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接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2.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目前,我国食用菌种类已经达到936中,可人工栽培种类近60种,已经商业化规模栽培种类36种。包括消费者常见的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共7种菌类年产量都超过了100万吨,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保健功能突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国食用菌的产量及销量巨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接种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接种方法直接关系到菌种的栽培效率及产量。
3.现有技术中,食用菌的接种方式一般为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杂菌感染,导致大量菌袋受污染,从而增大了栽培成本,同时也浪费很多资源,使食用菌的效益大打折扣;另外,市面上针对食用菌的接种设备,一般是将固体培养基经过搅拌后,再将其放置到菌液接种设备内进行接种,从而导致接种的工作量增加,十分繁杂。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可自动搅拌接种,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包括机架、固体料筒、菌液料筒、搅拌机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第二螺旋输送机构及出料斗,所述机架左侧设有固体料筒,所述固体料筒下方设有锥形仓,所述锥形仓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下方设有第一螺旋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横设于锥形仓底部,且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右侧顶部设有菌液料筒,所述锥形仓与菌液料筒之间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底部与第二螺旋输送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构的右侧端设有出料斗;
7.其中,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第一传动带、第一筒体及第一螺旋轴,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机架底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带轮连接,所述第一筒体横设于锥形仓底部,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第一螺旋轴,所述第一螺旋轴的左侧设有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一从动带轮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与第二螺旋输送机构连通,所述第一螺旋轴包括正向螺旋段及反向螺旋段,所述正向螺旋段右侧与反向螺旋段左侧连接,且所述正向螺旋段设于第一从动带轮与落料口之间,所述反向螺旋段设于落料口与菌液料筒之间。
8.如上述的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
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第二传动带、第二筒体及第二螺旋轴,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机架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带轮连接,所述第二筒体横设于第一筒体下方,且第二筒体顶部与落料口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轴设于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二螺旋轴的左侧设有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一从动带轮连接。
9.如上述的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传动链条,所述搅拌轴设于锥形仓内,且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搅拌杆,所述第一链轮设于搅拌轴左侧端,所述第二链轮设于第一螺旋轴左侧端,所述第一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链轮连接。
10.如上述的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所述固体料筒顶部设有便于注入固体培养基的第一入料口。
11.如上述的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所述菌液料筒顶部设有便于注入菌液的第二入料口。
12.如上述的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所述第二螺旋轴的长度小于第一螺旋轴的长度。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料筒内可注入固体培养基,菌液料筒内可注入待接种的菌液,搅拌机构可将固体培养基进行均匀搅拌粉碎成碎粒,第一螺旋输送机构采用正反螺旋输送的方式,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同时落至第二螺旋输送机构中,第二螺旋输送机构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充分混合拌料,并将其输送至出料斗上套设的菌袋内,以完成食用菌的接种,整体自动化程度高,在同一设备内可完成粉碎、混料及拌料的工序,减少了工序交接的繁琐,降低了在接种过程中受到杂菌污染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食用菌的接种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底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主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接种装置,包括机架1、固体料筒2、菌液料筒3、搅拌机构4、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及出料斗7,所述机架1左侧设有固体料筒2,所述固体料筒2下方设有锥形仓21,所述锥形仓21内设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下方设有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横设于锥形仓21底部,且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右侧顶部设有菌液料筒3,所述锥形仓21与菌液料筒3之间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底部与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的右侧端设有出料斗7。本实施例中,接种时,可将菌袋套设在出料斗7内,固体料筒2内可注入固体培养基,菌
液料筒3内可注入待接种的菌液,搅拌机构4可将锥形仓21内的固体培养基均匀搅拌粉碎成碎粒,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同时落至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中,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充分混合拌料,并将其输送至出料斗7上套设的菌袋内,以完成食用菌的接种。
22.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料筒2顶部设有便于注入固体培养基的第一入料口20。
23.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菌液料筒3顶部设有便于注入菌液的第二入料口30。
24.如图1、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主动带轮52、第一从动带轮53、第一传动带、第一筒体54及第一螺旋轴55,所述第一电机51设于机架1底部,所述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带轮52连接,所述第一筒体54横设于锥形仓21底部,所述第一筒体54内设有第一螺旋轴55,所述第一螺旋轴55的左侧设有第一从动带轮53,所述第一主动带轮52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一从动带轮54连接,所述第一筒体54底部设有落料口540,所述落料口540与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连通,所述第一螺旋轴55包括正向螺旋段551及反向螺旋段552,所述正向螺旋段551右侧与反向螺旋段552左侧连接,且所述正向螺旋段551设于第一从动带轮53与落料口540之间,所述反向螺旋段552设于落料口540与菌液料筒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输送机构5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同时落至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中。具体的,第一电机51启动时可带动第一主动带轮52转动,由于第一主动带轮52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一从动带轮53连接,进而带动与第一从动带轮53连接的第一螺旋轴55旋转,第一螺旋轴55上设有正向螺旋段551及反向螺旋段552,正向螺旋段551可将固体培养基碎粒输送至落料口540内,同时反向螺旋段552可将菌液输送至落料口540,进入落料口540的固体培养基碎粒及菌液可落入至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中。
25.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搅拌轴41、第一链轮42,第二链轮43及传动链条,所述搅拌轴41设于锥形仓21内,且所述搅拌轴41上设有若干搅拌杆411,所述第一链轮42设于搅拌轴41左侧端,所述第二链轮43设于第一螺旋轴55左侧端,所述第一链轮42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链轮43连接。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机51带动第一螺旋轴55转动时,可带动第二链轮43旋转,由于第一链轮42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链轮43连接,进而带动与第一链轮42连接的搅拌轴41转动,搅拌轴41上的若干搅拌杆411可对固体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粉碎。
26.如图2及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带轮61、第二从动带轮62、第二传动带、第二筒体63及第二螺旋轴64,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机架1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带轮61连接,所述第二筒体63横设于第一筒体54下方,且第二筒体63顶部与落料口540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轴64设于第二筒体63内,所述第二螺旋轴64的左侧设有第二从动带轮62,所述第二主动带轮62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一从动带轮6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输送机构6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充分混合拌料,并将其输送至出料斗7上套设的菌袋内。具体的,第二电机启动时可带动第二主动带轮61转动,由于第二主动带轮61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从动带轮62连接,进而带动与第二从动带轮62连接的第二螺旋轴63旋转,第二螺旋轴63可将固体培养基碎粒及菌液混合输送至出料斗7上套设的菌袋内,以完成食用菌的接种。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轴64的长度小于第一螺旋轴55的长度。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料筒内可注入固体培养基,菌液料筒内可注入待接种的菌液,搅拌机构可将固体培养基进行均匀搅拌粉碎成碎粒,第一螺旋输送机构采用正反螺旋输送的方式,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同时落至第二螺旋输送机构中,第二螺旋输送机构可将菌液及培养基碎粒充分混合拌料,并将其输送至出料斗上套设的菌袋内,以完成食用菌的接种,整体自动化程度高,在同一设备内可完成粉碎、混料及拌料的工序,减少了工序交接的繁琐,降低了在接种过程中受到杂菌污染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食用菌的接种效率。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