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发明属于光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柔性导电膜是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薄膜,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光电子等各种领域,是领域内各大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
3.喷墨印刷电子技术(inkjet print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ipet),是一种按需滴注的非接触材料喷射工艺,能够直接从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打印出复杂几何形状的电路,除了材料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大规模制造外,还具有简化电路制造过程、快速提供个性化电子图案的潜力,是电子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目前ipet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电子器件的开发,也是柔性导电膜制备的重要方式之一。
4.采用ipet技术制备柔性导电膜时,导电油墨是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对导电油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灵活性且稳定性较强,使其被开发为导电油墨的原材料。而在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时,让石墨烯得到良好的分散,是很关键的一环。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制备的石墨烯导电油墨,如果要保证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最后印刷制备导电膜时具有较好的粘度和润湿性,就需要加入一些有一定毒性的溶剂,这就导致不能在工业生产中进行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如果避免了这些毒性溶剂的加入,取而代之加入其它无毒的替代溶剂,又会导致在同等情况(比如同等分散时间)下,石墨烯得不到较好的分散,进而导致最后印刷制备导电膜时的粘度和润湿性不好,从而影响导电膜成品的性能。
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改良导电油墨的ipet制备柔性导电膜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改良导电油墨的ipet制备柔性导电膜的方法。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1:制备导电油墨,先将石墨烯分散在第一溶剂中,第一溶剂沸点高于150℃,并进行加热超声搅拌,将分散后的溶液加热至第一溶剂的沸点以上后,向溶液中加入第二溶剂,第二溶剂的沸点低于150℃;将剩下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并超声搅拌得到石墨烯导电油墨;
10.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导电油墨采用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涂布在柔性透明基板上;
11.步骤3:将步骤2中的基板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拉伸处理,得到薄膜状柔性导电膜;后将导电膜进行干燥处理。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采用本技术方案,首先得到的导电油墨具有适中的粘度,进而在采用喷墨印刷技术制备最终的导电膜时,不会出现因粘度过高堵塞喷嘴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因粘度不足不利于印刷的问题;且导电油墨与基板之间的接触角适中,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利于导电油墨在基板上的印刷,使得最终形成的导电膜具有良好的性能;另外,导电油墨的有毒成分少,使得整个导电膜的制备更环保、安全,利于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14.2、事实上,发明人在不断的研究实验分析中发现,分散性好却有毒性的溶剂通常都具有较高的沸点,而无毒但分散性不好的溶剂的沸点又通常都较低。随后发明人大胆地尝试了将两种类型的溶剂共用,巧妙地利用了两种类型溶剂的沸点差,通过实验摸索,最后得到了本技术方案。分析得到,本方案中,由于采用沸点较高的第一溶剂,使得石墨烯能够得到充分的分散,同时通过加热至第一溶剂的沸点以上,使第一溶剂快速挥发,并加入沸点较低的第二溶剂,第二溶剂在替换第一溶剂的同时,也在高温作用下不断挥发,这样操作,一方面保证石墨烯在第一溶剂作用下得到高度分散,并保证溶液具有足够的张力,另一方面,第一溶剂在沸腾作用下,进入的低温第二溶剂能够快速替代第一溶剂,保证第一溶剂在挥发的同时,石墨烯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分散性,进而让制备的导电油墨具有较好的粘性和润湿性,保证了最后印刷的导电膜具有良好的性能。
15.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第一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对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且在沸腾之后能够快速挥发,使得第二溶剂能够快速替换其溶剂作用。
16.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第二溶剂为二甲苯或甲苯中的一种。采用二甲苯或甲苯作为替换溶剂,通过实验证明导电油墨的短期稳定性较强,但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少量沉底的问题。
17.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第二溶剂为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采用乙醇或丙酮作为替代溶剂,稳定性较好,且长时间放置后油墨不会出现沉底的问题,适合工业化的批量生产。
18.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90~110℃,超声搅拌时间不低于30min。这样使得石墨烯能够在第一溶剂中快速分散。
19.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石墨烯与第一溶剂以及第二溶剂之和的质量比为(4~7):(93~96),第一溶剂与第二溶剂的体积比为1:1。通过实验证明,这样选择得到的导电油墨的粘度、润湿角均能够满足喷墨印刷的要求,不会堵塞喷嘴。
20.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离心分离的转速不低于3000转/min,离心时间不低于15min。这样保证将溶液中的大颗粒分离出去。
21.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加入第二溶剂后,冷却至室温。这样设置减缓第二溶剂的挥发。
22.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导电膜干燥的温度不超过80℃,干燥的时间不超过15min。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1:制备导电油墨,本实施例中原材料使用的石墨烯,采用电化学剥离技术制备而成,第一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胺(dmf),第二溶剂为二甲苯(沸点为140℃)。
27.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将分散后的溶液在100℃下加热并超声搅拌30min,后将溶液加热至dmf的沸点(153℃)以上,当dmf沸腾之后,加入二甲苯,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其中石墨烯与溶剂(dmf:二甲苯)的质量比为5:95,而dmf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1。
28.将剩余的石墨烯与溶剂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的转速为3000转/min,离心15min,去除大颗粒,将离心后的溶液在室温下超声搅拌30min,得到溶剂为dmf:二甲苯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29.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导电油墨采用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涂布在柔性透明基板上,本实施例中柔性透明基板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30.步骤3:将步骤2中的基板,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拉伸处理,形成薄膜状柔性导电膜,后将导电膜在80℃下干燥15min即可,这样制备的导电膜能够应用在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等领域。
31.实施例2:
3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1:制备导电油墨,本实施例中原材料使用的石墨烯,采用电化学剥离技术制备而成,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甲苯。
34.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将分散后的溶液在100℃下加热并超声搅拌30min,后将溶液加热至dmf的沸点(153℃)以上,当dmf沸腾之后,加入甲苯,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其中石墨烯与溶剂(dmf:甲苯)的质量比为0.5:95,而dmf与甲苯的体积比为1:1。
35.将剩余的石墨烯与溶剂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的转速为3000转/min,离心15min,去除大颗粒,将离心后的溶液在室温下超声搅拌30min,得到溶剂为dmf:甲苯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36.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导电油墨采用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涂布在柔性透明基板上,本实施例中柔性透明基板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37.步骤3:将步骤2中的基板,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拉伸处理,形成薄膜状柔性导电膜,后将导电膜在80℃下干燥15min即可。
38.实施例3:
3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步骤1:制备导电油墨,本实施例中原材料使用的石墨烯,采用电化学剥离技术制备而成,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乙醇。
41.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将分散后的溶液在100℃下加热并超声搅拌30min,后将溶液加热至dmf的沸点(153℃)以上,当dmf沸腾之后,加入乙醇,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其中石墨烯与溶剂(dmf:乙醇)的质量比为5:95,而dmf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
42.将剩余的石墨烯与溶剂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的转速为3000转/min,离心15min,去除大颗粒,将离心后的溶液在室温下超声搅拌30min,得到溶剂为dmf:乙醇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43.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导电油墨采用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涂布在柔性透明基板上,
本实施例中柔性透明基板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44.步骤3:将步骤2中的基板,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拉伸处理,形成薄膜状柔性导电膜,后将导电膜在80℃下干燥15min即可。
45.实施例4:
4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柔性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步骤1:制备导电油墨,本实施例中原材料使用的石墨烯,采用电化学剥离技术制备而成,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
48.首先将石墨烯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将分散后的溶液在100℃下加热并超声搅拌30min,后将溶液加热至dmf的沸点(153℃)以上,当dmf沸腾之后,加入丙酮,并降至室温,其中石墨烯与溶剂(dmf:丙酮)的质量比为5:95,而dmf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
49.将剩余的石墨烯与溶剂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的转速为3000转/min,离心15min,去除大颗粒,将离心后的溶液在室温下超声搅拌30min,得到溶剂为dmf:丙酮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50.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导电油墨采用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涂布在柔性透明基板上,本实施例中柔性透明基板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51.步骤3:将步骤2中的基板,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拉伸处理,形成薄膜状柔性导电膜,后将导电膜在80℃下干燥15min即可。
52.实施例5~实施例7:
5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5中石墨烯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96;实施例6中石墨烯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94;实施例7中石墨烯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93。
54.实施例8:
5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让dmf沸腾2min后,降温至70℃以上,再加入第二溶剂乙醇,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离心分离。
56.实施例9:
57.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让dmf沸腾2min后,降温至55℃以上,再加入第二溶剂丙酮,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离心分离。
58.对比例1:
5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导电油墨中只包含dmf一种溶剂,即步骤1中未将dmf加热至沸腾,并未加入第二溶剂。
60.对比例2:
6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未将dmf加热至沸腾,而是直接加入了第二溶剂。
62.对上述实施例1~9与对比例1~2得到的导电油墨进行粘度、接触角检测。
63.实验结果如下:
64.表1为实施例1~9以及对比例1~2得到的导电油墨的粘度和接触角
[0065] 粘度接触角实施例1942实施例21238实施例31024实施例41022
实施例5940实施例61042实施例71143实施例81022实施例91020对比例1848对比例2650
[0066]
从上表1可以得出,采用实施例1~9制备的导电油墨表现出较低的接触角,而且具有适中的粘度(9~12),采用喷墨印刷时,既不会因为太粘稠而出现堵塞喷嘴的现象,也不会因粘度不足导致附着性下降的问题发生。
[0067]
另外将实施例1~9以及对比例1~2得到的导电膜样品经过10次弯曲循环试验,检测10次弯曲之前以及之后导电膜的电阻变化,发现实施例1~2以及实施例5~7得到的电阻变化率为0.01%~0.02%,而实施例3~4和实施例8~9得到的电阻变化率为0.02%~0.03%,电阻变化率表征导电膜电连接性能的稳定性,均低于0.04%,而对比例1~2中导电膜的电阻变化率均超过了0.05%,稳定性下降。
[0068]
因此,结合表1所示,虽然采用实施例1~2,实施例5~7得到的导电油墨具有相对较高的接触角,在涂刷操作上其浸润性略低于实施例3~4以及实施例8~9得到的导电油墨,但其电连接性能的稳定性较高,因此可根据导电膜的实际应用选择第二溶剂的成分。
[006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70]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