环境复杂,超大管径顶管的施工难度增大,也对顶管段管廊的防水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顶管管节工艺要求,两端顶管井预留开口尺寸常比顶管管道外径稍大,预留的空间可作为顶管施工的容许误差。根据工程经验,顶管与两端顶管井的接头在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渗水现象,容易成为综合管廊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
3.目前,针对顶管管道与顶管井间间隙的做法较为薄弱。常在顶管施工后用回填素砼封闭间隙。由于间隙内的操作空间小,且混凝土容易受外侧水土污染,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故而存在防水效果差、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综合管廊运营时的渗漏水处理,常采用钻孔植入注浆管、注入堵漏剂等进行封闭止水,处理过程容易影响综合管廊内管线使用,从而增加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管节与顶管井防水构造,解决了井壁漏水的问题。
5.一种顶管管节与顶管井防水构造,顶管井的井壁上开有安装孔;包括:顶管管节,顶管管节安装在井壁的安装孔处;顶管管节与井壁之间具有间隙;素砼,素砼填充在顶管管节与井壁之间的间隙中,将注浆管固定在顶管管节与井壁之间的间隙中;钢筋砼,钢筋砼浇筑在顶管井的内壁上,将顶管管节与井壁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封墙;预埋注浆管,预埋注浆管设置在顶管管节与井壁之间的间隙中,并贯穿钢筋砼。
6.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注浆管周向布置在顶管管节与井壁之间。
7.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预埋注浆管之间的间距为80cm~150cm。
8.进一步的,所述顶管管节的内侧面的周向上设有若干顶管管节插口;还包括预埋在顶管管节插口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插接在顶管管节插口内,另一端位于钢筋砼内。
9.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锚筋,所述锚筋环绕在若干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将若干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为钢板。
10.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锚筋之间的间距15cm~40cm。
11.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与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均设有若干遇水膨胀止水胶。
12.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与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
均设有全断面注浆管;所述全断面注浆管位于相邻的两个遇水膨胀止水胶之间。
13.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注浆导管,所述注浆导管设置在全断面注浆管的两端,并与全断面注浆管贯通。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位于顶管管节与钢筋砼的连接缝处。
15.进一步的,所述素砼为c20素砼。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在顶管管节与井壁之间设置预埋注浆管形成第一道防水线可避免后期因漏水而重新钻孔,安装注浆管,再进行防水处理的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等。
18.2、通过在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与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均设有若干遇水膨胀止水胶,使其形成第二道防水线,能够有效的防止钢筋砼与顶管管节及顶管井的连接处漏水,能够达到及时的漏水处理。
19.3、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与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均设有全断面注浆管,使其形成第三道防水线,能够有效的处理漏水的问题,以达到多重保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21.图2为封墙与顶管管节、顶管井连接示意图。
22.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24.图5为全断面注浆管、注浆导管及遇水膨胀止水胶的位置关系图。
25.1、顶管井;11、井壁;12、安装孔;13、间隙;2、顶管管节;21、连接板;22、锚筋;23、顶管管节插口;3、素砼;31、预埋注浆管;32、填充物;4、钢筋砼;5、遇水膨胀止水胶;6、全断面注浆管;61、注浆导管;62、固定管夹;63、射钉;7、接水槽;8、检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如图1~图5所示,公开了一种顶管管节与顶管井防水构造,顶管井1的井壁11上开有用于安装顶管管节2的安装孔12;顶管管节2安装在顶管井1井壁11的安装孔12处,由于顶管管节2的工艺要求,顶管井1井壁11两端预留的安装孔12尺寸通常比顶管管节2的外径稍大,使顶管管节2容易安装。顶管管节2与井壁11之间具有间隙13,通过素砼3填充在顶管管节2与井壁11之间的间隙13中,素砼3为c20素砼,井壁11外侧和顶管管节2之间有填充物32,将两者之间密封连接。
28.钢筋砼4浇筑在顶管井1的内壁上,将顶管管节2与顶管井1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封墙,若干预埋注浆管31周向上布置在顶管管节2与井壁11之间的间隙13中,并贯穿钢筋砼4,相邻的两个预埋注浆管31之间的间距a为50cm~150cm,优选的相邻的两个预埋注浆管31之间的间距为100cm,通过间隔分布多个预埋注浆管31,当后期遇到漏水时可更加高效的进行止水。
29.设置预埋注浆管31可避免后期漏水后需要重新进行钻孔,再进行安装注浆管,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将预埋注浆管31周向的布置在顶管管节2与井壁11之间的间隙13中,能够高效处理顶管井1后期漏水的问题。
30.为了是顶管管节2与钢筋砼4更好的连接为一体,顶管管节2与钢筋砼4之间的设有若干顶管管节插口23,顶管管节插口23内预埋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一端位于顶管管节插口23内,另一端位于钢筋砼4内,连接板21为钢板。为了更好的将钢板进行固定,还包括若干锚筋22,锚筋22环绕在若干干板的外侧,将若干钢板进行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锚筋22的间距为15cm~40cm,优选的两个相邻的锚筋22之间的间距为20cm。通过锚筋22对若干钢板进行环绕固定,可避免在浇筑钢筋砼4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折弯等现象。
31.钢筋砼4与顶管管节2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4与顶管井1的内壁连接处设有若干遇水膨胀止水胶5及若干全断面注浆管6,全断面注浆管6位于相邻的两个遇水膨胀止水胶5之间。通过在钢筋砼4与顶管管节2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4与顶管井1的内壁连接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5及若干全断面注浆管6能够对整体防水实现多重保护,可以快速进行止水堵漏。全断面注浆管6采用固定管夹62和射钉63固定在顶管井1侧壁和顶管管节2端部上,通过固定管夹62及射钉63进行固定,简单便捷。全断面注浆管6沿顶管插口及井壁11上环向布置一周,布置形状为圆形。还包括若干注浆导管61,注浆导管61设置在全断面注浆管6的两端上,并与其贯通。
32.顶管管节2内为工作人员的检修通道8,为了防止顶管管节2内部滴水,故在顶管管节2与钢筋砼4的接缝处设置接水槽7,接水槽7采用不锈钢材质,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位置处发生氧化生锈。不锈钢接水槽7环绕着顶管管节2的内壁设置,当漏水无法及时进行处理,或漏水太多无法处理时,漏水延顶管管节2与钢筋砼4的接缝处流到不锈钢节水槽中,进而由不锈钢接水槽7排出。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管管节与井壁的安装孔的间隙处设置预埋注浆管,以达到第一道防水屏障,对安装孔内的漏水进行止水处理。通过预埋避免后期的繁琐工事,大幅度降低养护难度及成本。通过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与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形成第二道防水屏障,能够对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钢筋砼与顶管管节的管壁连接处及钢筋砼与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均设有全断面注浆管,形成第三道防水屏障;对钢筋砼、顶管管节的管壁及顶管井的内壁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档第一、第二、第三道防水屏障都无法及时对漏水处理时,漏水沿顶管管节与钢筋砼的连接缝处流向接水槽中,通过接水槽对漏水进行处理。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