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2.在市售的成像设备中(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广泛使用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处理盒。现有处理盒包括设有感光鼓的感光单元和设有显影辊的显影盒,当进行成像工作时,显影辊接触感光鼓以将调色剂供应至感光鼓,当不需进行成像工作时,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
3.现有技术中的感光单元于感光框架的侧壁设有前夹持杆和后夹持杆,显影盒于显影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端盖,每一端盖分别设有接合突起,每一接合突起均由前夹持杆和后夹持杆所夹持,后夹持杆施力于接合突起以使显影辊接触感光鼓,前夹持杆产生作用力以克服后夹持杆的施力,从而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然而,上述结构造成显影盒的端盖模具结构复杂,尤其是突起结构更导致成型速度慢,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结构的显影盒。
5.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包括显影辊、检测齿轮与框架,显影辊与检测齿轮均装配于框架,显影辊的辊轴的轴线平行于检测齿轮的转轴的轴线,显影盒包括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布置于框架的第一端,第二端盖布置于框架的第二端,第一端盖包括中空设置的定位套,定位套的外壁设有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定位套的内壁设有第一圆柱面,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的回转轴线分别平行于第一圆柱面的回转轴线,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为光滑过渡连接;第二端盖设有第二轴孔与定位面,转轴穿过第二轴孔,定位面为光滑面,第二轴孔的回转轴线与定位面的最大距离为大于14mm且小于16mm。
6.由上述方案可见,将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设为光滑过渡连接,定位面为光滑面,从而取消现有技术中的接合突起,以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与第一圆柱面的回转轴线相互平行而形成的偏心结构,而且,以第二轴孔的回转轴线与定位面的最大距离为大于14mm且小于16mm,从而在前夹持杆和后夹持杆施加作用力至定位套与定位面时可实现显影盒的摆动,从而令显影辊和感光鼓相互接触与分离,简化显影盒的端盖结构,从而简化端盖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7.优选的,沿第一圆柱面的周向,定位套的外壁设有布置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的连接切面;连接切面相切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
8.进一步的,第一弧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弧面的直径。
9.进一步的,第一弧面的直径等于第二弧面的直径。
10.优选的,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分别为半椭圆面,第一弧面的长径等于第二弧面的长径,第一弧面的短径等于第二弧面的短径。
11.优选的,定位面为光滑平面。
12.优选的,定位面为光滑弧面。
附图说明
13.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结构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端盖的结构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显影盒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结构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显影盒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第一实施例
21.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100包括显影辊1、检测齿轮2与框架3,显影辊1与检测齿轮2均装配于框架3,显影辊1的辊轴的轴线平行于检测齿轮2的转轴的轴线,显影盒100包括第一端盖5与第二端盖6,第一端盖5布置于框架3的第一端,第二端盖6布置于框架3的第二端。第一端盖5可采用公知的卡合、螺纹连接或销钉连接等结构连接于框架3的第一端,第二端盖6可采用公知的卡合、螺纹连接或销钉连接等结构连接于框架3的第二端。
22.参见图1与图2,第一端盖5覆盖于输入齿轮4的一端,第一端盖5包括中空设置的定位套8,定位套8内侧布置有输入齿轮4的动力接收部7。
23.定位套8的外壁设有第一弧面9与第二弧面10,定位套8的内壁设有第一圆柱面11,第一弧面9、第二弧面10的回转轴线分别平行于第一圆柱面11的回转轴线,第一弧面9与第一圆柱面11为非同轴设置,第二弧面10与第一圆柱面11为非同轴设置。
24.第一弧面9的直径大于第二弧面10的直径,第一弧面9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弧面10的圆心角。
25.沿第一圆柱面11的周向,定位套8的外壁设有布置于第一弧面9与第二弧面10之间的连接切面12,连接切面12相切于第一弧面9与第二弧面10,连接切面12的数量为两个。
26.第一弧面9与第二弧面10通过连接切面12而相互光滑过渡连接以形成连续表面连接,外壁为连续表面连接。
27.参见图1与图3,第二端盖6设有第二轴孔13与定位面15,转轴穿过作为圆孔的第二轴孔13,定位面15为光滑面,第二轴孔13的回转轴线与定位面15的最大距离d为大于14mm且小于16mm。
28.定位面15为光滑平面,或者,定位面15为光滑弧面,定位面15的曲率不发生突变。
29.当需要进行成像工作时,后夹持杆作用于定位套8,显影盒摆动以使第一弧面9不抵接于感光单元,同时,定位面15亦不抵接于感光单元,此时,显影辊1接触感光鼓以进行成
像;当不需进行成像工作时,前夹持杆作用于定位套8,显影盒摆动以使第一弧面9抵接于感光单元,同时,定位面15抵接于感光单元,此时,显影辊1与感光鼓分离,从而不再进行成像。因此,取消第一端盖5的突起结构,以非同轴于第一圆柱面11设置的圆弧面实现与感光单元的抵接、分离,简化第一端盖5的结构。
30.第二轴孔13的回转轴线与定位面15的最大距离为大于14mm且小于16mm,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而减少定位面15与前夹持杆、后夹持杆的距离,取消定位面15的突起结构,便于定位面15抵接于感光单元,简化第二端盖6的结构
31.将第一弧面9与第二弧面10设为光滑过渡连接,定位面15为光滑面,从而取消现有技术中的接合突起,以第一弧面9、第二弧面10与第一圆柱面11的回转轴线相互平行而形成的偏心结构,而且,以第二轴孔13的回转轴线与定位面15的最大距离为大于14mm且小于16mm,从而前夹持杆和后夹持杆施加作用力至定位套8与定位面15时可实现显影盒100的摆动,从而令显影辊1和感光鼓相互接触与分离,简化显影盒100的端盖结构,从而简化框架3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32.第二实施例
33.参见图4,沿第一圆柱面11的周向,定位套8的外壁设有布置于第一弧面16与第二弧面17之间的连接切面18。连接切面18相切于第一弧面16与第二弧面17,第一弧面16的直径等于第二弧面17的直径,第一弧面16与第二弧面17的圆心角均为180
°
,第一弧面16、第二弧面17与连接切面18组成腰形面,外壁为腰形面。
34.第一弧面16、第二弧面17均非同轴于第一圆柱面11。
35.第一弧面16与第二弧面17通过连接切面18而相互光滑过渡连接以形成连续表面连接,外壁为连续表面连接。
36.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7.第三实施例
38.参见图5,定位套8的外壁仅设有第一弧面19与第二弧面20,第一弧面19与第二弧面20分别为半椭圆面,第一弧面19的长径等于第二弧面20的长径,第一弧面19的短径等于第二弧面20的短径,第一弧面19光滑过渡连接至第二弧面20以形成完整的椭圆面。
39.当第一弧面19的长径等于第一弧面19的短径时,第一弧面19与第二弧面20分别为半圆面,此时,第一弧面19的直径等于第二弧面20的直径,第一弧面19与第二弧面20的圆心角均为180
°
,第一弧面19光滑过渡连接至第二弧面20以形成非同轴于第一圆柱面11的圆柱面,外壁为圆柱面。
40.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1.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