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抗震地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
背景技术: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3.现有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地基在发生地震时,地基受到挤压时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不利于保证房屋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改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地基在发生地震时,地基受到挤压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
5.本技术提供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地基基础,所述地基基础的外壁通过第二连接头设置有阻尼,所述阻尼远离第二连接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头与地基本体的内壁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一减震弹簧配合能够起到减震和限位的作用,地基基础位于地基本体内部,通过地基本体能够加强对地基基础的防护,阻尼能够在地震时削弱震动对地基基础的冲击力,使地基基础不易出现断裂情况。
8.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加强板上表面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与地基基础的下表面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能够限制第一减震弹簧的位置,发生地震时第一限位板或第二限位板受力会挤压第一减震弹簧,限位柱会向限位管的内部移动,在限位柱与限位管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尽力保持地基基础与地基本体之间的位置。
10.可选的,所述地基本体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加强基柱,所述加强基柱包括设置在地基本体底部的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设置有加强锥头,所述加强锥头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加强钢筋。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基柱能够加强地基本体的稳固性,加强锥头与加强钢筋配合能够使加强基柱更加稳固。
12.可选的,所述柱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滚珠层,所述滚珠层的顶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柱。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层能够在发生地震时,柱体底部与隔离板底部之间可在任意方向发生自由相对位移,隔离板在柱体的内部与柱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柱位于柱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与地基本体的下表面相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与地基本体相连接,能够使地基本体更加的稳固。
16.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远离连接柱的一端与柱体的内壁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机构能够限制连接柱移动的位置,第二减震弹簧能够在地震时起到减震作用,防止连接柱断裂。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9.1.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一减震弹簧配合能够起到减震和限位的作用,地基基础位于地基本体内部,通过地基本体能够加强对地基基础的防护,阻尼能够在地震时削弱震动对地基基础的冲击力,使地基基础不易出现断裂情况,更加能够保证房屋的安全性;
20.2.设置的第一限位板能够限制第一减震弹簧的位置,发生地震时第一限位板或第二限位板受力会挤压第一减震弹簧,限位柱会向限位管的内部移动,在限位柱与限位管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尽力保持地基基础与地基本体之间的位置;
21.3.滚珠层能够在发生地震时,柱体底部与隔离板底部之间可在任意方向发生自由相对位移,隔离板在柱体的内部与柱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设置的第二限位机构能够限制连接柱移动的位置,第二减震弹簧能够在地震时起到减震作用,防止连接柱断裂。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施例图1中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施例的加强基柱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施例图4中的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本体;2、加强板;3、第一减震弹簧;4、第一限位机构;401、第一限位板;402、限位管;403、限位柱;404、第二限位板;5、地基基础;6、第一连接头;7、阻尼;8、第二连接头;9、加强基柱;901、柱体;902、加强锥头;10、滚珠层;11、隔离板;12、连接柱;13、第二减震弹簧;14、第二限位机构;15、加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实施例: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参照图1、图2和图3,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包括地基本体1,地基本体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加强板2,加强板2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4,加强板2能够便于第一限位机构4进行安装,第一限位机构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3,第一限位机构4与第一减震弹簧3配合能够起到减震和限位的
作用,第一限位机构4的上表面设置有地基基础5,地基基础5位于地基本体1内部,通过地基本体1能够加强对地基基础5的防护,第一限位机构4包括设置在加强板2上表面的第一限位板401,第一限位板401能够限制第一减震弹簧3的位置,第一限位板40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管402,限位管402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柱403,限位柱40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404,第二限位板404的上表面与地基基础5的下表面相连接,发生地震时第一限位板401或第二限位板404受力会挤压第一减震弹簧3,限位柱403会向限位管402的内部移动,在限位柱403与限位管402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尽力保持地基基础5与地基本体1之间的位置,地基基础5的外壁通过第二连接头8设置有阻尼7,阻尼7远离第二连接头8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头6与地基本体1的内壁连接,阻尼7能够在地震时削弱震动对地基基础5的冲击力,使地基基础5不易出现断裂情况,更加能够保证房屋的安全性。
31.参照图1、图4和图5,地基本体1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加强基柱9,加强基柱9能够加强地基本体1的稳固性,加强基柱9包括设置在地基本体1底部的柱体901,柱体90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滚珠层10,滚珠层10能够在发生地震时,柱体901底部与隔离板11底部之间可在任意方向发生自由相对位移,滚珠层10的顶部设置有隔离板11,隔离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柱12,隔离板11在柱体901的内部与柱体901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柱体901的底部设置有加强锥头902,加强锥头90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加强钢筋15,加强锥头902与加强钢筋15配合能够使加强基柱9更加稳固,连接柱12位于柱体901的内部,连接柱12的上表面与地基本体1的下表面相连接,能够使地基本体1更加的稳固,连接柱12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14,第二限位机构14能够限制连接柱12移动的位置,第二限位机构1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13,第二减震弹簧13能够在地震时起到减震作用,防止连接柱12断裂,第二限位机构14远离连接柱12的一端与柱体901的内壁相连接。
32.本技术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抗震地基的实施原理为:
33.设置的第二减震弹簧13能够在地震时对连接柱12起到减震作用,第二限位机构14可以限制连接柱12移动的位置,防止连接柱12偏移过度会断裂,连接柱12的上表面与地基本体1连接,可以使地基本体1更加的稳固,地基基础5位于地基本体1内部,通过地基本体1能够加强对地基基础5的防护,阻尼7能够在地震时削弱震动对地基基础5的冲击力,使地基基础5不易出现断裂情况。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