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及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预制型运动面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2.预制型运动面层由于其安装铺设快捷方便得以广泛应用于跑道,但现有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由于其采用含碳橡胶制作,碳元素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而储热,从而使得预制型运动面层表面温度升高,在温度的作用下预制型运动面层热胀冷缩导致面层起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及其成型工艺,用以解决现有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由于其采用含碳橡胶制作,碳元素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而储热,从而使得预制型运动面层表面温度升高,在温度的作用下预制型运动面层热胀冷缩导致面层起鼓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及其成型工艺,包括面层主体,所述面层主体包括弹性层和外面层,所述外面层设置在所述弹性层上,所述弹性层材料包括无碳橡胶颗粒,所述外面层可抗紫外线。
5.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上设有夜光荧光条。
6.优选的,所述外面层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
7.优选的,所述弹性层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用于提高所述预制型运动面层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8.优选的,所述弹性层远离所述外面层的一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
9.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有缓冲弹性件。
10.优选的,所两相邻所述面层主体的拼接面截面形状配合。
11.优选的,所述面层主体未进行拼接的一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面层安装机构,所述面层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机构壳体,所述安装机构壳体上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机构壳体内设有安装主体;
12.所述安装主体包括滑轨隔板,所述滑轨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主体内,所述滑轨隔板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套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所述安装机构壳体外的一端键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调节螺母上铰链连接有夹装组件;
13.所述夹装组件包括夹装连杆,所述夹装连杆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铰链连接,另一端铰链连接有夹装滑块,所述夹装滑块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隔板上,所述夹装滑块上固定连接有夹块;
14.所述调节螺母上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安装驱动齿条,所述安装机构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键连接有驱动齿轮和驱动凸轮,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安装驱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安装机构壳体内上下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台,所述驱动滑台一端
通过复位弹性件与所述滑轨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滑台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导杆,所述安装机构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导筒,所述导筒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安装针体。
15.优选的,所述面层主体未进行拼接的一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防震照明机构,所述防震照明机构包括机构壳体,所述机构壳体侧壁设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设有减震主体,所述机构壳体内设有照明主体,所述机构壳体一边为圆角;
16.所述减震主体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内,所述缓冲块上铰链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缓冲连杆,两所述缓冲连杆远离所述缓冲块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缓冲滑块,所述第一缓冲滑块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内壁底部,所述伸缩腔内壁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块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伸缩腔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杆位于所述套筒和所述缓冲块底部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一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连杆中部铰链连接有辅助连杆,所述辅助连杆远离所述缓冲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二缓冲滑块,所述第二缓冲滑块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内壁;
17.所述照明主体包括照明底座,所述照明底座设置在所述机构壳体内,所述照明底座内上下滑动连接有t型台,所述t型台上套设有第三缓冲件,所述t型台上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机构壳体上转动连接有盖体轴,盖体通过所述盖体轴铰链连接在所述机构壳体上,所述盖体轴上键连接有开盖齿轮,所述开盖齿轮旁啮合有第二开盖齿条,所述机构壳体内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一开盖齿条,所述机构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开盖齿条和所述第一开盖齿条啮合,所述第一开盖齿条上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t型台相抵,所述第一开盖齿条上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机构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键连接有凸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机构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照明底座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啮合齿条,所述第三齿轮一侧与所述啮合齿条啮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啮合齿条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啮合齿条沿所述照明底座左右滑动。
18.优选的,一种成型工艺,用于制作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一:将组成所述弹性层的无碳橡胶颗粒加热、搅拌形成预成型体;
20.步骤二:将预成型体通过机器挤压成运动面层;
21.步骤三:进行硫化、冷却和卷曲,得到弹性层;
22.步骤四:向所述弹性层上涂抗紫外线涂料,之后烘干,形成面层主体。
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面层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防震照明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面层主体拼接图。
29.图中:1、弹性层;100、面层主体;2、外面层;3、面层安装机构;300、安装机构壳体;3000、第一转轴;3001、驱动齿轮;3002、驱动凸轮;3003、驱动滑台;3004、复位弹性件;3005、安装针体;3006、导筒;3007、导杆;301、安装开口;302、安装主体;3020、滑轨隔板;3021、调节螺杆;3022、调节螺母;3023、转盘;3024、手柄;3025、夹装连杆;3026、夹装滑块;3027、夹块;3028、连接杆;3029、安装驱动齿条;4、防震照明机构;400、机构壳体;401、伸缩腔;402、减震主体;4020、缓冲块;4021、缓冲连杆;4022、第一缓冲滑块;4023、套杆;4024、套筒;4025、第一缓冲弹性件;4026、第二缓冲弹性件;4027、辅助连杆;4028、第二缓冲滑块;403、照明主体;4030、照明底座;4031、t型台;4032、第三缓冲件;4033、照明灯;4034、盖体轴;4035、开盖齿轮;4036、第二开盖齿条;4037、第一齿轮;4038、第一开盖齿条;4039、推板;404、第二转轴;4040、凸轮;4041、第二齿轮;4042、第三齿轮;4043、啮合齿条;4044、底板;4045、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33.实施例1
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及其成型工艺,如图1-4所示,包括面层主体100,所述面层主体100包括弹性层1和外面层2,所述外面层2设置在所述弹性层1上,所述弹性层1材料包括无碳橡胶颗粒,所述外面层2可抗紫外线。
35.所述弹性层1上设有夜光荧光条;
36.所述外面层2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
37.所述弹性层1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用于提高所述预制型运动面层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38.所述弹性层1远离所述外面层2的一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
39.所述凹槽内设有缓冲弹性件;其中,所述缓冲弹性件可为弹簧;
40.所两相邻所述面层主体100的拼接面截面形状配合。
41.优选的,一种成型工艺,用于制作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包括以下步骤:
42.步骤一:将组成所述弹性层1的无碳橡胶颗粒加热、搅拌形成预成型体;
43.步骤二:将预成型体通过机器挤压成运动面层;
44.步骤三:进行硫化、冷却和卷曲,得到弹性层1;
45.步骤四:向所述弹性层1上涂抗紫外线涂料,之后烘干,形成面层主体100。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由于所述弹性层1采用无碳橡胶颗粒制作,无碳橡胶颗粒不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不会导致运动面层储热,所述外面层2可抗紫外线,使得预制型运动面层不会吸收紫外线导致预制型运动面层温度较高,避免了所述预制型运动面层的热胀冷缩,解决了现有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由于其采用含碳橡胶制作,碳元素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而储热,从而使得预制型运动面层表面温度升高,在温度的作用下预制型运动面层热胀冷缩导致面层起鼓的技术问题;
47.所述夜光荧光条的设计保证了用户夜晚跑步的安全性,所述耐磨涂层的设计延长了所述运动面层的使用寿命,所述膨胀珍珠岩的添加提高所述预制型运动面层的耐热性和防火性(膨胀珍珠岩无毒、无味、不燃、不腐、耐酸碱、保温、隔音隔热、具有较强的粘接性能、具有较高的耐火度),所述弹性层1远离所述外面层2的一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设计相较于所述弹性层1为平面避免了所述预制型运动面层在铺设过程中气泡不能排出导致鼓包情况的发生,同时所述凹槽的设计增加了所述预制型运动面层的弹性,增加了用户的舒适体验度,所两相邻所述面层主体100的拼接面截面形状配合,使得两相邻所述面层主体100的拼接更加紧密。
48.实施例2
49.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面层主体100未进行拼接的一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面层安装机构3,所述面层安装机构3包括安装机构壳体300,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上设有安装开口301,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内设有安装主体302;
50.所述安装主体302包括滑轨隔板3020,所述滑轨隔板302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主体302内,所述滑轨隔板3020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3021,所述调节螺杆3021上套设有调节螺母3022,所述调节螺母3022与所述调节螺杆302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3021位于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外的一端键连接有转盘3023,所述转盘3023上固定连接有手柄3024,所述调节螺母3022上铰链连接有夹装组件;
51.所述夹装组件包括夹装连杆3025,所述夹装连杆3025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3022铰链连接,另一端铰链连接有夹装滑块3026,所述夹装滑块3026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隔板3020上,所述夹装滑块3026上固定连接有夹块3027;
52.所述调节螺母3022上通过连接杆3028固定连接有安装驱动齿条3029,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000,所述第一转轴3000上键连接有驱动齿轮3001和驱动凸轮3002,所述驱动齿轮3001和所述安装驱动齿条3029相互啮合,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内上下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台3003,所述驱动滑台3003一端通过复位弹性件3004与所述滑轨隔板302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滑台300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导杆3007,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内固定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导筒3006,所述导筒3006内上下滑动连接有导杆3007,所述导杆3007上设有安装针体3005。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所述面层主体100安装时,所述面层主体100的三个侧面如前后左侧面均与另外三个所述面层主体100的侧面相互拼接,剩余未进行拼接的一个侧面右侧面用于安装所述面层安装机构3;
54.安装时,手动摇动所述手柄3024使得所述转盘3023转动,所述转盘3023转动带动所述调节螺杆3021转动,所述调节螺杆3021转动带动所述调节螺母3022沿所述调节螺杆3021向右移动,所述调节螺母3022向右移动,使得所述夹装滑块3026沿所述滑轨隔板3020
向上运动,所述夹装滑块3026沿所述滑轨隔板3020向上运动之后,将所述面层主体100剩余未进行拼接的一个侧面伸入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内,且所述面层主体100剩余未进行拼接的一个侧面与所述滑轨隔板3020贴合,所述面层主体100底面与所述安装机构壳体300内壁贴合,之后将所述转盘3023反向转动,所述转盘3023反向转动使得所述调节螺母3022沿所述调节螺杆3021向左移动,所述调节螺母3022向左移动,使得所述夹装滑块3026沿所述滑轨隔板3020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夹块3027将所述面层主体100夹紧,所述调节螺母3022沿所述调节螺杆3021向左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杆3028和所述安装驱动齿条3029向左运动,所述连接杆3028和所述安装驱动齿条3029向左运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3001逆时针转动,所述驱动齿轮3001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000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转轴3000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驱动凸轮3002推动所述驱动滑台3003向下运动,所述驱动滑台3003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导杆3007沿所述导筒3006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安装针体3005插入底面,所述安装针体3005插入底面避免了所述面层主体100在铺设后由于环境和人为等外界原因造成边缘鼓包的情况的发生,鼓包会导致整张所述面层主体100被掀起,所述面层安装机构3使得所述面层主体100的安装更加可靠,增加了所述面层主体100的使用寿命。
55.实施例3
56.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面层主体100未进行拼接的一侧面可拆卸连接有防震照明机构4,所述防震照明机构4包括机构壳体400,所述机构壳体400侧壁设有伸缩腔401,所述伸缩腔401内设有减震主体402,所述机构壳体400内设有照明主体403,所述机构壳体400一边为圆角;
57.所述减震主体402包括缓冲块4020,所述缓冲块4020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401内,所述缓冲块4020上铰链连接有两对称布置的缓冲连杆4021,两所述缓冲连杆4021远离所述缓冲块4020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缓冲滑块4022,所述第一缓冲滑块4022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401内壁底部,所述伸缩腔401内壁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缓冲弹性件4026,所述缓冲块4020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杆4023,所述伸缩腔40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4024,所述套杆4023滑动连接在所述套筒4024内,所述套杆4023位于所述套筒4024和所述缓冲块4020底部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一缓冲弹性件4025,所述缓冲连杆4021中部铰链连接有辅助连杆4027,所述辅助连杆4027远离所述缓冲连杆4021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二缓冲滑块4028,所述第二缓冲滑块4028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401内壁;
58.所述照明主体403包括照明底座4030,所述照明底座4030设置在所述机构壳体400内,所述照明底座4030内上下滑动连接有t型台4031,所述t型台4031上套设有第三缓冲件4032,所述t型台4031上固定连接有照明灯4033,所述机构壳体400上转动连接有盖体轴4034,盖体4045通过所述盖体轴4034铰链连接在所述机构壳体400上,所述盖体轴4034上键连接有开盖齿轮4035,所述开盖齿轮4035旁啮合有第二开盖齿条4036,所述机构壳体400内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一开盖齿条4038,所述机构壳体400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4037,所述第一齿轮4037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开盖齿条4036和所述第一开盖齿条4038啮合,所述第一开盖齿条4038上设有推板4039,所述推板4039与所述t型台4031相抵,所述第一开盖齿条4038上固定连接有底板4044,所述机构壳体400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4,所述第二转轴404上键连接有凸轮4040和第二齿轮4041,所述机构壳体400内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4042,所述照明底座4030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啮合齿条4043,所述第三齿轮4042一侧与所述啮合齿条4043
啮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4041啮合,所述啮合齿条4043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啮合齿条4043沿所述照明底座4030左右滑动。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常规情况下当人为踢动所述面层主体100未进行拼接的一侧面时,所述面层主体100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被掀起,使得由所述面层主体100铺设的跑道被损坏,所述减震主体402的设计可以防止所述面层主体100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被掀起情况的发生,当所述缓冲块4020受到冲击力时,所述缓冲块4020沿所述伸缩腔401向右滑动,所述缓冲块4020沿所述伸缩腔401向右滑动使得所述缓冲连杆4021带动所述第一缓冲滑块4022沿所述伸缩腔401滑动,与所述第二缓冲弹性件4026相抵,将冲击产生的震动转化为所述第二缓冲弹性件4026的弹性势能,同时所述缓冲连杆4021运动带动所述辅助连杆4027运动使得所述第二缓冲滑块4028沿所述伸缩腔401滑动,将冲击产生的振动转换为所述第二缓冲滑块4028的动能,同时所述缓冲块4020带动所述套杆4023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缓冲弹性件4025也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所述减震主体402的设计有效的缓减了冲击力对所述面层主体100的影响,避免了所述面层主体100被掀起,延长了所述面层主体100的使用寿命;
60.所述照明主体403在使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啮合齿条4043沿所述照明底座4030向左滑动,所述啮合齿条4043向左滑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4042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三齿轮4042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041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齿轮4041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转轴404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转轴404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凸轮4040逆时针旋转,所述凸轮4040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底板4044向上运动,所述底板4044向上运动带动所述第一开盖齿条4038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开盖齿条4038向上运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037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齿轮4037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开盖齿条4036向下运动,所述第二开盖齿条4036向下运动带动所述开盖齿轮4035顺时针旋转,所述开盖齿轮4035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盖体轴4034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盖体4045掀开,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开盖齿条4038向上运动在所述推板4039的作用下带动所述t型台4031向上运动,所述t型台4031向上运动使得所述照明灯4033伸出所述机构壳体400外,所述照明灯4033的设计可以在黑夜时点亮由所述面层主体100铺设的跑道的路线,避免运动者在夜间运动时由于看不清跑道路线而跌倒受伤,所述防震照明机构4的设计延长了所述面层主体100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所述面层主体100的使用安全性。
61.实施例4
6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63.运动面层质量检测剔除装置,所述运动面层质量检测剔除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运动面层的质量性能,并对不合格的所述运动面层进行报警剔除提醒;
64.所述运动面层质量检测剔除装置,包括:
65.传送带,若干所述运动面层间隔布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用于传送所述运动面层;
66.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质量性能检测主体,所述质量性能检测主体包括:
67.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用于检测所述运动面层的重量;
68.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用于检测运动面层
的厚度;
69.超声波收发装置,所述超声波收发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用于向所述运动面层发送超声波,并接收所述运动面层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70.第一波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波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收发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运动面层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横波波速;
71.第二波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波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收发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运动面层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纵波波速;
72.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重量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收发装置、第一波速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波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重量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收发装置、第一波速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波速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73.步骤一:基于所述重量传感器、超声波收发装置、第一波速传感器和第二波速传感器,计算出所述运动面层内部实际变形模量:
[0074][0075]
其中,d为所述运动面层内部实际变形模量,d0为运动面层的压缩模量,μ为运动面层的泊松比,v1为检测单元检测的弹性波的横波波速,v2为检测单元检测的弹性波的纵波波速,l为运动面层的长度,a为所述运动面层的上表面积;
[0076]
步骤二: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
[0077][0078]
其中,w为所述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k1为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检测误差系数,e取2.72,h0为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检测值,h为所述运动面层预设厚度,a为所述运动面层的粗糙系数,e为所述运动面层的抗压强度,η为所述运动面层的拉断伸长率,d为所述运动面层内部实际变形模量,运动面层内部实际变形模量,为所述运动面层的外部实际形变模量;
[0079]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与所述运动面层预设综合形变模量,若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大于所述运动面层预设综合形变模量,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008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假设d0=5.0mpa;μ=3.0;v1=8m/s2;v2=4m/s2;l=2m;a=1.6m2;得d=53.2mpa;
[0081]
k1=2.3;h0=0.2m;h=0.18m;a=6.0;e=50mpa;η=0.7;得w=1867.7mpa;
[0082]
假设所述运动面层预设综合形变模量为1500mpa,则此时所述报警器报警,证明所述运动面层变形较大,质量不合格,需对其进行剔除处理;
[0083]
先基于所述重量传感器、超声波收发装置、第一波速传感器和第二波速传感器,计
算出所述运动面层内部实际变形模量,之后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最后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与所述运动面层预设综合形变模量,若运动面层实际综合形变模量大于所述运动面层预设综合形变模量,则所述报警器报警,所述运动面层质量检测剔除装置的设计可以对不合格的运动面层进行检测和剔除,提高了所述运动面层的出厂合格率。
[008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