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桥梁球形钢支座仅设置了一个滑动平面,但是,部分桥梁需要的支座位移达到300mm以上,这使得支座的体积较大,易导致在梁底或墩顶安装空间不足。
3.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其具有体积较小,且稳定性较高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及支座主体,所述上支座板用于连接于梁体,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连接;
7.所述上支座板的底面设有第一滑动凹槽;所述支座主体设置于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下支座板之间,且所述支座主体伸入所述第一滑动凹槽,且顶面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形成第一平面摩擦副,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与所述下支座板形成第二平面摩擦副。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支座板的顶面设有第二滑动凹槽;所述支座主体伸入所述第二滑动凹槽,且底面与所述第二滑动凹槽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二平面摩擦副。
9.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座主体包括相互配合的活塞主体和球冠衬板,所述球冠衬板位于所述活塞主体的顶部,且顶面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一平面摩擦副;所述活塞主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滑动凹槽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二平面摩擦副,且所述活塞主体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滑动凹槽内。
10.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凹槽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活塞主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配合,以沿所述第一侧壁滑动。
11.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一耐磨板,所述第一耐磨板设置于所述活塞主体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活塞主体。
12.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一不锈钢板,所述第一不锈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且与所述第一耐磨板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耐磨板。
13.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动凹槽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活塞主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配合,以沿所
述第二侧壁滑动。
14.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二耐磨板,所述第二耐磨板设置于所述活塞主体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二侧壁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活塞主体。
15.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二不锈钢板,所述第二不锈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且与所述第二耐磨板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耐磨板。
16.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三耐磨板,所述第三耐磨板嵌装于所述球冠衬板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和所述球冠衬板。
17.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三不锈钢板,所述第三不锈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且与所述第三耐磨板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和所述第三耐磨板。
18.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四耐磨板,所述第四耐磨板嵌装于所述活塞主体顶部的凹球面,且与所述球冠衬板底部的凸球面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凸球面和所述凹球面。
19.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四不锈钢板,所述第四不锈钢板设置于所述凸球面,且与所述第四耐磨板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凸球面和所述第四耐磨板。
20.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五耐磨板,所述第五耐磨板嵌装于所述活塞主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滑动凹槽的底壁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二滑动凹槽的底壁和所述球冠衬板。
21.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还包括第五不锈钢板,所述第五不锈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凹槽的底壁,且与所述第五耐磨板对应,以用于隔开所述第二滑动凹槽的底壁和所述第五耐磨板。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23.该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及支座主体,其中,上支座板用于连接于梁体,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连接。而上支座板的底面设有第一滑动凹槽。支座主体设置于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并且,支座主体伸入第一滑动凹槽,且支座主体的顶面与第一滑动凹槽的底壁形成第一平面摩擦副,支座主体的底面与下支座板形成第二平面摩擦副,从而通过支座主体活动连接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并且,在桥梁发生位移时,第一平面摩擦副和第二平面摩擦副发生滑动以适应梁体位移,两个平面摩擦副增加了其滑动最大位移,以实现在较小的体积基础上适应较大位移的目的,并且,第一滑动凹槽的侧壁能够限制支座主体的位置,以降低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超限滑动的几率,提高其稳定性。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标:10-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1-上支座板;110-第一滑动凹槽;111-第一侧壁;116-第一不锈钢板;118-第三不锈钢板;1101-第一挡块;1102-第二挡块;12-下支座板;120-第二滑动凹槽;1202-第二侧壁;122-第二不锈钢板;125-第五不锈钢板;13-支座主体;131-活塞主体;1311-凹球面面;1301-第一耐磨板;1302-第二耐磨板;1304-第四耐磨板;1305-第五耐磨板;136-球冠衬板;1361-凸球面;1303-第三耐磨板;139-第四不锈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4.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的结构
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该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具有体积较小,且稳定性较高的特点。该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能够应用于桥梁等场景。
36.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37.请继续参阅图图1和图2,该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包括上支座板11、下支座板12及支座主体13,其中,上支座板11用于连接于梁体,下支座板12用于与桥墩连接。而上支座板11的底面设有第一滑动凹槽110。支座主体13设置于上支座板11和下支座板12之间,并且,支座主体13伸入第一滑动凹槽110,且支座主体13的顶面与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形成第一平面摩擦副,支座主体13的底面与下支座板12形成第二平面摩擦副,从而通过支座主体13活动连接上支座板11和下支座板12,并且,在桥梁发生位移时,第一平面摩擦副和第二平面摩擦副发生滑动以适应梁体位移,两个平面摩擦副增加了其滑动最大位移,以实现在较小的体积基础上适应较大位移的目的,并且,第一滑动凹槽110的侧壁能够限制支座主体13的位置,以降低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超限滑动的几率,提高其稳定性。
38.进一步地,下支座板12的顶面还可设有第二滑动凹槽120,支座主体13也伸入第二滑动凹槽120,且支座主体13的底面与第二滑动凹槽120的底壁形成第二平面摩擦副,这样一来,第二滑动凹槽120的侧壁也可限制支座主体13的位置,进一步降低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超限滑动的几率。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凹槽110为设置于上支座板11底部的第一挡块1101和第二挡块1102共同围成的,第二滑动凹槽120为设置于下支座板12顶部的第一挡块1101和第二挡块1102共同围成的,并且,第一挡块1101可拆卸地于第二挡块1102连接,以便于维护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
40.进一步地,支座主体13还可包括相互配合的活塞主体131和球冠衬板136,其中,球冠衬板136位于活塞主体131的顶部,且球冠衬板136的顶面与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形成第一平面摩擦副。活塞主体131的底面与第二滑动凹槽120的底壁形成第二平面摩擦副,并且,活塞主体131部分伸入第一滑动凹槽110内,换言之。第一滑动凹槽110的侧壁围住部分活塞主体131,从而限制活塞主体131相对于上支座板11滑动的范围,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4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球冠衬板136底部的凸球面1361与活塞主体131顶部的凹球面面1311配合,并形成球面转动副,以使得双球面滑动支座能够适应桥梁的转动,提高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的适配性。
42.请继续参阅图1,以及参阅图3,图3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43.进一步地,第一滑动凹槽11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为第一侧壁111,而活塞主体131的侧面与第一侧壁111配合,从而使得活塞主体131沿第一侧壁111滑动,换言之,活塞主体131位于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111之间,且两个第一侧壁111共同限制活塞主体131在第一滑动凹槽110内的滑动方向,其结构较简单,便于拆装及维护。
44.需要说明的是,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一耐磨板1301,其中,第一耐磨板1301设置于活塞主体131的侧面,且与第一侧壁111对应,以通过第一耐磨板1301隔开第
一侧壁111和活塞主体131,以提高活塞主体131侧面的耐磨程度,并提高活塞主体131在第一滑动凹槽110内滑动的稳定性。
45.此外,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一不锈钢板116,第一不锈钢板116设置于第一侧壁111,且与第一耐磨板1301对应,以通过第一不锈钢板116隔开第一侧壁111和第一耐磨板1301,以提高第一侧壁111的耐磨程度,并且,提高了活塞主体131沿第一侧壁111滑动的稳定性。
46.进一步地,第二滑动凹槽12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为第二侧壁1202,并且,活塞主体131的侧面与第二侧壁1202配合,以沿第二侧壁1202滑动,换言之,活塞主体131位于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1202之间,且两个第二侧壁1202共同限制活塞主体131在第二滑动凹槽120内的滑动方向,其结构较简单,便于拆装及维护。
47.需要说明的是,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二耐磨板1302,其中,第二耐磨板1302设置于活塞主体131的侧面,且与第二侧壁1202对应,以通过第二耐磨板1302隔开第二侧壁1202和活塞主体131,以提高活塞主体131侧面的耐磨程度,并提高活塞主体131在第二滑动凹槽120内滑动的稳定性。
48.此外,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二不锈钢板122,第二不锈钢板122设置于第二侧壁1202,且与第二耐磨板1302对应,以通过第二不锈钢板122隔开第二侧壁1202和第二耐磨板1302,以提高第二侧壁1202的耐磨程度,并且,提高了活塞主体131沿第二侧壁1202滑动的稳定性。
49.请继续参阅图3,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三耐磨板1303,第三耐磨板1303嵌装于球冠衬板136的顶部,以保持第三耐磨板1303相对于球冠衬板136的稳定性,并且,第三耐磨板1303与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对应,以用于隔开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和球冠衬板136。以提球冠衬板136的顶部的耐磨程度,并提高球冠衬板136的顶部在第一滑动凹槽110内滑动的稳定性。
50.并且,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三不锈钢板118,第三不锈钢板118设置于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且第三不锈钢板118与第三耐磨板1303对应,以通过第三不锈钢板118隔开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和第三耐磨板1303。以提高第一滑动凹槽110底壁的耐磨程度,并且,提高了球冠衬板136沿第一滑动凹槽110底壁滑动的稳定性。
51.进一步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包括第四耐磨板1304,第四耐磨板1304嵌装于活塞主体131顶部的凹球面,且与球冠衬板136底部的凸球面1361对应,以用于隔开凸球面1361和凹球面。并且,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四不锈钢板139,第四不锈钢板139设置于凸球面1361,且与第四耐磨板1304对应,以用于隔开凸球面1361和第四耐磨板1304。以提高球冠衬板136底部以及活塞主体131顶部的耐磨程度,并且,提高了球冠衬板136相对于活塞主体131滑动的稳定性。
52.进一步地,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五耐磨板1305,第五耐磨板1305嵌装于活塞主体131的底部,且与第二滑动凹槽120的底壁对应,以用于隔开第二滑动凹槽120的底壁和球冠衬板136。并且,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还可包括第五不锈钢板125,第五不锈钢板125设置于第二滑动凹槽120的底壁,且与第五耐磨板1305对应,以用于隔开第二滑动凹槽120的底壁和第五耐磨板1305。以提高第二滑动凹槽120底壁以及活塞主体131底部的耐磨程度,并且,提高了活塞主体131相对于第二滑动凹槽120底壁滑动的稳定性。
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的工作原理是:
54.该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包括上支座板11、下支座板12及支座主体13,其中,上支座板11用于连接于梁体,下支座板12用于与桥墩连接。而上支座板11的底面设有第一滑动凹槽110。支座主体13设置于上支座板11和下支座板12之间,并且,支座主体13伸入第一滑动凹槽110,且支座主体13的顶面与第一滑动凹槽110的底壁形成第一平面摩擦副,支座主体13的底面与下支座板12形成第二平面摩擦副,从而通过支座主体13活动连接上支座板11和下支座板12,并且,在桥梁发生位移时,第一平面摩擦副和第二平面摩擦副发生滑动以适应梁体位移,两个平面摩擦副增加了其滑动最大位移,以实现在较小的体积基础上适应较大位移的目的,并且,第一滑动凹槽110的侧壁能够限制支座主体13的位置,以降低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超限滑动的几率,提高其稳定性。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滑动面球型钢支座10,其具有体积较小,且稳定性较高的特点。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