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材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


背景技术:

2.封边是板式家具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边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用封边机对板材进行封边,封边机是一种代替手工将封边程序自动化的机器,将封边带粘结在板材侧边,封边之后就能将暴露在外面的板材盖住,封边之后从侧面是看不出内部构造和材质的,封边一边也采用的是同色封边皮。这样整体划一的家具在外观上更加美观,能够防止潮气侵入,延长板材的寿命。
3.在封边完成后,封边条的头部和尾部两处会有部分突出的余料,必须对板材上的封边条进行齐头和齐尾的裁切处理。但目前的齐头装置多为下压时切割,一般采用导轨带动电机运动,来实现快速切割,受到导轨设备的限制,此类设备的锯片一般尺寸不大,其切割深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普通板材的封边较薄,切割不存在问题。但对于一些斜边板,尤其是厚度较厚的斜边板,此类锯片可能无法通过完成切割,必须更换尺寸更大的锯片,同时导轨设备也必须更换,其稳定性也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导轨板,所述导轨板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导轨板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导轨上可滑动地设有上齐头锯及下齐头锯;
5.所述上齐头锯包括有第一平移机构、第一电机、第一锯片及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可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一平移机构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一电机在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一锯片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外侧边上;
6.所述下齐头锯包括有第二平移机构、第二电机、第二锯片及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二平移机构可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二平移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二电机在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锯片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滑轮组设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的外侧边上;
7.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可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的结构相同,两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移机构包括有滑块连接板,所述滑板连接板的背面设有滑块座,正面设有导轨连接板及第三气缸;所述滑块座与所述第一导轨可滑动连接;所述导轨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可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来回滑动;所述滑板
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边设有气缸连接板,底部设有拖板;所述气缸连接板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拖板内设有等腰梯形槽,所述等腰梯形槽内设有燕尾板,所述燕尾板可在所述等腰梯形槽内来回滑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燕尾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拖板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燕尾板位置的调节螺丝;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拖板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匹配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的中设有弧形通槽,所述弧形凸起上设有与所述弧形通槽匹配的内螺纹孔。
10.优选地,所述调节螺丝包括有进退螺丝以及限位螺丝;所述进退螺丝为具有空心结构的螺丝,其与所述拖板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丝穿过所述进退螺丝的空心结构并与所述燕尾板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丝与所述进退螺丝之间设有前铜隔圈,所述进退螺丝与所述燕尾板之间设有后铜隔圈。
11.优选地,还包括有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锯片及所述第二锯片旁的防护罩。
12.优选地,还包括有齐头缓冲机构,所述齐头缓冲机构包括有第一缓冲架、第二缓冲架、挡板及减震垫;所述第一缓冲架安装于第一平移机构上,所述第二缓冲架设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上;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缓冲架上;所述减震垫设于所述第二缓冲架上,并与所述挡板相配合。
13.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斜边槽,所述导轨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斜边槽上。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有四方靠板,所述四方靠板的下方设有一对轴承;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有t型靠板,所述t型靠板的顶部设有轴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齐头锯和下齐头锯中设置第一平移机构及第二平移机构,通过两组平移机构来分别实现两组电机的进退,继而实现两组锯片的进退,能够方便快速地调节切割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斜边板的封边切割要求;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效地提高了板材贴边的齐头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侧面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俯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上齐头锯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上齐头锯的另一侧结构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上齐头锯的背面结构图;
23.图8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的上齐头锯的爆炸图;
24.图9为图8的另一侧结构图;
25.在图1至图9中,其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6]1‑‑
底座、11
‑‑
斜边槽、2
‑‑
导轨板、3
‑‑
第一导轨、4
‑‑
第一气缸、5
‑‑
第二气缸、6
‑‑
上齐头锯、61
‑‑
第一平移机构、611
‑‑
滑块连接板、612
‑‑
滑块座、613
‑‑
导轨连接板、614
‑‑
第三气缸、615
‑‑
第二导轨、616
‑‑
滑板、617
‑‑
支撑板、6171
‑‑
弧形凹槽、6172
‑‑
弧形通槽、618
‑‑
气缸连接板、619
‑‑
拖板、6191
‑‑
弧形凸起、6192
‑‑
内螺纹孔、6110
‑‑
燕尾板、6111
‑‑
调节螺丝、61111
‑‑
进退螺丝、61112
‑‑
限位螺丝、62
‑‑
第一电机、63
‑‑
第一锯片、64
‑‑
第一滑轮组、641
‑‑
四方靠板、7
‑‑
下齐头锯、71
‑‑
第二平移机构、72
‑‑
第二电机、73
‑‑
第二锯片、74
‑‑
第二滑轮组、741
‑‑
t型靠板、8
‑‑
齐头缓冲机构、81
‑‑
第一缓冲架、82
‑‑
第二缓冲架、83
‑‑
挡板、84
‑‑
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进退式齐头装置,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设有导轨板2,所述导轨板2上设有第一导轨3,所述导轨板2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缸4及第二气缸5;所述第一导轨3上可滑动地设有上齐头锯6及下齐头锯7;
[0031]
所述上齐头锯6包括有第一平移机构61、第一电机62、第一锯片63及第一滑轮组64;所述第一平移机构61可在所述第一导轨3上滑动,所述第一平移机构61与所述第一电机62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一电机62在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一锯片63设于所述第一电机6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滑轮组64设于所述第一平移机构61的外侧边上;
[0032]
所述下齐头锯7包括有第二平移机构71、第二电机72、第二锯片73及第二滑轮组74;所述第二平移机构71可在所述第一导轨3上滑动,所述第二平移机构71与所述第二电机72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二电机72在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锯片73设于所述第二电机7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滑轮组74设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71的外侧边上;
[0033]
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7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平移机构61可转动连接。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分别带动下齐头锯7和上齐头锯6在导轨运动,具体地,当带有斜边的斜边板从流水线上输送过来时,第一气缸4启动,带动下齐头锯7斜向下运动并将板材前端的封边进行切割,在切割过程中,第一平移机构61也同步运动并带动第一电机62运动,使得第一锯片63沿着斜边板的斜边进行切割,接着第二气缸5动作,带动上齐头锯6斜向下运动并将板材末端的封边切割,在切割过程中,第二平移机构71也同
步运动并带动第二电机72运动,使得第二锯片73沿着斜边板的斜边进行切割,从而完成斜边板封边的加工。
[0035]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移机构61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71的结构相同,两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平移机构61包括有滑块连接板611,所述滑板616连接板的背面设有滑块座612,正面设有导轨连接板613及第三气缸614;所述滑块座612与所述第一导轨3可滑动连接;所述导轨连接板613的底部设有第二导轨615,所述第二导轨615上设有滑板616,所述滑板616可在所述第二导轨615上来回滑动;所述滑板616底部设有支撑板617;所述支撑板617的侧边设有气缸连接板618,底部设有拖板619;所述气缸连接板618与所述第三气缸61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拖板619内设有等腰梯形槽,所述等腰梯形槽内设有燕尾板6110,所述燕尾板6110可在所述等腰梯形槽内来回滑动,所述第一电机62与所述燕尾板61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拖板619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燕尾板6110位置的调节螺丝6111;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连接板611可转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第一平移机构61和第二平移机构71的工作过程相同,下面以第一平移机构61为例进行说明,支撑板617通过滑块座612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导轨3上,因此推动支撑板617,就可以推动支撑板617本身及其下方的各个部件运动了,支撑板617下方安装的是拖板619、燕尾板6110和第一电机62,因此支撑板617运动最终带动第一电机62在第一导轨3的方向上移动。燕尾板6110和拖板619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电机62可以在拖板619的等腰梯形槽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转动调节螺丝6111,调节螺丝6111带动燕尾板6110在等腰梯形槽内移动,实现了第一电机62的移动。整个第一平移机构61在工作前,先通过调节螺丝6111来调整第一电机62的位置,在工作时,第三气缸614通过气缸连接板618带动支撑板617运动,继而实现第一电机62的推进和退出。
[0036]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617的底部设有弧形凹槽6171,所述拖板619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6171匹配的弧形凸起6191,所述弧形凹槽6171的中设有弧形通槽6172,所述弧形凸起6191上设有与所述弧形通槽6172匹配的内螺纹孔6192。通过设置弧形凹槽6171以及弧形凸起6191,两者相互配合使得支撑板617和拖板619之间可以沿着弧形的形状互相滑动,然后通过螺栓旋入内螺纹孔6192进行锁紧,实现了拖板619在水平方向的角度调整,继而实现第一电机62的角度调整。
[0037]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丝6111包括有进退螺丝61111以及限位螺丝61112;所述进退螺丝61111为具有空心结构的螺丝,其与所述拖板619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丝61112穿过所述进退螺丝61111的空心结构并与所述燕尾板6110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丝61112与所述进退螺丝61111之间设有前铜隔圈,所述进退螺丝61111与所述燕尾板6110之间设有后铜隔圈。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进退螺丝61111和拖板619螺纹连接,然后限位螺丝61112穿过进退螺丝61111的空心结构后与燕尾板6110旋紧,这样的设计,是以进退螺丝61111作为进入和退出的推动机构,然后限位螺丝61112一端和燕尾板6110连接,另一端和进退螺丝61111的端部相抵,因此进退螺丝61111旋入拖板619时,进退螺丝61111的螺丝一端和燕尾板6110相抵,然后推动燕尾板6110前进;当进退螺丝61111旋出拖板619时,螺帽一端和限位螺丝61112的螺帽相抵,然后带动燕尾板6110后退。通过调节进退螺丝61111,来实现燕尾板6110以及安装在燕尾板6110下方的第一电机62的位置调整。
[0038]
优选地,还包括有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锯片63及所述第二锯片73旁的防护罩。
[0039]
优选地,还包括有齐头缓冲机构8,所述齐头缓冲机构8包括有第一缓冲架81、第二
缓冲架82、挡板83及减震垫84;所述第一缓冲架81安装于第一平移机构61上,所述第二缓冲架82设于所述第二平移机构71上;所述挡板83设于所述第一缓冲架81上;所述减震垫84设于所述第二缓冲架82上,并与所述挡板83相配合。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第一平移机构61和第二平移机构71在相对运动时,减震垫84和挡板83接触并起到缓冲作用。
[0040]
优选地,所述底座1的上部设有斜边槽11,所述导轨板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斜边槽11上。
[0041]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64包括有四方靠板641,所述四方靠板641的下方设有一对轴承;所述第二滑轮组74包括有t型靠板741,所述t型靠板741的顶部设有轴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第一平移机构61和第二平移机构71上设置设有四方靠板641及t型靠板741,然后通过在两个靠板与板材接触的位置上设置轴承,刚好与板材的上下两个端面相抵,便于板材的通过,以免影响板材的行进。
[004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齐头锯和下齐头锯中设置第一平移机构及第二平移机构,通过两组平移机构来分别实现两组电机的进退,继而实现两组锯片的进退,能够方便快速地调节切割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斜边板的封边切割要求;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效地提高了板材贴边的齐头效率。。
[004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