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配件粘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


背景技术:

2.由多条单条双面粘首尾相接拼接而成的框型双面粘,其单条双面粘可以由模切厂单独生产后合并成框型再提供给客户,这种框型双面粘只需粘贴一次即可,无需多次粘贴;且由于生产时每个单条双面粘单独制造,可节约大部分原材料,可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但是,这种首尾相接拼接而成的框型双面粘的防尘能力较差,不适用于触控模组,否则容易引起mura。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由于每个条形双面粘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其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起,当四条条形双面粘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后,两条条形双面粘的连接处则多了一层凸起阻挡灰尘,从而大幅提高了框型双面粘的防尘能力,使其可以更适用于触控模组,避免产生mura。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包括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的四条条形双面粘,每个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起。
6.进一步地,还包括覆盖四条所述条形双面粘的离型膜。
7.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的中间设置有掏空部。
8.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上有撕膜手柄。
9.进一步地,四条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中间形成开口区,所述离型膜于所述开口区内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字形通孔,所述“凹”字形通孔形成所述撕膜手柄。
10.进一步地,所述“凹”字形通孔的废料余留在所述离型膜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凹”字形通孔的废料上设有粘胶。
12.进一步地,所述“凹”字形通孔设置于所述开口区的边缘处。
13.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弱粘性胶水和强粘性胶水。
14.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于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一端的中间。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由于每个条形双面粘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其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起,当四条条形双面粘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后,两条条形双面粘的连接处则多了一层凸起阻挡灰尘,从而大幅提高了框型双面粘的防尘能力,使其可以更适用于触控模组,避免产生mura。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单条条形双面粘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两条条形双面粘的配合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两条条形双面粘的另一种配合示意图。
21.图5为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另一种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包括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的四条条形双面粘1,每个所述条形双面粘1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2相对应的凸起3。由于每个条形双面粘1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其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2相对应的凸起3,当四条条形双面粘1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后,两条条形双面粘1的连接处则多了一层凸起3阻挡灰尘,从而大幅提高了框型双面粘的防尘能力,使其可以更适用于触控模组,避免产生mura。
27.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凹槽2设于所述条形双面粘1的一端的中间,从而使得灰尘进入内部的阻碍变多,进一步提高框型双面粘的防尘能力。更优地,所述凹槽2有多个,每个所述凹槽2依次顺序排列于所述条形双面粘1的一端,从而进一步加强灰尘进入内部的阻碍。
28.请参阅图1至图5,进一步地,还包括覆盖四条所述条形双面粘1的离型膜4。
29.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4的中间设置有掏空部,以节省离型膜4的材料。
30.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4上有撕膜手柄5,以方便撕去离型膜4。
31.请参阅图1至图6,进一步地,四条所述条形双面粘1的中间形成开口区,所述离型膜4于所述开口区内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字形通孔6,所述“凹”字形通孔6形成所述撕膜手柄5。当需要粘贴的产品周边为无缺口的框墙时,撕膜手柄5不会与框墙干涉,从而可以正常粘贴框型双面粘,且可省去外侧的撕膜手柄5的材料,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32.请参阅图1至图7,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4不设掏空部,所述“凹”字形通孔6的废料7余留在所述离型膜4上。“凹”字形通孔6废料7仍余留在离型膜4上,使离型膜4保持完整状态,可以有效防止灰尘或其他颗粒物进入产品表面。
33.进一步地,所述“凹”字形通孔6的废料7上设有粘胶8,其可辅助去除“凹”字形通孔6废料7,避免撕膜困难。
34.进一步地,所述“凹”字形通孔6设置于所述开口区的边缘处,进一步避免撕膜困难。
35.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双面粘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弱粘性胶水11和强粘性胶水12。以适应于需要贴附膜片等触控模组部件,利用弱粘性胶水11的一面
粘贴膜片,强粘性胶水12的一面粘贴胶框,从而防止膜片变形。
36.进一步地,所述强粘性胶水12与所述弱粘性胶水11的初粘力比值为2:1至50:1,其通过控制胶水粘力来对膜片造成拉扯避免mura,进而防止膜片变形。
3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的四条条形双面粘,每个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四条所述条形双面粘的离型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的中间设置有掏空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上有撕膜手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四条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中间形成开口区,所述离型膜于所述开口区内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字形通孔,所述“凹”字形通孔形成所述撕膜手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通孔的废料余留在所述离型膜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通孔的废料上设有粘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通孔设置于所述开口区的边缘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弱粘性胶水和强粘性胶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于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一端的中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触控模组的框型双面粘,其包括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的四条条形双面粘,每个所述条形双面粘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起。由于每个条形双面粘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其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起,当四条条形双面粘首尾相互连接成框型后,两条条形双面粘的连接处则多了一层凸起阻挡灰尘,从而大幅提高了框型双面粘的防尘能力,使其可以更适用于触控模组,避免产生MURA。避免产生MURA。避免产生MURA。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9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