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材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自动封边机的砂光补色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自动封边机的砂光补色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封边机的砂光补色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多层板采用封边条对家具板材的断面进行固封,达到免受环境和使用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为水分)对板材的破坏和阻止板材内部的甲醛挥发,同时达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封边机是多层板加工的重要设备之一,是一种代替手工将封边程序:输送—涂胶贴边—切断—前后齐头—上下修边—上下精修边—上下刮边—抛光进行高度自动化的机器。
3.板材在经过封边后,在板材封边面的上下边缘经常出现崩缺、刮伤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客户对板式家具要求的日益提升,针对崩缺、刮伤的问题,亟待解决。而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补色笔手工补色,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并且难以保证手工补色的质量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封边机的砂光补色机构,替代人工补色,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板材质量的一致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封边机的砂光补色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传送封边后板材的输送带,机架上设有砂光组件,砂光组件的旁侧设有补色组件,补色组件和砂光组件位于输送带同侧并沿着输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补色组件包括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分别位于输送带端部的上下方,封边后板材的上下边缘经砂光组件将落在边缘的涂胶打磨掉,再经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对打磨处进行补色。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砂光组件包括分别位于输送带端部上下方的上砂光单元和下砂光单元。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砂光单元包括吊架、第一滑动轴、第一升降丝杆和上抛光轮,所述第一滑动轴固定在吊架的端部,第一升降丝杆的上端通过上压板安装于吊架上,且其下端设有在第一滑动轴上滑移的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上设有用于驱动上抛光轮转动的上驱动电机。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砂光单元包括支撑板、第二滑动轴、第二升降丝杆和下抛光轮,所述第二滑动轴固定在支撑板的端部,第二升降丝杆的下端通过下压板安装于支撑板上,且其上端设有在第二滑动轴上滑移的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上设有用于驱动下抛光轮转动的下驱动电机。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抛光轮和下抛光轮上下对应设置,并保持间隔,封边后的板材在上抛光轮和下抛光轮之间的间距中传送。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均包括用以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固
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喷口相对应设置的上喷枪和下喷枪。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封边后板材的上下边缘经砂光组件将落在边缘的涂胶打磨掉,有利于色料附着,再经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对打磨处进行补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光补色机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替代人工补色,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板材质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砂光组件的立体图。
14.图中:
15.1、机架,2、输送带,
16.3、上砂光单元,31、吊架,32、第一滑动轴,33、第一升降丝杆,34、上抛光轮,35、上压板,36、第一滑动座,37、上驱动电机;
17.4、下砂光单元,41、支撑板,42、第二滑动轴,43、第二升降丝杆,44、下抛光轮,45、下压板,46、第二滑动座,47、下驱动电机,
18.5、固定板,6、上喷枪,7、下喷枪,8、感应器,
19.9、封边机,10、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1.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自动封边机的砂光补色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用于传送封边后板材10的输送带2,机架1上设有砂光组件,砂光组件的旁侧设有补色组件,补色组件和砂光组件位于输送带2同侧并沿着输送带2的传送方向设置,补色组件包括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分别位于输送带2端部的上下方,封边后板材10的上下边缘经砂光组件将落在边缘的涂胶打磨掉,再经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对打磨处进行补色。
22.封边后板材10的上下边缘经砂光组件将落在边缘的涂胶打磨掉,有利于色料附着,再经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对打磨处进行补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光补色机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替代人工补色,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板材10质量的一致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砂光组件包括分别位于输送带2端部上下方的上砂光单元3和下砂光单元4。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砂光单元3包括吊架31、第一滑动36轴32、第一升降丝杆33和上抛光轮34,第一滑动36轴32固定在吊架31的端部,第一升降丝杆33的上端通过上压板35安装于吊架31上,且其下端设有在第一滑动36轴32上滑移的第一滑动座36,第一滑动座36上设有用于驱动上抛光轮34转动的上驱动电机37。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砂光单元4包括支撑板41、第二滑动轴42、第二升降丝杆43和下抛光轮44,第二滑动轴42固定在支撑板41的端部,第二升降丝杆43的下端通过下压板45安装于支撑板41上,且其上端设有在第二滑动轴42上滑移的第二滑动座46,第二滑动座46上设有用于驱动下抛光轮44转动的下驱动电机47。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抛光轮34和下抛光轮44上下对应设置,并保持间隔,封边后的板材10在上抛光轮34和下抛光轮44之间的间距中传送。
27.在实际生产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砂光补色机构设置在封边机9的后方,使得板材10先经封边机9完成封边的工作,通过第一升降丝杆33和第二升降丝杆43调整上抛光轮34和下抛光轮44之间的距离,以适配板材10的厚度,提高砂光补色机构的实用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喷色单元和下喷色单元均包括用以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的固定板5,固定板5上设有喷口相对应设置的上喷枪6和下喷枪7。上喷枪6和下喷枪7的喷口分别对准封边后板材10的上下边缘,上喷枪6和下喷枪7盛装与板材10的上下板面颜色相匹配的色料,随着板材10的匀速传送,在板材10的上下边缘喷上与板面相一致或者色差小的色料,从而完成补色的工作。在实际加工中,还可以在上喷色单元靠近上砂光单元3的旁侧设置感应器8,当感应器8感受到板材10的前段时,给予上喷枪6和下喷枪7动作的信号,使得砂光补色机构的智能化更高,可满足国内不同规模的板式家具生产企业的加工需求。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应用的上喷枪6、下喷枪7、传感器均是市售产品,在机架1上传动用于输送板材10的输送带2,其驱动方式也是机械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3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