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地埋式光缆套管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地埋式光缆套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光缆套管。


背景技术:

2.埋地式光缆是一种通信光缆敷设方式,对于长输管道来说,目前多采用光缆和管道同沟敷设的方式,即将光缆与管道一起埋于地下,使得需要提升抵抗外界机械损伤的性能和防止土壤腐蚀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光缆套管在对光缆铺设时,往往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管道,且管道内会放置较多根光缆,且在管道内再次铺设光缆时,新铺设的光缆在托动下会对原本已铺设的光缆造成磨损,且在托地以及牵引过紧时同样会对铺设的光缆造成损伤,导致光缆在铺设时管道对光缆的防护效果有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光缆套管,具有提升对光缆的铺设时的防护效果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光缆套管,包括光缆本体,所述光缆本体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用于对所述光缆本体进行防护的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的内侧设有用于对两个相互连接的所述套管组件进行连接的支撑组件。
5.其中,所述套管组件包括支撑管、四个转接座、四个抵触座、四个顶杆和连接软管,四个所述转接座均与所述支撑管内壁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抵触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6.其中,所述转接座与所述抵触座之间设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抵触座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另一端与所述转接座滑动连接。
7.其中,所述支撑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
8.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侧支杆、第二侧支杆、限位管和限位杆,所述第一侧支杆和所述第二侧支杆均与所述顶杆铰接固定,所述限位管与所述第一侧支杆滑动连接。
9.其中,所述限位管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限位管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一侧支杆滑动连接。
10.其中,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支杆的内侧,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滑块且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侧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1.其中,所述限位管套设与所述第一侧支杆与所述第二侧支杆的铰接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管和抵触座对光缆本体进行防护以及限位,避免了在光缆铺设时,拖地磨损较大,通过牵引支撑管能够防止出现牵引光缆本体时出现牵引过紧,有效防止光缆本体在铺设时受到损伤,保证了光缆本体的使用效果,且顶杆在转接座内滑动的位置可通过抵触座对光缆本体夹持位置的调整,从而实现了支撑管可对不同规格的光缆本体进行夹持固定的效果,从而提升了使用时的适用性。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缆本体和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7.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18.图中:1、光缆本体;2、套管组件;21、支撑管;22、转接座;23、抵触座;231、橡胶垫;24、顶杆;25、连接软管;3、支撑组件;31、第一侧支杆;32、第二侧支杆;33、限位管;331、滑块;34、限位杆;34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光缆套管,包括光缆本体1,光缆本体1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用于对光缆本体1进行防护的套管组件2,套管组件2的内侧设有用于对两个相互连接的套管组件2进行连接的支撑组件3。
2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光缆本体1的外侧套设的支撑管21以及连接软管25对光缆本体1进行防护,即可使得将光缆本体1放置到地下管道内后,避免安装放置后,光缆本体1之间相互摩擦,对已铺设的光缆起到防护效果,支撑管21内的顶杆24用于对抵触座23进行连接支撑,从而增加支撑管21的支撑强度,连接软管25用于对两个支撑管2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的对内部的光缆本体1进行防护,且顶杆24在倾斜的转接座22上滑动,使得抵触座23可通过顶杆24在转接座22上不同的位置,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光缆,提升使用时的适用性,顶杆24之间的第一侧支杆31以及第二侧支杆32的配合,对两个相邻的支撑管21进行支撑,从而提升支撑管21相互连接的稳定性,且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的配合,当拉动一侧的支撑管21后,在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会进行展开,在展开后会对未调整抵触座23夹持光缆本体1的一侧进行连动,从而使得以及固定的顶杆24会对未固定的顶杆24进行连动,即可在拉动一个支撑管21的同时,完成连动,将多个支撑管21支撑固定到光缆本体1上,从而完成了对光缆本体1的防护。
21.套管组件2包括支撑管21、四个转接座22、四个抵触座23、四个顶杆24和连接软管25,四个转接座22均与支撑管21内壁固定连接,四个抵触座23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31;支撑管21用于提升强度,避免较多光缆放置后,在布置新的光缆本体1时,拖动的摩擦,提升对光缆本体1的防护,转接座22用于方便与顶杆24的连接,且转接座22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使得转接座22内壁呈倾斜状,从而在顶杆24滑动的过程中,带动抵触座23逐渐对光缆本体1实现夹紧,抵触座23和顶杆24以及转接座22的配合对支撑管21的结构强度进行支撑,提升防护性,且通过抵触座23对光缆本体1的夹持,避免光缆本体1在套管组件2内发生滑动,从而保证夹持的稳固,抵触座23内侧的橡胶垫231对相接触的光缆本体1进行防护,且能够增加抵触座23与光缆本体1接触的摩擦力,从而保证夹持的稳定。
22.转接座22与抵触座23之间设有顶杆24,顶杆24一端与抵触座23固定连接,顶杆24另一端与转接座22滑动连接;转接座22与抵触座23之间的顶杆24用于在转接座22内滑动,完成对抵触座23位置的调节。
23.支撑管2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25;连接软管25用于对相邻的两个支撑管21之间的空隙进行连接补充,从而对支撑管21未防护的位置进行补充,提升防护效果,连接软管
25的柔性能够方便在收纳时进行内缩,从而在不进行安装使用时减小空间占用,便于运输以及存放。
24.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侧支杆31、第二侧支杆32、限位管33和限位杆34,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均与顶杆24铰接固定,限位管33与第一侧支杆31滑动连接;相邻的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进行铰接,方便在连接时进行转动调节角度,且相邻的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铰接后,在拉动支撑管21时,能够完成连动,从而方便套管组件2的安装。
25.限位管33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块331,限位管33通过滑块331与第一侧支杆31滑动连接;限位管33用于对展开后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侧支杆31以及第二侧支杆32进行限位,限位管33通过滑块331连接在第一侧支杆31内侧进行滑动,滑块331的在第一侧支杆31内的滑动对限位管33的滑动进行限位,保证了限位管33的稳定。
26.限位杆34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支杆31的内侧,限位杆34贯穿滑块331且与滑块331滑动连接,限位杆34与第一侧支杆3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341;限位杆34能够在滑块331对弹簧341进行压缩时,保证弹簧341形变的方向,避免弹簧341发生弯折,影响形变后回弹的效果导致了限位管33对第一侧支杆31以及第二侧支杆32限位的稳定性,弹簧341用于在第一侧支杆31以及第二侧支杆32展开后在同一水平面上时,推动滑块331以及限位管33对第一侧支杆31以及第二侧支杆32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保证了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连接支撑的强度。
27.限位管33套设与第一侧支杆31与第二侧支杆32的铰接处;限位管33套设与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的铰接处,能够限制铰接处的活动范围,提升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展开后支撑的稳定性。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只需将最前端的支撑管21固定到光缆本体1上,随后即可对固定后的支撑管21相邻的支撑管21进行拉动,在拉动的过程中,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进行展开,在展开后限位管33和滑块331在弹簧341的推动下在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上进行滑动,滑动到指定位置后,即可完成限位固定,此时第一侧支杆31和第二侧支杆32会对顶杆24进行拉扯,顶杆24在被拉扯的过程中带动抵触座23在转接座22内进行滑动,当抵触座23与光缆本体1相接触后,橡胶垫231与光缆本体1外表面产生摩擦后,会对顶杆24的滑动进行限位,使得顶杆24无法在转接座22内进行滑动,即可完成对光缆本体1的夹持以及对支撑管21内壁的支撑,增加了支撑管21支撑的强度,提升了防护的稳固,此时连接软管25在一侧支撑管21移动的同时被拖动展开,同样对内部的光缆本体1起到防护性,依次拖动相邻的支撑管21,使得内侧的抵触座23完成夹持后即可完成对光缆本体1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