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补光灯装置及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补光灯装置及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补光灯装置及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2.补光灯是用来对某些由于缺乏光照度的设备或植物进行灯光补偿的一种灯具。然而,现有部分补光灯一旦安装到设备后,无法调节其位置,以满足不同补光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光灯装置及监控设备,以解决现有部分补光灯一旦安装到设备后,无法调节其位置,进而无法满足不同位置处的补光需求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补光灯装置,包括调节组件和补光灯源,补光灯源用于设置外部平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透镜和第一驱动组件,透镜设置于调节支架,透镜和补光灯源之间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调节支架,以调节透镜和补光灯源之间沿第一方向距离。
5.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丝杆和驱动罩,驱动件与丝杆连接,驱动罩一端设置于丝杆远离所述驱动件一端,驱动罩另一端穿设丝杆,驱动件驱动丝杆以带动驱动罩移动,并使驱动罩驱动调节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动。
6.其中,调节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透镜设置于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
7.其中,移动支架包括第一移动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第一移动支架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设置于固定支架,且第一移动支架位于固定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之间,透镜设置于第一移动支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移动支架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二移动支架移动。
8.其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一永磁铁,第一电磁铁和第一永磁铁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移动支架;第一电磁铁和第一永磁铁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第一电磁铁和第一永磁铁可解除式磁性连接,以驱动第一移动支架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二移动支架移动。
9.其中,第一移动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中的一个设置有贯穿的连接凸耳,另一个第二方向设置有连接导轨,连接导轨穿设连接凸耳,连接导轨套设有两个连接弹性件,连接弹性件位于连接凸耳和连接导轨端部之间。
10.其中,调节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移动支架沿第三方向相对于固定支架移动。
11.其中,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铁和第二永磁铁,第二电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中的一个设置于固定支架,第二电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第二电磁铁和第二永磁铁可解除式磁性连接,以驱动第二移动支架沿第三方向相对固定支架移动。
12.其中,固定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中的一个设置有贯穿的固定凸耳,另一个第三方向设置有固定导轨,固定导轨穿设固定凸耳,固定导轨套设有两个固定弹性件,固定弹性件位于固定凸耳和固定导轨端部之间。
13.其中,补光灯装置包括第一补光壳体和第二补光壳体,第一补光壳体和第二补光壳体围设形成有容置腔,调节组件设置于容置腔,补光灯源设置于第二补光壳体且位于容置腔内。
14.其中,第二补光壳体为散热块。
15.其中,补光灯装置包括导向导轨,导向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容置腔内,调节支架可沿导向导轨移动。
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监控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补光灯装置。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光灯装置中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调节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动,调节支架以及其上的透镜一起随着移动,进而调节透镜和补光灯源之间沿第一方向距离,以使得透镜可以靠近或远离补光灯源,实现了透镜处出射角度α角的连续调节,进而实现补光灯装置位置可调节,满足不同出射角度补光需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9.图1是本技术补光灯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补光灯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补光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2.图4是图2所示处于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23.图5是图2所示处于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24.图6是图1所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6所示的爆炸示意图;
26.图8是图2所示处于第三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27.附图标号:1、调节组件;11、调节支架;111、固定支架;1111、卡接罩;1112、导轨凸耳;112、第一移动支架;113、第二移动支架;114、连接凸耳;115、连接导轨;116、固定凸耳;117、固定导轨;12、透镜;13、第一驱动组件;131、丝杆;132、驱动罩;133、驱动电机;1331、驱动卡块;14、第二驱动组件;141、第一电磁铁;142、第一永磁铁;15、第三驱动组件;151、第二电磁铁;152、第二永磁铁;16、连接弹簧;17、固定弹簧;2、补光灯源;3、第一补光壳体;31、出射视窗;32、补光孔;33、限定槽;4、第二补光壳体;41、壳体避让部;5、容置腔;6、导向导轨;7、金属基板;10、补光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光灯装置及监控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3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补光灯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补光灯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补光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33.在一实施例中,补光灯装置10包括补光灯源2,补光灯源2用于为待补光设备(图上未示意)进行灯光补偿。补光灯源2用于设置在外部平台(图上未示意)上,外部平台为补光灯源2提供安装位置,以限定补光灯源2。外部平台可以是任意平台,如待补光设备壳体等。如补光灯装置10应用于监控设备领域,如待补光设备可以为摄像机,外部平台可以为摄像机壳体等。
34.补光灯装置10包括调节组件1,调节组件1包括调节支架11、透镜12和第一驱动组件13,透镜12设置在调节支架11内,透镜12和补光灯源2之间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补光灯源2中补光光线以一定补光角度发射出去,并通过透镜12形成一定出射角度的透射光线。第一驱动组件13用于提供驱动力,如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调节支架1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调节支架11以及其上的透镜12一起随着移动,进而调节透镜12和补光灯源2之间沿第一方向距离,以使得透镜12可以靠近或远离补光灯源2。上述第一方向可以为如图1中直线箭头z所指示方向。
35.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2所示处于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36.图5是图2所示处于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37.结合图1至图3,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假设补光灯源2中补光光线形成的补光角度为β角,补光光线通过透镜12后,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为α角。当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调节支架11移动时,可以调节透镜12和补光灯源2之间距离,如调节透镜12靠近或远离补光灯源2。正如图5所示,当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调节支架11靠近补光灯源2时,其中透镜12靠近补光灯源2,透镜12形成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α角增大。当第一驱动组件13驱动调节支架11远离补光灯源2时,其中透镜12远离补光灯源2,透镜12形成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α角减小。
38.由此,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3实现了调节支架11可连续沿第一方向调节,实现补光灯装置10位置可调节。同时,通过调整调节支架11与补光灯源2之间距离,实现了透镜12处出射角度α角的连续调节。当补光灯装置10应用于待补光设备时,可以随时调整补光灯装置10处出射角度,以满足待补光设备不同出射角度补光需求。
39.上述第一驱动组件13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调整调节支架11和补光灯源2之间距离即可。为了准确调整调节支架11和补光灯源2沿第一方向之间距离,结合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3包括驱动件(图上未示意)、丝杆131和驱动罩132,驱动件可以设置于待补光设备上,也可以设置于补光灯装置10中其他部件上,在此不作限定。驱动件与丝杆131一端连接,驱动件能够驱动丝杆131转动。驱动罩132一端设置于丝杆131远离驱动件一端,驱动罩132另一端穿设丝杆131无外螺纹位置处。其中,驱动件驱动丝杆131转动过程中,丝杆131可以带动其上的驱动罩132移动,并使驱动罩132驱动调节支架11沿第一方向移动。
40.如驱动件驱动丝杆131远离驱动件的一端移动时,驱动罩132驱动调节支架11远离补光灯源2,以增大透镜12和补光灯源2之间距离。当驱动件驱动丝杆131靠近驱动件的一端移动时,驱动罩132驱动调节支架11靠近补光灯源2,以减小透镜12和补光灯源2之间距离。由此,通过上述驱动件、丝杆131以及驱动罩132相互配合,不仅能够较准确调整调节支架11和补光灯源2第一方向之间距离,而且结构简单。上述驱动件可以为驱动电机133。
41.具体地,驱动罩132可以呈凹型设置,驱动罩132的开口处朝向调节支架11;调节支架11上设置卡接罩1111,其中卡接罩1111嵌入于驱动罩132内,并可以套设在丝杆131上。当丝杆131推动驱动罩13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驱动罩132推动其内的卡接罩1111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支架11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节。
42.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1所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爆炸示意图。
43.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调节支架11包括固定支架111和移动支架(图上未示意),固定支架111可以移动设置于待补光设备内,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处,只要不影响调节支架11沿第一方向移动即可。固定支架111和移动支架相对设置,透镜12设置于移动支架,移动支架可以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二方向移动,或者第三方向移动,或者同时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以使得透镜12处形成的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支架11能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可调节,以满足不同补光需求。
44.如移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透镜12位置沿第二方向移动,补光灯源2中补光光线投射到透镜12时,透镜12出射光线沿第二方向移动。当移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移动时,透镜12位置沿第三方向移动,补光灯源2中补光光线投射到透镜12时,透镜12出射光线沿第三方向移动。
45.上述第二方向可以为如图1所示直线箭头x轴所指示方向,第三方向为如图1所示直线箭头y轴所指示方向,如第二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三方向可以为垂直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可以分别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垂直设置,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三方向垂直设置。另外,上述卡接罩1111可以设置于固定支架111上。
46.请参阅图8,图8是图2所示处于第三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地,结合图1、图6和图7,移动支架包括第一移动支架112和第二移动支架113,第一移动支架112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113上,第二移动支架113设置于固定支架111上,其中第一移动支架112位于固定支架111和第二移动支架113之间,第二移动支架113靠近补光灯源2设置。其中透镜12设置于第一移动支架112。
47.为了实现第一移动支架112及其上的透镜12沿第二方向移动,调节组件1包括第二驱动组件14,第二驱动组件14驱动第一移动支架112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移动,使得透镜12处形成的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沿第二方向移动,以满足不同位置补光需求。假设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时,第一移动支架112沿水平方向移动。
48.上述第二驱动组件14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调节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移动即可。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4包括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通过将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设置在对应的第一移动支架112或第二移动支架113上,以通过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移动。通过上述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移动更加顺畅且结构简单。
49.如图7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永磁铁142设置在第一移动支架112靠近第二移动支架113一侧面,第一电磁铁141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上。当第一电磁铁141通电时,因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运动。当第一电磁铁141反向通电时,因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反向运动。如图8所示,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向下移动。
50.或者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铁141设置在第一移动支架112靠近第二移动支架113一侧面,第一永磁铁142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上。当第一电磁铁141通电时,因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沿第二方向运动。当第一电磁铁141反向通电时,因第一电磁铁141和第一永磁铁14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沿第二方向反向运动。
51.在实际过程中,在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移动中,第一实施例相比于第二实施例,因第一电磁铁141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上,能够减小与第一电磁铁141电连接的电线磨损,节省成本;另外也能减小第一移动支架112整体重量,更利于第一移动支架112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移动。可选的,第一永磁铁142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以增大第一永磁铁142和第一电磁铁141之间磁力,更利于第一移动支架112移动。
52.进一步地,第一移动支架112和第二移动支架113之间通过连接凸耳114和连接导轨115相互配合,以使得连接导轨115贯穿连接于连接凸耳114上,以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设置于第二移动支架113上。上述连接凸耳114设置有至少四个,连接导轨115设置有至少两个,其中连接导轨115沿第二方向设置。
53.如第一实施例中,至少四个连接凸耳114设置在第一移动支架112靠近第二移动支架113的一侧面,至少两个连接导轨115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一连接导轨115穿设于一对连接凸耳114。或者第二实施例中,至少四个连接凸耳114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靠近第一移动支架112的一侧面,至少两个连接导轨115设置在第一移动支架112,一连接导轨115穿设于一对连接凸耳114。
54.在实际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调整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移动,防止第一移动支架112整体移动幅度过大,因此调节组件1还包括连接弹性件(图上未示意),其中连接弹性件套设在连接导轨115上,且连接弹性件两端分别位于连接凸耳
114和连接导轨115端部之间。通过设置上述连接弹性件,使得第一移动支架112限定于第二移动支架113中间位置处。当第二驱动组件14驱动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移动支架112不会因磁力过大,而完全移动到连接导轨115端部处,以通过连接弹性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也便于调整。上述连接弹性件可以连接弹簧16,连接弹簧16套设在连接导轨115上。
55.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6和图7,为了实现第二移动支架113以及第一移动支架112沿第三方向移动,调节组件1包括第三驱动组件15,第三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移动支架113以及与第二移动支架113连接的第一移动支架112相对固定支架111移动,使得透镜12处形成的透射光线的出射角度沿第三方向移动,以满足不同位置补光需求。假设第三方向为竖向方向时,透射光线沿竖向方向移动。
56.上述第三驱动组件15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调节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移动即可。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15包括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通过将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设置在对应的第二移动支架113或固定支架111上,以通过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相互配合,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移动。通过上述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相互配合,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移动更加顺畅且结构简单。
57.如图7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永磁铁152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上,第二电磁铁151设置在固定支架111上。当第二电磁铁151通电时,因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运动。当第二电磁铁151反向通电时,因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反向运动。
58.或者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电磁铁151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第二永磁铁152设置在固定支架111上。当第二电磁铁151通电时,因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三方向运动。当第二电磁铁151反向通电时,因第二电磁铁151和第二永磁铁15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三方向反向运动。
59.在实际过程中,在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移动中,第一实施例相比于第二实施例,因第二电磁铁151设置在固定支架111上,能够减小与第二电磁铁151电连接的电线磨损,节省成本;另外也能减小第二移动支架113整体重量,更利于第二移动支架113沿第三方向相对固定支架111移动。可选的,第二永磁铁152沿第三方向排列设置,以增大第二永磁铁152和第二电磁铁151之间磁力,更利于第二移动支架113移动。
60.进一步地,第二移动支架113和固定支架111之间通过固定凸耳116和固定导轨117相互配合,以使得固定导轨117贯穿连接于固定凸耳116上,以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设置于固定支架111上。上述固定凸耳116设置有至少四个,固定导轨117设置有至少两个,其中固定导轨117沿第三方向设置。
61.如第一实施例中,至少四个固定凸耳116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靠近固定支架111的一侧面,至少两个固定导轨117设置在固定支架111,一固定导轨117穿设于一对固定凸耳116。或者第二实施例中,至少四个固定凸耳116设置在第二移动支架113,至少两个固定导轨117设置在固定支架111,一固定导轨117穿设于一对固定凸耳116。
62.在实际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调整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
移动,防止第二移动支架113整体移动幅度过大,因此调节组件1还包括固定弹性件(图上未示意),其中固定弹性件套设在固定导轨117上,且固定弹性件两端分别位于固定凸耳116和固定导轨117端部之间。通过设置上述固定弹性件,使得第二移动支架113限定于固定支架111中间位置处。当第三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移动支架113相对固定支架111沿第三方向移动时,第二移动支架113不会因磁力过大,而完全移动到固定导轨117端部处,以通过固定弹性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也便于调整。上述固定弹性件可以固定弹簧17,固定弹簧17套设在固定导轨117上。
63.在一实施例中,请回阅图1和图2,补光灯装置10包括第一补光壳体3和第二补光壳体4,第一补光壳体3和第二补光壳体4围设形成有容置腔5,调节组件1设置于容置腔5内,其中调节支架11及其上的透镜12于容置腔5内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移动。补光灯源2位于容置腔5内且设置于第二补光壳体4表面上。通过设置第一补光壳体3和第二补光壳体4用于安装调节支架11以及补光灯源2。
64.另外,补光灯装置10还可以包括出射视窗31,出射视窗31安装在第一补光壳体3上,透镜12上的光线通过出射视窗31透射而出,而后光线在透射到待补光设备上,以实现补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补光灯装置10可以不设置有出射视窗3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上述出射视窗31为透明玻璃。
65.上述第一驱动组件13设置于第一补光壳体3,并驱动调节支架11移动。具体地,第一补光壳体3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补光孔32,补光孔32靠近第一补光壳体3侧壁开设有限定槽33,其中驱动罩132罩设在补光孔32外侧,丝杆131位于补光孔32内并被限定槽33限定,以使得丝杆131以及驱动罩132只能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限定第一驱动组件13运动方向。同时,驱动件卡接于第一补光壳体3靠近第二补光壳体4外部。
66.可选的,驱动件外周表面设置有驱动卡块1331,其中驱动卡块1331卡接于第一补光壳体3外部。同时,第二补光壳体4设置有壳体避让部41,通过该壳体避让部41避让驱动件的安装。
67.具体地,第二补光壳体4为散热块,散热块用于对补光灯源2进行散热处理,提高补光灯源2使用寿命。在实际过程中,补光灯源2通过金属基板7安装在散热块上,金属基板7起到过渡作用,不仅用于安装补光灯源2,而且也能将补光灯源2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块上,以实现散热。可选的,金属基板7可以为铝基板。
68.在一实施例中,请回阅图1和图2,补光灯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导轨6,导向导轨6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容置腔5内,其中导向导轨6起到导向作用。导向导轨6限定调节支架11及其上透镜12沿其方向移动,同时也便于调节支架11移动。
69.具体地,结合图7,调节支架11中固定支架1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轨凸耳1112,导向导轨6穿设于对应的导轨凸耳1112内,实现调节支架11与导向导轨6连接,以使得调节支架11能沿导向导轨6移动。如本实施例中,补光灯装置10包括两个导向导轨6,两个导向导轨6分别穿设于固定支架111斜对角设置的两个导轨凸耳1112内,其中两个导向导轨6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补光壳体3和第二补光壳体4上。
7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补光灯装置中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调节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动,调节支架以及其上的透镜一起随着移动,进而调节透镜和补光灯源之间沿第一方向距离,以使得透镜可以靠近或远离补光灯源,实现了透镜处出射角度α角的连续调节,进而
实现补光灯装置位置可调节,满足不同出射角度补光需求。
71.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监控设备(图上未示意)包括补光灯装置10,补光灯装置10设置于监控设备内。需要说明的是,补光灯装置10为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补光灯装置10,在此不再赘述。
72.举例而言,当监控设备为球机时,因球机镜头具备变焦功能,镜头视场角会发生改变。位于球机中的补光灯装置10可以改变出射光线角度以及出现光线位置,以适应镜头不同视场角,连续补光,同时也减小了成本,降低了球机占用面积。
7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