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沥青生产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煤焦油沥青生产加工中,需要对其进行冷却,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现有的冷却系统对沥青的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增大了能量消耗,不利于资源节约,相对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对沥青的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增大了能量消耗,不利于资源节约,相对提高了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包括用于装沥青产品的处理罐,所述处理罐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处理罐上安装有用于搅拌沥青产品的搅拌装置;
6.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撑组件连接在处理罐的外罐顶,所述处理罐的罐顶中心处连通有散热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穿过散热管并向处理罐中延伸,且支撑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支撑轴垂直设置,且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且搅拌轴的两端穿过滚珠轴承并向外延伸,位于所述滚珠轴承下方的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组件,两根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组件。
7.优选的,所述支撑轴的轴壁上固定套接有驱动扇叶,所述驱动扇叶设置在散热管中,所述处理罐靠近下端位置的外罐壁上呈环形均匀等距的固定连通有四根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设置在处理罐内沥青产品的上方。
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呈倒“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处理罐的外罐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内顶部中心处。
9.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若干个螺旋搅拌扇叶,若干个所述螺旋搅拌扇叶沿竖直方向均匀等距的固定套接在搅拌轴的轴壁上。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呈环形的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在处理罐的内罐顶,两个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内齿圈与两个齿轮相啮合。
11.优选的,所述滚珠轴承远离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滚珠轴承的一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有滚动的钢珠,所述钢珠穿过支撑槽的槽口设置,且钢珠滚动连接在处理罐的内罐壁上。
12.优选的,所述处理罐的外罐底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垫。
13.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内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设置在驱动扇叶
的上方,所述防尘网内镶嵌有密封轴承,所述支撑轴穿过密封轴承设置,且支撑轴与密封轴承的内圈壁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上端管口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15.优选的,两根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组搅拌组件的螺旋搅拌扇叶方向相反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对处理罐内的煤焦油沥青进行充分搅拌,使得煤焦油沥青内部的热量可以升出,再通过散热管离开处理罐,提高了对煤焦油沥青的散热效果,对煤焦油沥青的冷却时间更少,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利于资源节约,相对降低了成本。
18.2、该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支撑轴转动时带动驱动扇叶转动,使得处理罐内气压降低,进气管外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运输到处理罐中,从煤焦油沥青的内部向外升出,提高了对煤焦油沥青的散热冷却效果。
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煤焦油沥青的散热效果,对煤焦油沥青的冷却时间更少,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利于资源节约,相对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2.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23.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24.图中:1、处理罐;2、驱动电机;3、散热管;4、支撑轴;5、传动轴;6、滚珠轴承;7、搅拌轴;8、驱动扇叶;9、进气管;10、支撑架;11、螺旋搅拌扇叶;12、内齿圈;13、齿轮;14、支撑块;15、支撑槽;16、钢珠;17、防尘网;18、密封轴承;1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

4,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包括用于装沥青产品的处理罐1,处理罐1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理罐1上安装有用于搅拌沥青产品的搅拌装置;
29.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支撑组件连接在处理罐1的外罐顶,处理罐1的罐顶中心处连通有散热管3,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支撑轴4,支撑轴4
的另一端穿过散热管3并向处理罐1中延伸,且支撑轴4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传动轴5与支撑轴4垂直设置,且传动轴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6,滚珠轴承6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且搅拌轴7的两端穿过滚珠轴承6并向外延伸,位于滚珠轴承6下方的搅拌轴7上安装有搅拌组件,两根搅拌轴7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呈环形的内齿圈12,内齿圈12固定连接在处理罐1的内罐顶,两个搅拌轴7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13,内齿圈12与两个齿轮13相啮合,将煤焦油沥青通过进料口运输到处理罐1中,启动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支撑轴4带动传动轴5转动,再通过两个滚珠轴承6带动两根搅拌轴7同步转动,搅拌轴7转动的同时带动自身的齿轮13在内齿圈12上滚动,进而带动搅拌轴7在滚珠轴承6内转动,使得两根搅拌轴7在处理罐1内以支撑轴4为中心转动的同时,自身还在带动搅拌组件转动,对处理罐1内的煤焦油沥青进行充分搅拌,使得煤焦油沥青内部的热量可以升出,再通过散热管3离开处理罐1,提高了对煤焦油沥青的散热效果,对煤焦油沥青的冷却时间更少,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利于资源节约,相对降低了成本。
30.支撑组件包括呈倒“u”型的支撑架10,支撑架10固定连接在处理罐1的外罐顶,驱动电机2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0的内顶部中心处,通过支撑架10对驱动电机2进行支撑。
31.搅拌组件包括若干个螺旋搅拌扇叶11,若干个螺旋搅拌扇叶11沿竖直方向均匀等距的固定套接在搅拌轴7的轴壁上,搅拌轴7转动时带动螺旋搅拌扇叶11转动,对处理罐1内的煤焦油沥青进行搅拌。
32.滚珠轴承6远离传动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远离滚珠轴承6的一端开设有支撑槽15,支撑槽15内设有滚动的钢珠16,钢珠16穿过支撑槽15的槽口设置,且钢珠16滚动连接在处理罐1的内罐壁上,滚动轴承6带动支撑块14运动时,带动滚珠16在处理罐1的内罐壁上滚动,提高了滚动轴承6运动时的稳定性。
33.处理罐1的外罐底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垫。
34.两根搅拌轴7上的两组搅拌组件的螺旋搅拌扇叶11方向相反设置,两根搅拌轴7带动各自螺旋搅拌扇叶11转动时,两组搅拌组件反向转动,提高了对煤焦油沥青的搅拌效果。
35.实施例2
36.参照图1

2,一种煤焦油沥青生产处理用冷却系统,包括用于装沥青产品的处理罐1,处理罐1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理罐1上安装有用于搅拌沥青产品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支撑组件连接在处理罐1的外罐顶,处理罐1的罐顶中心处连通有散热管3,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支撑轴4,支撑轴4的另一端穿过散热管3并向处理罐1中延伸,且支撑轴4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传动轴5与支撑轴4垂直设置,且传动轴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6,滚珠轴承6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且搅拌轴7的两端穿过滚珠轴承6并向外延伸,位于滚珠轴承6下方的搅拌轴7上安装有搅拌组件,两根搅拌轴7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组件,支撑轴4的另一端穿过散热管3并向处理罐1中延伸,支撑轴4的轴壁上固定套接有驱动扇叶8,驱动扇叶8设置在散热管3中,处理罐1靠近下端位置的外罐壁上呈环形均匀等距的固定连通有四根进气管9,进气管9的上端设置在处理罐1内沥青产品的上方,支撑轴4转动时带动驱动扇叶8转动,加快处理罐1内煤焦油沥青产生的热空气向外运动速度,同时驱动扇叶8将处理罐1中的空气通过散热管3向外运动,使得处理罐1内气压降低,进气管9外的冷空气通过进气管9运输到处理罐1中,从煤焦油沥青的内部向外升出,提高了对煤焦油沥青的散热冷却效果。
37.散热管3的内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7,防尘网17设置在驱动扇叶8的上方,防尘网17内镶嵌有密封轴承18,支撑轴4穿过密封轴承18设置,且支撑轴4与密封轴承18的内圈壁相连接,防止灰尘通过散热管3落入处理罐1中。
38.进气管9的上端管口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9,防止外界的灰尘通过进气管9运输到处理罐1中。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