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材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制作竹吸管的过程中,需要将竹带绕卷到专门的芯模上进行成型,然后经过脱模、分切等步骤得到独立的吸管产品。现有的缠绕芯模为一体式结构,在脱模过程中容易造成吸管管体磨损和错位,导致吸管产品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吸管管体脱模时磨损的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
5.所述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均呈条状;
6.所述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的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的截面半径相等;
7.所述第一模瓣的平面侧壁沿轴向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模瓣的平面侧壁沿轴向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劣弧弓形,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截面面积相等;
8.所述模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模芯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嵌合,所述第一通槽的截面半径、第二通槽的截面半径以及模芯的截面半径相等。
9.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通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模芯的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凸台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凸台。
10.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
11.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模芯为电磁感应加热芯。
12.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瓣的平面侧壁的边缘设有第一弧形延伸部,所述第二模瓣的平面侧壁的边缘设有第二弧形延伸部,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部和第二弧形延伸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部所在圆周的半径和第二弧形延伸部所在圆周的半径相等。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使用时,将第一模瓣的第一通槽与模芯的一侧嵌合,将第二模瓣的第二通槽与模芯的另一侧嵌合,嵌合后的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模瓣的表面和第二模瓣的表面处于同一圆周面,然后在该圆周面上缠绕竹带形成吸管管体,吸管管体进行脱模时,将模芯从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之间抽出,使得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贴近,第一模瓣的表面和第二模瓣的表面与成型的吸管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方便吸管管体抽出。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将吸管的缠绕芯模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在脱模过程中避免造成吸管管体磨损和错位,保证了吸管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1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标号说明:
16.1、第一模瓣;
ꢀꢀꢀꢀ
11、第一通槽;
ꢀꢀꢀꢀ
111、第一卡槽;
17.2、第二模瓣;
ꢀꢀꢀꢀ
21、第二通槽;
ꢀꢀꢀꢀ
211、第二卡槽;
18.3、模芯;
ꢀꢀꢀꢀ
31、第一凸台;
ꢀꢀꢀꢀ
32、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0.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
21.所述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均呈条状;
22.所述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的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的截面半径相等;
23.所述第一模瓣的平面侧壁沿轴向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模瓣的平面侧壁沿轴向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劣弧弓形,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截面面积相等;
24.所述模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模芯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嵌合,所述第一通槽的截面半径、第二通槽的截面半径以及模芯的截面半径相等。
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使用时,将第一模瓣的第一通槽与模芯的一侧嵌合,将第二模瓣的第二通槽与模芯的另一侧嵌合,嵌合后的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模瓣的表面和第二模瓣的表面处于同一圆周面,然后在该圆周面上缠绕竹带形成吸管管体,吸管管体进行脱模时,将模芯从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之间抽出,使得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贴近,第一模瓣的表面和第二模瓣的表面与成型的吸管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方便吸管管体抽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将吸管的缠绕芯模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在脱模过程中避免造成吸管管体磨损和错位,保证了吸管产品品质。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通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模芯的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凸台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凸台。
27.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卡槽与第一凸台卡接,第二卡槽与第二凸台卡接,避免模芯从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之间脱落,保证三者装配后的周向稳定性。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
29.进一步的,所述模芯为电磁感应加热芯。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瓣的平面侧壁的边缘设有第一弧形延伸部,所述第二模瓣
的平面侧壁的边缘设有第二弧形延伸部,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部和第二弧形延伸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部所在圆周的半径和第二弧形延伸部所在圆周的半径相等。
31.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弧形延伸部和第二弧形延伸部的作用是提高竹带的缠绕周面的完整性,从而提高缠绕时竹带的平整度。
32.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模瓣1、第二模瓣2和模芯3;
33.所述第一模瓣1、第二模瓣2和模芯3均呈条状,模芯3呈圆柱形;
34.所述第一模瓣1和第二模瓣2的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模瓣1和第二模瓣2的截面半径相等;
35.所述第一模瓣1的平面侧壁沿轴向设有第一通槽11,所述第二模瓣2的平面侧壁沿轴向设有第二通槽21,所述第一通槽11和第二通槽21的截面形状均为劣弧弓形,所述第一通槽11和第二通槽21的截面面积相等;
36.所述模芯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11和第二通槽21嵌合,所述第一通槽11的截面半径、第二通槽21的截面半径以及模芯3的截面半径相等。
37.所述第一通槽11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二通槽21的侧壁设有第二卡槽211,所述模芯3的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11卡接的第一凸台31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槽211卡接的第二凸台32。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211的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所述模芯3为电磁感应加热芯。所述第一模瓣1的平面侧壁的边缘设有第一弧形延伸部,所述第二模瓣2的平面侧壁的边缘设有第二弧形延伸部,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部和第二弧形延伸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范围为1mm~3mm,所述第一弧形延伸部所在圆周的半径和第二弧形延伸部所在圆周的半径相等。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模瓣、第二模瓣和模芯,使用时,将第一模瓣的第一通槽与模芯的一侧嵌合,将第二模瓣的第二通槽与模芯的另一侧嵌合,嵌合后的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模瓣的表面和第二模瓣的表面处于同一圆周面,然后在该圆周面上缠绕竹带形成吸管管体,吸管管体进行脱模时,将模芯从第一模瓣和第二模瓣之间抽出,使得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贴近,第一模瓣的表面和第二模瓣的表面与成型的吸管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方便吸管管体抽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吸管管带缠绕装置将吸管的缠绕芯模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在脱模过程中避免造成吸管管体磨损和错位,保证了吸管产品品质。第一卡槽与第一凸台卡接,第二卡槽与第二凸台卡接,避免模芯从第一模瓣与第二模瓣之间脱落,保证三者装配后的周向稳定性。第一弧形延伸部和第二弧形延伸部的作用是保证竹带的缠绕周面的完整性,提高竹带外形的平整度。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