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防眩膜及使用了该防眩膜的防眩性物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及防眩膜的选定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防眩膜及使用了该防眩膜的防眩性物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及防眩膜的选定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防眩膜及使用了该防眩膜的防眩性物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及防眩膜的选定方法。


背景技术:

2.出于抑制外部光的映入等目的,具备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有时在显示元件的光射出面侧的表面设置具有凹凸结构的防眩膜。
3.但是,在显示元件的光射出面侧使用具有凹凸结构的防眩膜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该凹凸结构,产生在影像中看到细微的亮度偏差的现象(眩光),从而使显示品质降低。特别是,存在如下趋势:在高清化的显示元件中,眩光变强。
4.作为抑制由表面凹凸导致的眩光的技术,提出了提高防眩膜的内部雾度的方法。然而,由于提高了内部雾度的防眩膜使显示元件的分辨率以及对比度降低,因此无法灵活运用近年来的超高清化的显示元件的良好的视认性。
5.因此,提出有目的在于在不提高内部雾度的情况下抑制眩光的防眩膜(例如,专利文献1和2)。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0/113827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35574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04、0069段)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1.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最大截面高度(高度最大值与高度最小值之差)为0.6μm以下的防眩膜。
12.但是,在将专利文献1的防眩膜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有时根据图像显示装置的类型的不同而无法抑制眩光,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图像显示装置。
13.专利文献2提出了将凹凸面的平均间隔sm、凹凸面的平均倾斜角θa、凹凸面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设为规定值的防眩膜。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防眩膜的背面侧的间隙(基于位于防眩膜的背面的玻璃的厚度等的、显示元件与防眩膜之间的间隙)较宽的情况下,眩光变得显眼,并记载了如下内容:如果间隙为700μm以下,则能够抑制眩光。
14.与专利文献1的防眩膜相比,专利文献2的防眩膜所能够应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数量多。但是,关于专利文献2的防眩膜,所允许的间隙为700μm,其并不是能够抑制间隙进一步扩大时的眩光的防眩膜。
15.此外,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根据显示装置与防眩膜的组合,也确认到如下现象:
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间隙越窄,眩光越显眼。该现象具有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现象相反的趋势。即,在专利文献2中,从间隙窄的显示装置到间隙宽的显示装置,抑制眩光的研究不能说是充分的。
16.本发明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该防眩膜能够针对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抑制眩光。
1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10]。
[0019]
[1]一种防眩膜,其具有防眩层,其中,所述防眩膜具有如下这样的500μm见方的区域:测量所述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在将最大峰高度定义为p、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6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1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1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1、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3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2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2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2时,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
[0020]
《条件1》
[0021]
p为0.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0022]
《条件2》
[0023]
0.20≦n2/n1≦0.45。
[0024]
[2].根据[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关于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在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2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3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3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3时,满足下述条件3,
[0025]
《条件3》
[0026]
0.20≦n3/n2≦0.45。
[0027]
[3].根据[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最大高度粗糙度pv超过0.60μm且为1.50μm以下。
[0028]
[4].根据[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为0.020μm以上且0.070μm以下。
[0029]
[5].根据[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膜的内部雾度为6.0%以下。
[0030]
[6].根据[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分别针对光学梳子的宽度0.125mm、0.25mm、0.5mm、1.0mm和2.0mm,依据jis k7374:2007测量所述防眩膜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在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0.1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0.125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0.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0.25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0.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0.5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1.0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1.0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2.0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2.0
时,c
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的合计为380%以上。
[0031]
[7].一种防眩性物品,其中,所述防眩性物品是在部件上以[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膜的防眩层侧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
[0032]
[8].一种触摸面板,其在表面上具有透明基板,其中,所述触摸面板是以作为所述透明基板的[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膜的防眩层侧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
[0033]
[9].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射出面侧的防眩膜,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是以作为所述防眩膜的[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眩膜的防眩层侧的面朝向与所述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
[0034]
[10]一种防眩膜的选定方法,该防眩膜具有防眩层,其中,以是否具有如下这样的500μm见方的区域为判定条件来选定满足所述判定条件的防眩膜:测量所述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在将最大峰高度定义为p、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6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1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1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1、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3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2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2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2时,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
[0035]
《条件1》
[0036]
p为0.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0037]
《条件2》
[0038]
0.20≦n2/n1≦0.45。
[0039]
发明效果
[0040]
本发明的防眩膜能够针对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抑制眩光。此外,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选定方法能够适当地选定起到上述效果的防眩膜。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和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无关地抑制眩光。此外,通过将本发明的防眩性物品和触摸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由此能够抑制眩光并赋予防眩性以及触摸面板功能。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42]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膜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43]
图3是用于关于条件2和条件3来说明n1、n2和n3的计数方法的图。
[0044]
图4是说明从样品中测量参数时的测量部位的一例的图。
[0045]
图5是说明眩光的测量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7]
[防眩膜]
[0048]
本发明的防眩膜具有防眩层,其中,所述防眩膜具有如下这样的500μm见方的区域:测量所述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在将最大峰高度定义为p、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6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1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1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1、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3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2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2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2时,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
[0049]
《条件1》
[0050]
p为0.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0051]
《条件2》
[0052]
0.20≦n2/n1≦0.45。
[0053]
图1和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膜10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54]
图1的防眩膜10是在透明基材1上具有防眩层2的结构,图2的防眩膜10是防眩层2的单层结构。
[0055]
《条件1》
[0056]
条件1规定了如下情况:测量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在将该区域的最大峰高度定义为p时,p为0.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0057]
在p小于0.20μm的情况下,防眩性变得不充分。此外,在p超过1.20μm的情况下,无法抑制眩光。此外,在p超过1.20μm的情况下,有时成为具有与周边相比标高极高的凸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负荷集中于标高较高的凸部而使防眩层容易产生缺损。
[0058]
p优选为0.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0.50μm以上且0.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0μm以上且0.80μm以下。
[0059]
条件1的最大峰高度(p)是将对象区域(500μm见方的区域)的平均面的高度设为0时的对象区域(500μm见方的区域)的粗糙度曲面的最大高度。
[0060]
对象区域(500μm见方的区域)的平均面的高度能够通过下述(a1)~(a3)的过程来计算。另外,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根据使用了metropro ver8.3.2的microscope application的分析项目中的“滤波器”、“滤波器短波长”和“滤波器类型”,同时执行(a1)和(a2)。
[0061]
(a1)从测量曲面得到去除了高频成分的曲面(波纹度曲面)。
[0062]
(a2)通过从测量曲面减去波纹度曲面而得到粗糙度曲面。
[0063]
(a3)将粗糙度曲面的平均高度设为平均面(高度0)。
[0064]
另外,以所述平均面为基准(0)的粗糙度曲面的最大高度(p)近似于将作为二维参数的jis b0601:2001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峰高度(rp)三维扩展而得到的值。
[0065]
《条件2》
[0066]
条件2规定了如下情况:测量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在将由该区域的平均面加上p/6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1基准面、将超过该第1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1、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3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2基准面、将超过该第2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2时,n2/n1为0.20以上且0.45以下。
[0067]
图3是用于关于条件2和后述的条件3来说明n1、n2和n3的计数方法的图。另外,条件2和3是三维参数,但为了简化说明,在图3中设为二维数据。
[0068]
首先,图3的曲线示出了500μm见方的区域内的规定部位的xz截面。换言之,图3的曲线是500μm见方的区域内的规定部位的截面曲线。
[0069]
接着,图3的沿左右延伸的4条直线中的、位于最下方的实线的直线表示500μm见方的区域内的平均面(高度0)。另外,图3的曲线的高度的平均值正确地位于比图3的实线靠上方的位置,但是,在图3中,为了方便而使其位于下方。此外,剩余3条虚线的直线中的、位于下方的直线表示“p/6”的高度,位于正中的直线表示“p/3”的高度,位于上方的直线表示“p/2”的高度。
[0070]
在图3的(a)中,超过p/6的凸部的数量为9个。图3的(a)是二维的,但对超过p/6的凸部的数量在500μm见方的区域内进行三维计数而得到的数量为条件2的n1。
[0071]
此外,在图3的(a)中,超过p/3的凸部的数量为5个。图3的(a)是二维的,但对超过p/3的凸部的数量在500μm见方的区域内进行三维计数而得到的数量为条件2的n2。
[0072]
此外,在图3的(a)中,超过p/2的凸部的数量为1个。图3的(a)是二维的,但对超过p/2的凸部的数量在500μm见方的区域内进行三维计数而得到的数量为条件3的n3。
[0073]
另外,关于条件2和条件3,超过第1基准面~第3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在超过各基准面之后又低于各基准面的阶段中被计数为一个凸部。例如,在图3的(b)中,在外观上存在2个凸部,超过p/2的凸部的数量如外观那样被计数为2个,但超过p/3和p/6的凸部的数量被计数为1个。另外,在三维上扩展上述考虑方法,当通过第1基准面~第3基准面进行切断而仅保留上侧时,对于形成了1个独立的区域的部分,计数为1个凸部。例如,在形成为图3的(b)的截面形状的情况下,对于用第1基准面(p/6)和第2基准面(p/3)进行切断而得到的上侧来说,由于独立的区域的数量为1个,因此计数为1个凸部,与此相对,对于用第3基准面(p/2)进行切断而得到的上侧来说,由于独立的区域的数量为2个,因此计数为2个凸部。
[0074]
条件2的“n2/n1”表示超过高度的平均值一定程度的凸部(高度等级2的凸部)的数量与稍微超过高度的平均值的凸部(高度等级1的凸部)的数量之比。即,n2/n1为0.20以上且0.45以下意味着:高度等级2的凸部的数量相对于高度等级1的凸部的数量来说不过少也不过多。
[0075]
以下,说明如下情况的理由:通过将n2/n1设为0.20以上且0.45以下,由此无论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如何,都能够抑制眩光。
[0076]
可以认为,眩光是由于防眩层的表面凹凸作为透镜发挥作用而产生的。
[0077]
更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了表面凹凸(透镜)的影像光折射而集中于焦点。并且,在到焦点的距离(焦距)达到规定条件时,眩光容易变得明显。
[0078]
在防眩层中,能够将表面凹凸认为是透镜,能够将凸部的高度视为峰的陡峭性。因此,若影像光相对于表面凹凸的入射角度分布相同,则到焦点的距离(焦距)依赖于凸部的高度。即,若影像光相对于表面凹凸的入射角度分布相同,则通过将凸部设为一定的高度而将焦距设为一定的范围,能够抑制眩光。
[0079]
但是,由于显示元件与防眩膜之间的距离根据显示装置而不同,因此影像相对于表面凹凸的入射角度分布也不同。因此,在将凸部设为一定的高度的情况下,即使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抑制眩光,当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间隙不同时,眩光会恶化。
[0080]
在条件2中,n2/n1为0.20以上表示:相对于高度等级1的凸部的数量来说,具有规定以上的、高度等级2的凸部的数量。即,n2/n1为0.20以上意味着:焦距不同的凸部以一定程度的比例混合。这样,通过使焦距不同的凸部混合,能够抑制在特定的条件下眩光极端恶化的情况,并且,对于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能够抑制眩光。
[0081]
此外,若n2/n1超过0.45,则凸部的数量不怎么根据高度等级而发生变化,凸部成为固定的高度。即,在条件2中,n2/n1为0.45以下也意味着焦距不同的凸部混合,能够对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抑制眩光。
[0082]
在条件2中,n2/n1优选为0.22以上且0.40以下,更优选为0.23以上且0.36以下。
[0083]
在防眩膜中,只要在至少一部分存在满足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即可,但优选在下述所示的9个测量部位中的7个部位以上满足条件1和条件2,更优选在8个部位以上满足条件1和条件2,进一步优选在9个部位全部满足条件1和条件2。后述的条件3等其他的与表面形状相关的参数也同样如此。
[0084]
关于9个测量部位,优选的是,将距测量样品的外缘1cm的区域作为空白,关于比该空白靠内侧的区域,引出对纵向和横向进行4等分的线,将此时的交点的9个部位作为测量的中心。例如,在测量样品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优选将距四边形的外缘1cm的区域作为空白,将比该空白靠内侧的区域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4等分,将进行4等分的虚线的交点的9个部位作为中心,测量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测量样品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边形等除四边形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描绘与这些形状内切的四边形,并针对该四边形通过上述方法进行9个部位的测量。
[0085]
此外,在防眩膜为卷状的情况下,优选将卷状的防眩膜剪切为片状,使用剪切出的样品,通过上述方法进行9个部位的测量。
[0086]
在本说明书中,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是将截止值λc(相当于实施例的“滤波器短波长”)设为250μm并使用白色干涉显微镜来测量出的。
[0087]
另外,在上述9个部位处测量出的表面形状和光学特性等各种参数的偏差优选为平均值
±
10%,更优选为平均值
±
8%,进一步优选为平均值
±
6%。
[0088]
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和光学特性等参数的测量值有时不会成为正态分布,但只要至少在上述偏差的范围内即可,基于各参数的效果不会受到阻碍。另外,防眩膜的参数的测量值有时不成为正态分布的理由考虑如下。
[0089]
在将防眩层涂布液涂布于透明基材时,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的颗粒等非溶解成分的存在比例根据防眩膜的面内的位置而不固定。即,在将防眩层涂布液涂布于透明基材上并进行干燥的时刻,涂膜中的组成根据面内的位置而稍许不同。并且,干燥风也不可能成为完全的层流,因此干燥条件根据面内的位置而不同。而且,涂膜的干燥速度由于这些因素而非线性地发生变化,并不是线性地发生变化。可以想到,由于这样的原因而产生如下情况:防眩膜的雾度、表面形状的测量值不成为正态分布。
[0090]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关于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在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2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3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3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3时,满足下述条件3。
[0091]
《条件3》
[0092]
0.20≦n3/n2≦0.45。
[0093]
在条件3中,n3/n2为0.20以上表示:相对于超过高度的平均值一定程度的凸部(高度等级2的凸部)的数量,具有规定以上的大幅超过高度的平均值的凸部(高度等级3的凸部)的数量。
[0094]
因此,通过使n3/n2为0.20以上且满足条件3,由此焦距不同的表面凹凸进一步混合,能够针对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进一步抑制眩光。
[0095]
此外,若n3/n2过大,则凸部的数量不怎么根据高度等级而发生变化,凸部成为固定的高度。即,在条件3中,n3/n2为0.45以下也意味着焦距不同的凸部混合,能够对显示元件与防眩层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抑制眩光。
[0096]
在条件3中,n3/n2更优先为0.22以上且0.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3以上且0.36以下。
[0097]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n1(在500μm见方的区域内超过第1基准面
的凸部的数量)优选为100~1000个,更优选为150~800个,进一步优选为250~700个。
[0098]
通过将n1设为100个以上,由此容易使防眩性良好,并且不易存在容易使眩光恶化的宽度较宽的凸部,因此能够容易抑制眩光。此外,通过将n1设为1000个以下,由此能够容易使分辨率以及对比度良好。
[0099]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n2(在500μm见方的区域内超过第2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优选为30~500个,更优选为50~400个,进一步优选为70~250个。
[0100]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n3(在500μm见方的区域内超过第3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优选为10~100个,更优选为15~80个,进一步优选为20~60个。
[0101]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最大高度粗糙度pv优选超过0.60μm且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0.65μm以上且1.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0102]
通过将pv设为超过0.60μm,由此能够使防眩性更加良好。此外,通过将pv设为1.50μm以下,由此能够容易抑制因异物感引起的视认性的降低。
[0103]
本说明书的最大高度粗糙度(pv)是在将500μm见方的区域的粗糙度曲面的高度的最大值定义为hp、将该曲面的高度的最小值定义为hv时通过下述算式来表示的。
[0104]
hp-hv=pv
[0105]
另外,最大高度粗糙度(pv)近似于将作为二维参数的jis b0601:2001的粗糙度曲线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三维扩展而得到的值。
[0106]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算术平均粗糙度sa优选为0.020μm以上且0.070μm以下,更优选为0.025μm以上且0.06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0μm以上且0.060μm以下。
[0107]
通过将sa设为0.020μm以上,由此能够使防眩性更加良好。此外,通过将sa设为0.070μm以下,由此能够容易抑制分辨率的降低。
[0108]
本说明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sa)是在将粗糙度曲面表示为xy平面上的任意点处的高度z(x,y)、将对象区域的面积表示为a(a=lx
×
ly,其中,lx、ly分别为对象区域的x方向、y方向上的边的长度)时通过下述算式(i)表示的。
[0109]
另外,sa近似于将作为二维参数的jis b0601:2001的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三维扩展而得到的值。
[0110]
[式1]
[0111][0112]
在式(i)中,为“a=lx
×
ly”。
[0113]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z优选为0.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更优选为0.3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0μm以上且0.80μm以下。
[0114]
通过将sz设为0.20μm以上,由此能够容易使防眩性良好,同时可抑制表面凹凸变得过度均匀,能够使防眩层的损伤、缺陷不易显眼。此外,通过将sz设为1.20μm以下,由此能够容易抑制对比度的降低。
[0115]
关于本说明书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z),针对在粗糙度曲面中从平均面突出的每个
区域,将比平均面高的区域定义为峰,将比平均面低的定义区域为谷,将峰的高度的最大值设为峰顶,将谷的高度的最小值设为谷底,此时,将从最高的峰顶到第五个峰顶的高度分别设为p1、p2、p3、p4、p5,将从最低的谷底到第五个谷底的高度分别设为v1、v2、v3、v4、v5,此时,十点平均粗糙度(sz)通过下述算式表示(由于以平均面为基准,因此p1~p5为正,v1~v5为负)。
[0116]
sz={(p1+p2+p3+p4+p5)-(v1+v2+v3+v4+v5)}/5
[0117]
另外,sz近似于将作为二维参数的jis b0601:2001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三维扩展而得到的值。
[0118]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满足所述条件1和条件2的500μm见方的区域中,sz/sa优选为10.0以上且22.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上且18.0以下。
[0119]
通过将sz/sa设为10.0以上,由此可抑制表面凹凸变得过度均匀,能够使防眩层的损伤、缺陷不易显眼。另外,通常,存在如下趋势:若sz/sa显示为10.0以上的较大值,则眩光容易恶化,但在本发明中,通过满足条件1和条件2,即使sz/sa较大,也能够抑制眩光。此外,通过将sz/sa设为22.0以下,由此能够容易抑制视认性因异物感而降低的情况。
[0120]
《光学特性》
[0121]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膜的内部雾度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
[0122]
通过将内部雾度设为6.0%以下,能够容易抑制显示元件的分辨率以及对比度的降低。存在如下趋势:显示元件与防眩膜越分离,分辨率因内部雾度而越容易降低。因此,将内部雾度设为6.0%以下,这在与本发明的课题的关系上是有效的。
[0123]
在本说明书中,内部雾度等光学特性表示上述的9个部位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内部雾度和表面雾度例如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求出。
[0124]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面雾度优选为1.0~15.0%,更优选为2.0~10.0%,进一步优选为3.0~8.0%。
[0125]
通过将表面雾度设为1.0%以上,由此能够容易使防眩性良好。此外,通过将表面雾度设为15.0%以下,由此能够容易抑制显示元件的分辨率以及对比度的降低。
[0126]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jis k7361-1:1997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0127]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分别针对光学梳子的宽度0.125mm、0.25mm、0.5mm、1.0mm和2.0mm,依据jis k7374:2007测量所述防眩膜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在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0.1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0.125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0.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0.25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0.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0.5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1.0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1.0
、将光学梳子的宽度为2.0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定义为c
2.0
时,c
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的合计为380%以上。
[0128]
通过将c
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的合计设为380%以上,由此能够容易抑制分辨率的降低。c
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的合计更优选为4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0%以上。c
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的合计的上限为490%左右。
[0129]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中,c
2.0
与c
0.125
之差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
为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0130]c2.0
与c
0.125
之差为10.0%以下意味着:容易使眩光恶化的宽度较宽的凸部较少。因此,通过将c
2.0
与c
0.125
之差设为10.0%以下,由此能够更加容易抑制眩光。此外,c
2.0
与c
0.125
之差为10.0%以下也可以说意味着:透过防眩膜的光中的、高角度地扩散的光的比例较少。因此,通过将c
2.0
与c
0.125
之差设为10.0%以下,由此能够容易抑制因显示元件与防眩膜分离所引起的分辨率的降低。
[0131]c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分别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通过使c
0.125
、c
0.25
、c
0.5
、c
1.0
和c
2.0
分别为80%以上,能够容易抑制眩光。
[0132]
《层结构》
[0133]
防眩膜可以为防眩层的单层,也可以为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多层。根据处理性以及制造的容易性,优选是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结构。
[0134]
此外,防眩膜也可以具有防反射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功能性层。
[0135]
关于防眩膜,优选的是,与满足条件1和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大致平滑。例如,在防眩膜为防眩层的单层的情况下,与凹凸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优选大致平滑。此外,在防眩膜为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结构的情况下,透明基材的与具有防眩层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优选大致平滑。此外,在防眩膜在与防眩层相反的一侧的最表面上具有功能性层的情况下,功能性层的表面优选为大致平滑。这里,大致平滑是指:所述sa小于0.020μm。
[0136]
《防眩层》
[0137]
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例如可以通过(a)使用压纹辊的方法、(b)蚀刻处理、(c)基于模具的成型、(d)基于涂布的涂膜的形成等来形成。这些方法之中,从凹凸形状的再现性的观点出发,(c)基于模具的成型是优选的,从生产率以及多品种的应对性的观点出发,(d)基于涂布的涂膜的形成是优选的。
[0138]
关于基于模具的成型,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制作由与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互补的形状所构成的模具,向该模具中浇注高分子树脂或玻璃等构成防眩层的材料并使其固化,然后,从模具中取出。在使用透明基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向模具中浇注高分子树脂等,在其上重合透明基材,然后使高分子树脂等固化,连同透明基材一起从模具中取出。另外,在使防眩层中含有颗粒、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在向模具中浇注高分子树脂等时,也进一步浇注颗粒、添加剂等。
[0139]
关于基于涂布的涂膜的形成,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通过凹版涂布、棒涂布等公知的涂布方法将含有粘结剂树脂成分、颗粒和溶剂而成的防眩层涂布液涂布到透明基材上并进行干燥,并根据需要进行固化。
[0140]
为了使防眩膜容易满足条件1和2,作为粘结剂树脂成分、颗粒和溶剂,优选使用后述的优选材料。
[0141]-颗粒-[0142]
作为颗粒,优选包含平均粒径为0.5~5.0μm的颗粒和平均粒径为1~50nm的无机颗粒。
[0143]
以下,有时将平均粒径为0.5~5.0μm的颗粒称作“大颗粒”,将平均粒径为1~50nm的无机颗粒称作“无机微粒”。
[0144]
‑‑
大颗粒
‑‑
[0145]
平均粒径为0.5~5.0μm的颗粒(大颗粒)可以采用有机颗粒和无机颗粒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大颗粒的平均粒径设为该范围,由此能够容易满足条件1。
[0146]
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4.0μm,更优选为1.5~3.0μm。
[0147]
在防眩层中,在大颗粒的分散性过于良好的情况下,凸部的高度容易变得一致,因此难以将n2/n1设为0.20以上且0.45以下。另一方面,当在防眩层中大颗粒过于凝集的情况下,凸部变得过大,最大峰高p有可能超过1.20μm。
[0148]
因此,优选的是,适当地控制大颗粒的分散,从而在防眩层中使分散的大颗粒和凝集的大颗粒平衡性良好地存在。
[0149]
关于大颗粒,可以将2种以上的平均粒径的大颗粒进行混合,但从容易进行分散控制而容易满足条件2和3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1种的大颗粒。
[0150]
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以下的(i)~(iii)的操作来计算。
[0151]
(i)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防眩膜的透射观察图像。倍率优选为500~2000倍。
[0152]
(ii)从观察图像中提取任意的10个大颗粒,计算各个大颗粒的粒径。粒径是作为在用任意的平行的2条直线夹着大颗粒的截面时该2条直线间的距离变为最大这样的2条直线的组合中的直线间距离来而测量出的。
[0153]
(iii)在同一样品的另一画面的观察图像中进行5次相同的操作,将由合计50个粒径的数值平均所得到的值设为大颗粒的平均粒径。
[0154]
其中,在无法在光学上观察大颗粒时,基于以下的(iv)~(vi)。
[0155]
(iv)利用切片机由防眩膜制作如通过大颗粒的中心的截面那样的切片。切片的厚度优选为70nm~100nm。为了得到成为通过中心的截面的切片,可以针对1个大颗粒连续地制作多个切片,将由各切片通过(v)的作业而计算出的粒径成为极大的切片设为成为通过中心的截面的切片。
[0156]
(v)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tem)观察所得到的切片来计算粒径。粒径的计算方法与(ii)相同。倍率优选为5000~20000倍。
[0157]
(vi)对20个颗粒进行该作业,将由20个的粒径的数值平均所得到的值设为大颗粒的平均粒径。
[0158]
关于大颗粒,可举出球形、圆盘状、橄榄球状、不定形等形状,此外,可举出这些形状的中空颗粒、多孔质颗粒和实心颗粒等。其中,从抑制眩光的观点出发,球形的实心颗粒是优选的。
[0159]
作为有机颗粒,可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胍胺-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硅酮、氟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等构成的颗粒。
[0160]
作为无机颗粒,可举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构成的颗粒。
[0161]
在上述大颗粒之中,容易进行分散控制从而能够容易满足条件2和3的有机颗粒是优选的。此外,关于有机颗粒,其比重轻,通过与无机微粒合用,由此有机颗粒容易浮起到防眩层的表面附近,能够容易表现出防眩性,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0162]
在有机颗粒之中,优选为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关于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由于容易控制折射率以及亲水性/疏水性的程度,因此容易进行内部雾度以及分散的控制,在这一点上是良好的。
[0163]
在使用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作为大颗粒的情况下,若增加苯乙烯的比例、提高疏水性的程度,则分散性变得良好,反之,若减少苯乙烯的比例,则容易凝集。关于构成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的丙烯酸与苯乙烯的比例,能够以颗粒的折射率作为判断基准。具体而言,苯乙烯由于折射率高于丙烯酸,因此可以说,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的折射率越高,则苯乙烯的比例越高。
[0164]
从容易满足条件1和2等的观点出发,大颗粒的含量优选为形成防眩层的总固体成分中的1~25质量%,更优选为2~10质量%。
[0165]
‑‑
无机微粒
‑‑
[0166]
作为平均粒径为1~50nm的无机颗粒(无机微粒),可举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构成的微粒。其中,容易抑制内部雾度的发生的二氧化硅是优选的。
[0167]
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40nm,更优选为20~30nm。
[0168]
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以下的(i)~(iii)的操作来计算。
[0169]
(i)利用tem或stem拍摄防眩膜的截面。优选将tem或stem的加速电压设为10kv~30kv、将倍率设为5万~30万倍。例如,可以使用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制造的产品名称为“s-4800(type2)”的产品,以stem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将样品切成放置于样品台上的尺寸后,用银糊料或碳糊料粘贴,为了使导通良好,溅射pt-pd 20秒左右。上述的加速电压、发射电流为10μa,用检测器te调节焦点,一边观察是否能区分各颗粒的轮廓,一边以5万~30万倍适当调节对比度和亮度。在拍摄照片时,可以进一步将光圈设为beam monitor光圈3、将物镜光圈设为3、并且将w.d.设为8mm。在对比度不足而难以看到颗粒轮廓的情况下,作为前处理,可以实施四氧化锇、四氧化钌、磷钨酸等染色处理。
[0170]
(ii)从观察图像中提取任意的10个无机颗粒,计算各个无机微粒的粒径。粒径是作为在用任意的平行的2条直线夹着无机颗粒的截面时该2条直线间的距离变为最大这样的2条直线的组合中的直线间距离来测量出的。
[0171]
(iii)在同一样品的另一画面的观察图像中进行5次相同的操作,将由合计50个粒径的数值平均所得到的值设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
[0172]
若对无机微粒与由有机颗粒构成的大颗粒进行比较,则可以说无机微粒的亲水性的程度强,大颗粒的疏水性的程度强。因此,通过在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由此容易使大颗粒在涂布液中分散。但是,在使大颗粒在涂布液中过度分散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条件2、条件3。
[0173]
因此,优选大量添加无机微粒,提高防眩层涂布液的粘度,从而不使大颗粒过度分散。
[0174]
无机微粒的含量优选为形成防眩层的总固体成分中的20~90质量%、更优选为30~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60质量%。
[0175]
通过设为该范围,容易使大颗粒过度分散,同时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收缩得到抑制,能够容易满足条件2和3。
[0176]
此外,从容易满足条件2和3的观点出发,防眩层中的大颗粒与无机微粒的含量之比(大颗粒的含量/无机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03~0.3,更优选为0.05~0.2。
[0177]
无机微粒优选为通过表面处理而导入有反应性基团的反应性无机微粒。通过导入反应性基团,由此能够使防眩层中含有大量的无机微粒,从而能够容易满足条件2和3。
[0178]
作为反应性基团,优选采用聚合性不饱和基团,优选为光固化性不饱和基团,特别优选为电离射线固化性不饱和基团。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基和烯丙基等烯键式不饱和键以及环氧基等。
[0179]
关于这样的反应性无机微粒,可举出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无机微粒。为了用硅烷偶联剂对无机微粒的表面进行处理,可举出对无机微粒喷雾硅烷偶联剂的干式法、使无机微粒分散于溶剂中后加入硅烷偶联剂使其反应的湿式法等。
[0180]
防眩层优选在表面附近具有无机微粒的密度较高的区域。该区域从防眩层的表面起在厚度方向上优选为5~200nm,更优选为20~100nm。通过在表面附近具有无机微粒的密度较高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防眩层表面附近的聚合收缩在面内的每个部位不同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面内的残留变形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其结果,当在防眩层上形成了功能层时,能够容易抑制功能层的剥离。
[0181]
优选在防眩层的除表面附近以外的部位,无机微粒大致均匀地存在。
[0182]
‑‑
粘结剂树脂
‑‑
[0183]
防眩层的粘结剂树脂优选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或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从进一步改善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包含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
[0184]
此外,从调整防眩层涂布液的粘度从而使得容易控制大颗粒的分散和凝集的观点出发,除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外,优选还包含热塑性树脂。另外,与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相比,热塑性树脂具有提高防眩层涂布液的粘度的趋势。
[0185]
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至少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组合物,是通过加热而固化的树脂组合物。
[0186]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脲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硅酮树脂等。在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在这些固化性树脂中添加固化剂。
[0187]
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包含具有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作“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可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键式不饱和键基团、以及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等。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优选为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基团的化合物,更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的烯键式不饱和键基团的化合物,其中进一步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的烯键式不饱和键基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以使用单体和低聚物中的任意一种。
[0188]
另外,电离射线是指在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够使分子聚合或交联的能量量子的射线,通常使用紫外线(uv)或电子射线(eb),但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α射线、离子束等带电粒子束。
[0189]
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中,作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双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0190]
作为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举出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
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0191]
此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为利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酯、异氰脲酸、烷基、环状烷基、芳香族、双酚等对分子骨架的一部分进行改性而成的(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能够容易抑制由交联引起的收缩不均,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这样,通过抑制防眩层的收缩不均,由此能够抑制面内的残留变形变得不均匀,当在防眩层上形成了功能层时,能够容易抑制功能层的剥离。
[0192]
从提高与无机微粒的亲和性从而容易抑制无机微粒的凝集的观点出发,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优选是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进行改性而成的。
[0193]
作为经环氧烷改性而成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举出双酚f环氧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环氧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环氧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环氧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
[0194]
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含量相对于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总量优选为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50质量%。
[0195]
此外,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可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
[0196]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通过多元醇及有机二异氰酸酯与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而得到。
[0197]
此外,优选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是使3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使2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多元酸和(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使2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苯酚类和(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
[0198]
上述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0199]
在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是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电离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添加剂。
[0200]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选自苯乙酮、二苯甲酮、α-羟基烷基苯酮、米希勒酮、苯偶姻、安息香双甲醚、苯甲酰苯甲酸酯、α-酰基肟酯、噻吨酮类等中的1种以上。
[0201]
光聚合促进剂能够减轻固化时的空气所导致的聚合阻碍,提高固化速度,例如可举出选自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戊酯、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等中的1种以上。
[0202]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尼龙、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等。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在丙烯酸系树脂中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0203]
关于热塑性树脂,从将防眩层涂布液的粘度调整为适当范围的观点出发,利用gpc法测量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万~20万,更优选为5万~10万。
[0204]
防眩层的粘合剂树脂的总量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0~30质量%,更优选为15~25质量%。
[0205]
从与抑制卷曲、机械强度、硬度和韧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出发,防眩层的厚度优选为1~10μm,更优选为2~7μm。
[0206]
防眩层的厚度的偏差相对于平均膜厚优选为
±
15%以内,更优选为
±
10%以内,进一步优选为
±
7%以内,更进一步优选为5%以内。
[0207]
关于防眩层的厚度,在由扫描型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得到的防眩膜的截面照片的任意部位选择20点,可以利用其平均值来计算。
[0208]
此外,从容易满足条件1~3等的观点出发,防眩层的厚度与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之比(大颗粒的平均粒径/防眩层的厚度)优选为0.50~0.85,更优选为0.55~0.80。
[0209]
‑‑
溶剂
‑‑
[0210]
在防眩层涂布液中,通常为了调节粘度、或者为了使各成分能够溶解或分散而使用溶剂。根据溶剂的种类不同,进行涂布、干燥后的防眩层的表面形状不同,因此优选考虑溶剂的饱和蒸气压、溶剂相对于透明基材的渗透性等来选定溶剂。
[0211]
具体而言,对于溶剂,可以例示出例如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碳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类(正丁醇、环己醇等)、二醇醚类(乙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0212]
在一般的涂布液中,为了防止颗粒的凝集,选择干燥速度快的溶剂。
[0213]
但是,在仅包含干燥速度快的溶剂的情况下,大颗粒难以凝集,从而难以满足条件2、条件3。因此,作为溶剂,优选也包含干燥速度慢的溶剂。
[0214]
另一方面,在对干燥速度快的溶剂混合了干燥速度慢的溶剂的情况下,大颗粒的分散性急剧地发生变化,大颗粒有时过度凝集。因此,作为干燥速度慢的溶剂,优选使用二醇醚系的溶剂。二醇醚系的溶剂由于干燥速度慢,因此容易使大颗粒凝集,另一方面,由于与其他溶剂相比具有亲水性,因此比其他溶剂更不易使大颗粒(有机颗粒)凝集。即,通过使用二醇醚系的溶剂作为干燥速度慢的溶剂,由此不会使分散性急剧地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容易使大颗粒(有机颗粒)适度地凝集。
[0215]
干燥速度快的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设乙酸正丁酯的蒸发速度为100时的相对蒸发速度)优选为100以上。此外,干燥速度慢的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优选小于100,更优选为20~80,进一步优选为30~60。
[0216]
相对蒸发速度快的溶剂与相对蒸发速度慢的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30:70~95:5,更优选为40:60~90:10,进一步优选为50:50~85:15。
[0217]
列举相对蒸发速度的示例,甲苯为195,甲基乙基酮(mek)为465,甲基异丁基酮(mibk)为118,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为34。
[0218]
此外,为了加快防眩层涂布液的干燥,优选在形成防眩层时控制干燥条件。
[0219]
干燥条件可以通过干燥温度和干燥机内的风速来控制。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优选为30~120℃,干燥风速优选设为0.2~50m/s。此外,为了通过干燥控制防眩层的表面形状,电离射线的照射优选在干燥后进行。
[0220]
防眩层涂布液中可以含有流平剂。流平剂可举出硅酮系流平剂和氟系流平剂。
[0221]
但是,若使防眩层的表面形状过度流平,则有可能难以满足条件1~3等。因此,作为流平剂的添加量,相对于防眩层涂布液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0.5重量%,更优选为
0.05~0.2重量%。
[0222]
《透明基材》
[0223]
作为透明基材,优选的是,具备透光性、平滑性、耐热性,且机械强度优异。
[0224]
作为这样的透明基材,可举出聚酯、三乙酰纤维素(tac)、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氨酯和非晶态烯烃(环烯烃聚合物:cop)等的塑料膜及玻璃。塑料膜可以是将2片以上的塑料膜贴合而成的。
[0225]
上述之中,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了拉伸加工、特别是双向拉伸加工的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此外,从透光性和光学各向同性的观点出发,优选tac、亚克力。此外,从耐候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cop、聚酯。此外,关于延迟值为3000~30000nm的塑料膜和1/4波长相位差的塑料膜,在通过偏光太阳镜观察液晶显示屏的图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显示画面上观察到颜色不同的不均,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0226]
透明基材的厚度优选为5~300μm,更优选为30~200μm。
[0227]
在希望将防眩膜薄膜化的情况下,透明基材的厚度的优选的上限为6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50μm。此外,在透明基材为聚酯、cop、亚克力等低透湿性基材的情况下,用于薄膜化的透明基材的厚度的优选的上限为4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20μm。即使在大画面的情况下,如果透明基材的厚度的上限为上述范围,则能够难以产生变形,在这一点上也是优选的。另外,透明基材的厚度可以使用数显标准外径千分尺(mitutoyo公司制造、件号“mdc-25sx”)等进行测量。关于透明基材的厚度,只要测量任意10个点而得到的平均值为上述数值即可,厚度的偏差优选为平均值
±
8%的范围,更优选为平均值
±
4%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平均值
±
3%的范围(若厚度的平均值为50μm,则优选各厚度收敛在46~54μm的范围,更优选各厚度收敛在48~52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各厚度收敛在48.5~51.5μm的范围)。
[0228]
为了提高粘接性,在透明基材的表面,除了预先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处理外,也可以预先进行被称作锚定剂或底涂剂的涂料的涂布。
[0229]
《功能层》
[0230]
防眩膜也可以具有防反射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功能层。
[0231]
功能层例如可以形成于防眩层上。此外,当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透明基材的与防眩层相反的一侧形成功能层。
[0232]
《大小、形状等》
[0233]
防眩膜可以为单片状,也可以为卷状。
[0234]
此外,单片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最大直径为2~500英寸左右。“最大直径”是指连结防眩膜的任意2点时的最大长度。例如,在防眩膜为长方形的情况下,该区域的对角线为最大直径。此外,在防眩膜为圆形的情况下,直径为最大直径。单片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圆形,也可以为随机的不定形。
[0235]
卷状的宽度和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一般而言,宽度为大约500~3000mm,长度为大约100~5000m。卷状形态的防眩膜可以对应于图像显示装置等的大小来切割为单片状使用。在进行切割时,优选将物性不稳定的卷端部排除掉。
[0236]
[防眩膜的选定方法]
[0237]
在本发明的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的选定方法中,
[0238]
以是否具有如下这样的500μm见方的区域为判定条件来选定满足所述判定条件的防眩膜:测量防眩层的500μm见方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在将最大峰高度定义为p、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6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1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1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1、将由高度的平均值加上p/3而得到的高度所构成的面定义为第2基准面、将超过所述第2基准面的凸部的数量定义为n2时,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
[0239]
《条件1》
[0240]
p为0.2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0241]
《条件2》
[0242]
0.20≦n2/n1≦0.45。
[0243]
作为判定条件的条件1和2的优选实施方式与上述本发明的防眩膜相同。
[0244]
此外,关于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选定方法,优选的是,除条件1和2以外,还包含上述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为判定条件。
[0245]
[防眩性物品]
[0246]
本发明的防眩性物品是在部件上以上述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防眩层侧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
[0247]
作为部件,只要是具有透明性的部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塑料板和玻璃板等。
[0248]
[触摸面板]
[0249]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是在表面上具有透明基板的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是以作为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述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防眩层侧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
[0250]
作为触摸面板,可举出电阻膜式、静电电容式、电磁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超声波式等通用方式的触摸面板。
[0251]
[显示装置]
[0252]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射出面侧的防眩膜,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是以作为所述防眩膜的上述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防眩层侧的面朝向与所述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成的。
[0253]
作为显示元件,可举出液晶显示元件、el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无机el显示元件)、等离子体显示元件等,进而可举出微led显示元件等led显示元件。
[0254]
作为液晶显示元件,可举出tn方式、stn方式、tstn方式、ips方式、va方式、多畴方式、ocb方式等。此外,也可举出在这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嵌入触摸面板功能而成的内嵌式触摸面板液晶元件。
[0255]
显示元件与防眩膜的防眩层之间的间隔(间隙)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与间隙无关地抑制眩光。例如,即使在间隙超过0.7mm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也能够抑制眩光。此外,如后述的实施例中所示,即使间隙为2.5mm,也能够抑制眩光。
[0256]
实施例
[0257]
接着,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的任何限定。另外,只要不特别声明,则“份”和“%”为质量基准。
[0258]
1.测量和评价
[0259]
1-1.雾度和总光线透射率
[0260]
在目视确认没有灰尘或损伤等异常点后,准备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切断成10cm
×
10cm而成的样品a。
[0261]
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测量样品a的整体雾度(jis k7136:2000)和总光线透射率(jis k7361-1:1997)。对于每个样品a在9个部位(参照图4)进行测量。
[0262]
此外,藉由透明粘合剂(panac公司制造、pd-s1、厚度25μm)在各样品a的防眩层侧的表面贴附厚度为80μm的tac膜(fuji film公司制造、td80ul),由此将凹凸形状压扁而使其平坦,制作消除了由表面形状所引起的雾度的影响的样品b。测量样品b的雾度,求出内部雾度(hi)。对于每个样品b在9个部位进行测量。然后,从整体雾度减去内部雾度,求出表面雾度(hs)。
[0263]
关于测量雾度以及总光线透射率时的气氛,设温度为23℃
±
5℃、湿度为50%
±
10%。此外,在测量开始前,将各样品在23℃
±
5℃、湿度50%
±
1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以上。光入射面为透明基材侧,设置成不留有指纹且没有褶皱。
[0264]
将9个部位的平均值设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表面雾度(hs)、内部雾度(hi)和总光线透射率(tt)。
[0265]
1-2.防眩膜的表面形状的测量
[0266]
在目视确认没有灰尘或损伤等异常点后,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切断成10cm
×
10cm。对于切断后的防眩膜的透明基材侧的面,藉由光学透明粘合剂(25μm厚、panac制pd-s1)贴合大小为长10cm
×
宽10cm的玻璃板(厚度2.0mm),由此制作出样品c。
[0267]
使用白色干涉显微镜(new view7300、zygo公司制造),设置成样品c固定且密接于测量台的状态后,在下述条件下进行防眩膜的表面形状的测量和分析。在测量中使用metropro ver9.0.10的microscope application。在分析中使用metropro ver8.3.2的microscope application和advanced texture application。首先,在microscope application中选择下述的条件并在“mask data”中选择“square”,将“size”设定为0.5mm,将测量区域的大致中央设定为分析区域,由此实施500μm
×
500μm区域的分析。使“suraface map”窗口上显示“ra”、“peak”、“pv”、“rz”,其值分别相当于sa、p、pv、sz。之后,使“surface map”窗口上显示“保存数据”按钮,通过由该按钮进行保存来保存所分析的数据。接着,在advanced texture application中读入上述的保存数据并设为下述的分析条件后,在“peaks/vallesys”窗口中,将“peak lower limit”设定为p/6而进行分析,将此时的“peaks”设为n1,将同样地设定为p/3时的“peaks”设为n2、将设定为p/2时的“peaks”设为n3,计算n1、n2和n3。
[0268]
对于每个样品c在9个部位(参照图4)进行测量和分析。将9个部位中的正中央部位的测量值或分析值作为代表例示出在表1中。另外,各样品的其他8个部位的测量值或分析值都与正中央的部位的值相等(
±
10%以内)。此外,实施例的样品的其他8个部位也满足条件1~3。
[0269]
另外,测量时的气氛设为温度23℃
±
5℃、湿度50%
±
10%。此外,在测量开始前,将各样品c在23℃
±
5℃、湿度50%
±
1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以上。
[0270]
《测量条件》
[0271]
物镜:10
×
mirau
[0272]
[measurement controls]
[0273]
acquisition mode:scan
[0274]
camera mode:992
×
992 48hz
[0275]
subtract sys err:off
[0276]
agc:off
[0277]
phase res:high
[0278]
connetion order:location
[0279]
discon action:filter
[0280]
min mod(%):7
[0281]
min area size:7
[0282]
scan direction:downward
[0283]
image zoom:
×1[0284]
remove fringes:off
[0285]
number of averages:o
[0286]
fda noise threshold:10
[0287]
scan length:10um bipolar
[0288]
extended scan length:1000μm
[0289]
fda res:high 2g
[0290]
照相机分辨率(每1点的间隔):1.092μm
[0291]
测量区域:1083μm
×
1083μm
[0292]
《分析条件》
[0293]
《microscope application》
[0294]
removed:none
[0295]
trim:o
[0296]
data fill:on
[0297]
data fill max:100
[0298]
filter:highpass
[0299]
filter low wavelen:250μm
[0300]
filtertype:gaussspline
[0301]
filter trim:off
[0302]
remove spikes:on
[0303]
spike height(xrms):2.5
[0304]
《advanced texture application》
[0305]
high fft filter:off
[0306]
low fft filter:off
[0307]
remove spikes:off
[0308]
noise filter size:0
[0309]
noise filter type:2 sigma
[0310]
fill data:off
[0311]
trim:0
[0312]
remove:plane
[0313]
1-3.透射图像清晰度
[0314]
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制造的映像性测量器(商品名称:icm-1t),依照jis k7374:2007,测量在上述“1-1”中制作成的样品a的透射图像清晰度。对于每个样品a在9个部位进行测量。将9个部位的平均值作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透射图像清晰度。测量时的气氛设为温度23℃
±
5℃、湿度50%
±
10%。此外,在测量开始前,将各样品在23℃
±
5℃、湿度50%
±
1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以上。光入射面为防眩层侧,设置成不留有指纹且没有褶皱。
[0315]
1-4.眩光(间隙大约0.8mm)
[0316]
藉由透明粘合剂层200(25μm厚、panac公司制造、型号pd-s1),以尽量没有褶皱、指纹等污垢、灰尘
·
空气混入的方式将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侧的面与黑矩阵(玻璃厚度为0.7mm、黑矩阵的像素密度相当于350ppi)300的未形成矩阵一侧的面贴合,制作眩光评价用样品d1。在眩光评价用样品d1中,可以将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间隙视作0.805mm(黑矩阵的玻璃厚度0.7mm+透明粘合剂层的厚度0.025mm+透明基材的厚度0.08mm)。
[0317]
在暗室下从评价用样品d1的黑矩阵侧用白色面光源500(hakuba公司制造、lightbox、平均亮度1000cd/m2)照射光,模拟地产生眩光,从防眩层2侧用ccd照相机600(kp-m1、c转接环、近摄环;pk-11a尼康、相机镜头;50mm,f1.4snikkor)进行拍摄。白色面光源500与黑矩阵300的距离设为70mm,ccd照相机600与防眩层2之间的距离设为200mm,ccd照相机的焦点调节成对准防眩膜。图5是进行上述测量时的示意图。
[0318]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ver.6.2;media cybernetics公司制造)来将由ccd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图像板(pro-series capture kit spectrim pro for windows 2000&xp pro version 5.1)导入个人计算机中,得到由各像素的亮度的集合体构成的图像数据。此外,使用该软件如下进行分析。另外,导入时,在菜单

导入

视频/数据所表示的导入画面数据中,将亮度设定为32、将对比度设定为40、将色调设定为32、将饱和度设定为32,其他项目按照默认设定。
[0319]
首先,从所导入的图像数据中选择200
×
160像素(样品上为10mm
×
8mm)的评价部位,在该评价部位,转换为16位灰度。
[0320]
接着,从滤波指令的强调标签中选择低通滤波器,以“3
×
3、次数3、强度10”的条件进行滤波。由此去除来源于黑矩阵图案的成分。
[0321]
接着,选择平坦化,以“背景:暗,物体宽度10”的条件进行阴影校正。
[0322]
接着,通过对比度强调指令设为“对比度:96,亮度:48”来进行对比度强调。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8位灰度(256级的灰度)。换言之,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最大值为255、最小值为0的256级的亮度(由于是转换值,因此没有单位)。对于这样得到的图像数据,对其中的150
×
110像素(=16500像素)的区域计算各像素的亮度的标准偏差,将该值作为眩光值。另外,以该区域的平均亮度成为120~140的方式调整光源的亮度。
[0323]
1-5.眩光(间隙大约为1.9mm、间隙大约为2.6mm)
[0324]
除将眩光评价用样品d1变更为下述的眩光评价用样品d2或d3以外,都与1-4同样
地计算眩光值。另外,在眩光评价用样品d2中,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间隙可以视作1.905mm(黑矩阵的玻璃厚度0.7mm+厚度1.1mm的玻璃+透明粘合剂层的厚度0.025mm+透明基材的厚度0.08mm)。此外,在眩光评价用样品d3中,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间隙可以视作2.605mm(黑矩阵的玻璃厚度0.7mm+厚度1.8mm的玻璃+透明粘合剂层的厚度0.025mm+透明基材的厚度0.08mm)。另外,在下述的眩光评价用样品d2和d3中,黑矩阵300和玻璃是通过在将两部件重叠的状态下用胶带固定端部而层叠在一起的。
[0325]
《眩光评价用样品d2》
[0326]
是在眩光评价用样品d1的黑矩阵300与透明粘合剂层200之间配置厚度为1.1mm的玻璃而成。
[0327]
《眩光评价用样品d3》
[0328]
是在眩光评价用样品d1的黑矩阵300与透明粘合剂层200之间配置厚度为1.8mm的玻璃而成。
[0329]
1-6.防眩性
[0330]
藉由透明粘合剂,以尽量没有褶皱、指纹等污垢、灰尘
·
空气混入的方式将黑色亚克力板贴合于防眩膜的透明基材侧,制作出防眩性评价用样品。对于该样品,在明室环境下(防眩膜上的照度设为800~1200lx的环境),由15名被测者通过目视按照下述基准评价是否得到了不担心观测者和观测者的背景映入的程度的防眩性。
[0331]
a: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0332]
b:回答良好的人为5~9人
[0333]
c: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0334]
2.防眩膜的制作
[0335]
[实施例1]
[0336]
在透明基材(厚度为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树脂膜(tac)、fuji film公司制造、td80ul)上涂布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1,以70℃、风速5m/s干燥30秒后,在氮气气氛(氧浓度为200ppm以下)下按照累积光量为1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形成防眩层,得到实施例1的防眩膜。防眩层的膜厚为3.0μm。另外,防眩膜的与防眩层相反一侧的sa为0.012μm。
[0337]
《防眩层涂布液1》
[0338]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份
[0339]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0340]
·
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25份
[0341]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m-313)
[0342]
·
丙烯酸聚合物12份
[0343]
(三菱丽阳公司制造、分子量75,000)
[0344]
·
光聚合引发剂3份
[0345]
(igm resins b.v.公司制造、omnirad184)
[0346]
·
硅酮系流平剂0.12份
[0347]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0348]
·
透光性颗粒5份
[0349]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0350]
(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15)
[0351]
(粒径为1.8~2.2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0352]
·
无机微粒分散液155份
[0353]
(日产化学公司制造、表面导入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35%)
[0354]
(平均粒径12nm)
[0355]
·
溶剂1 75份
[0356]
(甲苯)
[0357]
·
溶剂2 50份
[0358]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359]
[实施例2]
[0360]
将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2,以防眩层的膜厚为5.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的防眩膜。
[0361]
《防眩层涂布液2》
[0362]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33份
[0363]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0364]
·
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25份
[0365]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m-313)
[0366]
·
丙烯酸聚合物12份
[0367]
(三菱丽阳公司制造、分子量75,000)
[0368]
·
光聚合引发剂3份
[0369]
(igm resins b.v.公司制造、omnirad184)
[0370]
·
硅酮系流平剂0.12份
[0371]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0372]
·
透光性颗粒5份
[0373]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0374]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25)
[0375]
(粒径为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0376]
·
无机微粒分散液120份
[0377]
(日产化学公司制造、表面导入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35%)
[0378]
(平均粒径12nm)
[0379]
·
溶剂1 90份
[0380]
(甲苯)
[0381]
·
溶剂2 55份
[0382]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383]
[实施例3]
[0384]
将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3,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3的防眩膜。
[0385]
《防眩层涂布液3》
[0386]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30份
[0387]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0388]
·
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25份
[0389]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m-313)
[0390]
·
丙烯酸聚合物12份
[0391]
(三菱丽阳公司制造、分子量75,000)
[0392]
·
光聚合引发剂3份
[0393]
(igm resins b.v.公司制造、omnirad184)
[0394]
·
硅酮系流平剂0.12份
[0395]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0396]
·
透光性颗粒5份
[0397]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0398]
(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15)
[0399]
(粒径为1.8~2.2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0400]
·
无机微粒分散液130份
[0401]
(日产化学公司制造、表面导入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35%)
[0402]
(平均粒径12nm)
[0403]
·
溶剂1 85份
[0404]
(甲苯)
[0405]
·
溶剂2 55份
[0406]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407]
[比较例1]
[0408]
将防眩层涂布液2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4,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比较例1的防眩膜。
[0409]
《防眩层涂布液4》
[0410]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40份
[0411]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0412]
·
聚氨酯丙烯酸酯60份
[0413]
(dic公司制造、v-4000ba)
[0414]
·
光聚合引发剂3份
[0415]
(igm resins b.v.公司制造、omnirad184)
[0416]
·
硅酮系流平剂0.12份
[0417]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0418]
·
透光性颗粒11份
[0419]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苯乙烯聚合物)
[0420]
(平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95)
[0421]
(粒径为2.7~3.3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0422]
·
溶剂1 100份
[0423]
(甲苯)
[0424]
·
溶剂2 66份
[0425]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426]
[比较例2]
[0427]
将防眩层涂布液2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5,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比较例2的防眩膜。
[0428]
《防眩层涂布液5》
[0429]
·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50份
[0430]
(daicel-cytec公司制造、peta)
[0431]
·
聚氨酯丙烯酸酯50份
[0432]
(dic公司制造、v-4000ba)
[0433]
·
光聚合引发剂3份
[0434]
(igm resins b.v.公司制造、omnirad184)
[0435]
·
硅酮系流平剂0.12份
[0436]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0437]
·
透光性颗粒4份
[0438]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苯乙烯聚合物)
[0439]
(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95)
[0440]
(粒径为1.8~2.2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0441]
·
二氧化硅微粒0.5份
[0442]
(辛基硅烷处理气相二氧化硅、平均一次粒径12nm、日本aerosil公司制造)
[0443]
·
溶剂1 110份
[0444]
(甲苯)
[0445]
·
溶剂2 50份
[0446]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447]
·
溶剂3 10份
[0448]
(异丙醇)
[0449]
[比较例3]
[0450]
将防眩层涂布液2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6,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比较例3的防眩膜。
[0451]
《防眩层涂布液6》
[0452]
·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50份
[0453]
(daicel-cytec公司制造、peta)
[0454]
·
聚氨酯丙烯酸酯50份
[0455]
(dic公司制造、v-4000ba)
[0456]
·
光聚合引发剂3份
[0457]
(igm resins b.v.公司制造、omnirad184)
[0458]
·
硅酮系流平剂0.12份
[0459]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0460]
·
透光性颗粒3份
[0461]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苯乙烯聚合物)
[0462]
(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95)
[0463]
(粒径为1.8~2.2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0464]
·
二氧化硅微粒1份
[0465]
(辛基硅烷处理气相二氧化硅、平均一次粒径12nm、日本aerosil公司制造)
[0466]
·
溶剂1 120份
[0467]
(甲苯)
[0468]
·
溶剂2 15份
[0469]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470]
·
溶剂3 30份
[0471]
(异丙醇)
[0472]
[表1]
[0473]
表1
[0474][0475]
由表1的结果可知,关于实施例的防眩膜,无论间隙如何,眩光值都被较低地抑制为14.0以下,数值的偏差也得到抑制。与此相对,关于比较例的防眩膜,因间隙变化而引起的眩光值的变动较大。即,可以确认:实施例的防眩膜具有防眩性,并且无论显示元件与防眩层之间的间隙如何,都能够稳定地抑制眩光。
[0476]
标号说明
[0477]
1:透明基材;
[0478]
2:防眩层;
[0479]
10:防眩膜;
[0480]
200:透明粘合剂层;
[0481]
300:黑矩阵;
[0482]
500:白色面光源;
[0483]
600:ccd照相机;
[0484]
700:支柱;
[0485]
800: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