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工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


背景技术:

2.钢轨通过弹性扣件固定在道床的轨枕上,弹性扣件的扣压件主要是弹条,它通过弹条的弯曲和扭曲变形,产生扣压力作用在轨道上,长期有效地保证钢轨与地面轨枕之间的可靠连接,尽可能保持轨道的整体性,阻止钢轨相对于轨枕的纵横向移动,确保轨距正常,从而保证轨道车辆行驶安全。
3.日常线路在运营过程中,列车通过不可避免会对弹条造成伤损,其大小又与列车轴重、列车速度、轨道平顺性、弹条自身材料及制作工艺等多种随机性较强的因素相关。因此,为了防止弹条折断失效影响行车安全,需要相关单位负责对铁道工务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与管理工作,工务部门会定期对弹条进行全面检查,更换失效弹条。目前,在实际工务设备检查中,对于弹条的检查方式有人工敲击检查、扣件小车系统检测等方法,其中主要以人工检查为主,需要作业人员使用检查锤,对弹条扣件进行敲击检查,工作时间往往安排在在0:30至4:30的天窗点内,时间晚、环境差,而弹性扣件检查工作又直接关系到线路运行安全问题,所以作业人员迫切需要一种效率高、工作强度低的检查工具用于扣件系统弹条设备检查作业,以确保扣件系统设备状态良好,保证高铁列车的安全万无一失。
4.现在一线作业人员配发使用的检查锤,锤头两侧分别为棱锥体与圆柱体,为使整体重量尽可能降低,故而在满足锤柄榫头结构的条件下,锤头两侧均比较细且尖端面积较小,更适合于列车检测等相关作业。这种检查锤尖端用于敲击的接触面较小,会导致在弹条敲击检查中出现敲不到、敲不准的问题,更难以通过敲击发出的声响判断弹条是否存在失效。加之天窗点内夜间视线不良,原本只需敲击一次的工作常常在实际中要敲击2次乃至3次才能做出判断,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工浪费,大大降低了弹条敲击检查的效率,同时亦加重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现在如果检查200米左右两股线路扣件,共需检查弹条约1300余个,作业人员使用现在的检查锤,需要反复敲击,工作强度非常之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该检查锤敲击面积大,检测准确,使用舒适、工作强度低,功能丰富,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弹条检测需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包括锤头本体、手柄,所述锤头本体中部设置有榫槽,手柄前端设置有榫头,榫头与榫槽配合使锤头本体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锤头本体的左端一体设置有测量柱,右端一体设置有敲头,所述敲头的敲击面为梯形,敲击面尺寸为上底边长18mm、下底边长35mm。
7.所述测量柱为圆柱形,直径6mm。
8.所述敲头与锤头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延长段,第一延长段两端与敲头、锤头本体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延长段的直径自两端向中心逐渐变小。
9.所述第一延长段与敲头连接端,内切于敲头的梯形面, 第一延长段在敲头的下底边左右部形成两个翘角,翘角顶面为弧形凹面。
10.所述测量柱与锤头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延长段,第二延长段两端与测量柱、锤头本体一体设置。
11.还包括一个限位锥,设置在第二延长段与测量柱之间,限位锥尖端、底端分别与测量柱、锤头本体一体设置,所述限位锥上设置有刻度,所述第二延长段的直径自两端向中心逐渐变小。
12.所述手柄长度800~1000mm,手柄上缠绕设置有防滑带。
13.所述锤头本体上设置有带有刻度的反光贴纸。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合理设计解决了传统检查锤在弹条敲击检查作业中出现的敲不到、敲不准,造成的难以通过敲击声响判断弹条是否存在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减轻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且增加快速定量和常规测量功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敲头敲击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敲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如图1、2所示,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包括锤头本体1、长度800~1000mm的手柄2,锤头本体1中部设置有榫槽11,手柄前端设置有榫头21,榫头21与榫槽11配合使锤头本体与手柄固定连接,锤头本体1的左端一体铸造有测量柱3,测量柱3为圆柱体,直径6mm,可快速判断钢轨绝缘接头的最小轨缝是否符合不得大于6mm的规定,右端一体铸造有敲头4,敲头为梯形的块状结构,梯形敲击面的尺寸为上底边长18mm、下底边长35mm,高10mm,上底边的长度可以用于快速测量普通构造轨缝是否超限。
22.本实施例结构为本技术检查锤的基础结构,本技术实际制作时,锤头本体及上一体设置的构件由一块钢材整体车制而成。
23.实施例2
24.如图3所示,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包括锤头本体1、长度800~1000mm的手柄2,锤头本体1中部设置有榫槽11,手柄前端设置有榫头21,榫头21与榫槽11配合使锤头本体与手柄固定连接,锤头本体1与测量柱3之间设置有第二延长段31,测量柱3为圆柱体,直径6mm,第二延长段31用于将测量柱延伸出锤头本体,避免因锤头本体的体积对测量造成影响,锤头本体1与敲头4之间设置第一延长段41,第一延长段41的直径自两端向中心逐渐变小,敲头为梯形的块状结构,梯形敲击面尺寸为上底边长18mm、下底边长35mm,高10mm,第一延长段将敲头延伸出锤头本体,增加整个锤部的操作范围,提高灵活度,同时第一延长段的变径设置减少延长段带来的整体重量增加。
25.本实施例结构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优化,将测量柱与敲头向两侧延伸出锤头本体,使得整个检查锤的锤头部横向拉长,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度。
26.实施例3
27.如图4、5所示,一种铁路工务多功能检查锤,包括锤头本体1、长度900mm、底部握把尺寸23*30mm的手柄2,锤头本体1中部设置有榫槽11,手柄前端设置有尺寸15*25mm的榫头21,榫头21与榫槽11配合使锤头本体与手柄固定连接,锤头本体上设置有带有刻度的长50mm的反光贴纸,用于提高夜间施工安全性及现场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工作,从而减少工作人员装备携带量,减少工作强度;手柄符合人体工程设置,可以使作业人员不弯腰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工作,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可以在手柄上缠绕设置防滑带,提高使用舒适度,测量柱3安装在一个限位锥32的顶面中心部,限位锥32底面通过第二延长段31与锤头本体一体连接,测量柱3为圆柱体,直径6mm,限位锥3上设置有刻度,用于配合测量柱粗略估算钢轨绝缘接头的最小轨缝超标范围,第二延长段31的直径自两端向中心逐渐变小,用于减轻重量;锤头本体1与敲头4之间设置第一延长段41,第一延长段41的直径自两端向中心逐渐变小,敲头为梯形的块状结构,梯形敲击面尺寸为上底边长18mm、下底边长35mm,高10mm,第一延长段41与敲头连接端,内切于敲头的梯形面,由于第一延长段与敲头连接部未覆盖敲头的下底边左右部,所以形成两个翘角42,翘角顶面为弧形凹面,可以用于一些撬的操作。
28.使用时,作业人员手持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检查锤,在不弯腰的情况下即可对弹条进行检测,同时由于梯形锤头的大敲击面,敲击回响稳定,保证了检测效率,同时可以利用敲头快速测量普通构造轨缝、钢轨绝缘接头的最小轨缝是否超限,也可以利用本检查锤进行一些精度不高的现场数据测量,极大的方便了作业人员使用,减少了作业人员工具携带量。
29.以大西高铁某车站股道为例,股道全长934m。使用现有工务检查锤进行弹条敲击检查作业,需3人天窗点内作业3小时40分,且作业人员在作业后均反映工作强度高;使用本技术的检查锤完成同样工作量,仅需2人天窗点内作业2小时30分,且作业人员在作业后均反映工作强度较以前显著减轻。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及常规用工费用,扣件系统检查周期为每半年1遍,大西天窗每人每个200元人工费用,段管辖大西高铁长度1049.278km。据此,粗略估计该项目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30.使用现有工务检查锤效率:0.934
÷3÷
3.667=0.08km/h
31.使用本技术多功能检查锤效率:0.934
÷2÷
2.5=1.18km/h
32.按周期完成扣件系统检查所需天窗数:1049.278
÷
0.08
÷
4≈3278个
33.1049.278
÷
1.18
÷
4≈222个
34.仅扣件系统检查项目节约天窗个数:3278-222=3056个
35.节约支出:200*3056=61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