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拦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拦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河道清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拦网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漂浮杂物较多的河道上,由于漂浮杂物多为垃圾,故需要对河道上的垃圾进行拦截,通常在河道上设置拦污网对漂浮的垃圾进行拦截。
3.目前的拦污网,包括拦截网、设置于拦截网顶端的浮筒和设置于拦截网底端的铁链,浮筒和铁链均沿着拦截网的长度方向设置,浮筒使得拦截网顶端浮出水面,铁链使得拦截网保持竖直张开的状态,从而对河道上的漂浮垃圾进行拦截。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拦截网对河道垃圾进行拦截的同时,会影响船只的正常通行,故需提供一种不会影响船只通行的拦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不影响船只的正常通行,本技术提供一种拦网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拦网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拦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河道上的拦污网;所述拦污网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的第一网和设置于河道另一侧的第二网,所述第一网远离河岸的一端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中部设有用于将第一竖杆斜撑于河道内的斜撑杆;所述第二网远离河岸的一端设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上设有锁定件,所述第二竖杆通过锁定件抵接于第一竖杆上;拦网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竖杆朝远离第一竖杆或靠近第一竖杆运动的驱动模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拦污网分成第一网和第二网两个部分,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第二竖杆,使得第二网能够打开或关闭;当没有船只通行时,第二竖杆位于第一竖杆的位置,第一网和第二网配合拦截河道上的漂浮垃圾;当有船只通行时,驱动模块驱动第二竖杆朝远离第一网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网的位置打开便于船只通行,当船只通过后再驱动第二竖杆朝第一竖杆的位置运动,使得第二网的位置关闭。
9.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一侧河岸上的第一电机、固定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辊和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竖杆的中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辊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另一侧河岸上的第二电机、固定于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辊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竖杆的中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辊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竖杆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配合对第二竖杆进行移动。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设有第一电机的河岸侧壁上的第一改向轮,所述第一拉绳经过第一改向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设有第二电机的河岸侧壁上的第二改向轮,伸缩第二拉筋经过第二改向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改向轮和第二改向轮本质为定滑轮,使得第一拉绳
和第二拉绳能够水平拉动第二竖杆的中部,更加省力。
13.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水平固定于第一竖杆上的短杆和水平固定于短杆远离第一竖杆一端的限位杆,所述短杆与第一网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限位杆垂直于短杆设置,且限位杆位于短杆远离第二网的一侧;所述限位杆与第一网间隔设置,且第二竖杆卡接于限位杆和第一竖杆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二竖杆进行限位,减少第二竖杆随河流漂动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第一竖杆靠近第二网的一侧设有延长网,所述延长网远离第一竖杆的一端设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垃圾从第一网和第二网之间飘走的情况。
17.可选的,设有所述第一网的河岸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竖杆朝河岸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辊和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一端固定于第一竖杆的顶端,所述第三拉绳另一端固定于第三辊上,所述第三辊垂直固定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一网朝河岸运动,从而便于定期对第二网上的垃圾进行清理。
19.可选的,所述斜撑杆靠近第一竖杆的一端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靠近第一竖杆的一侧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竖杆卡接于卡接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竖杆和斜撑杆拆卸式连接,便于第二竖杆朝河岸运动。
21.可选的,设有所述第一网的河岸上还设有避让模块,所述避让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一拉绳上的下沉环、第四拉绳、第四辊和第四电机,所述下沉环套设于第一拉绳上且下沉环沿第一拉绳滑动配合;所述下沉环的密度大于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吃水较深的船只时,下沉环能够使得第一拉绳沉入水底,从而减少第一拉绳对船只通行的影响。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拦网网分为第一网和第二网,第一网不动,驱动模块驱动第二网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不影响船只通行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斜撑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2中a部结构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拦污网;11、第一网;111、第一竖杆;112、延长网;113、第三竖杆;12、第二网;121、第二竖杆;2、斜撑杆;3、锁定件;4、驱动模块;41、第一驱动组件;411、第一电机;412、第一辊;413、第一拉绳;414、第一改向轮;42、第二驱动组件;421、第二电机;422、第二辊;423、第二拉绳;424、第二改向轮;43、第三驱动组件;431、第三电机;432、第三辊;433、第三拉绳;5、避让模块;51、下沉环;52、第四拉绳;53、第四辊;54、第四电机;6、卡接件;61、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拦网装置。参照图1,拦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拦污网1,拦污网1连接左侧河岸和右侧河岸,且拦污网1的顶端浮出水面。拦污网1包括设置于左侧河岸的第一网11和设置于右侧河岸的第二网12,第一网11靠近左侧河岸的一端固定于左侧河岸的侧壁上,第二网12靠近右侧河岸的一端固定于右侧河岸的侧壁上。
32.结合图2和图3,第一网11远离左侧河岸的一端设有第一竖杆111,第二网12远离右侧河岸的一端设有第二竖杆121,且第一竖杆111上设有锁定件3,第二竖杆121通过锁定件3与第一竖杆111连接。拦网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竖杆121朝第一竖杆111或远离第一竖杆111运动的驱动模块4,从而使得第二网12能够打开或闭合,当船只进过时打开第二网12,从而实现拦截漂浮垃圾又不影响船只通行的效果。
33.驱动模块4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1和第二驱动组件42。第一驱动组件41驱动第二竖杆121朝左侧河岸移动,第二驱动组件42驱动第二竖杆121朝右侧河岸移动。
34.第一驱动组件41包括固定于左侧河岸上的第一电机411、垂直固定于第一电机411输出轴上的第一辊412、一端固定于第一辊412上的第一拉绳413和固定于左侧河岸侧壁上的第一改向轮414。第一拉绳413远离第一辊41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竖杆121的中部,第一改向轮414的高度与第二竖杆121的中部对齐,第一拉绳413经过第一改向轮414,使得第一拉绳413靠近第二竖杆121的一端能够水平拉动第二竖杆121,从而使得第一拉绳413拉动第二竖杆121运动更加省力。
35.第二驱动电机包括固定于右侧河岸上的第二电机421、垂直固定于第二电机421输出轴上的第二辊422、一端固定于第二辊422上的第二拉绳423和固定于右侧河岸侧壁上的第二改向轮424,第二拉绳423远离第二辊42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竖杆121的中部,第二改向轮424和第一改向轮414的高度相同,第二改向轮424的作用也与第一改向轮414相同,即使第二拉绳423能够水平拉动第二竖杆121。
36.左侧河岸上还设有避让模块5,避让模块5包括设置于第一拉绳413上的下沉环51、一端连接下沉环51的第四拉绳52、固定于左侧河岸上的第四电机54和垂直固定于第四电机54输出轴上的第四辊53,第四拉绳5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四辊53上。下沉环51位于第一拉绳413靠近第二竖杆121的一段,即位于第一改向轮414和第二竖杆121之间,下沉环51沿第一拉绳413滑动配合,且下沉环51的密度大于水。当船只通行时,第二网12打开,第二竖杆121位于右侧河岸上,第一拉绳413则横跨整个河道,若船只吃水较深时,可使下沉环51下沉,从而使得第一拉绳413下沉,从而减少第一拉绳413对船只通行的影响。
37.结合图2和图4,左侧河岸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竖杆111的斜撑杆2,斜撑杆2水平设置,且斜撑杆2靠近第一竖杆111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竖杆111的中部。斜撑杆2靠近第一竖杆111的一端设有卡接件6,卡接件6靠近第一竖杆111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61,第二竖杆121卡接于卡接槽61内。
38.结合图2和图3,第一网11远离左侧河岸的一端设有延长网112,延长网112远离第一网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竖杆113,第一竖杆111和第三竖杆113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图中未示出),第三竖杆113通过连接杆与第一竖杆111连接固定。延长网112增加了第一网11和第二网12之间的重叠区域,从而减少漂浮垃圾总第一竖杆111和第二竖杆121之间漂
走的情况。
39.左侧河岸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竖杆111朝左侧河岸运动的第三驱动组件43,第三驱动组件43包括固定于左侧河岸上的第三电机431、垂直固定于第三电机431输出轴上的第三辊432和一端固定于第三辊432上的第三拉绳433,第三拉绳433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竖杆111的顶部,使得第一网11也能朝左侧河岸转动,从而便于处理第一网11上拦截的漂浮垃圾。
40.参考图1,第一竖杆111靠近第二竖杆121的一侧设有两个锁定件3,锁定件3包括垂直固定于第一竖杆111上的短杆和水平固定于短杆远离第一竖杆111一端的限位杆,且限位杆固定于短杆背离第二网12的一侧。限位杆与第一竖杆111间隔设置,第二竖杆121卡接于限位杆和第一竖杆111之间。第一网11对应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限位杆。
41.由于河流的影响,第一拉绳413和第二拉绳423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42.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初始状态下,第二竖杆121卡接于限位杆和第一竖杆111之间,当有船只需要通过时,启动第一电机411,第一拉绳413拉动第二竖杆121朝左侧河岸移动,使得第二竖杆121离开限位杆和第一竖杆111之间;第一电机411关闭,启动第二电机421,使得第二竖杆121被第二拉绳423拉至右侧河岸,从而使得第二网12打开,船只通行。当船只的吃水较深时,启动第四电机54,下放下沉环51,使得下沉环51带动第一拉绳413沉入河底。
43.当船只通过后,启动第四电机54,将下沉环51拉起,再启动第一电机411,使得第二竖杆121朝左侧河岸移动,并使第二竖杆121在河流的作用下抵接于第一网11上。再启动第二电机421,缓慢拉动第二竖杆121朝限位杆移动,最后限位杆穿过避让孔,第二竖杆121再次卡接于限位杆和第一竖杆111之间。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