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牛羊养殖用自动下料喂食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牛羊养殖用自动下料喂食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牛羊养殖用自动下料喂食设备。


背景技术:

2.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养殖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牛羊进行人工养殖时,就需要对牛羊进行投食,因此剧需要使用到喂食设备。
3.现有的喂食设备存在的缺陷是:
4.1、现有的喂食设备对牛羊进行喂食时,通常是直接将饲料堆积在一个地方,因此牛羊在进行进食时,相互之间会发生碰撞,更有可能发生相互斗殴,从而造成牛羊受伤。
5.2、现有的喂食设备在高温状态下,饲养员若不及时对内部的饲料进行降温,内部的饲料会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发生变质,因此牛羊在误食了变质的饲料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影响整个农场的牛羊健康,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羊养殖用自动下料喂食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羊养殖用自动下料喂食设备,包括底座;底座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顶端设有饲料箱,底座表面底部一周设有进食槽;
8.饲料箱内部设有隔热层,且隔热层采用的材料为隔热棉;
9.旋转机构包括电动机、固定板、排料板和支架,电动机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端表面设有支架,且固定板表面一侧设有排料板。
10.优选的,底座表面一侧设有控制箱,且电动机位于底座内部的顶端。
11.优选的,进食槽内部表面设有底板,且底板低端设有压力传感器。
12.优选的,饲料箱顶端设有装料口,且饲料箱低端设有排料口,且排料口表面设有电磁阀,且饲料箱内部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13.优选的,排料板一端位于排料口正下方,且排料板另一端位于进食槽的正上方。
14.优选的,控制箱表面设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且控制箱一侧低端通过导线连接有插头,且控制箱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电动机电性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旋转机构,通过电动机带动固定板表面的支架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支架顶端的饲料箱进行转动排料,因此避免了在进行喂食时将饲料堆积在一起,从而防止牛羊在进食时发生碰撞,对牛羊造成伤害。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隔热层,通过在饲料箱内部添加隔热层,对外部的温度进行
阻挡,使得外部的温度传递到内部的时间变的更长,增长了饲料在饲料罐内部的储存时间,从而避免饲料发生变质,同时保障了牛羊的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2、控制箱;201、显示屏;202、控制面板;203、插头;3、进食槽;301、底板;302、压力传感器;4、饲料箱;401、装料口;402、排料口;403、电磁阀;404、温度传感器;405、隔热层;5、旋转机构;501、电动机;502、固定板;503、排料板;50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牛羊养殖用自动下料喂食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顶端设有饲料箱4,底座1表面底部一周设有进食槽3;
28.饲料箱4内部设有隔热层405,且隔热层405采用的材料为隔热棉;
29.旋转机构5包括电动机501、固定板502、排料板503和支架504,电动机501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固定板502,且固定板502顶端表面设有支架504,且固定板502表面一侧设有排料板503;
30.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使用时,人员将饲料放入饲料箱4内部,在需要进行饲料喂食时,位于支架504顶端的饲料箱4开始投放饲料,同时电动机501开始带动输出端的固定板502开始转动,接着位于支架504顶端的饲料箱4也随之转动,接着通过转动将饲料均匀投放进进食槽3内部进行喂食,通过设置了旋转机构5,避免了在进行喂食时将饲
料堆积在一起,从而防止牛羊在进食时发生碰撞,对牛羊造成伤害,当饲料箱4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内部由隔热棉构成的隔热层405会将外部的热量进行阻挡,使得饲料箱4内部的饲料避免高温发生变质,通过设置了隔热层405,通过在饲料箱4内部添加隔热层405,对外部的温度进行阻挡,使得外部的温度传递到内部的时间变的更长,增长了饲料在饲料罐4内部的储存时间,从而避免饲料发生变质,同时保障了牛羊的安全。
31.进一步,底座1表面一侧设有控制箱2,且电动机501位于底座1内部的顶端;
32.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人员通过控制箱2连接电源,接着电动机501开始工作,带动底座1表面的固定板502以及支架504进行转动。
33.进一步,进食槽3内部表面设有底板301,且底板301低端设有压力传感器302;
34.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进食槽3底部的压力传感器302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压力小于一定设置时,饲料箱4就开始进行排料喂食,在进食槽3低部的压力传感器302监测达到相应的压力数值时,饲料箱4停止排放饲料进入进食槽3内部。
35.进一步,饲料箱4顶端设有装料口401,且饲料箱4低端设有排料口402,且排料口402表面设有电磁阀403,且饲料箱4内部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404;
36.具体的,如图2和图5所示,人员通过装料口401将饲料装入饲料箱4内部,接着在需要进行喂食时,通过打开排料口402表面的电磁阀403将饲料箱4内部的饲料排出,同时位于饲料箱4内部的温度传感器404对饲料箱4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温度过高时,人员通过相应措施对饲料箱4内部进行降温。
37.进一步,排料板503一端位于排料口402正下方,且排料板503另一端位于进食槽3的正上方;
38.具体的,如图3所示,排料口402将饲料排出后,饲料落入排料口402正下方的排料板503表面,接着饲料经过排料板503落入进食槽3内部。
39.进一步,控制箱2表面设有显示屏201和控制面板202,且控制箱2一侧低端通过导线连接有插头203,且控制箱2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302、电磁阀403、温度传感器404和电动机501电性连接;
40.具体的,如图2所示,控制箱2使用插头203连接电源,显示屏201对相关参数进行显示,人员通过控制面板202对压力传感器302、电磁阀403、温度传感器404和电动机50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41.工作原理:使用时,人员通过控制箱2使用插头203连接电源,显示屏201对相关参数进行显示,人员通过控制面板202对压力传感器302、电磁阀403、温度传感器404和电动机50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人员通过装料口401将饲料装入饲料箱4内部,在进食槽3底部的压力传感器302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压力小于一定设置时,通过打开排料口402表面的电磁阀403将饲料箱4内部的饲料排出,饲料落入排料口402正下方的排料板503表面,接着饲料经过排料板503落入进食槽3内部,同时电动机501开始带动输出端的固定板502开始转动,接着位于支架504顶端的饲料箱4也随之转动,接着通过转动将饲料均匀投放进进食槽3内部进行喂食,在进食槽3底部的压力传感器302监测达到相应的压力数值时,位于排料口402表面的电磁阀403关闭,接着饲料箱4停止排放饲料进入进食槽3内部,通过设置了旋转机构5,避免了在进行喂食时将饲料堆积在一起,从而防止牛羊在进食时发生碰撞,对牛羊造成伤害,当饲料箱4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位于饲料箱4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404对饲料箱4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温度过高时,内部由隔热棉构成的隔热层405会将外部的热量进行阻挡,使得饲料箱4内部的饲料避免高温发生变质,通过设置了隔热层405,通过在饲料箱4内部添加隔热层405,对外部的温度进行阻挡,使得外部的温度传递到内部的时间变的更长,增长了饲料在饲料罐4内部的储存时间,从而避免饲料发生变质,同时保障了牛羊的安全。
42.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43.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