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和面刀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和面刀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商用食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和面刀及料理机。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201810892681.5,名称为和面机、和面机的和面刀,为了实现更好的和面效果,设计j形和面刀,模仿人手和面,但是只能达到单手和面的效果,和面效率低,效果不够理想;
3.申请号为201810226849.9,名称为一种用于家用和面机上的刀具,设置揉面板和摔面刀,实现了摔、挤、拉等加工面团,然而其通过离心将面团摔向桶壁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噪音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和面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同时不够安静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和面刀及料理机,属于家用,商用食物处理领域,该和面刀包括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两部分。翻面刀体使面团快速成团并使面团不断进行翻转;揉面刀体连续的对面团进行揉搓与挤压。本实用新型的和面刀的结构能够模拟人手双手和面的效果,快速成团并且对面团连续翻转和揉压,从而使和面效果更佳。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和面刀,包括翻面刀体和至少一个揉面刀体,所述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分开设置。
7.翻面刀体使面团快速成团并使面团不断进行翻转;揉面刀体连续的对面团进行揉搓与挤压。这里的分开设置是指两个刀体不是一个部件,是两个独立的刀体单元,可以是两个刀体可安装地与刀轴连接,也可以是和面刀一体成型结构。
8.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揉面刀体最下侧边缘高于翻面刀体的最下侧边缘。
9.翻面刀体的下侧边缘低于揉面刀体,便于对面团进行翻转。
10.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翻面刀体的刀口设置为具有上倾角和/或所述揉面刀体的刀口设置为向后倾。
11.翻面刀体依靠刀口对面絮/面团的推动力实现翻转,带有上倾角的设计使得推动力分解为两个方向,其中f1分力将面团向前推送,f2分力将面团向上抛起,在这两个力的互相作用下实现翻面功能。
12.揉面刀体依靠刀口将面絮/面团的向碗壁挤压实现揉面,向后倾的设计,可以确保和面刀旋转过程中,面团所处的空间会被不断压缩和放大,从而实现揉面功能,使得揉面刀体更接近人手的揉面效果。
13.这里的后倾是指的刀体的弯曲方向与旋转轴旋转的方向相反,其可以是xy平面的倾斜,也可以是xyz方向的后上方向倾斜或者后下方向倾斜;刀体可以是整弧面,也可以多
段弧面,也可以多段线,也可以是弧段和线段结合,也可以是变曲线等。
14.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揉面刀体的径向最大外廓半径小于等于所述翻面刀刀体的径向最大外廓半径。
15.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揉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与翻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比值范围为0.4~1。
16.揉面刀体最大外轮廓半径小于等于翻面刀体的径向最大外轮廓半径,可以使得揉面刀体与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面团逐渐被挤压通过刀体与侧壁之间,实现揉面效果,同时揉面刀体的半径越小阻力也相应越小。
17.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揉面刀体为2或3个。
18.多个揉面刀体,增加面团的揉面效率。
19.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揉面刀体上下设置,并且两两之间相互错开具有夹角。
20.上下错开设置,增加揉面的方向和角度,提升了揉面效果,同时减少了揉面时马达的负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21.不同的揉面刀体之间最大半径可以是不同的,可以使得揉面方向,角度,力度均不同,提升揉面效率和揉面效果。
22.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错开设置。
23.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在俯视角度看,两者不在同一垂直平面,错开角度,这样可以便于翻面和揉面相对独立且连续的操作。
24.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和面刀的上端与驱动机构相连。
25.和面刀可用于常规的和面机,其驱动方式为下端驱动,同时和面刀也可以采用上端与驱动机构相连,这样扩展了和面刀的适用性,其可以用于传统和面机,也可以用于碎肉,碎菜机上。
2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料理机构,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和面刀。
2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翻面刀体使面团快速成团并使面团不断进行翻转;揉面刀体连续的对面团进行揉搓与挤压。本实用新型的和面刀的结构能够模拟人手双手和面的效果,快速成团并且对面团连续翻转和揉压,从而使和面效果更佳。
29.2)翻面刀体的下侧边缘低于揉面刀体,便于对面团进行翻转。
30.3)翻面刀体依靠刀口对面絮/面团的推动力实现翻转,带有上倾角的设计使得推动力分解为两个方向,其中f1分力将面团向前推送,f2分力将面团向上抛起,在这两个力的互相作用下实现翻面功能。
31.4)揉面刀体依靠刀口将面絮/面团的向碗壁挤压实现揉面,带后倾的刀口设计,可以确保和面刀旋转过程中,面团所处的空间会被不断压缩和放大,从而实现揉面功能,同时弯曲刀口的设计使得揉面刀体更接近人手的揉面效果。
32.5)多个揉面刀上下错开设置,增加揉面的方向和角度,提升了揉面效果,同时减少了揉面时马达的负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在俯视角度看,两者不在同一垂直平面,错开角度,这样可以便于翻面和揉面相对独立且连续的操作。
33.6)不同的揉面刀体之间最大半径可以是不同的,可以使得揉面方向,角度,力度均
不同,提升揉面效率和揉面效果。
34.7)和面刀可以采用上端与驱动机构相连,这样扩展了和面刀的适用性,其可以用于传统和面机,也可以用于碎肉,碎菜机上。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和面刀一种优先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面刀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揉面刀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翻面刀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图4的a-a方向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和面刀一种优先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实用新型和面刀关于后倾角的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先实施例的揉面状态示意图;
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先实施例的翻面状态示意图。
45.图中,1-翻面刀体;2-揉面刀体;3-驱动连接部;4-翻面刀口;5-面团;6-侧壁;7-揉面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7.实施例一
48.本实用新型的和面刀的一种实施例;
49.一种和面刀,包括翻面刀体1和揉面刀体2,所述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分开设置。
50.翻面刀体与揉面刀体最下边缘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上。
51.翻面刀体1使面团快速成团并使面团不断进行翻转;揉面刀体2连续的对面团进行揉搓与挤压。
52.具体而言,所述揉面刀体2最下侧边缘位于翻面刀体1的最下侧边缘的上方。
53.翻面刀体1为1个,揉面刀体2为1个。
54.翻面刀体的下侧边缘低于揉面刀体,便于对面团进行翻转。为了更好地翻面,翻面刀体1的下侧边缘贴近于和面锅或碗体的底壁。
55.具体而言,所述翻面刀体的刀口设置为具有上倾角a或所述揉面刀体的刀口设置为后倾。
56.也就是说这里翻面刀体上倾角a与揉面刀体后倾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分别独立设置。
57.参见图4-5,当正视刀体时,上倾角a为翻面刀体的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58.参见图5和10,翻面刀体1依靠刀口对面絮/面团的推动力实现翻转,带有上倾角a的设计使得推动力f分解为两个方向,其中f1分力将面团向前推送,f2分力将面团向上抛起,在这两个力的互相作用下实现翻面功能。
59.参见图9,揉面刀体2依靠刀口将面絮/面团的向碗壁6挤压实现揉面,带后倾的刀
口设计,可以确保和面刀旋转过程中,面团所处的空间会被不断压缩和放大,从而实现揉面功能,同时弧形刀口的设计使得揉面刀体更接近人手的揉面效果。
60.具体而言,所述翻面刀体1的刀口4上倾角a为5~80度,优选30~60度。
61.具体而言,所述翻面刀体的刀口4设置为具有上倾角,所述揉面刀体的刀口7设置为具有后倾角的弧形刀口。也就是说这里的翻面刀体上倾角a与揉面刀体后倾同时设置。
62.这里的后倾是指的刀体的弯曲方向与旋转轴旋转的方向相反,以旋转轴转动的平面为xy平面,揉面刀体的后倾可以在是xy平面内逆向和面刀旋转方向的倾斜,也可以是xyz方向的后上方倾斜或者后下方倾斜;刀体可以是整弧面,也可以多段弧面,也可以多段线,也可以是弧段和线段结合,也可以是变曲线等。
6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揉面刀体可以是整弧面,参见附图8,后倾的设计可以通过后倾角的形式展现,参见图8,以弧形刀口的圆弧所在圆为圆a;以揉面刀体旋转中心为圆心,以揉面刀体外侧刀口最远端至旋转中心的距离为半径作圆b。刀口一端构成交点,以交点分别做圆a和圆b的切线l1和l2,l1与l2的夹角为后倾角b。后倾角b为5~90度,优选10~60度。
64.当然,这里后倾角也可以以揉面刀体末段弧所在圆为圆a,这样的话,揉面刀体可以是多段不同半径的弧,也可以是弧段与线段的结构,或者的变曲线等。
65.为了更真实的模拟到手工揉面效果,揉面刀体的径向最大外廓半径小于等于所述翻面刀刀体的径向最大外廓半径,所述揉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与翻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比值范围0.4-1。针对不同容量的同类型产品,在参考此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可变通的将小容量和面容器所述揉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与翻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比值范围优选0.4-0.7;大容量和面容器所述揉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与翻面刀体的最大外廓半径比值范围优选0.7-1.0。
66.这里的小容量是小于3l,大容量是大于3l,半径比值范围也不限于容量的大小,这里仅是最优选的实施方式。
67.揉面刀体最大外轮廓半径小于等于翻面刀体的径向最大外轮廓半径,可以使得揉面刀体与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面团逐渐被挤压通过刀体与侧壁之间,实现揉面效果,同时揉面刀体的半径越小阻力也相应越小。
68.具体而言,所述翻面刀体1与揉面刀体2错开设置。
69.翻面刀体1与揉面刀体2在俯视角度看,两者不在同一垂直平面,错开角度,这样可以便于翻面和揉面相对独立且连续的操作。参见图4或7。
70.实施例二
7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72.与实施例一相同,差别在于,揉面刀体为2或3个。
73.多个揉面刀体,增加面团的揉面效率。
74.具体而言,多个所述揉面刀体上下设置,并且两两之间相互错开具有夹角。
75.上下错开设置,增加揉面的方向和角度,提升了揉面效果,同时减少了揉面时马达的负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76.除上以外,翻面刀体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2或3个。
77.不同的揉面刀体之间最大半径可以是不同的,可以使得揉面方向,角度,力度均不
同,提升揉面效率和揉面效果。
78.实施例三
79.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差别在于,所述和面刀的上端通过驱动连接部3与驱动机构相连。
80.和面刀可以采用上端与驱动机构相连,这样扩展了和面刀的适用性,其可以用于传统和面机,也可以用于碎肉,碎菜机上。
81.实施例四
8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料理机,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和面刀。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