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菇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


背景技术:

2.食用菌种类多,栽培的少,开发添力大,栽培原料麦草、木屑、玉米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全国各地都有,并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便于推广和发展。
3.菌菇类大批量种植,通常需用用到专门的培养装置,对菌菇进行栽培,在菌菇栽培期间,需要不断对菌菇添加发酵渗透液,给菌菇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4.但是,因为添加发酵渗透液无法控制量和后期生产因素的影响,发酵渗透液会发生变化,导致发酵渗透液溢出或出现不足的情况,装置无法自动调节,导致菌菇无法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发酵渗透液溢出或出现不足的情况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包括主槽,还包括防止污染的密封结构、防止浪费的循环结构以及便于控制的自控结构;
7.所述主槽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结构设置于主槽的两侧;
8.所述主槽内部的顶端安装安装箱,且安装箱内侧的底端设置有培养缸,所述培养缸的顶端延伸至安装箱的上方,且循环结构设置于安装箱的一侧;
9.所述安装箱上方的培养缸一侧安装有溢出管,且主槽的一端设置有可视窗,所述主槽内部一侧的上部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且自控结构设置于主槽底端内部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自控结构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置于主槽底端的一侧,且主槽一侧的排液管外壁套设有电磁阀。
11.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横截面呈l型,且排液管的一端延伸至主槽的一侧。
12.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气缸、活动板、凸块和安装槽,所述气缸均通过铰接件设置于主槽的两侧,且气缸上方的主槽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安装槽均开设于密封盖顶端的两侧,且活动板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凸块。
13.优选的,所述气缸的顶端均通过铰接件与活动板相连接,且活动板的顶端均延伸至密封盖的上方。
14.优选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单片机、第二液位传感器、水泵和连通管,所述单片机设置于主槽底端的内部中央位置处,且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培养缸内部的一侧,所述水泵安装于安装箱的一侧,且水泵的顶端连接有连通管。
15.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顶端延伸至安装箱的上方,且连通管的一端延伸至培养缸的内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有溢出管、培养缸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利用溢出管,当发酵渗透液加入过多时,液体会通过溢出管进入到主槽当中,当长时间使用,培养缸内的液体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时,信号传至单片机,再开启水泵工作,可将主槽当中的液体通过连通管抽入到培养缸当中,实现自动补给的功能,该结构实现了发酵渗透液的循环利用功能;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有气缸、活动板和密封盖,利用气缸,开启气缸工作,使得气缸推动活动板进行翻转,直到活动板翻至密封盖上方,凸块进入安装槽当中,即可完成对密封盖的固定作用,增加装置的密封性能,该结构实现了防污染功能;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单片机和电磁阀,利用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接受信号,信号传至单片机,可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得液体能够通过排液管排出装置外部,防止主槽液体过多造成溢出,该结构实现了对主槽发酵渗透液的自动调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电磁阀;2、排液管;3、培养缸;4、安装箱;5、第一液位传感器;6、密封盖;7、溢出管;8、密封结构;801、气缸;802、活动板;803、凸块;804、安装槽;9、循环结构;901、单片机;902、第二液位传感器;903、水泵;904、连通管;10、主槽;11、可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包括主槽10,还包括防止污染的密封结构8、防止浪费的循环结构9以及便于控制的自控结构;
28.主槽10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6,且密封结构8设置于主槽10的两侧;
29.主槽10内部的顶端安装安装箱4,且安装箱4内侧的底端设置有培养缸3,培养缸3的顶端延伸至安装箱4的上方,且循环结构9设置于安装箱4的一侧;
30.安装箱4上方的培养缸3一侧安装有溢出管7,且主槽10的一端设置有可视窗11,主槽10内部一侧的上部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5,该第一液位传感器5的型号可为xcm-d2145m12,且自控结构设置于主槽10底端内部的一侧。
31.请参阅图1-5,一种发酵渗透液回收槽还包括自控结构,自控结构包括排液管2,排液管2设置于主槽10底端的一侧,且主槽10一侧的排液管2外壁套设有电磁阀1;
32.排液管2的横截面呈l型,且排液管2的一端延伸至主槽10的一侧;
33.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第一液位传感器5接受信号,信号传至单片机901,可控制电磁阀1打开,使得液体能够通过排液管2排出装置外部,防止主槽10液体
过多造成溢出。
34.实施例2:密封结构8包括气缸801、活动板802、凸块803和安装槽804,气缸801均通过铰接件设置于主槽10的两侧,该气缸801的型号可为sc63,且气缸801上方的主槽10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连接有活动板802,安装槽804均开设于密封盖6顶端的两侧,且活动板802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凸块803;
35.气缸801的顶端均通过铰接件与活动板802相连接,且活动板802的顶端均延伸至密封盖6的上方;
36.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使用该机构时,开启气缸801工作,使得气缸801推动活动板802进行翻转,直到活动板802翻至密封盖6上方,凸块803进入安装槽804当中,即可完成对密封盖6的固定作用,增加装置的密封性能。
37.实施例3:循环结构9包括单片机901、第二液位传感器902、水泵903和连通管904,单片机901设置于主槽10底端的内部中央位置处,该单片机901的型号可为at89s51,且第二液位传感器902设置于培养缸3内部的一侧,该第二液位传感器902的型号可为xcm-d2145m12,水泵903安装于安装箱4的一侧,且水泵903的顶端连接有连通管904;
38.连通管904的顶端延伸至安装箱4的上方,且连通管904的一端延伸至培养缸3的内部;
39.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当发酵渗透液加入过多时,液体会通过溢出管7进入到主槽10当中,当长时间使用,培养缸3内的液体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902时,信号传至单片机901,再开启水泵903工作,可将主槽10当中的液体通过连通管904抽入到培养缸3当中,实现自动补给的功能。
40.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盖6,将需要栽培的菌菇放入到培养缸3内部,接着再向培养缸3内加入发酵渗透液。
41.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42.第一步:当发酵渗透液加入过多时,液体会通过溢出管7进入到主槽10当中;
43.第二步:当长时间使用,培养缸3内的液体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902时,信号传至单片机901;
44.第三步:再开启水泵903工作,可将主槽10当中的液体通过连通管904抽入到培养缸3当中,实现自动补给的功能。
45.之后,为了防止菌菇受到污染,工作人员将密封盖6合上。
46.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47.第一步:开启气缸801工作,使得气缸801推动活动板802进行翻转,直到活动板802翻至密封盖6上方;
48.第二步:凸块803进入安装槽804当中,即可完成对密封盖6的固定作用,增加装置的密封性能。
49.最后,当主槽10当中发酵渗透液长期积累,达到极限值时。
50.第三创新点实施步骤:
51.第一步:第一液位传感器5接受信号,信号传至单片机901,可控制电磁阀1打开;
52.第二步:使得液体能够通过排液管2排出装置外部,防止主槽10液体过多造成溢出。
5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