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混凝土混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
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为cn202022025406.9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其中对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进行了公开,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在安装使用时,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4.1、现有的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容易被运行时的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烫伤。
5.2、现有的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的下端不够稳定。
6.针对以上缺点,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具备隔热与稳定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9.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包括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所述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上端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入料盖,所述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上端外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内壁可拆卸连接驱动电机,所述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一体成型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出料盖。
11.优选的,所述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隔热机构,所述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支撑机构。
12.优选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有一号隔热套、二号隔热套、握把与橡胶握块,所述一号隔热套位于二号隔热套的一端,所述握把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一号隔热套与二号隔热套外壁的中部上端,所述橡胶握块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两组握把的一端内表面。
13.优选的,所述一号隔热套与二号隔热套之间设置耐热胶,所述一号隔热套的一端外表面通过耐热胶与二号隔热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隔热套与握把的之间设
置有耐热胶,所述一号隔热套的外壁通过耐热胶与握把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隔热套与握把之间设置有耐热胶,所述二号隔热套的外壁通过耐热胶与握把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把与橡胶握块之间设置有耐热胶,所述握把的一端内表面通过耐热胶与橡胶握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减震支撑机构包括有安装底座、导向块、一号支撑柱、二号支撑柱、减震圆柱、减震弹簧、耐磨损底块与防滑耐磨损块。
15.优选的,所述导向块位于安装底座上端外表面的一端,所述一号支撑柱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安装底座下端外表面的四端中部,所述二号支撑柱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一号支撑柱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减震圆柱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一号支撑柱的下端内表面,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减震圆柱的外壁,所述耐磨损底块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二号支撑柱的下端外表面,所述防滑耐磨损块设置有二十组,且每五组防滑耐磨损块分别位于四组耐磨损底块的下端外表面。
16.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与导向块一体成型,所述安装底座与一号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固定胶,所述安装底座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一号支撑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柱与二号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固定胶,所述一号支撑柱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二号支撑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柱与减震圆柱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一号支撑柱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安装槽与减震圆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柱与减震圆柱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二号支撑柱的下端内表面通过安装槽与减震圆柱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柱与减震弹簧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一号支撑柱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固定槽与减震弹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柱与减震弹簧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二号支撑柱的下端内表面通过固定槽与减震弹簧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支撑柱与耐磨损底块之间设置有固定胶,所述二号支撑柱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耐磨损底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损底块与防滑耐磨损块一体成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隔热机构将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运行时散发的热量阻隔,避免在添加沥青混凝土原料时被烫伤,设置的握把方便将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提起,通过设置的耐磨损底块与防滑耐磨损块增强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的稳定性,设置的一号支撑柱与二号支撑柱将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支撑起来。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中隔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中减震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中减震支撑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2、入料口;3、入料盖;4、安装台;5、驱动电机;6、出料口;7、出料盖;8、隔热机构;9、减震支撑机构;81、一号隔热套;82、二号隔热套;83、握把;84、橡胶握块;91、安装底座;92、导向块;93、一号支撑柱;94、二号支撑柱;95、减震圆柱;
96、减震弹簧;97、耐磨损底块;98、防滑耐磨损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具体实施例一
28.本实施例是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的实施例。
29.如图1-4所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包括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通过引用中国专利号cn202022025406.9的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的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为现有技术,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上端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入料口2,入料口2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入料盖3,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上端外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安装台4,安装台4的内壁可拆卸连接驱动电机5,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一体成型出料口6,出料口6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出料盖7。
30.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隔热机构8,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支撑机构9;隔热机构8包括有一号隔热套81、二号隔热套82、握把83与橡胶握块84,一号隔热套81位于二号隔热套82的一端,握把83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外壁的中部上端,橡胶握块84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两组握把83的一端内表面;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之间设置耐热胶,一号隔热套81的一端外表面通过耐热胶与二号隔热套8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隔热套81与握把83的之间设置有耐热胶,一号隔热套81的外壁通过耐热胶与握把8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隔热套82与握把83之间设置有耐热胶,二号隔热套82的外壁通过耐热胶与握把8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握把83与橡胶握块84之间设置有耐热胶,握把83的一端内表面通过耐热胶与橡胶握块8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支撑机构9包括有安装底座91、导向块92、一号支撑柱93、二号支撑柱94、减震圆柱95、减震弹簧96、耐磨损底块97与防滑耐磨损块98;导向块92位于安装底座91上端外表面的一端,一号支撑柱93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安装底座91下端外表面的四端中部,二号支撑柱94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一号支撑柱93的下端外表面,减震圆柱95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一号支撑柱93的下端内表面,减震弹簧96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减震圆柱95的外壁,耐磨损底块97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外表面,防滑耐磨损块98设置有二十组,且每五组防滑耐磨
损块98分别位于四组耐磨损底块97的下端外表面;安装底座91与导向块92一体成型,安装底座91与一号支撑柱93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安装底座9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一号支撑柱9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93与二号支撑柱94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一号支撑柱9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二号支撑柱9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93与减震圆柱95之间设置有安装槽,一号支撑柱93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安装槽与减震圆柱9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94与减震圆柱95之间设置有安装槽,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内表面通过安装槽与减震圆柱9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93与减震弹簧96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一号支撑柱93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固定槽与减震弹簧9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94与减震弹簧96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内表面通过固定槽与减震弹簧9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94与耐磨损底块97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耐磨损底块9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耐磨损底块97与防滑耐磨损块98一体成型。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由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入料口2、入料盖3、安装台4、驱动电机5、出料口6、出料盖7、隔热机构8与减震支撑机构9组成,其中隔热机构8由一号隔热套81、二号隔热套82、握把83与橡胶握块84组成,将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外壁涂抹耐热胶,再将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安装在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外壁,通过防火胶将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安装,设置的耐热胶避免因为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热量导致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脱落,设置的两组握把83方便将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提起,设置的橡胶握块84为柔软橡胶,避免在抬起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时被握把83勒手,该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的减震支撑机构9由安装底座91、导向块92、一号支撑柱93、二号支撑柱94、减震圆柱95、减震弹簧96、耐磨损底块97与防滑耐磨损块98组成,先将一种减震弹簧96与一组二号支撑柱94安装,再将一组减震圆柱95通过安装槽并沿着减震弹簧96的内壁安装到二号支撑柱94上,再将这一组减震弹簧96与一组一号支撑柱93安装,并将一号支撑柱93安装到二号支撑柱94上,设置的减震圆柱95方便将一号支撑柱93与二号支撑柱94对应,避免一号支撑柱93与二号支撑柱94错位,再将未设置防滑耐磨损块98的一端与二号支撑柱94安装,随后再将四组安装好的一号支撑柱93与二号支撑柱94安装到安装底座91没有设置的导向块92的一端,通过设置的导向块92将减震支撑机构9辅助安装到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再通过设置的一号支撑柱93与二号支撑柱94为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提供支撑,设置的减震圆柱95与减震弹簧96将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运行产生的震动减弱,降低震动ui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造成的影响,设置的耐磨损底块97与防滑耐磨损块98增强二号支撑柱94下端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每组耐磨损底块97下端设置的五组防滑耐磨损块98增强耐磨损底块97的抓地力,降低震动导致沥青混凝土混合装置主体1在运行时移动的可能性。
32.具体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是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上用的隔热机构的实施例。
34.如图1-2所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上用的隔热机构8,隔热机构8包括有一号隔热套81、二号隔热套82、握把83与橡胶握块84,一号隔热套81位于二号隔热套82的一端,握把83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外壁的中部上端,橡胶握
块84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两组握把83的一端内表面,一号隔热套81与二号隔热套82之间设置耐热胶,一号隔热套81的一端外表面通过耐热胶与二号隔热套8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隔热套81与握把83的之间设置有耐热胶,一号隔热套81的外壁通过耐热胶与握把8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隔热套82与握把83之间设置有耐热胶,二号隔热套82的外壁通过耐热胶与握把8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握把83与橡胶握块84之间设置有耐热胶,握把83的一端内表面通过耐热胶与橡胶握块8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35.具体实施例三
36.本实施例是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上用的减震支撑机构的实施例。
37.如图1、图3-4所示,一种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上用的减震支撑机构9,减震支撑机构9包括有安装底座91、导向块92、一号支撑柱93、二号支撑柱94、减震圆柱95、减震弹簧96、耐磨损底块97与防滑耐磨损块98,导向块92位于安装底座91上端外表面的一端,一号支撑柱93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安装底座91下端外表面的四端中部,二号支撑柱94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一号支撑柱93的下端外表面,减震圆柱95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一号支撑柱93的下端内表面,减震弹簧96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减震圆柱95的外壁,耐磨损底块97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四组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外表面,防滑耐磨损块98设置有二十组,且每五组防滑耐磨损块98分别位于四组耐磨损底块97的下端外表面,安装底座91与导向块92一体成型,安装底座91与一号支撑柱93之间设置有固定胶,安装底座9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一号支撑柱9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93与二号支撑柱94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一号支撑柱9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二号支撑柱9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93与减震圆柱95之间设置有安装槽,一号支撑柱93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安装槽与减震圆柱9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94与减震圆柱95之间设置有安装槽,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内表面通过安装槽与减震圆柱9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支撑柱93与减震弹簧96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一号支撑柱93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固定槽与减震弹簧9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94与减震弹簧96之间设置有固定槽,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内表面通过固定槽与减震弹簧9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柱94与耐磨损底块97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二号支撑柱94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胶与耐磨损底块9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耐磨损底块97与防滑耐磨损块98一体成型。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