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桥梁桩基钢筋骨架在入孔时,受操作水平或钢护筒埋设局部变形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偏心现象,进而入孔后的钢筋骨架保护层会出现过大或过小现象;桥梁桩柱一般通过系梁连接,要求柱中心与桩中心偏差在5cm以内,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钢筋骨架入孔精度,才能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矩形钢板;两个矩形钢板之间通过垂直于矩形钢板的等边角钢连接;所述的等边角钢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个所述等边角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矩形钢板连接;所述的矩形钢板与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均具有长条形连接孔,且所述的长条形连接孔构成调节孔;两个所述的矩形钢板与两个所述的等边角钢连接为一体构成大小可调的矩形框架结构;两个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分别固联有半圆形卡具;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随所对应的等边角钢动作,构成可调节的定位装置;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之间形成用以放置钢筋笼的空腔。
6.所述的矩形钢板上具有刻度线。
7.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具有刻度线。
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等边角钢与矩形钢板之间的移动,实现了精准定位调整,确保了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11.图中1、矩形钢板,2、等边角钢,3、固定螺栓与垫片,4、半圆形卡具,5、钢钎,6、长条形连接孔,7、扁担梁,8、钢护筒,9、钢筋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12.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1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矩形钢板1;两个矩形钢板1之间通过垂直于矩形钢板的等边角钢2连接;所述的等边角
钢2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个所述等边角钢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矩形钢板1连接;所述的矩形钢板与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均具有长条形连接孔6,且所述的长条形连接孔6构成调节孔;两个所述的矩形钢板1与两个所述的等边角钢2连接为一体构成大小可调的矩形框架结构,并通过固定螺栓与垫片3将调整好的等边角钢与矩形钢板固联定位;两个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分别固联有半圆形卡具4;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4随所对应的等边角钢2动作,构成可调节的定位装置;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之间形成用以放置钢筋笼的空腔。
14.所述的矩形钢板上具有刻度线。
15.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具有刻度线。
16.工作时,拉十字线找出桩基中心点,在四周打下钢钎5用于固定整个定位装置;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将适当拉开,由吊车将钢筋笼安装入孔,通过扁担梁7将钢筋骨架顶部临时固定在钢护筒顶部,等待与下节钢筋骨架连接。根据矩形钢板和等边角钢表面的半径刻度,用3固定螺栓与垫片根据半径刻度,通过移动调节孔实现精确定位。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矩形钢板;两个矩形钢板之间通过垂直于矩形钢板的等边角钢连接;所述的等边角钢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个所述等边角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矩形钢板连接;所述的矩形钢板与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均具有长条形连接孔,且所述的长条形连接孔构成调节孔;两个所述的矩形钢板与两个所述的等边角钢连接为一体构成大小可调的矩形框架结构;两个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分别固联有半圆形卡具;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随所对应的等边角钢动作,构成可调节的定位装置;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之间形成用以放置钢筋笼的空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钢板上具有刻度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边角钢上具有刻度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涉及的桩基钢筋骨架入孔精确定位装置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矩形钢板;两个矩形钢板之间通过垂直于矩形钢板的等边角钢连接;等边角钢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个等边角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矩形钢板连接;矩形钢板与等边角钢上均具有长条形连接孔,且长条形连接孔构成调节孔;两个矩形钢板与两个等边角钢连接为一体构成大小可调的矩形框架结构;两个等边角钢上分别固联有半圆形卡具;两个半圆形卡具随所对应的等边角钢动作,构成可调节的定位装置;两个所述的半圆形卡具之间形成用以放置钢筋笼的空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精准定位调整,确保了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求。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 汪明 李文刚 于安文 张志鹏 崔玉峰 任亮 于振江 张元新 李小龙 温季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