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
背景技术:2.为了保证播种时种子的行距和株距,出现了采用种带进行播种的方法,种带播种机则是将种带种植到土壤中的专用设备。当前的种带播种机,将种带蛇形排布防止在托盘中,种带的端部抽出并埋入土壤中后,随着种带播种机的行进,种带逐渐从托盘中被拉出,并不断送入土壤内,种带离开托盘时,容易与托盘边缘相接触,造成磨损,并且种带容易相对于托盘向下弯折,使种带中的种子卡在托盘边缘上,造成种带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以解决当前的种带播种机容易造成种带磨损和断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包括:
5.机架,其具有地轮;
6.第一开沟器,装设在机架上;
7.种轴,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开沟器后侧的上方;
8.引导通道,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种轴后侧的下方,用以使螺旋缠绕在种轴上的种带通过引导通道向下送入到土壤中,引导通道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引导部和水平设置的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之间弧形过渡连接,
9.覆土器,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引导部的后侧。
10.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种带螺旋缠绕在种轴上,能够逐渐拉出并通过引导通道水平种植,种带始终切向离开种轴,从而能够对准引导通道,避免卡在引导通道端口上而发生断裂,与引导通道的接触磨损也较小。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地轮与种轴传动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地轮的行进对种轴进行驱动,使种带能够匀速送出,提高种植作业的流畅性。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地轮的轮轴上以及种轴上均装设链轮,链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本技术方案通过链条实现地轮和种轴的传动。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种轴上具有种槽,用以容纳螺旋缠绕在种轴上的种带,种槽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分隔盘。本技术方案通过种槽对种带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使螺旋的种带保持紧凑,避免种带散开使其离开种轴时发生大幅度的偏移,从而避免种带卡在引导通道端口上。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架上装设有导轮,导轮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轮对进入引导通道的种带分别进行向前和向后的支撑。本技术方案通过一对导轮引导种带对准引导通道,进一步避免种带卡住而断裂,保证种植顺畅。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轮为槽轮。本技术方案通过轮槽对种带进行限位,避免种
带从两个导轮之间的空间脱出。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引导通道的内壁具有引导槽,用以容纳种带的封边。本技术方案通过引导槽避免种带在引导通道内发生扭转,保持进入土壤内的姿态,保证种植效果。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槽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本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引导槽提高种带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种带的直立种植。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19.第二开沟器,装设在机架上,位于第一开沟器的前侧,并与第一开沟器在机架的行进方向上交错设置;
20.排肥器,装设在机架上,位于第二开沟器后侧的上方,并与其在机架的行进方向上对齐。
21.本技术方案实现在一侧开沟埋入废料,从而使种植和施肥一体化同步进行,提高种植作业效率。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23.镇压器,装设在机架上,并位于覆土器的后侧。
24.本技术方案通过镇压器在覆土后压实,保证种带在土壤内保持直立。
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种带螺旋缠绕在种轴上,使种带切向离开种轴,对准引导通道的端口,避免种带中的种子卡在端口上而造成种带断裂,也能够防止种带压在引导通道内壁上,从而减轻磨损,解决了当前的种带播种机容易造成种带磨损和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种绳播种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种绳播种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种绳播种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机架;2、第一开沟器;3、种轴;
33.4、引导通道;41、第一引导部;42、第二引导部;43、引导槽;
34.5、覆土器;6、地轮;
35.7、种带;71、封边;
36.8、链轮;
37.9、种槽;91、分隔盘;
38.10、导轮;11、第二开沟器;12、排肥器;13、镇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如图1至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包括机架1、第一开沟器2、种轴3、引导通道4和覆土器5。
44.机架1具有地轮6,第一开沟器2、种轴3、引导通道4和覆土器5都装设在机架1上,种轴3位于第一开沟器2后侧的上方。引导通道4分为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第一引导部41竖向设置,第二引导部42水平设置,第一引导部41与第二引导部42之间弧形过渡,避免种带在引导通道4中弯折。引导通道4位于种轴3后侧下方,覆土器5位于第二引导部42的后侧。
45.在拖拉机等牵引设备的牵引下,机架1通过地轮6的支撑和滚动,向前行进。随着机架1的前进,第一开沟器2在土壤上开出种植沟。种带7缠绕在种轴3上,种轴3可旋转,种带7能够持续的从种轴3上拉出。如图4所示,缠绕在种轴3上的种带7呈螺旋状,从而使种带7从种轴3上拉出时,保持与种轴3相切的状态。第一引导部41位于种轴3竖向的切线上,种带7拉出种轴3后,能够直接向下对准第一引导部41的端口,从而将种带7顺畅送入引导通道4。第一开沟器2、引导通道4和覆土器5位于机架移动方向上的同一直线,第二引导部42延伸到种植沟中,种带7依次通过引导通道4的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水平进入到种植沟内,然后由后侧的覆土器5将种植沟填平,从而将种带7埋入土壤内,完成种带7的种植。由于种带7一端已经埋入土壤内,机架1持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种带7不断的从种轴3上拉出,进而通过引导通道4水平送入土壤内埋设种植。
46.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通过种轴3将种带7螺旋缠绕到上面,使种带7始终切向抽出,从而保持位置的相对稳定,离开种轴3后的种带7容易对准并进入引导通道4,种带7不会相对于引导通道4发生大角度的弯折,从而避免种带7与引导通道4产生较为紧密的接触,防止因此造成的种带7磨损,并且种带7中的种子不会卡在引导通道4的端口上,避免发生种带7断裂,保证种带播种作业的连续顺畅进行,解决了当前的种带播种机容易造成种带磨损和断裂的问题。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地轮6与种轴3传动连接。在牵引设备的牵引下,地轮6转动,并通
过传动连接结构为种轴3旋转提供驱动力。机架1无法持续保持匀速的行进,使土壤的牵拉作用时大时小,并且种轴3处于无动力状态,种带7有可能抽出过多,在土壤内部分堆叠,从而无法保证种带等间距的种植效果。种轴3与地轮6随动,从而在机架行进的过程中,配合机架1的行进速度将种带放出,种带7能够均匀放入土壤内,保持拉直状态,保证了种带7等间距种植密度的要求。
4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地轮6与种轴3的传动连接,地轮6的轮轴上以及种轴3上均装设链轮8,链轮8之间通过链条相连。通过链条传动,地轮6对种轴3进行驱动,并且驱动力稳定。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种轴3上具有种槽9,种槽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分隔盘91。螺旋缠绕的种带位于两个分隔盘91之间,分隔盘91能够对种带7形成轴向限位,避免种带7在种轴3轴向上散开呈较大的宽度,使种带7离开种轴3并在进入引导通道4之前的一段相对于引导通道4的第一引导段41倾斜幅度较小,从而避免种带7与引导通道4端口发生剧烈摩擦而造成磨损,避免种带7上种子卡在引导通道4端口上而发生断裂。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上装设有导轮10,导轮10前后间隔装设两个。种带7离开种轴后,通过两个导轮10之间的空间,然后进入引导通道4。种带7与两个导轮10均运动接触,两个导轮10在第一引导部41的端口上方对称设置,从而使种带7在两个导轮10的前后支撑下对准引导通道4的端口,竖向进入引导通道4,减轻种带7与引导通道4的摩擦,避免种带7卡住而断裂。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轮10为槽轮,通过轮槽对种带7进行轴向限位,避免种带脱出导轮10。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引导通道4的内壁具有引导槽43。种带7由两片薄膜热压合而成,种子缝在薄膜之间,种带7边缘为薄膜热合粘接而成的封边71。种带7进入引导通道4后,封边71在引导槽43内滑动,避免种带7在引导通道4内扭转,从而使种带7保持姿态送入土壤内。
53.为了保证种带7直立种植,引导槽43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种带7上下的两个封边71都在对应的引导槽43中滑动,使种带7呈立起的状态离开引导通道4,实现直立种植。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还包括第二开沟器11和排肥器12,第二开沟器11和排肥器12均装设在机架1上,并且在机架1行进方向上对齐。第二开沟器11在排肥器12的前侧,并且与第一开沟器2在机架1的行进方向上交错设置。
55.随着机架1的行进,第二开沟器11在土壤上开出肥料沟,排肥器12将肥料投入肥料沟,肥料沟最终被覆土器5填平,将肥料埋入土壤内,为种子生长提供养分。由于与第一开沟器2交错,肥料沟位于种植沟的一侧,避免肥料过于靠近而烧坏种子。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还包括镇压器13,镇压器13装设在机架1上,并位于覆土器12后侧。种植沟和肥料沟填平后,镇压器13滚过土壤,将土壤压实。
57.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大粒种子种带播种机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58.1、种带螺旋缠绕在种轴上,切向拉出,顺畅进入引导通道,避免磨损和拉断。
59.2、种槽保证种带聚拢,避免散开,防止拉出部分与引导通道倾斜过大,避免磨损和拉断。
60.3、导轮的夹持和引导,使种带对准进入引导通道,避免磨损和拉断。
6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