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可以对烟油等雾化液进行雾化。通常可以采用陶瓷基与雾化液的储液空间相连通,以使得储液空间中的雾化液可以自陶瓷基一侧渗透而出。陶瓷基远离雾化液的储液空间的一侧通常可以设置加热件从而对渗透出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3.然而电子雾化装置对粘度较大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时,由于雾化液粘度较大,容易出现雾化无法及时进入陶瓷基中,从而导致出现干烧问题或者出现烧焦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吸液体和加热件;
6.所述吸液体包括雾化面和吸液面,所述吸液体的吸液面一侧设置有下液槽,所述下液槽用于供雾化液进入且穿过所述吸液体后到达所述雾化面;
7.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一侧以用于对穿过所述雾化面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8.其中,所述下液槽内形成有凹凸不平的底面。
9.可选地,所述下液槽内具有多个凸起部或者凹陷部以构成所述凹凸不平的底面;
10.所述下液槽底部的截面呈锯齿形。
11.可选地,所述下液槽的开口包括两相对的长边和两相对的短边,所述凸起部或者所述凹陷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相对的短边。
12.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为设置在所述雾化面表面的加热件;
13.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部相对两侧的两个电极部。
14.可选地,所述加热部包括弯折区域;
15.所述锯齿远离所述下液槽开口的多个凹陷朝向所述弯折区域设置。
16.可选地,所述加热部包括至少两个弯折区域;
17.所述锯齿形远离所述下液槽开口的多个凹陷分别朝向所述至少两个弯折区域设置。
18.可选地,两个所述弯折区域相连接,且呈“s”形设置。
19.可选地,所述下液槽的数量为一个;或者
20.所述下液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个所述下液槽间隔设置。
2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
化器包括雾化套筒、安装座以及雾化芯,其中,所述雾化芯为如前文所述的雾化芯。
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23.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用于存储雾化液并雾化所述雾化液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烟雾,其中,所述雾化器为如前文所述的雾化器;以及
24.本体组件,所述本体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上述方案中,通过将下液槽的底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可以增加雾化液与吸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雾化液向吸液体中补充的速度;且通过将下液槽的底面上的凹陷朝向弯折区域设置,使得下液槽的底面上的凹陷中的雾化液更加趋向于向弯折区域传输,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均匀性,且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所示雾化芯的背视图
29.图3是图1所示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所示雾化芯在a

a’截面的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所示雾化芯的背视图;
33.图7是图6所示雾化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5所示雾化芯一实施方式在b

b’截面的剖视图;
35.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图9所示雾化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请参阅图1

图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雾化芯的背视图;图3是图1所示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雾化芯在a

a’截面的剖视图。
41.雾化芯10包括吸液体110和加热件120。雾化芯10可以用于对雾化液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雾化液雾化。其中,吸液体1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雾化面101和吸液面102。
42.吸液体110内形成多个微孔,雾化液可以通过该微孔进入吸液体110中,或者雾化液也可以通过该微孔从吸液体110的一侧渗透至另一侧。其中,吸液体110中的多个微孔还可以对雾化液起到存储作用。加热件120则部分埋设于吸液体110内。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吸液体110的吸液面102可以用于与雾化液相接触,雾化液可以自该吸液面102一侧进入吸液体110中,进而自雾化面101一侧渗透出。加热件120可以设置在吸液体110的雾化面101一侧,以用于对自雾化面101一侧渗透出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44.其中,吸液体110可以为烧结式多孔体,具体地,该烧结式多孔体可以为陶瓷多孔体。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烧结式多孔体,可以不限于陶瓷多孔体,例如,其可以为玻璃多孔体或者玻璃陶瓷多孔体,其材料可以为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硅酸盐和碳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45.加热件120可以采用铁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铁铬镍合金、铬镍合金、钛合金、不锈钢合金以及卡玛合金等金属合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中的至少两种混合后制成。加热件120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的电阻值,通过将加热件120与电源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得加热件120能够发热以对雾化液加热雾化。其中,加热件120可以埋设或者至少部分嵌设在吸液体110内,且可以部分自雾化面101暴露出。
46.吸液体110的形状尺寸不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吸液体110可以整体矩形。加热件120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于吸液体110的雾化面101。
47.其中,在吸液体110的吸液面102一侧,可以开设下液槽111,下液槽111可以自吸液体110的吸液面102向雾化面101延伸。
48.其中,下液槽111的开口同样可以朝向雾化液设置,雾化液可以进入下液槽111中。此时,下液槽111的内壁同样可以与雾化液相接触,因此,通过在吸液体110上开设下液槽111,从而可以提高吸液体110与雾化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加快雾化液相吸液体110中渗入的速度,当采用加热件120对透过雾化面101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时,可以提高雾化液向吸液体110中补充的速度。
4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下液槽111的底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雾化液与吸液体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雾化液向吸液体110中补充的速度。
50.具体的,下液槽111的底面可以设置成具有多个相连续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且,多个凸起部和/或凹陷部朝向吸液面102一侧的表面则可以相连续,且构成下液槽111的凹凸不平的底面。
51.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位于下液槽111的底面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朝向吸液面102一侧的表面可以为两个相交的平面,因此多个连续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则可以构成锯齿形。具体来说,则是下液槽111的底部截面则可以呈锯齿形。
52.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位于下液槽111的底面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朝向吸液面102一侧的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因此多个连续的凸起部和/或凹陷部则可以构成波浪形。具体来说,则是下液槽111的底部截面则可以呈波浪形。
5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下液槽111的开口包括两相对的长边和两相对的短边,其中,下液槽111的凸起部或者凹陷部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短边相平行。
54.其中,构成下液槽111底部凸起部或者凹陷部的凸壁或者凹陷内壁可以延伸至分别与两相对的短边所对应的下液槽111的侧壁相连接。
55.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构成下液槽111底部凸起部或者凹陷部的凸壁或者凹陷内壁可以与延伸至分别与两相对的长边所对应的下液槽11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即构成下液槽111底部凸起部或者凹陷部的凸壁或者凹陷内壁可以延伸至相邻该长边所对应的液槽111的侧壁设置。此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下液槽111的内壁与雾化液的接触面积。
56.本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3,吸液体110位于其吸液面102一侧开设有一个下液槽11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吸液面102一侧开设至少两个下液槽111。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两个下液槽111中的每一下液槽111均可以单独设置。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下液槽111可以设置为相连通。
57.请进一步参阅图1。
58.本实施例中,加热件120可以设置在雾化面101的表面。
59.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将导电材料印刷至雾化面101的表面,从而形成具有预设形状的加热件120。
60.其中,加热件120包括加热部121和电极部122。其中,电极部1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极部122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2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加热部121的相对两端电连接。
61.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部122可以分别对应连接外部电源的正负极,从而可以对加热部121进行供电,以使得加热部121发出热量以对雾化液进行加热。
62.其中,加热部121整体可以呈弧线形延伸,且可以在雾化面101内均匀分布,从而可以提高雾化加热的均匀性。
63.其中,加热部12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域1211。其中,弯折区域1211可以构成加热部121的热应集中区域。
64.本实施例中,下液槽111的底面上的凹陷1111可以朝向弯折区域1211设置,即,下液槽111的底面上的凹陷1111中的雾化液更加趋向于向弯折区域1211传输,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均匀性,且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65.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加热部121可以包括两个弯折区域1211,且两个弯折区域1211的可以相连接,且两个弯折区域1211远离二者的连接处的一端则可以分别与两个电极部122相连接。其中,加热部121整体可以呈“s”形。
66.此时,下液槽111的底面上的多个凹陷1111可以分为两组,且每一组中的凹陷1111可以朝向一个弯折区域1211设置。
67.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雾化芯。请参阅图5

图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
种雾化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雾化芯的背视图;图7是图6所示雾化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雾化芯一实施方式在b

b’截面的剖视图。
68.其中,雾化芯20同样可以包括吸液体210和加热件220。雾化芯20可以用于对雾化液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雾化液雾化。其中,吸液体2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雾化面201和吸液面202。
69.吸液体210内同样形成多个微孔,雾化液可以通过该微孔进入吸液体110中,或者雾化液也可以通过该微孔从吸液体210的一侧渗透至另一侧。其中,吸液体210中的多个微孔还可以对雾化液起到存储作用。加热件220则部分埋设于吸液体210内。
7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吸液体210的吸液面202可以用于与雾化液相接触,雾化液可以自该吸液面202一侧进入吸液体210中,进而自雾化面201一侧渗透出。加热件220可以设置在吸液体210的雾化面201一侧,以用于对自雾化面201一侧渗透出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71.其中,加热件220的形成方式及结构可以与前文所述的加热件120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72.本实施例中,在吸液体210的吸液面202一侧,同样可以开设下液槽211,下液槽211可以自吸液体210的吸液面202向雾化面201延伸。
73.其中,下液槽211的开口同样可以朝向雾化液设置,使得雾化液可以进入下液槽211中。此时,下液槽211的内壁同样可以与雾化液相接触,因此,通过在吸液体210上开设下液槽211,从而可以提高吸液体210与雾化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加快雾化液相吸液体210中渗入的速度,当采用加热件220对透过雾化面201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时,可以提高雾化液向吸液体210中补充的速度。
74.其中,本实施例与前文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下液槽211的内侧壁形成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
7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下液槽211包括中心槽部212和边缘子槽部213,中心槽部212和边缘子槽部213相连通,且边缘子槽部213与中心槽部212相连接的内壁不平行。
76.其中,中心槽部212和边缘子槽部213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或者,边缘子槽部21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多个边缘子槽部213可以环绕中心槽部212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其中,多个边缘子槽部213均可以通过中心槽部212相连通。
77.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下液槽211划分为中心槽部212和至少一个边缘子槽部213,从而可以将下液槽211的内侧壁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可以提高下液槽211内壁与雾化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提高雾化液向吸液体110中补充的速度。
78.本实施例中,下液槽211的开口形状可以为呈“十”字形、“*”形或者“米”字形等形状。
79.其中,吸液体210上的下液槽211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至少两个。例如,吸液体210上的下液槽211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者4个以上。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80.其中,以在吸液体210上开设两个下液槽211为例。请进一步参阅图6。
81.本实施例中,吸液体210的吸液面202一侧开设有两个下液槽211。
82.其中,两个下液槽211可以间隔设置,即两个下液槽211可以不连通。
83.请参阅图7,其中,两个下液槽211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槽214相连通。
8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吸液体210的吸液面202一侧开设的两个下液槽211的开口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如图6所示,吸液面202上的两个下液槽211的开口分别呈十”字形和“*”形。或者,两个下液槽211的开口也可以分别呈其他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85.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下液槽211的开口也可以设置为相同。例如,两个下液槽211的开口均设置为十”字形、“*”形或者“米”字形等形状。
86.进一步的,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分别通过将下液槽(下液槽111及下液槽211)的底面和内侧壁分别设置为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可以提高雾化液与该下液槽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雾化液向该吸液体(吸液体110或者吸液体210)中的补充速度。
87.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下液槽的底面和内侧壁均设置为凹凸不平的形状。
88.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的一种雾化器。请参阅图9

图1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雾化器的剖视图。
89.雾化器30包括雾化套筒310、安装座320以及雾化芯。其中,雾化芯可以为前文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芯。其中,以雾化芯为雾化芯10为例。
90.其中,雾化套筒310具有储液腔312。雾化套筒310和安装座320可以构成雾化腔301,雾化芯10的雾化面101可以位于雾化腔301内;雾化芯10的吸液面102则可以朝向储液腔312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储液腔312中的雾化液可以自该吸液面102一侧进入下液槽111中,进而雾化芯10中的雾化液可以自雾化面101渗透出,从而可以被加热件110加热后在雾化腔301内形成雾化液的气雾。
91.其中,雾化器30还可以包括进气通道302和出气通道303。进气通道302的一端可以与雾化腔301相连通,另一端则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出气通道303一端与雾化腔301相连通,另一端则可以与吸嘴相连通。
92.因此,当用户通过吸嘴,可以将雾化腔301中的气雾吸出进行吸食。此时,外界空气可以自进气通道302进入雾化腔301,进而沿出气通道303被吸出,从而可以在雾化腔301内形成气流,雾化液的气雾则可以随该气流自出气通道303被吸出,以供用户进行吸食。
93.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94.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30和本体组,雾化器30可以用于存储雾化液并雾化雾化液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烟雾,雾化器30可以安装在本体组件上,本体组件内设置有电源组件,当雾化器30安装到本体组件上时,本体组件内电源组件的向雾化器30中的雾化芯供电。
95.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将下液槽的底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可以增加雾化液与吸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雾化液向吸液体中补充的速度;且通过将下液槽的底面上的凹陷朝向弯折区域设置,使得下液槽的底面上的凹陷中的雾化液更加趋向于向弯折区域传输,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的均匀性,且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9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